來源:證券時報網
證券時報社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與新財富12月15日聯合發布了《2020中國內地省市金融競爭力排行榜》系列榜單,從經濟競爭力、資本市場規模、金融機構實力、資本市場活躍度四大維度選取了29個指標對141個城市金融競爭力進行了評估。
在副省級及計劃單列城市金融競爭力榜單中,深圳排名第一,綜合得分遙遙領先;在內地城市金融競爭力榜單中,深圳僅次於北京、上海,位居第三位,穩居第一梯隊,京滬深三足鼎立的格局比較明顯。
深圳勇奪副省級及計劃單列城市
金融競爭力第一
副省級及計劃單列城市金融競爭力榜單中,深圳金融競爭力綜合得分為60.2分,排名第一,遙遙領先其他上榜城市。
從經濟競爭力來看,深圳2019年GDP為2.69萬億元,全國第三,金融業增加值為3667.63億元,約為杭州的兩倍。
從資本市場規模來看,截至11月30日,深圳上市公司數量為442家,為杭州的2.2倍,總市值達1.62萬億元,高出杭州超八成。深圳本地的A股上市公司中,民營企業超過200家,佔比近三分之二,已成為深圳創新發展「主引擎」。
從金融機構實力來看,深圳得分為53.4分,為杭州的2.6倍。深圳2019年保險機構保險收入為1384.5億元,杭州不足其一半;在深圳註冊的券商有中信證券、招商證券、國信證券等23家,合計註冊資本達946.9億元,在杭州註冊的券商有浙商證券、財通證券等5家,合計註冊資本不足深圳的十分之一。
從資本活躍度來看,深圳營業部2019年股債基交易額達12.4萬億元,為杭州的1.7倍,2020年創投投資金額高出杭州超八成,創投案例數比杭州多出63%。
京滬深三足鼎立
深圳多項指標領跑
全國來看,雖然深圳金融競爭力水平次於北京、上海,但在一些細分指標上可圈可點。
2019年人均GDP達20.3萬元,全國第一;截至11月30日,深圳上市公司總市值為16.2萬億元,排名僅次於北京,2020年新增上市公司總市值為約4萬億元,全國第一;2019年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餘額為7.96萬億元,略低於上海的7.98萬億元,比北京多出2677億元;2019年深圳轄區營業部股基債交易金額為12.44萬億元,僅次於上海,超出北京13%。
「經過多年的發展,深圳在中國內地三大金融中心的地位基本確定,僅次於北京、上海。2020年上半年,深圳金融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為16.2%,稅收佔比約四分之一,是深圳的支柱型產業之一。」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局長何杰近日公開表示。
據第28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 28)報告顯示,深圳在全球金融中心城市排名第9位。在銀行、證券、保險等細分行業中,證券業發展最為突出,全國十大證券公司中深圳有3家,全國公募基金20強中深圳有6家,創投企業20強深圳有5家,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備案的私募基金數量,深圳位居全國第二。
大力發展金融科技
助推金融業高質量發展
深圳金融業的領頭羊地位離不開金融科技的發展。為推動深圳金融業的高質量發展,深圳市福田區於2019、2020年先後推出金融科技專業空間載體——灣區國際金融科技城、國際金融科技生態園,打造都市型、分布式、智能化金科園區,兩園區具備要素組合優勢、運行效率優勢、綜合成本優勢,形成福田區金融科技「雙園聯動」的發展格局,並進一步推動科技賦能金融,提升金融業發展後勁。深圳在發展金融科技方面有以下優勢:
一是深圳擁有諸多金融科技巨頭,如平安壹帳通、平安科技、騰訊金融科技等。這些公司資本充足,核心技術成熟,有龐大的服務網絡和客戶群體,在提升整個產業鏈的成熟度方面具有顯著的效果。
二是深圳發展基礎雄厚。《2020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城市報告》顯示,深圳在全球金融科技中心排名第6位,國內僅次於北京、上海,位居第三位。深圳發展金融科技的市場優勢和區位優勢較為明顯,深圳連結內地與香港,金融科技受眾基數大、市場成熟,金融科技產業鏈完善。科技型創新企業密集,創新經濟活躍,形成了高度市場化的城市氛圍和良好的高科技產業基礎。
三是深圳廣納人才、服務人才、留住人才。深圳市高度重視人才工作,在金融科技領域更是聯合香港、澳門推出了「深港澳金融科技師專才計劃」。
四是專利優勢。據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專利資料庫日前出爐一份《2020年全球金融科技專利排行榜TOP100》顯示,「深圳系」專利數量領跑全球。榜單排名顯示,平安科技(681項)、騰訊科技(302項)、平安人壽(152項)、平安產險(143項)、平安醫保科技(143項)均進入全球十強。
短板與未來
雖然「京滬深」三足鼎立格局已現,但相比北京、上海,深圳仍有諸多短板或差距。例如,與北京、上海相比,深圳的教育、醫療等公共資源短板明顯,深圳每萬人擁有的病床數僅有31.8張,不僅遠低於北京和上海,與全國多數區域性金融相比也有較大差距。
在上市公司方面,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日前發布的《深圳上市公司發展報告(2020)》顯示,深圳上市公司在人均創收、人均淨利潤、人均薪酬、人均納稅、人均研發投入等方面均大幅落後於北京,在人均創收、人均薪酬、人均研發投入等方面落後上海,說明深圳上市公司在企業的生產經營效率、人力資源管理上較京滬上市公司仍有差距。
近日,中辦、國辦印發《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提出一系列支持深圳先行先試的意見。在金融方面,提出支持符合條件的在深境內企業赴境外上市融資,開展本外幣合一跨境資金池業務試點,支持深圳在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方面先行先試,推動完善外匯管理體制。
據了解,深圳「十四五」金融發展規劃已經有初步框架,主要目標是:在著力構建金融安全區的前提下,持續推進「金融+」戰略(即金融為各產業賦能),主要包括金融+實體、金融+科技、金融+環境、金融+社會、金融+文化、金融+供應鏈等等。
未來深圳將繼續深化金融改革開放,著力打造三大中心,即全球創新資本形成中心、全球金融科技中心以及全球可持續金融中心。
(作者系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研究員)
2020中國內地省市金融競爭力排行榜系列:
隆重揭曉!「北上深杭」成新四大金融中心,第一方陣座次重排!中國內地省市金融競爭力榜單發布,看看你的城市排第幾
群雄逐鹿,金融城市第二梯隊競爭白熱化!長三角珠三角成最大贏家,中部城市掉隊,西部雙雄崛起,南強北弱格局強化
杭州闖進前四,「北上深杭」金融新格局初顯
蘇州摘得新銳城市金融榜桂冠,無錫佛山緊隨其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