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南山經》:「怪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憲翼之水。其中多玄魚,其狀如龜而鳥首虺尾,其名曰旋龜,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聾,可以為底。」
怪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東流入憲翼水。水中有眾多暗紅色的龜,形狀像普通烏龜卻長著鳥一樣的頭和蛇一樣的尾巴,名稱是旋龜,叫聲像劈開木頭時發出的響聲,佩帶上它就能使人的耳朵不聾,還可以治癒腳底老繭。
當堯在位的時候,中原大地泛濫,淹沒了莊稼田地,人們流離失所。水患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堯決心要好好治理洪水,所以到處尋求能夠治理洪水的人。各個部落的人推舉了鯀,於是堯就任命鯀來治理洪水。但是鯀這個人比較僵硬,也比較消極,方式也是以攔水為主,可是水漲船高啊,哪裡是攔得住的。治理九年卻毫無進展。於是舜繼位之後將鯀流放到羽山,最後鯀死在了那裡。後來鯀的兒子大禹替代了父親的崗位開始治理洪水,這旋龜卻不請自來,和黃龍一同協助大禹治水。旋龜背上馱著息壤,黃龍拉著旋龜,每到洪水泛濫的地方,旋龜便投下息壤。息壤落到裡面後迅速生長,很快就把泛濫了多年的洪水填平。千百年後,人們留下了口耳相傳的一句話「黃龍曳尾於前,玄龜負青泥於後。」比起治療耳聾和腳底的老繭,這一治水仁心更是它的神異所在。
實際上《山海經》裡的旋龜,現實中的確存在,叫做「鷹嘴龜」。文中描述的鳥首和類似鷹一樣的嘴無比貼切。鷹嘴龜又叫平胸龜,主要分布在我國南方,是我國淡水龜中最特殊的一種,國外分布於越南、寮國、柬埔寨、泰國、緬甸。野外已極罕見,已經屬於保護動物。這種動物在國內也偶爾會見到,但是也是屬於比較罕見的品種,《山海經》中作者所見的應該就是鷹嘴龜了,它的確有一些藥用價值,現在研究出來現代研究結果表明,龜板可以滋陰潛陽,寧心補腎,截瘧,用來治陰虛陽亢、血虛腎虛、眩暈心煩、失眠多夢、遺精腰酸、肺結核、久瀉、久痢、痃瘧、瘧母、疳疾。龜肉能夠滋補強壯,能夠用來治肺結核。現在也已經可以人工大規模飼養,不用擔心旋龜會滅絕了。
以我們現代人的眼光來看,《山海經》中的動物,有些的確不可思議,但是你卻不能否定它的存在,工業革命以來,野生動物的棲息地逐步在被人們壓縮,也許曾經存在的動物,在人類進步的過程中漸漸消失,希望這個地球上的物種都能和諧相處,不要千百年後我們的後代孤獨地存在在這個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