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臺灣籍女教授:願一直把「青海臺客」做下去

2020-12-23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西寧6月3日電 題:青海首位臺灣籍女教授:願一直把「青海臺客」做下去

  作者 胡友軍 張添福

  見到陳乃華的時候,她正和先生陳小樺忙著給孩子換尿布。孩子8個月,一個月前剛從臺灣臺北來到青海西寧。「看到了吧,我們把小寶貝都給帶來了,這就是我們紮根青海的決心。」陳乃華笑著說。

  35歲的陳乃華是青海首位臺灣籍女教授,現就職於青海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朋友們都叫他們「青海臺客」,「其實我們一直都沒有把自己當作客人,朋友們很友好,這裡也是我們的家」。

  畢業於臺灣國立政治大學的陳乃華,大學攻讀民族學期間接觸了藏語,並深深地被藏文化吸引,尤其是唐卡藝術,「記得一次期末考試,老師在黑板上掛了一幅唐卡讓同學們研習,畫面精美絕倫,所有人都被震撼了」。

  1999年,仍在臺灣國立政治大學讀本科的陳乃華,和同學輾轉北京、青海、西藏,經歷了人生第一次長途背包旅行,被青藏高原獨特的自然環境和深厚的文華底蘊吸引。「那時候,我心中就冒出一個想法,畢業後一定要到大陸,來親近這裡的土地、研學這裡的文化,讓更多的人知道唐卡藝術的精絕。」

  2001年,陳乃華成為北京中央民族大學藏學研究院的碩士研究生,談起那段在北京的日子,「很快樂,學院裡有很多來自青海黃南、海南的藏族同學,整天和他們混在一起」。這期間,同學們口中的家鄉故事讓陳乃華嚮往。

  2002年的暑假,陳乃華獨自背著行囊,來到青海「熱貢藝術之鄉」黃南藏族自治州,參加了有幾百年歷史的歌舞祭祀活動「六月會」(藏族稱為「周貝勒柔」),「那次看到了血祭祀插扦、神秘的藏族祭祀舞蹈、聽到了最純粹的『拉伊』(藏族情歌),更重要的是,我看到了唐卡藝人夜以繼日、嘔心瀝血的創作」。那個炎熱的夏天,陳乃華整個假期「賴」在了黃南,「正是那次,我在黃南認識了許多朋友,有阿哥阿姐,還有一位慈祥的老阿媽。」現在,陳乃華到黃南「就像是回娘家一樣」,藏鄉的角角落落她已走遍,每次回黃南「就是到家了」。

  回想第一次到黃南,陳乃華有一個遺憾,「當時我跟唐卡畫師提出請求說要學習唐卡,但是被拒絕了,那時候唐卡這門古老而神秘的藝術還是『傳男不傳女,傳內不傳外』的。」

  「現在這個傳統早已被打破,許多女孩子都成了畫唐卡的高手。」陳乃華說,「黃南的唐卡藝人現在希望有更多人來研究和學習唐卡」。

  2010年底,在北京大學完成了近五年的博士課程後,陳乃華把自己幾十萬字的博士論文寄給了青海民族大學民社院院長馬成俊,「我在信中說了自己對於青海這片土地的熱愛和對於藏文化的熱情」,沒多久,陳乃華成了學院的老師。

  2012年,陳乃華和自己的先生在黃南州辦了一場盛大的藏式婚禮,60餘位臺灣的親朋好友來到黃南,「老人看到我們在黃南有那麼多的阿哥阿姐,很放心,爸爸媽媽都說,這裡的家看上去比臺灣的還要好」。婚禮上,夫妻倆的許多藏族朋友都來祝福。

  陳乃華的研究方向是藏族唐卡藝人的保護,「如今這些唐卡藝人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究竟是走向資本市場,還是回歸傳統,這不僅是唐卡藝人面臨的選擇,也是整個學術界面臨的選擇」。

  陳乃華和自己的先生拍了兩部關於唐卡的紀錄片,「唐卡只是我們關注藏文化的一個切口,我們希望能為這種文化找到一個更好的良性出口」。

  陳乃華說,未來很長一段時期會定居在青海,「我們喜歡『青海臺客』這個名字,會一直做下去的,希望有更多的人通過我們了解青海」。(完)

相關焦點

  • 致青海籍學子的一封信
    致青海籍學子的一封信 2020-11-05 1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青海·臺灣新聞界書畫作品展今日在青海美術館開展
    10月18日,由省委宣傳部、省新聞工作者協會、省文聯主辦的「翰墨寄深情—青海·臺灣新聞界書畫作品展」在青海美術館開展。這是青海、臺灣兩地新聞界首次通過書畫的形式進行新聞交流的合作,展現了三江源與阿里山由遙望走向握手的絢美圖景。
  • 清華人物|他去青海做追光者——記清華大學優秀共產黨員、青海大學...
    清華人物|他去青海做追光者——記清華大學優秀共產黨員、青海大學新能源光伏產業研究中心主任梅生偉來源:「新清華」公眾號作者:樊向宇2001年-2002年間作為訪問教授,先後赴國立新加坡大學,日本上智大學、日立公司,英國布魯內爾大學開展訪問與合作研究。2003年被聘為清華大學電機系教授,2005年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2009年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011年當選IET Fellow(英國工程技術學會會士),2013年被評為基金委創新群體學術帶頭人,2014年當選IEEE Fellow(美國電子電氣工程師協會會士)。
  • 願平安!四川女大學生青海失聯18天,曾單人赴可可西裡
    7月25日,去青海旅遊的四川女大學生黃雨蒙(在南京讀書,又名黃木七)已經與家人失聯整整18天,著急的家人兵分兩路分別前往她就讀大學的城市南京和失聯地青海格爾木尋找,並通過網絡發布消息尋人。雖經多方努力,但依然杳無音信。黃雨蒙究竟去了哪裡?連日來,這個問題成了一個讓家屬揪心的謎。
  • 「青海在線網·散文」新的一年,致《青海讀書》
    我們終於迎來了那些年人們口中所說的2020年,沒有那麼驚天地泣鬼神,也不至於活不下去,桌子上的酒杯一片狼藉,短暫的大笑之後是無盡的空洞。在這無助且與世界格格不入的時刻,我打開了《青海讀書》公眾號,此時,剛好新年。這繁忙的世界,卻總有一群追求自我的人因為熱愛,相聚在一起。我曾經常問自己,為什麼要執念寫作,為什麼不肯放棄?
  • 臺灣醫療衛生交流團赴青海交流
    臺灣醫療衛生交流團赴青海交流     圖為8月7日,臺灣高雄長庚紀念醫院醫學博士陳順勝中新社發 趙帥 攝    圖為8月7日,臺灣全人照顧協會理事長嚴長庚(右一)、臺灣蒙藏委員會藏事處科長陳雅芳(右二)參觀西寧市第一人民醫院眼科手術室。中新社發 趙帥 攝   中新社西寧8月7日電 (趙帥)一個由7人組成的臺灣醫療衛生交流團近日赴青海交流。該交流團7日參訪了西寧市第一人民醫院,並與該院醫護人員交流經驗。
  • 青海華實集團向青海大學捐贈一百萬
    9月9日,青海大學第36個教師節慶祝大會在青海大學科技館舉行。活動上,校領導表彰了從教35年的教師代表,對全國抗擊新冠肺炎先進個人童世君的先進事跡進行採訪。同時,現場還開展了優秀企業對青海大學的捐贈授牌儀式。
  • 「兩岸情·心連心——青海花兒演唱會」唱響臺灣
    「花兒」亦名「少年」,是青海省一種最流行的山歌形式,短小生動,曲調高亢,是世居青海的漢、回、藏、土、撒拉、東鄉和保安等民族共同喜愛的民歌。由「海峽兩岸出版交流中心」和青海廣播電視臺共同主辦的「兩岸情·心連心——青海花兒演唱會」將這種極富青海特色的表演形式帶入臺灣。
  • 青海油田「女鐵人」:放下相機 拿起管鉗
    青海油田 供圖中新網西寧12月16日電 題:青海油田「女鐵人」:放下相機 拿起管鉗作者 文思睿大學畢業前,學習攝影、PS等傳媒技術的桑金鳳怎麼也沒想到,有朝一日,對採油一竅不通的她會從事採油工作。2012年,桑金鳳大學畢業後,聽從家人建議,前往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青海油田分公司(以下稱「青海油田」)自然條件最艱苦、環境最惡劣、風沙天氣多,開發及管理難度最大的油區之一的南翼山油田工作。圖為工作中的桑金鳳格外認真。青海油田 供圖彼時,剛到南翼山的桑金鳳看到老師傅們在艱苦環境下不辭辛勞、忘我工作時,受到了很大震撼。
  • 青海2020高考加分政策是什麼有哪些項目?
    據了解,青海目前有全國性加分和地方性加分,具體項目如下:  一.全國性加分項目5項:  1.對烈士子女,增加20分投檔;  2.歸僑、歸僑子女、華僑子女、臺灣省籍考生,增加10分投檔;  3.自謀職業的退役士兵,增加10分投檔
  • 「青海在線網·散文」平淡歲月,青海讀書伴我行
    青海讀書平臺的文字,或清新細膩,或詼諧幽默,或富含哲理,或氣勢磅礴,或一針見血,或涓涓細流,每一篇文章都自成風景,真是百花齊放,爭奇鬥豔。認識青海讀書三年來,因為喜歡,我一直默默關注平臺的文字,從欄目的不斷創新到版面的精心設計,看得出來每一期的推送都傾注了編輯老師們辛勤的付出和用心的審閱,作者們也是很認真在推敲文字,筆下生輝,文字在掌心裡有了生命與溫度。
  • 從日月山到日月潭 大美青海臺灣行將兩岸距離拉近
    作為推動兩岸交流的一次重要活動,青海副省長王令浚16日在臺北圓山飯店主持一場推介會,期盼有更多的臺商到青海投資,更多的臺灣旅客到青海旅遊觀光。圖為青海著名唐卡藝術家在現場為來賓繪畫。 中新社發 閆曉虹 攝  中新社臺北3月16日電(記者 閆曉虹 耿軍)「臺灣有座日月潭,青海有座日月山」,在優美的歌聲中,內容豐富多彩的大美青海臺灣行活動拉開帷幕。
  • 今日青海:青海人的「饃饃經」
    再說說青海人的花卷,既是漢、回、土等民族招待賓朋的美食,也是青海人家走親訪友時捎帶的「手禮」。且不說花卷裡「鑲嵌」的五顏六色,光就開花的形狀,就足以一個「花」字形容。  在青海,只要是比較重要的傳統節日,人們都會將剛蒸好不久,且軟糯可口的花卷端上餐桌。  每年農曆臘月二十七八,青海人家的婦女們就早早開始為蒸花卷忙碌起來。
  • 重視科技研發,培養行業人才—青海華實集團向青海大學捐贈一百萬
    9月9日,青海大學第36個教師節慶祝大會在青海大學科技館舉行。活動上,校領導表彰了從教35年的教師代表,對全國抗擊新冠肺炎先進個人童世君的先進事跡進行採訪。同時,現場還開展了優秀企業對青海大學的捐贈授牌儀式。
  • 在青海遇見美食
    西寧大廈主廚趙海順介紹:「青海美食少不了『狗澆尿』,由於餅子口感只能保存在出鍋後的短暫時期,為此想嘗美食,必須來現場」。其實,青海百姓家都會製作「狗澆尿」,也常常用其作為早餐。  這短暫的青海遊後劉新不僅深深愛上了青海,更愛上了青海美食。「為了今後不只讓這些美食只留存在腦海中,我還特意在老鄉家學了學,這也是我此行的一大收穫。」劉新說。
  • 軍旅微電影《青海好兵》第二季正式上映
    近日,由省軍區、省國防教育辦公室、省政府徵兵辦公室聯合策劃拍攝,反映青海籍軍人紮根奉獻、建功軍營的軍旅微電影《青海好兵》第二季正式上映。  該片共5集,每集7至9分鐘,選取5名青海籍優秀現役軍人作為主人公,講述他們從軍報國初衷和軍旅成長故事。
  • "俗"已是一種流行趨勢 臺灣島內吹起"臺客風"
    文章主要介紹的是臺灣島內吹起的"臺客風"。文章內容如下:      "臺客"原本是被拿來形容一個人不入流的負面字眼,但這幾年,許多明星、歌手都不避諱自稱為"臺客",這幾年"臺客"帶起的'俗',竟然成為流行。
  • 青海藍
    這樣的稱謂,原本是外地人從讚美青海的藍天開始的。   青海的藍天在外地人眼裡,有著令他們觸不可及的美意。   湖水從腳下開始就是湛藍的,一直延伸到天際,和空靈、澄澈、明朗的天空相接成為一片,倘若你足夠心細並且有耐心,在天空的藍色和湖水的藍色之間,那還是可以看出,湖水的藍色雖然深沉,但是仍然沒有天空那樣的深邃,湖水雖然浩渺,但還是沒有天空那種藍色的闊達。
  • 青海通報表揚!
    青海民惠實業有限公司青海應錄集團青海豪天集團鑫恆集團復星集團青海荊楚教育集團青海紫恆集團三江源集團公司青海中發源商業管理有限公司青海水井巷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海西州雲龍實業有限公司青海東升實業發展有限公司青海法途實業有限公司
  • 青海失聯的南京女大學生,警方確認發現其遺骸
    備受關注的「南京一名女大學生在青海失聯」一事,有了最新進展。,接到電話後,我和孩子媽媽迅速趕往青海格爾木;7月31日23時,我們抵達格爾木,並被格爾木警方接往格爾木市公安局刑警支隊做DNA比對,8月1日早晨,格爾木警方向我們通報了DNA比對結果及整個搜救的過程,還有我們孩子來到格爾木之後的整個行程軌跡,最終我們確信我們的女兒黃雨蒙已經永遠的離開了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