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西寧6月3日電 題:青海首位臺灣籍女教授:願一直把「青海臺客」做下去
作者 胡友軍 張添福
見到陳乃華的時候,她正和先生陳小樺忙著給孩子換尿布。孩子8個月,一個月前剛從臺灣臺北來到青海西寧。「看到了吧,我們把小寶貝都給帶來了,這就是我們紮根青海的決心。」陳乃華笑著說。
35歲的陳乃華是青海首位臺灣籍女教授,現就職於青海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朋友們都叫他們「青海臺客」,「其實我們一直都沒有把自己當作客人,朋友們很友好,這裡也是我們的家」。
畢業於臺灣國立政治大學的陳乃華,大學攻讀民族學期間接觸了藏語,並深深地被藏文化吸引,尤其是唐卡藝術,「記得一次期末考試,老師在黑板上掛了一幅唐卡讓同學們研習,畫面精美絕倫,所有人都被震撼了」。
1999年,仍在臺灣國立政治大學讀本科的陳乃華,和同學輾轉北京、青海、西藏,經歷了人生第一次長途背包旅行,被青藏高原獨特的自然環境和深厚的文華底蘊吸引。「那時候,我心中就冒出一個想法,畢業後一定要到大陸,來親近這裡的土地、研學這裡的文化,讓更多的人知道唐卡藝術的精絕。」
2001年,陳乃華成為北京中央民族大學藏學研究院的碩士研究生,談起那段在北京的日子,「很快樂,學院裡有很多來自青海黃南、海南的藏族同學,整天和他們混在一起」。這期間,同學們口中的家鄉故事讓陳乃華嚮往。
2002年的暑假,陳乃華獨自背著行囊,來到青海「熱貢藝術之鄉」黃南藏族自治州,參加了有幾百年歷史的歌舞祭祀活動「六月會」(藏族稱為「周貝勒柔」),「那次看到了血祭祀插扦、神秘的藏族祭祀舞蹈、聽到了最純粹的『拉伊』(藏族情歌),更重要的是,我看到了唐卡藝人夜以繼日、嘔心瀝血的創作」。那個炎熱的夏天,陳乃華整個假期「賴」在了黃南,「正是那次,我在黃南認識了許多朋友,有阿哥阿姐,還有一位慈祥的老阿媽。」現在,陳乃華到黃南「就像是回娘家一樣」,藏鄉的角角落落她已走遍,每次回黃南「就是到家了」。
回想第一次到黃南,陳乃華有一個遺憾,「當時我跟唐卡畫師提出請求說要學習唐卡,但是被拒絕了,那時候唐卡這門古老而神秘的藝術還是『傳男不傳女,傳內不傳外』的。」
「現在這個傳統早已被打破,許多女孩子都成了畫唐卡的高手。」陳乃華說,「黃南的唐卡藝人現在希望有更多人來研究和學習唐卡」。
2010年底,在北京大學完成了近五年的博士課程後,陳乃華把自己幾十萬字的博士論文寄給了青海民族大學民社院院長馬成俊,「我在信中說了自己對於青海這片土地的熱愛和對於藏文化的熱情」,沒多久,陳乃華成了學院的老師。
2012年,陳乃華和自己的先生在黃南州辦了一場盛大的藏式婚禮,60餘位臺灣的親朋好友來到黃南,「老人看到我們在黃南有那麼多的阿哥阿姐,很放心,爸爸媽媽都說,這裡的家看上去比臺灣的還要好」。婚禮上,夫妻倆的許多藏族朋友都來祝福。
陳乃華的研究方向是藏族唐卡藝人的保護,「如今這些唐卡藝人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究竟是走向資本市場,還是回歸傳統,這不僅是唐卡藝人面臨的選擇,也是整個學術界面臨的選擇」。
陳乃華和自己的先生拍了兩部關於唐卡的紀錄片,「唐卡只是我們關注藏文化的一個切口,我們希望能為這種文化找到一個更好的良性出口」。
陳乃華說,未來很長一段時期會定居在青海,「我們喜歡『青海臺客』這個名字,會一直做下去的,希望有更多的人通過我們了解青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