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至25日,美國總統川普對印度進行國事訪問,這是川普任內首次訪問印度。分析人士指出,雖然美印戰略防務夥伴關係愈發緊密,但在經貿等領域的分歧短期內難以消除,此訪的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
行程非常緊湊
據印度媒體報導,為迎接川普,印度方面做了大量準備,不僅安排大規模歡迎活動,還在其必經之路「建牆」以遮擋路旁的貧民窟。該國媒體批評稱,「如此取悅川普簡直太過分了」,印度民眾也通過社交媒體表示抗議。
根據印度外交部公布的日程,川普此行安排得非常緊湊,在不到36小時內,除首都新德裡外,川普還訪問了印度總理莫迪的家鄉古吉拉特邦,並前往泰姬陵參觀。訪問期間,川普除與莫迪舉行正式會談外,還參加了印度商業領袖圓桌會議,並在一座能容納11萬人的體育館出席大型集會並發表講話。
作為川普訪印的「禮物」,美印此次在防務領域達成協議:印度確定向美國採購價值30多億美元的武器裝備,包括24架MH-60R「海鷹」直升機和6架AH-64E「阿帕奇」武裝直升機。此外,印度官員透露,美印《基本交流與合作協議》最後階段談判定於3月啟動,該協議將促成兩國交換地理空間情報,為巡航飛彈、彈道飛彈等武器系統提供準確信息。
在美印之間最大的爭議問題貿易協議方面,雙方沒有達成共識的跡象。據稱,印度政府本想藉此次訪問說服川普恢復印度價值60億美元出口商品的免稅待遇,為此才拋出「軍火大單」,然而,美國政府近日宣布取消印度的發展中國家地位,這意味著印度不但無法重新享受免稅待遇,連此前被取消的普惠制貿易地位也沒法恢復。
缺乏實質意義
對於川普此次訪印,外界普遍認為其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
一是各取所需意味濃。《今日印度》等媒體指出,川普是第一個專程訪問印度(不順路訪問其他國家)的美國總統,凸顯了他對美印關係的重視。《紐約時報》和英國廣播公司認為,川普此次訪印並受到高規格接待是雙方各取所需的表現。報導稱,在彈劾審判之後,川普急於轉移國內視線,莫迪也希望能暫時緩解當前國內面臨的壓力。美國伍德羅·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的南亞問題專家庫格爾曼表示,川普此訪主要成果是與莫迪進行一系列對話,兩國達成的實質性成果不多。
二是固有分歧難消除。在經貿領域,美印兩國近年來摩擦不斷。「美國之音」指出,川普在訪印伊始就強調,他可能不會帶著人們預期的重大貿易協議回國。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此前也取消了對印度的訪問,原因是雙方在談判中存在尚未解決的分歧。法新社引述專家的評論稱,美印貿易糾紛本質是「印度製造」與「美國優先」的政策衝突。
三是選舉考量多。外媒認為,今年是美國大選年,川普高調訪印背後有著選舉考量。英國廣播公司評論稱,美國國內印度裔居民人數接近450萬,他們大多是民主黨的支持者(上屆選舉中只有16%的印度裔選民投票給川普),正著眼於選舉連任的川普此時訪印,可以向印度裔美國人展示他對美印關係的重視。
裂痕仍將持續
分析人士指出,雖然印度方面寄予厚望,但川普此訪並未斬獲太多成果,雙方在貿易領域的矛盾進一步凸顯。川普抵達之際,印度網民還在社交媒體上發起一場「回去吧川普」運動,表示如果川普沒有看到一個「真正的印度」,那他此行就沒有任何意義,還不如早點回去。
展望未來,雖然莫迪宣稱「川普此訪將進一步鞏固美印友誼」,但受結構性矛盾影響,兩國間的分歧難以消除。一方面,貿易爭端是美印兩國當前最棘手的問題之一。自川普上臺以來,美印之間的貿易摩擦持續升級,2018年,美國對包括印度在內的多國出口到美國的鋼鋁產品加徵關稅,令印度鋼鋁行業遭遇沉重打擊;作為回應,印度提高了農產品關稅,並對美國醫療設備設限。2019年5月31日,美國又以「印度未能確保向美國提供公平、合理的市場準入條件」為由,宣布取消給予印度的普惠制待遇,引發印方不滿。川普政府還多次公開指責印度是世界上關稅最高的國家之一,並一直要求減少與印度的貿易逆差。儘管美印雙方已進行數月的貿易談判,但要達成協議還將面臨諸多挑戰。
另一方面,夥伴關係貌合神離。雖然近年來隨著地緣政治局勢變化,印度有向美國靠近的趨勢,但兩國之間的關係顯然沒有兩國領導人的「友誼」來得更深。美國一直向印度兜售其「印太戰略」,但對印度而言,徹底倒向美國並不符合印度自身的國家利益,反而可能使其在地緣問題上承受更大壓力。同時,出於自身利益需要,印度與委內瑞拉、伊朗等美國的「敵對國」保持著較好關係,並在軍事領域加強與俄羅斯的傳統合作。川普此次訪印期間竟向巴基斯坦「表白」稱,「美國與巴基斯坦的關係非常好」,這番話讓印度人明顯感到不安。
(責編:陳羽、嶽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