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省份,新高考「3+1+2」模式已經開始實行。語數外三個科目必考,從物理和歷史選擇其一,再從接下來的四個科目選擇兩個,最後的成績按照賦分制計算。在這樣的新模式下,學生和家長的選擇至關重要。其實選科目不僅要看個人興趣愛好、能力、成績,還應該從長遠考慮,比如思考以後想學的專業。那麼具體如何做出選擇,建議從這些角度考慮。
一、興趣愛好
高中學習是枯燥乏味的,如果再選擇了自己不喜歡的學科,學起來就非常「痛苦」。現在採用素質教育,就是希望學生能夠快樂成長,學到更多有用的知識。選擇科目的時候也要考慮自己的興趣愛好,不僅學起來比較輕鬆,一般情況下成績也不錯,而且以後想從事的行業也和這些科目有關。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主人,所以學生不要忽略興趣愛好這一關鍵因素。
二、成績和特長
興趣愛好固然重要,但高考競爭激烈,能夠考高分也非常重要,所以要看每個科目的成績,找到自己的特長所在。高考採取賦分制,這些科目最後成績還是可以進行對比,所以不能光看卷面的成績,要看成績所在的名次。每個人都有自己比較擅長的科目,算是自己的特長,每次成績都比較高,在高中名次比較靠前,最後賦分制整合出來的總成績和排名也會更加靠前。一般都是高一下學期或者高二選科目,所以在此之前學生要找到自己的特長所在。
三、志願專業
雖然高一看起來和高考填報志願還比較遙遠,但選科目直接影響著專業的填報。很多專業明確表示,學生在高中需要學習哪個科目,比如很多理工科專業就要求高中選物理科目,如果沒有選,也就失去了報考資格。學生和家長要有長遠的規劃,想好以後報考專業的大致方向和領域,找就業前景好且適合學生性格、能力的專業,根據想填報專業的要求選擇高考科目。如果想報考理工科專業,比如計算機相關的專業,就選擇物理科目;如果想報考文科類專業,就選擇歷史、政治等科目。
高中選擇科目的重要性不用多說,學生和家長都要高度重視,根據這三個角度全面考慮,為學生做好長久的規劃。你覺得這三個角度中,哪個因素對選科目最重要?不妨來談談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