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黑臭水體、海綿城市等水環境再造需求的持續升溫,催生出水行業各種水處理技術的持續創新,而人工溼地技術,作為一種飽含自然和人類智慧、低能耗、環境友好型的汙水處理方式,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剛剛舉辦的第十八屆環保展上,中國水網在E20環境平臺的展臺上,對以人工溼地技術見長的蘇州德華生態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態事業部總經理程鵬宇進行了專訪。
蘇州德華生態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態事業部總經理程鵬宇
德華公司成立於2008年,以引進德國人工溼地技術為核心,通過多年本土化實踐之中的消化、吸收、再創新,目前已形成水汙染生態治理的分析、規劃、設計、施工、運營和數據管理等一站式的完整產業鏈。公司2013年獲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稱號,去年在新三板掛牌。今年5月,公司正式在新三板公開發行股票130萬股,募集資金260萬元,用於農村生活汙水處理工程的項目建設等主營業務的發展。
據程鵬宇介紹,德華生態公司是「全球溼地科技協會」會員,目前該協會只在全世界十個國家擁有會員單位,且每個國家僅一家,德華生態有幸在列。程鵬宇表示,溼地技術經過三、四十年的發展和改良,目前已經能夠適應不同的應用場景,例如通過技術手段,從濾料底層布水以解決低溫運行的問題等。2016年2月,德華生態的人工溼地技術也得到了住建部的認可,入選第一批海綿城市新型技術指導目錄。
據了解,德華生態目前的主營業務包括黑臭河道治理、工業尾水提標、農村生活汙水治理等,同時也涉足海綿城市建設。程鵬宇具體介紹到,人工溼地技術應用於黑臭河道治理的優勢在於本土性、可延展性、可降解性、低能耗、可持續性,同時也能改變河道周邊的自然環境。
同時,近年來,隨著國家對水環境要求的不斷提高,汙水處理廠尾水提標也成為人工溼地技術能大顯身手的又一領域,程鵬宇表示,在北方缺水的現實情況下,已經達到汙水處理廠排放標準的出水一般作為補充水進入河道,但這些水很多時候仍然是劣五類水質,實際上還是汙水,會對河道環境造成影響,因此,仍需治理。德華生態在江蘇常熟市開展的尾水提標工程,在不添加任何藥劑的前提下,用純生態的方法能夠將劣五類水質提升到四類地表水。
在農村汙水治理領域,德華生態會根據不同的應用場景量身定製治理方案。程鵬宇介紹,德華生態研發的「用於汙水處理的生態單元組合溼地處理設施」 技術在蘇南農村的應用就是一個成功案例。他表示,該技術來源於德國生態工程協會,設施依村莊條件量身定製,因出水水質可穩定達到《城鎮汙水處理廠汙染物排放標準》一級A標準,濾料無需衝洗、更換、不會引起堵塞,並且建成後呈現為一座美麗的花園,為當地村民提供了休閒的場所,體現出產品的多功能性。
對於人工溼地佔地面積較大這一問題,程鵬宇表示,一是要加大土地的利用率,而人工溼地可以將農村的閒置土地利用起來,二是在城市發展規劃中,應該把人工溼地用地如同道路、河流、綠化用地等考慮進去。
程鵬宇與E20環境平臺首席合伙人傅濤深入交流
程鵬宇和中國水網編輯合影
編輯:洪翩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