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
譯文:它的樣子像普通烏龜卻長著鳥的頭,毒蛇一樣的尾巴,它的名字叫旋龜,它的叫聲像剖開木頭的聲音,把它佩戴在身上耳朵就不會聾,還可以治療足底的老繭。關於龜的印象雲圖
烏龜給人的感覺就是安靜,低調,長壽,有著獨特的自我保護方式,人們常稱它為「縮頭烏龜」。但我們卻很難去評判每個人心中的「龜」究竟是怎樣的,因為人們心中的它充滿著矛盾。人們將它作為「長壽」的象徵,人們渴望擁有與它一樣的歲月靜好,這樣的它是老子「無為」的貫徹者。抱樸守真,保持內在純正質樸的本性而不妄為;致虛守靜,盡力使心靈的虛寂達到極點,使生活清靜堅守不變;無私不爭,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你是縮頭烏龜嗎?」,我們用這個詞彙諷刺了多少膽小怕事,懦弱不敢面對現實的人。當事情來臨,雖然我們沒有如「龜」一般的身體外殼,但我們仍然可以為自己築起一道「無形龜殼」,當代網民,隔著屏幕享受網絡信息盛宴,感情變得可視化,可誰也不知道這樣的情感是否帶有著TA三十七攝氏度的溫度。
如若以龜佔卜,龜背可以為天,腹甲為地,龜甲圖由五行八卦、二十四節氣共同幻化而成與天地同壽,固主長壽,是長生不老的象徵。
現在的佔卜大多用的是竹籤和銅錢,在古代最常用的佔卜工具是龜殼。那麼為什麼要用龜殼來佔卜呢?
1、龜的背部有龜紋,龜紋中間有三格,分別代表著天、地、人三才。
2、旁邊有二十四格,代表著二十四節氣。也有十格的,代表十天幹。
3、龜殼底部有十二格,代表十二地支。
這些特徵正好和八卦的三才,天幹地支相對應,這種特徵使得龜殼在搖卦中成為了一種重要工具。
旋龜圖二
《山海經》談到的"旋龜"產地,一是在海外赤道以南;一是西北洛水的支流,說明"旋龜"的分布較廣。《辭書》介紹:龜有十種,"旋龜"屬於水龜中的一類。"旋龜"屬於水龜中的一類。吉林市發現"旋龜",說明松花江及其上遊支流中自古就有"旋龜"存在,已經成了稀有動物。
在我國,民間有一句諺語「烏龜背冒汗,出門帶雨傘」。烏龜有預報天氣的神奇能力。烏龜背殼潮溼,殼上的紋路混而暗,是天要降雨的徵兆;龜殼有水珠,像是冒汗,將要下大雨;龜殼乾燥,紋路清晰,預示近期不會下雨。這是可以給出科學解釋的, 因為龜身貼地,龜背光滑陰涼,當暖溼空氣移來時,會在龜背冷卻凝結出現水珠,天將下雨,反之空氣乾燥,暫不會下雨。旋龜圖三
《漢書·五行志》說:「貌之不恭是謂不肅;厥罰恆雨時則有龜孽。」「雨以龜為孽。」
註解說:「多雨則龜多出也。」入伏後,已進入多雨季節,所以出現「旋龜」,這就是「龜孽」,屬於一種自然現象。四象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指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其中的玄武又名龜蛇,源於遠古星宿崇拜,是指二十八宿按東南西北分為四象中的北方玄武七宿。
這四象分別代表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北方玄武於八卦為坎,於五行主水,象徵四象中的老陰,是四季中的冬季。
輔之以蛇通靈,蛇主長壽、生殖與財富是吉祥與尊貴的化身,旋龜巧妙地將二者合一,宜靜宜動,可逢兇化吉,驅災避害。
天地初闢,一場大洪水從天而降。大水淹沒了莊稼田地,百姓們流離失所,苦不堪言。當時的部落首領唐堯到處尋找可以治理水患的人。經過部落推舉,最終讓鯀(gǔn)來治理洪水。可惜的是鯀以攔水作為主要的治水方法,洪水越堵越崩,最一發而不可收拾,治理了九年毫無進展,被堯流放到了羽山,最終死在了那裡。後來鯀的兒子——大禹前來治水。這時旋龜就不請自來,它和應龍一起協助大禹治水。應龍在前面用尾巴劃地,指引禹沿著它所劃的地方開鑿水道,將洪水引入大海;旋龜背上馱著息壤,黃龍拉著旋龜,每到洪水泛濫的地方,旋龜便投下息壤。息壤落到裡面後迅速生長,很快就把泛濫了多年的洪水填平。千百年後,人們留下了口耳相傳的一句話「黃龍曳尾於前,玄龜負青泥於後。」比起治療耳聾和腳底的老繭,這一治水仁心更是它的神異所在。因治水有功,後演化為「玄武」,變身玄武后,就有了北方水神、冬神、司命之神、生殖之神等頭銜。
上期的鹿蜀,我們探訪了三位親戚,卻終究沒有探訪到它的本真。
鹿蜀--我好像見過你,但我從未真正遇見你
烏龜遇事就會把頭縮進龜殼裡,這種獨特的自衛方式也讓烏龜們永遠背負上「縮頭烏龜」的名號,奠定了烏龜在負面評價領域中不可替代的霸主地位。然而,並不是所有的龜都如此「膽小怯懦」。本期的旋龜是真實存在的。它就是平胸龜。
平胸龜之所以叫做平胸龜是因為它的龜殼呈扁平狀,因而不能把頭縮回龜殼。它是特殊的淡水龜,同時也是瀕危保護動物,該物種一度瀕臨滅絕,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殼卻不能縮,這與人們認知產生極大反差。那「我還是一隻真龜嗎」,「當然」。旋龜圖五
《山海經》賦予旋龜以堅硬的外殼,而它卻不可以將其作為遮蔽躲藏之處。
「平胸龜」,像是「龜」族中的異類,但《山海經》中將它變為異獸的一員,說明它在人們心中有著特殊的意義。我們花了很長時間去學會「順從」,但可能「反抗」才最與我們內心深處貼近。
《山海經》裡賦予安靜的龜以鳥首,而鳥給人的感覺是「嘰嘰喳喳」「吵鬧」的。
也許在古人心中,看似平靜的個體下,有著迫切想要表達的東西,通過像鳥一樣的聲音表達。每個時代的人都會有自己的無奈。大概這一對矛盾便是古人用來抒發自己無奈情緒的。明知這不合理,卻仍然想要將他們放在一起。
常常有人問,《山海經》裡的動物是真實存在的嗎?聽起來毫無邏輯、遠離常理的動物,給予了我們無限的想像,到我們發文的第三篇,何其幸運,我們終於介紹了一隻現實存在的神物。就像人們總要直面這起伏的人生,總要經受這人間的平凡煙火,神獸們也一樣,褪去花花綠綠的外衣,也要直面這時光長河裡的平凡本真。猩猩和酒的故事:狌狌之狀,形乍如獸。
「招搖山」之旅:動植異類,層出不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