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
從北二環到北五環
將建設縱貫海澱長達9公裡的京張遺址公園
你知道嗎?
這不僅是一條綠帶
你更可以在裡面看到百年京張的點滴印記
從蘇州碼子到人字形鐵路
都將以嶄新的面貌呈現在你面前
你知道嗎?
不久的將來
你不僅可以在這裡遠眺西山看車水馬龍
更能在這裡跑步、騎行、打球、健身
牽牽小手,蹦蹦躂躂
為了實現我們共同的願望
去年10月我們啟動了
京張鐵路遺址公園貫通概念方案徵集
今年3月6家知名設計單位分別提交了高質量成果
11位各領域大咖投票決出優勝方案
京張鐵路遺址公園貫通概念方案徵集成果
未來的京張鐵路遺址公園
什麼樣兒?
方案展示來了
方
案
展
示
(排名不分先後)
01.株式會社日建設計
激活百年京張,共織創新生活
京張通車開啟了20世紀北京城市近代化進程。然而見證百年變革境遷,它被人們遺忘成都市裂縫。抓住北京功能面貌轉型的機遇,我們提出6項設計策略(地方活力、縱向/快適性、橫向/可達性、歷史繼承、強化生態、維持管理),支持生態、文化、交流、創新,打造一條9公裡創生綠廊。
激活百年京張,共織創新生活
貼合鐵路遺址,打造標誌銀杏樹列,主線漫步道貫穿全域,與自行車道以及24處京張驛站一起為休閒散步和目的通行提供舒適空間。一系列公共空間和重點設施沿線排布。城市活力通過兩種主線交叉由社區捷徑滲透進周邊社區。鐵路印記和古都特色處處在腳邊,處處在身旁。生態鋪裝巧妙滲水貯水,實現循環利用,打造舒適環境。根據區域特色打造多樣景觀,題名「京張八景」引領北京城市生活美學。
四個城市節點濃縮體現四種城市特色,演繹不同新舊融合,打造豐富的空間場所。
門戶聯軸節點以職住複合激發創新靈感。歷史遺留農業元素與連續開放空間、商業界面以及多種創新樓宇邂逅於此。13號線高架未來會是一處連續的高線公園。節點中心結合高架遺構,創貿集市重新打造四道口農貿科創焦點。舊遺構與新都市相望又相融,新角度新風景展望新憧憬。
激發創新靈感的職住複合節點
活力界面節點以活動場所豐富戶外體驗,將成為運動、紀念、休憩的場所。人們在富有韻律變化的地形中引發對城市戶外生活的無限遐想,在煥發新生的歷史遺蹟觸碰京張百年記憶,在探索公園裡遊覽、遊戲,享受季節變換的自然樂趣。
豐富戶外體驗的活動樂享節點
學識之丘節點以站城一體觸發產學研交流。站城開發賦予這裡一片在屋頂延伸的開放公園,鼓勵開闊視野。公園下方是教育生活設施,地上地下一體聯通,車站與周邊實現無障礙連接。這裡有育成創新的平臺,有展示京張鐵路歷史的一隅, 有演繹藝術的戶外舞臺以及提供私謐的山丘地景。
觸發睿智交流的站城一體節點
縱跨五環的鐵道生境節點以生態聯動實現自然與社群交互。未來自然河岸更加寬敞,旱季親水,雨季蓄洪排滲。隨時間推移成長為自然溼地森林,吸引鳥獸生棲。在這裡,鐵道是風景,生態是環境。人的活動與之交互,建築景觀的再構讓人們能夠沉浸自然、探索興趣,真正讓市民生活和城市綠廊相融和。
人與自然交互的生態聯動節點
02.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錦繡京張——三線織錦,繡美京張
歷史線 —— 紀念
理念:靜態保護 ·文化演繹 ·活化體驗
生活線 —— 共享
理念:全民公園 ·全時公園
創新線 —— 新生
創意:科創膠囊 ·創新雨林 ·智慧公園
1.歷史線 —— 紀念
對原詹天佑紀念館館長史文義等鐵路專家進行大量訪談,掌握一手京張鐵路相關資料和史籍。針對京張鐵路遺址提出靜態保護、文化演繹、活化體驗三大設計策略,旨在於復興京張大歷史,重現京張遺址價值,傳承其精神文化內涵。
理念一:靜態保護。指對京張鐵路歷史建築和要素的保護及再利用;
理念二:文化演繹。指針對京張鐵路遺蹟點的文化重現;
理念三:活化體驗。即遺址公園內局部開通詹天佑號觀光火車的可參與式體驗。
2.生活線 —— 共享
團隊走向街頭,進行300餘次現場訪談和大量問卷調查,針對真實的社區生活需求進行規劃設計,提出「全民公園」和「全時公園」設計理念。
理念一:全民公園。接通20 條斷頭路,提供2.65萬平方米的運動場地,增加79萬平方米的綠地和花園,提供6個菜市場,增加超過9.3公裡的步行道和騎行道等便民服務設施。通過慢行系統編織公園與社區肌理,提供共享空間,依託場所提供多樣設施與服務,實現無障礙設施全覆蓋。
理念二:全時公園。突出四季植物景觀,在動靜分區的基礎上實現晝夜景觀兼顧,全時段共享的多元生活。
3.創新線 —— 新生
團隊運用500萬份大數據資料,對研究範圍內各年齡段、各職業居民、外國人的分布和特點,科創企業的分布和特徵進行研究。提出「創新雨林」、「科創膠囊」、「智慧公園」三大創意,將未來的科創空間,向傳統行業、日常生活滲透。
創意一:創新雨林——提供「創新+商業」、「創新+旅遊」、「創新+休閒」、「創新+商務金融」、「創新+演藝」、「創新+交往」等豐富的創意與生活結合的多元創新場景和設施;
創意二:科創膠囊——植入功能多樣、靈活布局的創意空間;
創意三:智慧公園——應用並展示本土力量研發的科技成果。存量空間的創意使用、靈活應變的配套設施、富有人情味兒的創新環境成為黏合創新要素,凝聚城市創新力不可或缺的媒介。
03.AGENCETER(法國岱禾) 、 同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集團) 有限公司聯合體
綠合新軌 重啟京張
百年的沉積,以冬奧為契機,京張鐵路化身「綠合新軌」,重啟一段時空之旅。
京張鐵路 時空之旅
未來京張:整合城市,癒合自然
延伸京張構架,整合海澱區特有資源,增強人文,科技,生態資源互動;
串聯散布的生態斑塊,形成完整生態綠廊,增進區域生態價值;
閉合從京城到西山,從工業文明到三山五園的綠色歷史生態環線。
未來京張:綠色歷史生態環線
未來京張:彌合歷史,疊合記憶
京張舊軌生長為線性公園骨架,串聯場地鐵道工業印記。公園以1.43 米的標準軌距作為公共空間設計模數。京張「人」字鐵道演變為「人」字坡道,便捷上下聯通及東西跨越。十四座特色驛站,象徵十四座歷史京張車站,共同構建城市瞭望及公眾服務系統。
鐵路構件符號轉化為公園的城市家具和標識系統,形成獨一無二的綠色工業記憶軸線。
未來京張:綠色工業記憶軸線
未來京張:縫合城市,複合慢行
京張綠線貫通南北,凝聚城市空間碎片,統領綠色慢行體驗。漫步,跑步,騎行,與公共運輸無縫銜接,立體穿插延展,地下層導向人流,空中層營造別樣空間,將傳統割裂的場所縫合為多維的高品質公共空間,奏響城市動感強音。
未來京張:綠色立體慢行遊線
挖掘街區特徵,完善城市功能,引導城市更新,京張鐵路全線定義六段特色景觀空間:
水韻京張,高線與轉河相遇,演繹全新京張水岸;
雙線京張,綠線與高線並行,更新完整都市生態圈;
運動京張,綠線串起場地大運記憶,完善公共運動設施;
歷史京張,新老京張牽手百年,鐵軌鐫刻時空;
智慧京張,鐵路遺址公園結合科技海澱,歷久彌新,與時俱進;
藍綠京張,綠線清河交織,將自然引入城市。
結合軌道站點,形成六個活力廣場,如同六座生生不息的城市舞臺,伴隨歷史記憶的創意夜景,打造獨具魅力的城市IP。
化線為體,化籬為徑,化站為驛,未來京張必將成為區域活力的引擎,在歷史的軌道上譜寫一卷人文,歷史,生態,科技共融的生動畫卷。
04.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百年京張 · 創享未來
百年京張、百年歷史,京張鐵路是民族精神之魂,國家創新之源,城市記憶之軌,國家重要歷史文化遺產!
9公裡長的線性廊道,將使京張從割裂城市的邊緣地帶,變為承載世界線型文化遺產的鐵路公園,匯聚國家科技創新的共享城區,北京城市品質提升的更新觸媒。
規劃圍繞「百年京張·創享未來」這一主題,總體打造六大核心系統與四大節點。
時空傳承的文化遺產
從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構建一脈相承的京張文化遺產廊道。
互通交織的生態網絡
通過南北生態主脈與東西林冠樹島,連通周邊各類綠地,共同形成網狀多層級生態系統,形成人與動物共生的多棲生境。
開放無界的公共空間
將京張全線劃分為高線聚落、文化休閒、藝術創享、郊野森林四大特色段落。漫步徑、運動路、通勤道三線貫通。
活力共享的科創平臺
充分發揮海澱科技優勢,凝聚周邊高校科研智慧,助力京張沿線形成國家創新高地。
舒適便捷的多維交通
將京張地區由複合型交通廊道轉變為便捷舒適慢行廊道。
內外共築的更新觸媒
通過五分鐘生活圈,十分鐘樂活圈、十五分鐘趣城圈,激活周邊地區品質提升與開放共享。
智匯綠谷,創享生活
13號線撥線入地後,輕軌高架將成為北京中心城區獨一無二的高線公園,設計聚焦並強化這個特點,從原有高架延展出多條空中廊道,形成標誌性的高線聚落,串聯運動、展演、交流三大主題板塊空間。
京張軌跡,承古傳今
通過對清華園老站的修復擴建,手機掃描歷史場景再現,形成了一個充滿京張歷史文化的體驗空間。下沉的地理軌跡花園與尺度精巧的水景觀序列,重現歷史空間場景,勾勒京張情感軌跡。四季雪道、跑步環廊、天空球場,一應俱全。
天空花園,藝韻闌珊
取消斜向穿越用地的雙清路的車行功能, 構建二層廊橋,將新建的13號線清華東路站、藝術天空、創意花園進行串聯,既豐富了立體觀景體驗,也有益於人流多方向的高效集散。激活橋下灰空間,可組織畢業季的高校聯合市集等活動。
森林綠苑、文翠和鳴
該節點歷史上是八旗屯兵駐軍護衛圓明園之地,臨近多所院校。設計對分散綠地統一組織布局,進行整體系統性生態修復,通過林相改造提升,森林生境撫育,生態廊道構建,營造多彩多棲的郊野森林本底,恢復三山五園的生態屏障。
05.Miralles Tagliabue EMBT
北京新綠軸
我們將原有作為城市軸線的鐵路公園轉化成為一條生態綠帶,它能夠將不同城市區域縫合在一起,進而創造出一個獨特的形態變換的城市空間。
我們賦予建築物第二次生命,而不是簡單地拆除他們。我們使其與周邊的新建築物融為一體,為北京市創造出一個品牌:綠色鐵路軸線。
我們使用不同強度的綠色構建這條軸線。
我們打破現有結構,保留精華,重現新風貌,進而構建出鐵路公園的多樣性。
沿著鐵路遺址漫步,我們發現許多低矮的建築物、大門和牆壁已失效失能,煢煢孑立。
在掌握了解了這些建築物的質量後,在這個巨大的城市中,我們賦予它們人性化的尺度並妥善加以利用。
我們改造這些建築物,尋找新的使用功能,或將它們的建築結構提供給植物使用,讓它們融入綠色背景,使它們成為綠色軸線上的景點。
這條綠帶的概念,我們將與其與地面結合,將產業區回歸自然,我們引入新的樹林,改善現有的綠地。我們將其與現有建築物結合,與工業遺址結合,與功能型建築物結合,與新建的科技功能的建築結合。
想到鐵路公園,在人們的印象中是布滿鐵道的空曠場地,有著線性結構的蒼白的功能性開放空間。
我們在地面上描繪出這些線性結構,就像曾有的鐵軌。
片段型的遺蹟將成為這個廣闊空間中的各個景點,並賦予綠色軸線一種秩序。
這種形式的的公園設計,在工程進度、動態建設及開放使用中均具有高度的靈活性。公園以一種非常自然的方式與周圍道路及城區相互連接。
與鐵路遺蹟相結合,即便運用不多的設計元素,我們也創造出了一個從起點到終點皆充滿了驚喜的公園。我們無需引入新的元素,利用我們尋找到的即可。
公園設有不同的景觀區,如賦予不同建築物組群邊界,並將它們連在一起的森林景觀區,以及草地景觀區,以及城市內部界面的節點景觀區。
我們創造出地面上的鐵路肌理——穿行在池塘、灌木、植物和森林之間的人行步道。
植物本身將在公園的設計中發揮重要作用,並在季節更替間創造出不斷變化的景觀環境。
我們的理念是設計一個開放的綠色公園,它採用連續的活動流線,將設計自然地融入到現有城市環境中。我們將提供一個簡潔的設計,它可以被解讀為一類印記,並在整個公園中感知呈現。
活動流線與場地中的鐵路及地鐵線路相互結合。鐵路軌道和地鐵線就好似脊椎一般在設計呈現。
以中國人設計建造的首條鐵路的歷史意義為啟發,我們設計了鐵路遺址公園的開放空間。
06.Tom Leader Studio Inc.
京張動線公園
京張鐵路,是第一條由中國人自主修建的幹線鐵路。1909年,詹天佑創設「人字行鐵路」,巧借山勢而動,完美詮釋了「反者道之動」的道家哲學。
百年後,京張動線公園,將以八大動線串聯四大分區,形成9公裡城市與公園聯動的綠色主軸。為世界級科教與創新中心賦予強大的動能。以線的柔韌之力,疏通大都市脈絡,打破無形的隔閡,重塑人與人之間的緊密聯繫。開往新的百年!
八大動線
·京張線:穿越百年京張歷史的鐵路文化帶,恢復鐵路遺址;行駛智能移動盒子,點亮科技創新。
·高鐵線:體驗高鐵的動態美學,公園結合高鐵通風井與出站口,設計聲光交互裝置。
·13號線:展現都市律動與空中花園,實現站城一體。
·騎行線:串聯9公裡動線,聯動三山五園綠道,打造京張一小時騎行活動。
·步行線:聯動南北、激活東西的人民生活環,打造便捷的一公裡回家線。
·聲音線:聆聽京張歷史的聲音地圖,以京張廣播電臺導覽系統為載體,復原鐵路廣播聲、火車聲、永樂鐘聲等。
·藝術線:展現鐵路主題的公共藝術客廳,讓工業遺址與前衛藝術碰撞火花。
·雨水線:一條溼潤的綠廊連通三山五園,形成彈性的雨洪溼潤帶。
四大動區
· 商業門戶區——融合遺址更新、商業、交通一體化的複合功能區。
依託大鐘寺商圈,重塑京張故線與60年代冷庫線,結合現代化多元功能,營造公眾可參與的綠色公共空間。將曾經的火車折返段、焊軌廠、冷凍廠等鐵路遺址,活化為可移動的轉盤劇場、龍門吊冬奧雪道、焊軌廠運動公園、冷庫線美術館等。是京張開園盛典的公園門戶。
· 生活文化區——展現百年京張無窮魅力,實現社區與鐵路文化一體化。
以清華園車站為人文核心,修復其60年代風貌,設移動綠廊,勾勒1909年老清華園站的輪廓,仿佛兩個時代的對話。模擬居庸關山谷,建京張博物館、回音谷等。沿京張故線重現站臺橋、東風機車與油罐車時光膠囊,打造聯動大運村的129慢跑環,追溯鐵路文化烙印。
· 校際藝術區——容納校際交流創新與藝術客廳,實現站城一體。
將清華綠道納入動線公園的騎行線,以多維慢行系統,梳理站城一體化交通,形成出站即花園的綠色門戶。結合地鐵地下空間,打造8大院校的公共藝術客廳。在60年代雙清路道口旁的高架橋下,舉辦藝術塗鴉節、大學藝術周等活動。
· 生態自然區——京張綠廊的健康生態之肺。
聯通三山五園水網,萬泉河支流被拓寬為生態溼地,設水生態科普中心。用「歷史登山道」紀念詹天佑設計的「人字形鐵路」。築「京張之丘」,可回望京張的古今變遷,眺望開往春天的列車!
在不久的將來
讓我們一起在京張
聽得到鳥語蟲鳴
看得到歷史新生
觸摸得到城市溫度
來源: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海澱分局、北京海澱
海石豐雜談編輯 轉載請註明
《海石豐雜談》投稿郵箱:
《海石豐雜談》編輯微信:
haishifengzatan
有突發事件發給海石豐雜談 就有可能上頭條哦!感謝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