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上下班,或者接送孩子的時候,走在市區的路上或者高架橋上,堵的那叫一個瓷實。而且急也不管用。
望著路口排起的長長的隊伍,胖編很理解大家的心情。有的時候,我們還會遇到一個情況就是,自己所在的縱向車道排著長長的隊伍,但是橫向車道卻出現了「真空」的狀況。
如果發現路口車輛大排長龍,信號燈就自動延長放行時間該多好?
11日上午,市公安局等部門負責人集中當面答覆人大代表們提出的建議。在現場,市公安局交警支隊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北園大街、陽光新路等道路沿線路口將建地磁檢測器自適應控制信號燈,如果路口壓車較多或行人較多,信號燈就會自動感應到,進而相應延長或縮短綠燈放行時間。
市人大代表、長清自來水服務中心管理科科長趙振河建議在各大路口建設分辨儀、攝像頭,通過這些設備,實現交通信號燈的自主調節,智能解決信號燈的紅綠燈時間長短問題,「行人或車輛多時綠燈時間自動變長,行人或者車輛少時綠燈時間自動變短」。
其實說了這麼多,胖編可以很負責的告訴大家,這套設備早就有了,而且一些城市也開始使用了。大家記住它的名字——「視頻檢測自適應控制信號燈系統」。
這個系統可以通過視頻監測的方式,及時了解路口的車流量、壓車情況等,然後根據這些情況相應地延長或縮簡訊號燈放行時間。
對於眾多車主來說,路口安裝智能信號燈系統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儘管視頻檢測自適應控制信號燈還未現身泉城,但濟南早已應用了另一種智能信號燈——地磁檢測器自適應控制信號燈。
這種智能信號燈是通過在路面下埋設地磁檢測器的方式,對路口的車流量、車速等進行實時監測,並據此發送信號,使信號燈自動延長或縮短放行時間。
目前,濟南已建設完成了旅遊路、舜耕路、二環東路、和平路、濼源大街等18條道路、375處路口的自適應控制信號燈,「不少道路都是全線推出了這種信號燈」。對於主幹道路已實行幹線自適應控制,可以根據主幹線整體流量統一自動調整信號控制。
但也有一些車主表示,對此感受並是不特別明顯,「感覺路口壓車多的時候,綠燈信號也比壓車少的時候長不了多少」。
對此,趙景春解釋說,因為一條道路有很多個路口、一個區域又有很多條道路,信號燈對單點路口的信號燈放行控制,得服從於道路全線甚至周邊區域的協調控制。如果簡單地大幅提高某一個路口的車輛放行時間,往往會影響到整條道路甚至周邊區域的車輛通行,不僅不能緩堵反而容易致堵。
而且,通過信號燈來延長車輛的放行時間,必須得在保證行人過街時間的情況下進行,「一般在經十路等道路的大路口,行人過街至少需要30多秒的時間,在一些小的路口也需要10多秒,調整信號燈、延長車輛的放行時間,必須先為行人過街留足時間、讓行人有足夠時間通過路口」。
難麼更先進的視頻檢測自適應控制信號燈系統什麼時候能和濟南的小夥伴們見面呢?
據趙景春介紹,今年就有一部分道路會推出這種信號燈,比如北園大街全線、陽光新路、經十西路等,計劃在三年內實現繞城高速以內100多條道路、667多個路口自適應控制信號燈的全覆蓋。
市區路面的交通信號燈有了新的改變,那麼高架橋上有什麼新「想法」嗎?別說,還真有。
對於開車上高架的車主們,最擔心的是什麼事呢?那就是,不知道高架路上堵不堵,抱著試一試的心態開了上去,結果發現很堵,可是一旦上去了就下不來了。
如果要是在市區高架橋上橋匝道口處設置誘導電子顯示屏幕,通過「較堵、一般、正常通行」等標識,實時顯示高架路交通狀態,那麼小夥伴們就可以提前做好預判選擇合理的行使路線。
這個建議,正在逐步變為現實。
據市交警支隊政委段富勇介紹,濟南正在建設基於匝道信號控制、交通誘導、流量檢測一體化的高架路綜合管控系統。
前期,已經在北園高架西向東長途汽車站上橋路口、歷山路上橋口、航運路上橋口三個上橋口測試成功。這一系統在上橋口入口處設置了信號燈、顯示屏,並在高架路上安裝了流量監測系統,可以根據高架路上的流量大小,自動啟用匝道信號控制,顯示屏顯示相應的誘導信息,包括「暢通、輕微擁堵、擁堵、嚴重擁堵」?四種交通狀態。
當高架路上有交通事故等意外事件時,可啟用交通管制,匝道信號燈變為紅燈,同時誘導屏顯示交通管制信息。
除了上述三處上橋口外,市交警支隊正在協調高架路建設單位安裝高架路綜合管控系統。
截至目前,已安裝了7處上匝道控制,分別是二環西高架4處、二環南高架3處;正在建設23處上匝道控制,分別是二環西路高架南延6處、工業北路高架8處、二環東高架南延4處、二環南高架東延5處,今年年底前將完成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