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傳承文脈

2020-12-15 蘇家酒窖
「吟誦圖」

上一篇文章中為大家介紹了《百家姓》的花樣讀法,這篇文章我們會為大家繼續帶來關於《三字經》、《弟子規》的吟誦的內容。

想要吟誦《三字經》,就必須要了解他的時代、背景、作者。

《三字經》的作者是誰呢?是南宋的王應麟。他一位大儒。在他留下的著作中包含了天文、地理、農耕、水利、詩詞、文賦等方方面面的內容。在宋朝滅亡以後,王應麟回到了寧波,拒絕了元朝統治者伸出的橄欖枝,隱居山林,開了一間小私塾。《三字經》就是自他的私塾中傳抄而出。

王應麟相

《三字經》的篇章結構很有趣。《三字經》中,很大一部分內容都是在記錄中華民族的優秀典籍,勸人學習。而除此之外還記載了民族的歷史,和許多民族文化知識。

《三字經》集中的講述了中國基本文化概念。所以,在古代它被尊稱為「經」。教《三字經》,就是在教孩子們要傳承中國文化,告訴他們,做一個中華文化的傳承人。

在吟誦《三字經》時,我們會發現《三字經》的字和字之間是有聯繫的。不同於《百家姓》可以隨意組合,《三字經》的文字是依照順序排列,表達意義的,也因此《三字經》有依義行調的問題。

三字經圖

讀《三字經》中的每句話,都應該將它平仄原原本本讀出來,這個要求很容易。但是一個難的地方,是如何處理《三字經》的上、中、下調。

「人之初,性本善」如何吟誦呢?是要把「人之初」讀的高一點,還是把「性本善」讀的高一點呢?我們要琢磨一下,在這兩句中,強調的是哪部分內容呢?

如果讀出來是「人之初」高,「性本善」低,那就是在強調「人之初」。就是在強調,人在最初最開始的時候,有著一樣的起點。

如果「人之初」低,「性本善」高,那就是在強調「性本善」。在強調說,人心是向善的。人的本性是善良的。

到底哪種處理是正確的呢?每個人都不一樣,不同的理解就會有不同的調。沒有絕對的正確。

這兩種處理方式下,傳達出的意思是不同的。教給孩子的東西也是不一樣。古代的私塾先生們在處理這個問題時,也要仔細琢磨。教小孩子的時候,是「人之初」高,還是「性本善」高呢?是「性相近」高,還是「習相遠」高,還是選擇一樣高?

這個問題是沒有什么正確答案的。小編在這裡也只是提醒大家,吟誦時,上、中、下調的選擇是有意義的,不能隨心所欲的亂唱。每一句該用什麼調,要仔細思考。要了解《三字經》產生的背景、內容。

三字經圖

看到這裡,感謝您的閱讀。我是小編黎琳。如果喜歡的話,別忘了給我們點讚,或者分享給更多的朋友看到哦~關注我們的百家號蘇家酒窖,每天get一點新鮮的文化知識,如果您有想進一步了解的內容,也歡迎留言給我們哦!歡迎留下您的觀點!

相關焦點

  • 傳承大學文脈,力推以文化人
    傳承大學文脈,力推以文化人 2020-12-06 11: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文脈傳承「探索者」世茂:浸潤城市底蘊 築夢城市未來
    中新網11月20日電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文脈襲一方精神。對於城市而言,歷史古蹟、非遺文化、人文故事都是其生命的重要組成,這一點,致力於為城市賦能的世茂。歷經三十多年發展,世茂的業務版圖已涉及地產、酒店、商業、主題娛樂、文化、教育、健康等領域,形成多元業務並舉的「可持續發展生態圈」。
  • 曲阜市民孔令紹改編《三字經》、手書家訓傳承好家風
    作為孔子後裔,曲阜市民孔令紹結合社會發展,家庭實際,充分挖掘整理孔氏家風家訓,以學傳家,以德立世,用實際行動踐行良好家風傳承。「立根本,成大器。這個立根本就是說做人要有一個底線。這是整個我給你編的這個三字經的一個結尾,上邊說的這些都是做人的道理,你只有懂得了這些做人的道理,才能學到做人的根本。」
  • 河北河間109歲老太背三字經傳承好家風
    原標題:河間109歲老太背三字經傳承好家風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昨日(3月9日),在滄州河間市詩經村鄉君子館村,109歲老太孟慶銀為客人們熟練地背誦著三字經。老人雖已是百歲高齡,但耳不聾眼不花,身體非常健康。「奶奶不識字,但她會給我們背三字經,因為她覺得那裡面有許多做人的道理,她傳下來的好家風我們要世代傳下去!」孫子尹軍禮說。
  • 地標品牌專題丨發現多重文脈價值 創造獨特文脈品牌
    如前述,得到登記、註冊保護的地理標誌產品,一般都具有無法複製的文脈特徵,因為其特定的產品品質特徵必須主要來源於特定的地理生態環境與歷史人文因素。因此,可以通過發現其文脈特徵,並傳承或重塑其文脈特徵,創造獨特的文脈品牌,銜接並創新文脈價值,提升品牌溢價。
  • 傳承麗江大研古城文脈——古城Indigo酒店
    過分西化的生活狀態已經改變並割裂了民族文脈的延續。文化!應當在歷史的洪流中得到傳承與發展,綻放出生生不息的活力,而不是隨波逐流漸漸湮滅。當代材料與技術的發展帶給我們越來越舒適和宜居的生活空間,傳統建築的空間與形態讓我們透過歷史看到未來,明白我們從哪裡來,思考我們要去往何處。
  • 【「文脈頌中華·名家@傳承」網絡主題傳播】趙季平:來自泥土的...
    他們堅持守正創新、培根鑄魂,將藝術創造和藝術精神的接力棒一代代傳承下去,同時又潛移默化影響到公眾,為涵養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出了重要貢獻。  「文脈頌中華·名家@傳承」網絡主題傳播推出的「小藝『畫』傳承」系列微動漫,旨在對文藝名家的傳承故事、傳承精神進行巧妙、形象、生動、有趣的闡釋。每部動畫選取一位文藝名家的一部代表作品,重點對其中的一個傳承要素或者創新要點進行解讀。
  • ...重點文物修繕_傳承歷史文脈 福州古厝新生_新聞頻道_福州新聞網
    地處歷史文化名城核心區,鼓樓區自覺肩負起傳承和保護文物古蹟、文化遺產的的使命與責任,在延續歷史文脈中推進城區高質量發展。  修繕提升 彰顯古城風貌  在福州開啟一場文化之旅,繞不開鼓樓。在這裡,三坊七巷、三山兩塔等地標濃縮了福州歲月更迭與文化精髓。
  • 「五一路老街的流金歲月」:文脈傳承南華門
    百年故第藏文脈南華門歷史文化街區,與東三道巷歷史文化街區、明太原縣城歷史文化街區、太原礦機宿舍歷史文化街區、太原重型機器廠蘇聯專家樓歷史文化街區,並稱為太原市五大歷史文化街區。正門石柱上,紅底綠字木製楹聯:百年故第鍾靈毓秀藏文脈;奕代作家鳳翥龍翔寫風流。一副楹聯,道出了這座百年宅院的變遷與滄桑。年屆七旬的張石山興致勃勃地介紹,這裡原為兩進院落,前門為磚砌拱券大門,二門則是中國古典式的門樓,院裡磚木雕塑,隨處可見,院內地面也是花磚鋪砌。前院被拆除後建起家屬宿舍,現在留下來的部分只是閻氏故居的後院。一道月亮門的花牆,將東西兩座洋樓分隔開來。
  • 令人憂心的「國學文脈」
    近期,有些新聞報導、圖書評論,多次提及「國學文脈」,有論者指出,雖然一些資深國學名家相繼辭世,但是,國學文脈依然能夠傳承下去。所謂「國學文脈」,當指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的延續、傳承和發揚光大。
  • 天津市河北區:傳承歷史文脈 繁榮文化產業
    原標題:傳承歷史文脈 繁榮文化產業 1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津視察期間,來到位於河北區民族路的梁啓超舊居,結合展板聽取天津市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情況介紹。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愛惜城市歷史文化遺產,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 連日來,前往梁啓超紀念館參觀的遊客絡繹不絕。
  • 文種花地開嶺東 千年文脈煥新彩
    文種花地開嶺東 千年文脈煥新彩金羊網  作者:馬勇、陳驍鵬、李海嬋  2020-12-03 12月3日,「2020年惠州文脈·花地西湖文學榜」年度頒獎暨「惠州文化智庫」啟動儀式舉行。
  • 講好黃河故事·傳承歷史文脈,港灣路小學開展研學實踐活動
    講好黃河故事·傳承歷史文脈。11月20日,鄭州市管城回族區港灣路小學研學旅行活動在校園廣場上拉開序幕。此次活動由鄭州市管城回族區港灣路小學主辦,行知塾教育集團承辦。開營儀式上,港灣路小學校長張國舉致開營辭,行知塾教育集團董事長秦琳致辭,家委會代表海雲女士上臺發言,學生代表上臺發言,在此期間,同學們秩序整齊劃一,沒有一點雜音,沒有一個多餘動作。
  • 縣委書記魯霞光在縣城文史工作座談會上強調:傳承文化文脈 留住...
    縣委書記魯霞光強調,要進一步保護好、挖掘好、彰顯好、弘揚好開化文化文脈,展現開化的獨特魅力。縣領導黃高松、方金菊等參加。 全縣上下要將書院文化、西渠文化等作為開化5A縣城建設的發力點、著力點、聚焦點、閃光點,進一步保護好、挖掘好、彰顯好、弘揚好開化文化文脈,著力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
  • 「「文脈頌中華·名家@傳承」網絡主題傳播」趙季平:從民族音樂...
    他們堅持守正創新、培根鑄魂,將藝術創造和藝術精神的接力棒一代代傳承下去,同時又潛移默化影響到公眾,為涵養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出了重要貢獻。「文脈頌中華·名家@傳承」網絡主題傳播推出的「名家話傳承」系列短視頻,對文藝名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思踐悟進行高度概括又不乏細節的獨到呈現。
  • 今天,《嶺南文脈》全媒體周刊誕生啦
    : 金羊網廣州 舉報   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羊城晚報社攜手推動嶺南文化傳承發展
  • 《三字經》讓您的孩子錦心繡口、積厚成器
    歷經百朝千年,談到對華夏文化淵源傳承,對中華民族文明、道德禮儀思想的延續,對東方文明的發揚光大起著重要作用時,沒有人會隨便抹去《三字經》的啟蒙及殊功。基於此,許久便有了深入學習她、並通過進一步的體會,達到疏理、研究及善意推廣之願望。
  • 悠悠江南 文脈流傳 第二屆江南文脈論壇交響曲《大江南》震撼上演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荔枝特報專稿 記者/奚欣晨 楊藝;攝像/權廉程;攝影/黃磊江南文脈源遠流長,江南文化獨領風騷10月28日晚,第二屆江南文脈論壇在一場激情澎湃的專場交響曲演出《大江南》中拉開了帷幕。現場近千名嘉賓與觀眾共同度過了一個大氣磅礴的夜晚。
  • 「惠州文脈·聚焦」文種花地開嶺東,千年文脈煥新彩
    恰逢羊城晚報《惠州文脈》創刊一周年,「惠州文脈·花地西湖文學榜」系列活動正如火如荼地舉行。系列活動包括「惠州文脈·花地西湖文學榜」與「賦詩西湖憶東坡」兩大評選活動。活動一經舉辦,在惠州文藝界引發一波波熱潮,投稿者、關注者絡繹不絕。文種花地耕耘七載,於惠州再結碩果。「惠州文脈·花地西湖文學榜」是羊城晚報「花地」文化品牌與「嶺東雄郡」惠州聯姻的又一成果。
  • 《三字經》作者故裡,有個神奇小學
    潭村小學位於廣東順德陳村潭洲,這裡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教育傳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兒童教材」的《三字經》,其作者區適子正是宋代陳村登洲(今潭洲村)人。為了弘揚祖國的教育瑰寶,潭村小學以《「適子教育」的構建與實踐研究》為課題,對《三字經》的教育內涵及區適子的教育思想進行深度研究、開發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