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激情不再的橡皮人?

2021-01-10 騰訊網

無夢年代的無痛與無趣

橡皮人

中國仍在急行軍。

經濟持續高漲的背景下,許多人激情不再。「橡皮人」,始於王朔1986年發表的小說,作為一種社會人格,24年後的今天,它捲土重來。

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正在變成無夢、無痛、無趣的「橡皮人」。

夢破、夢醒或夢圓了,回到現實,所以無夢。傷痛太多、太重、太深了,已經麻木,反而無痛。生活過得艱難、單調、自我,日復一日,變得無趣。

成功主義、階層板結、價值偶像的缺失,共同製造了「橡皮人」。他們淪為打醬油的局外人,相繼遭遇職業枯竭、才智枯竭、動力枯竭、價值枯竭,最終情感也枯竭。

國家願景始終如一,社會共識已現分歧,個人希望載沉載浮。我們寄望於重新擺正社會的天平,使「橡皮人」找回夢想、痛感和生趣,成為情感飽滿的新鮮人。

無夢、無痛、無趣的橡皮人

我的病就是沒有感覺

橡皮人似乎就是你自己,也許亦是所有人。他患上了一種沒有夢想、丟失痛覺、不知趣味的病,和你的病一模一樣。

文/黃俊傑

你想尋找一個名字叫做「橡皮人」的人。

他總是坐在會議圓桌的10點鐘方向,因為這個位置既不顯眼也不擔心被提問;他在MSN上的頭像總是忙碌,因為正忙於在找不到開心的開心網偷菜;他總是一個人在茶水間抽菸,因為此時他的工作座機正響個不休。

他早晨可以準時起床,但感覺像一晚上沒睡般疲乏;他和所有人一樣善良,但從不見義勇為,連圍觀群眾也不會去做;他不是無情無義,但從不讓座;他擁有一顆溫柔的心,但在致電父母時找不到語言;他有些孤獨,但堅信沉默是金;他洞悉情趣的學問,但連送寵物回家都叫快遞公司;他不是不渴望愛情,但連結婚都懶。

橡皮人沒有病,只是心很累。為了不會不開心,他連快樂都不要了。他的形象模糊,有時隱藏在這個時代的人潮之中,有時就在每個人的鏡子裡——他面無表情地塞在擁擠的電梯中,他不起眼地混入地鐵站洶湧的人潮中,他默默地站在斑馬線前等待通過的整齊隊伍中,他疲憊地沉睡在午夜依然滿員的公交車座位上……他活在這個社會的潛規則之中,活在職場的金科玉律之中,活在世故的熟人社會之中,活在階層板結的崛起大國之中,活在周遭變化速度讓人皮膚都感到麻木的國度之中。

橡皮人似乎就是你自己,也許亦是所有人。皆因橡皮人患上了一種叫做沒有感覺的病,和你的病一模一樣。

從《橡皮人》到「橡皮白領」

王朔寫過小說《橡皮人》,說的是一群自我迷失的都市年輕人,一個「行屍走肉、寡廉鮮恥、沒有血肉、沒有情感、喪失了精神生活」的群體。他們一如工藝品,「被高高在上的觀賞者輪流捏拿玩弄,被生活的泥匠用壓力捏成各種形態」。

今時今日,這個詞變成了「橡皮白領」。百度百科為這個詞註解:「他們沒有神經,沒有痛感,沒有效率,沒有反應。整個人猶如橡皮做成的,是不接受任何新生事物和意見、對批評表揚無所謂、沒有恥辱和榮譽感的人。」

美國作家格林寫過小說《一個枯竭的案例》,講一個建築師功成名就後身心俱疲,最後只有逃到非洲森林。美國精神分析學家隨後提出了「職業枯竭」(job burn out),一種和「橡皮人」類似的病症——情緒枯竭、才智枯竭、生理枯竭、價值枯竭,既去人性化,也無成就感。

橡皮人站在「有閒有錢有知識」的社會優等生的對立面,在中國,這些無夢、無趣亦無痛的城市生物,正形成一個龐大群體——先有《中國「工作倦怠指數」調查》,70%的被調查者出現工作倦怠;再有《中國翰德就業報告》,57%的被調查公司表示職業枯竭情況加重。有心理學家發表觀點,以前一個中國人工作十多年才枯竭,現在經常一兩年就枯竭了——全因現代社會的流水線模式提高了效率,卻降低了人的成就感。

橡皮人可以在如下職業中尋找:醫生、銀行員、程式設計師、教師、記者、交警、公務員、演員、計程車司機——按照心理學家分析,他們要麼已習慣無需分享的孤獨工作,要麼上升空間有限,要麼每周工作時間超過50小時,在日復一日間消磨了鬥志,換來的是揮之不去的空虛感。

橡皮人可以在如下城市中尋找:根據一份12省市工作倦怠指數調查,對工作感到厭倦城市排名是天津、四川、重慶、上海、遼寧、湖北、廣東、福建、江蘇、北京、浙江、山東——中國城市的性格、發展速度、文化生態改變的不僅是GDP與CPI,還在改變小職員的幸福指數。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在什麼東西上面都有個日期,秋刀魚會過期,肉罐頭會過期,連保鮮紙都會過期,我開始懷疑,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東西是不會過期的?」在最近30年,一下子就是一個時代。橡皮人不是淡定,只是漠然。疲憊不堪的他們如同王家衛電影裡的人物,對新事物的出現與消亡見怪不怪,對原則與信仰實屬朝三暮四。在「急」之中國,他們視淡漠為生活之禪。

這是一個現實——英國超市正熱銷「情緒食品」,人們靠吃含有γ-氨基丁酸的食物來放鬆情緒;中國的大城市出現心靈超市,銷售寫有「快樂」、「安全感」等各種情緒的空瓶子。崔健過去說我的病就是沒有感覺,到今天,你連情緒都要到超市購買。

這是一個現代的寓言——美國作家麥爾維爾寫過一篇短篇小說《抄寫員巴託比》。主人公巴託比是一位抄寫員,他日以繼夜不停地抄寫文件,拒絕任何變化與溝通,不論人家要他做什麼,他只是不停地重複說「我寧願選擇不」,到最後甚至拒絕進食,結果餓死了。

這也是一個悲劇——既有《杜拉拉升職記》教你如何百忍成金,又有成功學教你如何體面對話,還有中國的「醬缸」傳統教你如何口是心非。到最後,你發現說真話容易犯錯,便不再說話;你發現憤怒、輕視與得意時都會影響人際關係,便省略表情;你發現手舞足蹈會影響形象,便不再做任何誇張動作——你終於活得如同一部人類學行為規範,去掉了表情,隱藏了情緒,不帶一絲人氣,成了橡皮人。

無夢時代的生活藝術

一位家庭教師這樣抱怨他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在考試之前,她對老師面無表情,直至考試成績公布,發現老師有用,分數提高,才對他熱絡起來。林語堂說,中國人是世界最現實化的民族,並且對中國人作了成分分析:四份現實十一份夢想+三份幽默感+三份敏感=中國人。

教育進展國際評估組織對全球21個國家進行調查,發現中國孩子的計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像力卻排名倒數第一。有基督教團體對香港人做調查,發現20歲以下的年輕人還將家庭放在第一位,追求夢想放在第二位;但一到40歲至50歲的年齡組別,家庭還是第一位,但追求夢想已經放到了最後一位。

中國人日益病重,連國學書籍《儒家修身九講》都在煽情:「當我們每天拖著疲憊的心靈上班,帶著深刻的焦慮下班,感情、婚姻、家庭、事業、人際關係方面的種種問題,讓我們一次又一次哀嘆為什麼活得這麼累時,也許該問一問:為什麼我們的教育體制沒有教會我們一門生活的藝術,讓我們從小學習如何面對人生的各種問題,把握正確的生活方向,創造精神的幸福和快樂?」

林語堂倒是寫過《生活的藝術》,說過「中國的哲學家」:「他把一隻眼睛睜著,一隻眼閉著,看透了他四周所發生的事物和他自己的徒勞,而不過僅僅保留著充分的現實感去走完人生應該走的道路。因此,他並沒有虛幻的憧憬,所以無所謂醒悟;他從來沒有懷著過度的奢望,所以無所謂失望。他的精神就是如此了得解放。」

我們活在悖論之中——在最講效率的時代,不耐煩的我們心生對慢的嚮往;在最講個人發展的時代,我們因為無法快速成功而日益消極。橡皮人無夢,不代表他過去沒有夢想;橡皮無趣,不代表他不想做有趣的事;橡皮人無痛,只因殘酷現實讓人對痛感必須習以為常。

不是每個人都如同王菲:「我一向沒有夢。夢想也好,目標也好,我都沒有,一切只憑感覺去做。」在物慾時代,每個人都被迫成為理想與現實的共同體——在便利店打工的文學中年實現過詩歌夢,賣豬肉的博士實現過大學夢,找不到工作的海歸實現過出國夢,破產的師奶有過股票夢,經歷過100次相親的老處女有過豪門夢,依然藉藉無聞的超女有過成名夢,中國人迷信過魯迅文學院、新東方、《夢想中國》,但更多追夢人還是回到了生活的原點。

2010年,藝術家王小慧試圖挽救中國人的夢想:她要與萬名有夢青年共同來完成一個藝術項目,用文字、影像、繪圖和裝置來共同勾畫心中的夢想,是為世博會的「2010夢想計劃」。但比起一幅「畫餅」,中國人更需要一場關於夢想與生活的自我救贖。

在彭浩翔的《愛的地下教育》一書中,有四川省雅安市的學生寫信給他,問:我活得很累,還能實現夢想嗎?彭浩翔給出了一個也許亦適合我們的回答:「人生過了三十,就有別的看法。生命中許多時候,有許多事情,不能成全,何不站在另一個角度,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我們隨時都可能卡在人生的瓶頸。但瓶頸處,我們可以制定第二個成功計劃,將成功時間推遲10年;我們可以第二次認識自己,補情感教育的課,培養愛的能力;我們可以第二次學習生活,重溫親情與友誼,拾回為追逐成功而放棄的事物,珍惜眼前人。

或許應寄望社會變好,順便改善個人處境。但在整個「橡皮中國」找回熱望、情趣與痛感之前,橡皮人不妨先進行「Work-Life Balance」(工作與生活的平衡)的自我復健——你可以和父母在馬路上散步,你可以邊聽交響樂邊擦洗地板,你可以邊做飯邊寫日記,你可以與同樣大腹便便的同事新組樂隊……中國前所未有地需要生活的藝術,因為我們都如同《1Q84》裡塞著車的的士司機:「因為怎麼努力都沒辦法到任何地方,所以到這地步,只好彼此覺悟。」

相關焦點

  • 多管齊下,改造職場中的「橡皮人」
    一、如何揪出職場中的「橡皮人」1.從性格上分析「橡皮人」的特點每一個人的性格特點確實區別很大,特別是當你處在一個不大不小的公司裡,隨著接觸的人越來越多,你就會發現一些很有意思的人和事,多相比較,會更讓你看到
  • 7點識別孩子的「橡皮人效應」
    「橡皮人」。在了解了「橡皮人效應」之後,父母必須真的想知道這個「不怕疼痛或發癢」的「橡皮人」孩子是如何形成的?當孩子們感到沮喪和沮喪時,我們可以對他們說:「我相信你可以做到」和「下次你會做得更好」,以不斷激勵他們表現出自己的主動性和熱情。
  • 你知道什麼是「橡皮人」嗎?孩子變得麻木,家長不要不當回事
    我想,我已經知道了孩子會變成這樣的原因,小小年紀的他在晚上8點還要上課,平時得多麼辛苦呀,表面上,家長是為了孩子好,卻不知這樣很可能把他們逼成"橡皮人"。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叫做"橡皮人效應",很明顯,那個學生對家長的態度就是如此。什麼是"橡皮人效應"?
  • 小心「橡皮人效應」,家長應找到方法改正孩子才是
    關於這個問題,劉女士也狠狠的教育了孩子,她對孩子說道:「你要是再不好好學習的話,我就揍你。」可是面對媽媽的話,孩子竟然完全沒有一點抗拒的樣子,反而是冷冷冰冰的說道:「哦。」而這樣的態度,恰巧就是橡皮人效應的出現。
  • 阿米爾汗獲贊"完美橡皮人" 新片首曝中文預告片
    不到半年的時間內,阿米爾·汗兩種身材的對比,引發網友膜拜,驚嘆「橡皮人」再次重現。阿米爾·汗的敬業態度引發讚嘆的同時,也不免令觀眾產生對電影《Dangal》的好奇。今日該片曝光了首款中文預告片,揭開了這部電影神秘的面紗。一部電影三種身材 「完美主義」阿米爾·汗敬業變身引膜拜作為印度寶萊塢國寶級男星,阿米爾·汗在國內也有著極高的聲譽。
  • 激情才能成就未來,既然已經走在路上,就要努力奔跑
    現在的你,可以貧窮,可以沒有男朋友或女朋友,可以穿不起名牌、買不起房子……但有一樣東西,你一定要擁有,一定要守住它!那就是對生活和未來的激情。有激情,你才能在當下拼盡全力地去生活,也才會有想先奔跑的渴望。有激情,你才會有期許,才會有努力拼搏的動力,也才會去追求自己的渴望。
  • 恐怖的「橡皮人」或將回歸《美恐》第十季
    「金牌編劇」瑞恩·墨菲(Ryan Murphy)日前在社交平臺上分享了一張「橡皮人」(Rubber Man)的劇照,並配文「即將駕到」,這不禁讓外界猜測該角色會回歸接下來的「
  • 現實版的「橡皮人」做出高難度動作;網友說:請收下我的膝蓋
    而就有這麼一位身體就像是橡皮做的,可以將自己身體的每個部位任意角度翻轉的「橡皮人」,她就是Zlata,世界上最柔軟的人,而她是怎麼做到這樣匪夷所思的動作呢?Zlata出生於俄羅斯,在她四歲的時候便展現了她身體極度柔軟的天賦,那時候的她已經可以毫不費力地完成劈叉和輕鬆地將腳從身後繞到肩上來。
  • 人到中年,這四種「狀態」說明你的激情在消退,你發現了嗎?
    人到中年,這四種「狀態」說明你的激情在消退,你發現了嗎?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都終將老去,沒人能阻止這件事發生。當我們都在努力工作,沒有時間去鍛鍊時,我們很明顯的感受到身體狀態在變差,抵抗力也在下降。那麼還有哪些跡象可以看出來,我們的激情正在消退,下面請聽我分析。一、身體狀態上面我也說到身體的變化是最直觀的,你如果不加強鍛鍊,抵抗力就沒那麼好了,發燒感冒了也不容易好,但是身體狀態是可以改變的。加強鍛鍊,多注意保養,及時的調整就可以。不再喜歡學習,也不願意接受新的產物。
  • 海賊王:路飛變成橡皮人怎麼打都沒反應?這是他人生的第一次危險
    上回說到路飛變成了橡皮人,他還是很想成為海盜。這一天他來到了鎮上的酒館找卷乃聊天,路飛一臉沮喪,沒想到傑克斯竟是一個懦弱的人,碰到山賊欺負,打不還口罵不還手,自己不可能原諒這樣的人的。卷乃反倒覺得傑克斯很了不起,被人欺負了還能那麼心平氣和。
  • 你知道什麼是"橡皮人"嗎?孩子變得麻木,家長不要不當回事
    王朔曾經在他的作品《橡皮人》中提到過,一個人對任何情感失去了感知的能力,已經麻木了,周圍的任何事情都不能讓他們提起興趣,就算是成功、失敗、被人踩在腳底下侮辱也不會做出反應。有的家長表示不理解,明明生活在蜜罐之中,為什麼孩子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 影評:阿莫多瓦《破碎的擁抱》完美主義激情不再
    阿莫多瓦一向擅長拍那種感情充沛的電影,巧妙地讓影片充滿戲劇性的轉折,他的故事總是能夠牽動我們的心弦,他簡直可以隨心所欲地把角色和觀眾玩弄於鼓掌之上,而正因如此,他才會成為公認的電影激情大師。可是這一次,他一向擅長使用的猛烈情感的藥方失靈了。  《破碎的擁抱》中,阿莫多瓦的想法是把電影的剪輯過程作為故事的發動機,可是很顯然,這一招卡殼了,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
  • 部落衝突:激情熱血不再,唯有信仰情懷,這些故事你也經歷過嗎?
    激情和熱血不再,唯有信仰與情懷當對於部落衝突這款遊戲的激情和興奮感逐漸被時間給褪去,而玩到現在的(低本到高本),無不是對於遊戲中的人和物產生了深厚感情,雖然已經沒法保證每天花大量的時間去待在遊戲中,但卻也沒有真正的離開過。
  • 39歲張萌「橡皮人」?看到她10年前的照片,才知道什麼叫盛世美顏
    難怪現在的長有被網友吐槽"橡皮人",原來是因為那個時候的張萌太美了。
  • 江博激情英語李江:英語的動力源於激情
    主持人:簡單的說了一下師資隊伍的建設,您列舉了幾個人,我的感受是他們很有意思,很有激情,其實學習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假如老師每天都死氣沉沉和另外一種狀態,學生肯定沒有興趣學習,只有老師在臺上眉飛色舞地講,也能帶動學生學習的氛圍。李江:您剛才提到激情,這個激情從哪兒來,就源於你對生活的熱愛,對生活的樂趣,這樣,你會覺得特別好的。
  • 讓激情在課堂中洋溢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有激情的課堂教學讓學生帶有一種高漲的激動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激情,可以調動學生的情緒,激活課堂提高教學和學習的效率,使學生對你所教學科產生濃厚興趣。那麼,怎樣營造濃厚的課堂激情呢?不妨從以下幾點做起。
  • 職場老手給你一個建議,在工作中找興趣,在興趣中找激情
    如果說激情是成功的動力,那麼興趣就是點燃激情的火種。通向成功的路上,激情應該是長久的,能持續不斷提供動力,這種激情必定來源於內心,內心裡興趣的引領,才是激情長久不滅的原因。關於興趣、激情與成功之間的關係,李開復認為,找到自己真正的興趣,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能還要經過許多波折和反覆。不過,一且發現了興趣所在,在激情的推動下,每個人都可以走向成功。史蒂夫·賈伯斯是一個典型的美國式英雄,他創造了「蘋果」,可以說,他改變了一個時代。賈伯斯小時候生活在「矽谷」附近,鄰居大多是惠普公司的職員。
  • 最優雅是你,最激情是你,最浪漫的還是學拉丁的你!
    作為全宇宙嗓門最大,最氣質,最激情,最活力,最全能的存在,拉丁舞老師當仁不讓!強大的氣場,席捲每一個寶貝。似烈日裡的一場酣暢夏雨,澆走了羞澀,衝散了緊張,淋醒了自信,淌平了寶貝心裡那一點皺皺的地方!作為地表爆發力最強,神秘高雅,自由隨性,狂野激情,青春活力的全球頂尖體育競技舞蹈的存在,國際標準拉丁舞非他莫屬。
  • 《激情和溫柔輪番上演,這個聖誕夜讓你不再孤單》
    沒錯,節日約會時一臺外觀靚麗、內飾考究的汽車同樣不可或缺,它的存在能夠彰顯品味,並助你在女神面前魅力值大增。我們縱觀目前10至15萬價位,就有一款轎跑SUV車型——傳祺GS4 COUPE正好可以完美契合這一要求。
  • 你家的鞋櫃是不是很亂?一起來看看這些收納小妙招,讓你不再愁!
    家裡的鞋子是不是都亂放?是不是為鞋子多在困擾?特別是快到換季的時候,兩個季節的鞋擺在面前,甚是苦惱!鞋子收納比衣服要麻煩得多,因為衣服畢竟還能疊起來。鞋子的形狀是不能改變的,累積起來真的很佔地方。一起來看看這些收納小妙招,讓你不再愁哦!如果你家的床底下留有一定的空間,那麼把鞋子塞到床底下絕對是個很實用的方法。暫時穿不到的鞋子放在鞋盒裡藏到床下,不會在外面佔地方。這種鐵絲網格真的很實用,買一個放在門口的地面上,可以用來掛高跟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