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王鳳年大寫意花鳥畫賞析
藝術的魅力在於它的難以言喻和不可預測,藝術家的成功在於他營造一個有古有今、有我有他,而又無古無今、無我無他的奇妙意境。縱觀王鳳年的花鳥畫,呈現出了一派重神、重韻、重勢的奇妙的水墨世界。他帶領我們進入豐富多彩、別出心裁的藝術世界。王鳳年的寫意花鳥畫繼承著傳統文人畫的筆墨精髓,得古法、得他法、有自法,筆墨間深深含藏著大樸不雕的文化品質。他畫蘭竹,信筆揮灑,率意而為,自由自在,極少雕飾;他畫荷花,筆墨淋漓,不計小巧,一氣呵成,花葉顧盼,層次分明;他畫蒼松,姿態偉岸、簡潔勁健;他畫牡丹,長毫濡墨,起伏旋轉之間,濃淡相生,姿肆放縱,豪氣勃發,一簇簇國色,一陣陣天香,便由紙面悠然而起,怡人情性,感人心靈。林中山雀,花叢中的蜜蜂、蝴蝶,可謂氣韻生動、奇譎多姿 。他筆下的花鳥,墨色濃淡相宜,清新飄逸,生機勃發,雅俗供賞,給人以明麗的畫境和樸素而美妙的展示,加上深厚的詩文功底和道勁的書法落款,給人以美的享受。
三十多年來,王鳳年在畫大幅創作的同時,經常從事小品畫的創作。他經常探索在咫尺之間,也能營造出深邃幽雅的意境。由於尺幅小,他在創作時選材更精煉,更集中,以小見大,以少勝多,構圖也極為巧妙而富有情趣。所以他畫的小品讓觀眾近觀其質、遠觀其勢,以得到審美的愉悅。其花鳥的形象、角度、動態、神情,真是精細、精到、精彩。如他的小品《野趣》、《醉沐春風圖》、《墨香圖》、《蘭香》等備受觀眾的青睞和收藏家的歡迎。王鳳年在創作寫意花鳥時,十分注重筆墨的韻致。他認為韻致是筆墨的情調,更是一種生命的律動。他追求的是一種飄逸中的清雅之韻,水分飽和,筆線流暢,利用線與筆、水與墨、墨與色多次的疊加、重疊等有序的變化,使其筆情墨趣於淡雅中透著深邃,空靈中流動著韻律之美。這種淡雅飄逸的美感,源於畫家對自然之景的深刻體悟和自然造化主客合一之後的真情流露,以熟練的筆墨表達出了一種由自然之神韻轉化為審美意象與審美情感相互推移的特有之境。水墨寫意花鳥的用色,歷來是一個難題,所以王鳳年深知「色不礙墨」的重要性。因為水墨在宣紙上的無窮變化,乃是寫意畫的靈魂,是中國文化遺產中特有的寶藏。但大自然顯現的色彩美的確又是誘人的,觀眾對此的審美需要也是不可忽視的。王鳳年用色含蓄,從淡雅的水墨基調中使墨、水、色互相調合,滲透出一種新的色墨關係,並從中尋覓出變化多端的妙趣。他畫中的色彩大多清雅沉著,而避免俗氣、火氣,尤善於在水墨中略施色彩,於若有若無之中構成畫面統一色調。這種淡雅而又似乎隨時變幻的用色方式,展現給人們的是一種新穎而特別的審美感受。王鳳年的繪畫,正是一直沿著經典與純粹的步調,不慌不忙、從容淡定地展開著,一如他氣質中的清香。文人畫的傳統 ,事實上不是一種風格的遞進,因為風格是個性的產物。這傳統,是一種觀察和品味生活的方法和態度。如陳淳、徐渭、八大、吳昌碩、齊白石,他們個性有別,因此風格迥異,但對於筆墨精神的解領卻是一致的。
王鳳年的花鳥繪畫也正是在對前賢的承繼中,如煲湯的嫩火、漸漸地散發出含和的味道與沁人心脾的幽香。在繼承的路程上,他幾乎是完美的上路。他從未因為視覺的強調而盲目地造型與描繪眼前的事物。恰恰相反,他始終以概括的語彙、簡約的筆墨狀括心靈的體驗。因此,他筆下的家禽、蔬果、花卉與生活道具,無不刪繁就簡、極盡寫意之能事,充滿靈性地躍然在紙上。
如果說西畫傳統中的速寫可以稱作是對事物的概括的話,那麼,王鳳年的寫意畫、可謂是對生活細節與場景的升華。一抹胭脂 、兩筆花青,於夏暑中的涼趣便撲面而來。其所作的經典小品,都給人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他們像一首首哲理小詩,又如同置之座右的箴言,帶給你視覺快慰的同時,又在你心靈深處經久不息。
王鳳年用筆簡捷,用色明快,其作品中絕無拖沓與瑣繁的俗病。而且寫處率真,意間空靈,在對大寫意花鳥傳統承繼的同時,漸至呈現出自家的面貌與風格。這是王鳳年能夠特立於當代花鳥畫壇而引起廣泛關注的過人之處。王鳳年就是這樣一步一個腳印地邁進在藝術道路上。他為人誠懇而耿直,畫風純正而激越,他在中國寫意畫的藝術道路上孜孜不倦地求索著,而時代精神的春風又沐浴著王鳳年的心田,使他的作品充滿了張力,顯得那麼昂揚奮發、生機勃勃。而王鳳年常對筆者說,他距離大家的希望,距離自己的追求目標,還有很多路要走。無論是做人還是作畫,自己要想更進一步,都必須繼續伏下身子踏踏實實地、堅持不懈地再努力,錘鍊自己的人格,提高自己的修養,增加自己的文化和積澱,豐富自己的學識功底,還要不斷尋找中國畫中蘊含著的飄逸、灑脫、空靈、神秀、悲壯、蒼涼、大氣等藝術境界。筆者深信:王鳳年一定會成功的。他已有了如此紮實的根基,又正當年富力強,他一定會有更多的佳作問世,他的人生與藝術也會走向更新、更高、更美的境界。
作者:何為(著名美術評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