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t:萬人數據首次證實,脂肪肝,真要命

2020-12-09 澎湃新聞

原創 奇點糕 奇點網 收錄於話題#肥胖與健康3個

雖說已經離開臨床好幾年,但奇點糕現在還記得發生在醫院的不少故事。比如在肝膽外科實習的時候,看到患者的超聲結果提示輕度脂肪肝,奇點糕就想在初步診斷中添上這一條,卻被帶教老師攔住了。

「輕度脂肪肝而已,又不是什麼大病,可以不用寫上去。」跟糖尿病、高血壓之類的疾病一比,脂肪肝的威脅好像是不那麼顯眼?至少奇點糕知道不少有脂肪肝的中年親戚,照樣大魚大肉該吃吃,啤酒白酒該喝喝,反正一點兒不往心裡擱。

這種不以為意還是早點打住吧:近期哈佛大學和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共同開展的一項研究首次證實,中老年人確診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與隨訪期內全因死亡風險上升93%有關,風險幾乎翻倍啊親!

這風險值連奇點糕自己都嚇一跳……

(圖片來源:密西根大學)

研究結論來自對瑞典全國1.05萬名經組織活檢確診NAFLD的患者,中位時間長達14.2年的隨訪,以及對比未患脂肪肝人群的風險分析。患者死亡風險上升如此之大,主要與肝外癌症、肝硬化、心血管疾病和肝癌有關。

而且研究還顯示,即使患者患的是最輕度的NAFLD——單純脂肪變性,也與全因死亡風險上升71%有關,隨著NAFLD程度不斷加重,從脂肪性肝炎(NASH)到肝纖維化再到肝硬化,風險會越來越大[1]。這項研究發表在Gut上。

不同程度的脂肪肝,以及肝硬化的最終結局

(圖片來源: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在各種席捲全球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NCDs)當中,NAFLD絕對是來勢最兇猛的之一:2016年一項權威的Meta分析顯示,全球的NAFLD患病率已經高達25.24%,其中欠發達的中東、拉美和亞洲國家是重災區[2]。

中國學者自己的最新分析也顯示,中國的NAFLD患病率已達29.2%,超過了亞洲國家的平均水平,患病率增速更是達到歐美國家的兩倍。在不同年齡段的人群中,50-59歲人群32.9%的患病率是最高的[3]。

而且由於B肝等病毒性肝炎患病率高,存在基因易感性等原因,我國人群本來就是NAFLD的相對高危群體,但多數普通人對這種疾病缺乏認知。很多天天推杯換盞,大吃大喝的人,可能壓根不知道自己體內藏了顆多危險的炸彈。

不過NAFLD和全因死亡風險之間的關係,其實還真不太確定,因為NAFLD往往合併其它導致肝損傷的疾病,如果研究樣本量不足,患者沒有經組織活檢確診,結論顯然可信度有限。老規矩,又要請出北歐國家相對詳盡的醫療數據了。

本次研究來自瑞典全國從1966年啟動的「通過組織病理學報告加強流行病學(ESPRESSO)」研究,從研究名也能看出,收集到的NAFLD患者的資料,都經組織病理學檢查確認,因此可信度很高,這個隊列2020年已經發了17篇論文

患者入組時的中位年齡是52歲,有67%患的是程度最輕的單純脂肪變性,肝硬化患者僅有5.6%。按照1:5的比例,研究者們為每名NAFLD患者匹配了5例年齡、性別、地域等狀況相近,但未患NAFLD的對照者,從而進行病例對照研究。

根據患者在隨訪期內的去世及死因,數據分析得出了NAFLD與全因死亡風險上升93%有關的結論。不管患者是男是女(男性NAFLD患病率相對更高),是否合併各種基礎疾病,風險都基本相似,但60歲以下確診NAFLD相對更危險。

左圖是普通人對比NAFLD患者,右圖是不同程度NAFLD患者隨時間推移的死亡情況

NAFLD程度越重,就與越高的全因死亡風險相對上升值有關:脂肪性肝炎、肝纖維化和肝硬化,對應的上升幅度分別是114%、144%和279%。即使換算成絕對全因死亡風險,也分別達到了18.5%、25.6%和49.4%。

不過只看NAFLD組數據的話,與單純脂肪變性的最輕度患者相比,達到脂肪性肝炎和肝纖維化,只與患者全因死亡風險上升14%和26%有關,肝硬化患者才有比較大的差異(96%)。換句話說,只要患上NAFLD,就已經進入高風險範疇了。

而研究中NAFLD患者的主要死因,集中在肝外癌症和NAFLD進展到肝硬化上。論文第一作者,哈佛大學麻省總醫院的Tracey Simon對此表示,這也可以為提早幹預NAFLD患者指明方向,專門針對防癌防肝硬化設計治療策略。

最近幾年NAFLD的藥物治療也有進步,教科書上「通過控制飲食、增加運動是最佳治療措施」的寫法應該快要改了。但奇點糕還是建議各位高危中年,最好先管住嘴,邁開腿吧,拆掉脂肪肝這顆定時炸彈,早一天是一天啊。

參考資料:

1.Simon T G, Roelstraete B, Khalili H, et al. Mortality in biopsy-confirmed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results from a nationwide cohort[J]. Gut, 2020.

2.Younossi Z M, Koenig A B, Abdelatif D, et al. Global epidemiology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meta‐analytic assessment of prevalence, incidence, and outcomes[J]. Hepatology, 2016, 64(1): 73-84.

3.Zhou F, Zhou J, Wang W, et al. Unexpected Rapid Increase in the Burden of NAFLD in China From 2008 to 2018: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Hepatology, 2019, 70(4): 1119-1133.

頭圖來源:密西根大學

本文作者 | 譚碩

原標題:《Gut:脂肪肝,真要命!萬人數據首次證實,非酒精性脂肪肝與中年人全因死亡風險上升93%有關,最輕度脂肪肝也與風險上升71%有關》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Gut:警惕!即使輕度的脂肪肝也會增加個體的死亡風險!
    ,患者死亡率的增加會隨著疾病嚴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即使是輕微的脂肪肝也會增加患者的死亡率。非酒精性脂肪肝通常是由肥胖所引起的,其影響著大約25%的美國和歐洲成年人的健康,這種肝臟疾病代表了歐洲國家人群最常見的慢性肝臟疾病,小規模的臨床研究結果表明,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晚期肝纖維化是患者死亡率最重要的組織預測子,但截止到目前為止,研究人員一直缺少肝臟組織學的基於人群水平的相關數據。
  • Gut Microbes:解析酒精性脂肪肝發生新機制與防治策略
    近日,中科院微生物所劉宏偉研究團隊在Gut Microbes期刊上在線發表了題為「Therapeutic manipulation of gut microbiota by polysaccharides of Wolfiporia cocos reveals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 劉宏偉/劉雙江組Cell Reports發表腸道解木糖擬桿菌抗脂肪肝機制
    圖2小鼠腸道微生物庫及狄氏副擬桿菌降脂、降糖機制團隊利用fa/fa大鼠作為脂肪肝動物模型,研究了口服難吸收靈芝雜萜抗非酒精性脂肪肝作用。靈芝雜萜抑制肝臟脂肪從頭合成、促進脂肪酸氧化和低密度脂蛋白運輸,抗脂肪肝作用明顯。
  • 微生物所腸道解木糖擬桿菌抗脂肪肝機制研究獲進展
    團隊利用fa/fa大鼠作為脂肪肝動物模型,研究了口服難吸收靈芝雜萜抗非酒精性脂肪肝作用。靈芝雜萜抑制肝臟脂肪從頭合成、促進脂肪酸氧化和低密度脂蛋白運輸,抗脂肪肝作用明顯。體外添加pABA證實它們可以高效合成葉酸。腸道菌群來源葉酸已經被證實是低碳飲食改善脂肪肝的重要機制(Cell Metab.,2018, 559),但參與葉酸-肝臟通路調節的腸道微生物還缺乏研究。
  • 實用英語:血脂高,脂肪肝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實用英語:血脂高,脂肪肝 2007-08-14 13:46 來源:中國日報網站 作者:
  • Gut: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與糖尿病風險之間的關係
    Alessandro Mantovani.et al.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and risk of incident diabetes mellitus: an updated meta-analysis of 501 022 adult individuals.Gut.2020.http://dx.doi.org/10.1136/gutjnl
  • @太原人,警惕!這四種病,真要命!
    @太原人,警惕!這四種病,真要命!男性80%的肺癌與吸菸有關看數據—— 惡性腫瘤死亡位居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死亡的首位。2019年,我市戶籍居民惡性腫瘤死亡5024例,佔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死亡的31.05%。其中,肺癌死亡位居惡性腫瘤死亡的首位。
  • gut
    考研;專八gut作為名詞時,意思是 腸子guts 的意思則是 膽量 (=bravery; the ability to control fear and to deal with danger短語:gut feeling 直覺  例句:I have a gut feeling that the relationship won't last.
  • 中國科學家發現非酒精性脂肪肝可由腸道細菌引起
    中國科學家發現非酒精性脂肪肝可由腸道細菌引起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9/23 14:42:23 首都兒科研究所袁靜研究員、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劉翟研究員和軍事醫學科學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楊瑞馥研究員等人合作發現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
  • Gut punch?
    Reader question:Please explain 「gut punch」, as in 「a psychological gut punch to the middle classPsychologically because 「gut punch」 is not supposed to be taken literally here.
  • 脂肪肝如果不管有什麼後果?脂肪肝的人營養調理吃什麼?
    脂肪肝是當前很多人面臨的健康問題,今天就分享一下脂肪肝怎麼營養調理。一、什麼是脂肪肝?正常人肝組織中含有少量的脂肪,如甘油三酯、磷脂、糖脂和膽固醇等,其重量約為肝重量的3%~5%,如果肝內脂肪蓄積太多,超過肝重量的5%或在組織學上肝細胞50%以上有脂肪變性時,就可稱為脂肪肝。脂肪含量佔肝臟重量的5%~10%時被視為輕度脂肪肝,10%~25%為中度脂肪肝,超過25%為重度脂肪肝。
  • gut有非理性的意思,那麼gut feeling是什麼意思
    gut 作形容詞時,意為「非理性的,本能的」,那麼 gut feeling 可以意為「直覺」,它是一個習慣用語,寓意:例如:I had a gut解析:動作 lie 表示從之前一直持續到動作 had a gut feeling,所以用過去完成進行時。After the interview, Jules said that he had a gut feeling that he would get the job this time.
  • gut 有「非理性」的意思,那麼 gut feeling 是什麼意思
    解析:動作 lie 表示從之前一直持續到動作 had a gut feeling,所以用過去完成進行時。After the interview, Jules said that he had a gut feeling that he would get the job this time.
  • 成都脂肪肝皮膚
    脂肪肝在我們國家也算得上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患病率達到25%以上,當然起的肝臟內脂肪堆積過多的時候,就會影響到肝臟的正常功能發揮,因此當患者出現脂肪肝的一些基礎的臨床表,現的時候必須要及早的進行幹預進行治療,防止病情進一步加重,終導致肝硬化甚至是肝癌的發生。
  • 16S高分文章|人體腸道微生物研究發表於Gut!
    但是16S讓人慣性認為16S測序想要出高分文章很難。16S測序的文章投到的雜誌的影響因子一般在3~6分,但這篇研究病患體內腸道微生物改變的文章,卻發表在了IF為9.82的Gut雜誌上!為啥普遍的認知和實際情況反差這麼大呢,隨小編一起來溫故經典,看看文章的實驗設計和結果呈現吧。一起欣賞一下,16S高分文章的精彩。
  • 從脂肪肝到肝癌只有四步!醫生:這三類人最危險,做好2件事可逆轉
    每年體檢季,很多人發現自己有脂肪肝,但態度很是佛系:脂肪肝不癢不痛,沒有不舒服,不用當回事。 其實,我們的小肝臟特別堅強,被脂肪天天欺負還在默默忍受,但是哪天真的受不了,脂肪肝就可能成肝癌了。 脂肪肝還會發展成肝癌?真不是嚇你,我們一起了解一下。
  • Gut
    reasoning; v. to destroy the inside of a building completely, usually by fire; to remove the inner organs of an animal, especially in preparation for eating it短語gut
  • 【雙語彙】Gut/腸子
    但是,英語裡還常常提到另一個器官,gut。除了跟著大腦走或跟著心靈走以外,還有跟著腸子走(follow your gut)。川普就有一句名言:Experience taught me a few things.
  • Whats your gut type?
    IMAGE: This is an artistic impression of the three human gut types.We all have bacteria in our gut that help digest food, break down toxins, produce some vitamins and essential amino acids, and form a barrier against inva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