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華生態科技:自然智慧連結生態技術,打造美麗城鎮水環境

2020-12-19 中國水網

近年來,隨著黑臭水體、海綿城市等水環境再造需求的持續升溫,催生出水行業各種水處理技術的持續創新,而人工溼地技術,作為一種飽含自然和人類智慧、低能耗、環境友好型的汙水處理方式,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剛剛舉辦的第十八屆環保展上,中國水網在E20環境平臺的展臺上,對以人工溼地技術見長的蘇州德華生態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態事業部總經理程鵬宇進行了專訪。

蘇州德華生態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態事業部總經理程鵬宇

德華公司成立於2008年,以引進德國人工溼地技術為核心,通過多年本土化實踐之中的消化、吸收、再創新,目前已形成水汙染生態治理的分析、規劃、設計、施工、運營和數據管理等一站式的完整產業鏈。公司2013年獲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稱號,去年在新三板掛牌。今年5月,公司正式在新三板公開發行股票130萬股,募集資金260萬元,用於農村生活汙水處理工程的項目建設等主營業務的發展。

據程鵬宇介紹,德華生態公司是「全球溼地科技協會」會員,目前該協會只在全世界十個國家擁有會員單位,且每個國家僅一家,德華生態有幸在列。程鵬宇表示,溼地技術經過三、四十年的發展和改良,目前已經能夠適應不同的應用場景,例如通過技術手段,從濾料底層布水以解決低溫運行的問題等。2016年2月,德華生態的人工溼地技術也得到了住建部的認可,入選第一批海綿城市新型技術指導目錄。

據了解,德華生態目前的主營業務包括黑臭河道治理、工業尾水提標、農村生活汙水治理等,同時也涉足海綿城市建設。程鵬宇具體介紹到,人工溼地技術應用於黑臭河道治理的優勢在於本土性、可延展性、可降解性、低能耗、可持續性,同時也能改變河道周邊的自然環境。

同時,近年來,隨著國家對水環境要求的不斷提高,汙水處理廠尾水提標也成為人工溼地技術能大顯身手的又一領域,程鵬宇表示,在北方缺水的現實情況下,已經達到汙水處理廠排放標準的出水一般作為補充水進入河道,但這些水很多時候仍然是劣五類水質,實際上還是汙水,會對河道環境造成影響,因此,仍需治理。德華生態在江蘇常熟市開展的尾水提標工程,在不添加任何藥劑的前提下,用純生態的方法能夠將劣五類水質提升到四類地表水。

在農村汙水治理領域,德華生態會根據不同的應用場景量身定製治理方案。程鵬宇介紹,德華生態研發的「用於汙水處理的生態單元組合溼地處理設施」 技術在蘇南農村的應用就是一個成功案例。他表示,該技術來源於德國生態工程協會,設施依村莊條件量身定製,因出水水質可穩定達到《城鎮汙水處理廠汙染物排放標準》一級A標準,濾料無需衝洗、更換、不會引起堵塞,並且建成後呈現為一座美麗的花園,為當地村民提供了休閒的場所,體現出產品的多功能性。

對於人工溼地佔地面積較大這一問題,程鵬宇表示,一是要加大土地的利用率,而人工溼地可以將農村的閒置土地利用起來,二是在城市發展規劃中,應該把人工溼地用地如同道路、河流、綠化用地等考慮進去。


程鵬宇與E20環境平臺首席合伙人傅濤深入交流

程鵬宇和中國水網編輯合影

編輯:洪翩翩

相關焦點

  • 2018城鎮水環境治理與生態修復大會暨上海城鎮建築水展
    【中國環保在線 展會報導】為了加快全國小城鎮水生態環境治理,大力推進小城鎮水生態文明建設,2018年9月3-5日在中國·上海舉辦「2018城鎮水環境治理與生態修復大會」,同期舉辦2018上海國際城鎮與建築給排水水處理展覽會。
  • 德華生態:十年磨一劍 或迎來人工溼地技術發展春天
    這對於蘇州德華生態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德華生態」)來說,無疑是個利好消息。自2008年成立以來,它就一直專注於生態溼地技術在國內的應用與推廣。德華生態以引進德國人工溼地技術為核心,業務重點涉及我國鄉鎮生活汙水治理、工業尾水提標、黑臭河道治理、海綿城市等生態領域,已形成水汙染生態治理的分析、規劃、設計、施工、運營和數據管理等一站式的完整產業鏈。
  • 美麗城鎮建設按下「快進鍵」,象山定塘鎮打造生態田園式柑橘特色...
    近年來,定塘鎮依託田園優勢、柑橘特色和非遺文化底蘊,通過推進農旅融合、升級產業平臺、傳承非遺文化、樹立品牌形象、強化城鎮氣質等五項措施,共安排美麗城鎮建設項目30個,總投資1.37億元,目標是將該鎮打造成象山南北主動脈上生態田園式柑橘特色農業強鎮。
  • 生態環境部:「十三五」期間生態環境科技投入超100億 科技成果轉化...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介紹「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有關情況。趙英民表示,近年來,生態環境部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在科技部、財政部等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積極開展科技體制改革,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結果導向,在生態環境科技方面取得了一些進展。
  • 助力生態環境科技發展―― 聚光科技生態環保監測創新成果亮相2020...
    12月2-4日,由生態環境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生態環境部環境發展中心、國家生態環境科技成果轉化綜合服務平臺、環境保護技術評價驗證聯盟、國家環境保護工程技術中心、北京環境科學學會、《環境生態學》、《中國環境科學》等單位聯合承辦的北京國際生態環境科技成果轉化展示會暨環境生態研討會,在北京中國國際會展中心隆重召開
  • 天津著力打造生態宜居城市
    一方面,堅持留白、留綠、留璞,劃定實施資源利用上線、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和生態環境準入清單,牢牢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減少人類活動對自然空間的佔用,同時,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大力推進清潔生產,發展高端製造、綠色製造。」
  • 打造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麗家園 鶴城區成功創建省級生態文明建設...
    這裡的天,碧藍深邃;這裡的山,青翠欲滴;這裡的水,碧波蕩漾;這裡的空氣,沁人心脾……這裡是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鶴城,一個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好地方。生態是鶴城最大的優勢,也是最突出的發展底色。
  • 美麗城鎮繪藍圖⑫丨定塘:打造生態田園式柑橘特色農業強鎮
    今天,跟著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去看看定塘鎮的美麗城鎮建設行動方案吧。 定塘鎮依託田園優勢、柑橘特色和非遺文化底蘊,通過升級產業平臺、推進農旅融合、傳承非遺文化、樹立品牌形象、強化城鎮氣質等五項措施,共安排美麗城鎮建設項目30個,總投資1.37億元,目標是將該鎮打造成象山南北主動脈上生態田園式柑橘特色農業強鎮
  • 中水珠江發揮生態環境治理技術優勢——圍繞水生態 做好水文章
    中水珠江規劃勘測設計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凌耀忠告訴記者,近年來,中水珠江尤其重視水生態文明建設領域的業務拓展,在城市水生態修復、水環境治理、防洪排澇等領域形成了一定的領先優勢,也成為海口、廣州等多個城市水生態環境的「清道夫」。
  • 融合打造政治、業務、自然「三位一體」生態體系
    今年以來,十堰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堅持融合打造自然資源系統政治、業務、自然「三位一體」生態體系,切實發揮政治生態統領和保障作用,鞏固業務生態基礎和支撐作用,增強自然生態目標和導向作用,全面把握政治、業務、自然生態體系的關聯性、一體性,夯實政治生態這個根本,做實業務生態這個支撐,維護自然生態這個目標。
  • 美麗城鎮繪藍圖⑩丨莊市:打造科創金港、甬商故裡
    今天,就跟著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去看看莊市街道的美麗城鎮建設行動方案吧:莊市街道的美麗城鎮建設規劃定位是打造科創金港、甬商故裡,緊抓「甬江科創大走廊」發展機遇,堅持「生態優先、創新引領、文化復興、活力再造」,促進城鄉融合、城市有機更新
  • 西塘鎮全力推進生態環境建設 打造「環境美」樣板鎮
    浙江在線12月15日訊(通訊員 張凱躍)今年以來,西塘鎮在全面推進美麗城鎮省級樣板鎮建設過程中,不斷完善生態環境管理機制,提升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優化各項「環境美」數據指標,為美麗城鎮「五美」建設提供助力。
  • 礦山自然生態環境治理技術與治理方案
    採礦,尤其是露天開採礦山,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影響和破壞森林植被與自然景觀,有的礦山位於各類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旅遊度假區、地質遺址保護區、歷史文化保護區、水源保護區、重要基礎工程設施保護區及城鎮周邊等,嚴重影響自然景觀、旅遊資源、文物資源、水資源、森林資源和重要的基礎工程設施的保護和城鎮的發展及環境的改善。
  • 省生態環境廳在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和全國海洋生態環境保護...
    」規劃編制進展情況,督促有關地方落實規劃編制主題責任,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11月25日,生態環境部視頻調度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和全國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進展。堅持目標導向,切實將「有河有水、有魚有草、人水和諧」的目標貫徹於「十四五」規劃中。將規劃編制與「建設美麗中國」目標相融合紮實推進「美麗河湖」「美麗海灣」保護與建設,讓「美麗中國」奮鬥目標在水和海洋生態環境保護中得到充分體現。
  • 全國水環境汙染控制與 生態修復技術高級研討會暨中國環境科學學會...
    為進一步推動水環境質量改善,助力水汙染防治攻堅戰,由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和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聯合中國科學院大學、湖南農業大學等單位共同組織召開的全國水環境汙染控制與生態修復技術高級研討會暨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水環境分會2019年學術年會擬定於2019年11月21-22日在湖南長沙舉辦。
  • 國內首個生態環境物聯網與大數據應用技術創新平臺在先河環保落戶
    」,標誌著國內首個生態環境物聯網與大數據應用技術科研創新平臺成功落戶先河。7年來,依託「環境監測儀器系統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先河環保匯聚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汲取世界先進技術,致力於水環境、大氣環境監測儀器研發與試驗,搭建中試和工程實驗技術平臺,建設網格化監測系統試驗與校準中心、生態物聯網與大數據應用中心。破解傳感器「交叉幹擾、漂移、溫溼度影響」等先天性缺陷這一全球應用技術難題,得到國際認可。
  • 2020(第二屆)中國城市水環境與水生態發展大會召開
    北控水務集團技術總監冒建華、國際水協會大中華區總監兼科技信息總監李濤、廣東工業大學環境生態工程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蔡宴朋獲得「水環境與水生態青年創新勳章」。以市場化的機制驅動科技進步,才能形成水環境治理的良性循環,同時通過技術轉化平臺解決環保企業卡脖子的問題也尤為重要。
  • 餘杭塘栖鎮做好「水文章」,守護美麗城鎮「綠水青山」環境美
    浙江在線7月31日訊(通訊員 茅思傑 車婷華)守衛古鎮「綠水青山」,對塘栖而言,是工作,更是責任和使命擔當;亦是打造美麗城鎮環境美的最佳體現。  塘栖是典型的江南水鄉古鎮,也是杭州的水上門戶。
  • 航拍視角丨 60秒看好生態宜居小城鎮——蒿子港鎮
    編者按: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紮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設好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各個鄉鎮的村民們用勤勞的雙手建設美麗的家園,呈現出「家家愛生態、戶戶建花園、人人講奉獻」的和諧局面。今日時刻小編60秒帶你看建設好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
  • 「騰雲+鄉伴」打造雲南半山智慧生態酒店
    「騰雲+鄉伴」打造雲南半山智慧生態酒店 供圖雲南網訊(記者 姚程程)12月12日,雲南騰雲信息產業有限公司(下稱「騰雲公司」)與鄉伴文旅集團(下稱「鄉伴集團」)在昆明籤署戰略合作協議,並共同發布「騰訊IP x鄉伴」半山酒店產品——智慧生態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