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中有一個公認的王牌動作——深蹲,自健身這項運動誕生以來,它就是當之無愧最有效的健身動作。
深蹲的益處很多,爭議也不少。在人們追捧深蹲的效果時,也有人在摸黑深蹲,他們常常用這三個理由摸黑深蹲,讓許多健身新手認為深蹲很危險,快來了解這3個謊言,不要再被流言欺騙。
謊言一、雙腳必須與肩同寬
深蹲時雙腳站距是多少才最合理呢?相信你一定會說與肩同寬,沒錯,這是教科書式的標準答案。
但這不適用於所有人,影響深蹲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雙腳寬度、下蹲深蹲、動作控制、脊柱靈活度、訓練水平、髖關節靈活度、腳踝的靈活性、髖骨以及髖臼的形態差異。
部分健身者在做大重量負重深蹲時無法蹲得很低或者出現腰痛是通常是由股骨髖臼撞擊綜合造成的,另外,還有人的人在下蹲時會出現骨盆眨眼(骨盆翻轉),此時腰椎段脊椎彎曲受力增加,導致腰痛。
因此,一個合理的深蹲站距應該滿足兩個條件:一、始終保持脊椎在中立位。二、可以蹲到最低,在維持條件一的情況下。
深蹲時,最重要的是增加下蹲的深度儘可能提高運動表現,避免脊椎彎曲造成骶髂關節痛疼以及防止骨盆眨眼。
二、深蹲太低會腰痛
深蹲、深蹲自然要蹲得更深!大部分健身者在深蹲時會刻意避免蹲得太低,擔心由於自己蹲的低容易造成運動損傷。
實際上,深蹲時是否會造成運動損傷取決於,深蹲時的角度,深蹲時的力量控制,深蹲時的角度控制,而躲得低不低和是否受傷沒有太大關聯。
只要在可承受範圍內,保持正確的動作和發力方式,蹲得越低越好。實際上,大量的訓練可以證明,蹲得越低對腿部肌肉的刺激個緯度增加越有效,這是因為蹲得越低,動作幅度越大大腿肌肉活動的範圍就會增加,從而使深蹲的效果更好。
其次,深蹲越低對臀部肌肉刺激越大,在深蹲的同時訓練臀部肌肉。
三、深蹲時膝蓋不能超過腳尖
深蹲時膝蓋否可以超過腳尖這個問題在深蹲誕生以後就一直爭論不休,很多人認為深蹲時膝蓋不可以超過腳尖。
其實,我們的關注點不對,與其關注深蹲時膝蓋是否超過腳尖,不如觀察下蹲時是先屈膝還是先屈髖。如果,在深蹲時應該直接往前走,那說明訓練者不會有效的屈髖動作,讓深蹲整個處於先屈膝的狀態。
在深蹲時我們應該將屈膝和屈髖同時進行,當髖關節往後推時,身體應該同時往下躲,這時候膝蓋不會產生過大的壓力。如果只屈膝不屈髖,會造成身體向前倒,如果只屈髖不屈膝,身體會向後倒。
如果你要堅守膝蓋不超過腳尖的原則,很容易造成身體不平衡。
因此,在深蹲時我們的膝蓋可以適當前移動,讓膝蓋和身體處於舒適的狀態。
一蹲到底有很多好處,深蹲蹲得更低有利於增強膝關節功能、提高身體協調性以及更好的運動能力。小幅度的深蹲需要比全蹲的更重的負重,因此,想要提高訓練效果可以增加深蹲的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