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牙是每個孩子的必經階段,一般情況下,孩子在6歲左右開始換牙,12歲換完20顆乳牙。但有些孩子的換牙時間卻早於同齡孩子,這讓不少家長不由擔心起來,難不成這是孩子「性早熟」的標誌?事實真相到底如何?為了寶寶的一口好牙,我們又能做些什麼?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關於寶寶長牙的那些事兒!
早換牙≠性早熟,護齒從乳牙開始!
早換牙和性早熟沒有必然關係。孩子換牙的時間是有個體差異的,過早換牙一方面可能是受遺傳影響,另一方面與乳牙萌出早晚也有關係。比如,有些孩子4個月就長牙了,換牙也會相應的提前。此外,有些孩子進食粗糧多一些,頜骨得到更強地刺激,換牙也會早一些。
與其關注換牙時間,家長們更應關注孩子乳牙時期的口腔健康。「遲早要換」的乳牙一旦出現問題,會影響寶寶的咀嚼功能,進而影響營養攝入,還會影響語言發育、面部骨骼發育,影響顏值。乳牙齲壞還會影響下方恆牙牙胚發育,等到換牙時,受損的牙床不利於新牙的生長,新牙釉質發育不健全,導致恆牙排列不整齊、牙縫過大,患齲的危險係數也飆升。所以,愛牙護齒,應該從乳牙開始。
愛牙從小做起,家長應該怎樣做?
清潔除菌:家長刷牙vs寶寶刷牙
寶寶未萌牙前,可以用乾淨的溼潤紗布清理口腔和牙齦,從第一顆乳牙長出後,可以選擇指套矽膠的牙刷,慢慢過渡到軟毛牙刷。很多家長會有意識地培養孩子自己刷牙的習慣,但事實上孩子6、7歲之前手部精細動作並沒有發育完全,很難完全刷乾淨,最好還是由家長幫忙完成全方位的刷牙工作。
營養健齒:補鈣vs補充維生素AD
牙齒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營養與衛生,為了孩子長好一口健康的乳牙,並且為恆牙的正常生長打下良好的基礎,攝取均衡且全面的營養非常重要。
牙齒的主要組成成分是鈣,人體攝入充足鈣質能增強牙齒的密度和硬度,使其更堅固。所以很多家長都會有意識地為孩子加強補鈣,但如果沒有維生素D這一「搬運工」的參與,人體對鈣的吸收利用率將大打折扣,易導致寶寶的骨骼和牙齒鈣化不良。
此外,充足的維生素A對於牙齒的生長發育更為關鍵。維生素A參與牙釉質形成,並促進蛋白質的生物合成和骨細胞的分化,攝入不足不僅會導致寶寶牙釉質發育不良,增加齲齒風險,還會影響牙齒的萌出。
然而,作為嬰幼兒時期極易缺乏的關鍵營養,維生素AD的食物來源並不充足,家長的補充觀念也有待加強,這直接導致我國6月齡-14歲兒童維生素A的缺乏率達到了47.98%,維生素D也存在普遍缺乏的情況。因此,我國兒保醫生建議寶寶從出生後每天補充維生素AD製劑(伊可新維生素AD滴劑),持續補充到3歲乃至青春期,降低維生素AD攝入不足帶給寶寶的健康風險。
日常生活中,還要注意讓寶寶多吃含維生素C、膳食纖維、蛋白質豐富的食物,早晚刷牙,飯後漱口,定期進行口腔檢查,在提倡重視牙齒營養的同時,養成良好的護齒習慣!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