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物種很多人連名字都不會讀,卻是沿海人回憶,如今做法都快失傳

2020-12-23 寰宇日誌

中國作為世界上最為古老的文化之一,在這歷史長河當中,誕生了許許多多的文化以及傳統,其中一直流傳到現在的東西沒有多少了,除了一些歷史文物以及古建築之外,最讓人難以忘懷的還是「吃」這個字。我國的飲食文化在世界享有盛譽,當西方國家每天炸土豆、燉土豆、炒土豆、土豆泥的時候,中國的飲食就已經開始劃分區域了。淮揚菜、川菜、粵菜、東北菜等,這些美食都在刺激我們的味蕾,其中沿海一帶的人們在歷史上有著主要的地位,在這裡誕生了不少較為傳統的美食。

有一個物種相信很多人連名字都不會讀,並且可能也沒有吃過,這種物種叫做「蟛蜞」(pengqi),它可是沿海人們的回憶,從外形上,可能與小螃蟹沒啥區別,甚至不少人就直接把他當成小螃蟹了。記得在小時候,經常會在鎮子上的生鮮市場上看到它,那時候也挺好奇的,為啥這麼小的螃蟹還沒成年就被抓出來做生意了。可長大之後,才知道這個東西就長那麼大,算是蟹類中的侏儒,正常寬度只有不到5cm。

蟛蜞又叫做相手蟹、磨蜞,主要分布在我國的沿海城市,例如廣東、福建、江蘇、遼東半島等地區,當然內陸地區均有分布,因為蟛蜞其實是一種淡水蟹類,主要生活在河灘、溝渠、堤岸等。這些小東西喜歡鑽洞,以前依稀記得看過《舌尖上的中國》裡曾有播出關於蟛蜞的記錄,那時候記錄的是一個村莊如何處理這些蟛蜞,並將它做成美食。

蟛蜞以前也會在農田出沒,那時候沒多少農藥,數量較多,人們對它又愛又恨,因為這些蟛蜞有時候會破壞谷芽,影響農民的莊稼,可是這也算是他們的一個美食。當豐收的時候,人們不會去管它,甚至會抓回去餵給鴨子吃,然而現在蟛蜞的烹飪做法都快失傳了。一種名為「蟛蜞醬」的傳統美食來自於福州地區,閩江流域的人們以前經常喜歡製作蟛蜞醬,並且經常作為酒席上的小吃。

如今會做蟛蜞醬的人少之又少,農村現在都是外出打工,只剩下年長的老人在家,偶爾閒著沒事做的時候,才會製作蟛蜞醬。雖然市場上也有關於蟛蜞醬的伴手禮,但是味道可沒傳統的蟛蜞醬有一定差距。如今市場上基本上見不到蟛蜞,並且最常見的吃法出了油炸之外,還有醃製。你小時候有見過蟛蜞嗎?歡迎討論。

相關焦點

  • 外國人很困惑,為什麼很多人都說「杭州是沿海城市」?
    現如今,越來越多人喜歡在節假期間出門旅遊了,尤其是在剛剛度過的「國慶黃金周」假期,中國的各大風景區到處遍布著中國遊客的身影。作為浙江省會的杭州市,在今年國慶節期間接待遊客數量達到1837萬人次,受到非常多外國人關注。
  • 5種快要「失傳」的美食,多數人只吃過第1種,其它的見都沒見過
    5種快要「失傳」的美食,多數人只吃過第1種,其它的見都沒見過。現在很多人都覺得如今過年已經沒有以前那麼熱鬧了,雖然說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而且隨時隨地都能夠穿到新衣服,可是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們的年味卻沒有那麼濃了,當然除了人們的這種感覺之外,其實也包括大部分的美食,因為我們都知道以前在過年的時候會製作各種各樣的傳統美食,可是如今過年這些傳統美食是越來越少見了。
  • 漢字文化博大精深,這些人物的名字不僅難寫,可能很多人都不會讀
    因為我們的漢字是一種表意文字,他不像表音文字那樣可以直接拼讀出來,我們是讀的是拼音,但拼音一般不會標出來,所以我們不能根據字形推斷讀音。拼音也還有聲調之分,而且最為讓人頭疼的是一個漢字可以有幾個讀音,一個讀音又可以代表幾個漢字。三國時期有這麼些人,我們總是讀不對他們的名字。
  • 都變了都變了 網友驚呼:傳統禮儀用語快失傳啦
    原標題:都變了都變了 網友驚呼:傳統禮儀用語快失傳啦   「頭次見面用久仰,很久不見說久違。請人批評說指教,求人原諒用包涵……」這些看起來「文縐縐」的語句,最近被網友「@作家問道」總結起來,以「快要失傳的中華禮儀用語」為題發到微博上,引起無數網友轉發、討論。
  • 浙江讀音極相似的兩座城市,很多人都不會讀,你會讀嗎?
    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旅遊已經變成了一種潮流,人們都喜歡用腳步去丈量中國的每一寸土地,領略大自然獨特的美景。在旅途中經常會遇到讀音極為相近的城市,有時候甚至會因為讀音的相近,而跑錯目的地。那我們今天一起來了解一下,浙江讀音極相似的兩座城市,看看你會不會讀錯呢?
  • 神垕古鎮,很多人連名字都不會讀,你「認識」嗎?
    從前我們的消息閉塞,一提到旅遊景點的時候注意的都是那些火熱的爆款景點,親親,你隨著消息和網際網路的發展,許多冷門景點也被大家慢慢發覺,他們知名度雖然不高,但卻也擁有著世外桃源一般的環境。現在人們對於古鎮的印象大多單一,說來說去都是那些青石板一樣的路面,以及綠瓦白牆的建築物有些古鎮更是被商業化嚴重,需要收取昂貴的門票,就算進入了,裡邊還會有販售各式各樣紀念品的人綁架旅客的腰包。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今天要給大家介紹到河南古鎮就顯得格外清新脫俗,它既不需要收取門票,其中也沒有被過度開發,就是名字難了一點,很多人都不認識——神垕(hòu)古鎮。
  • 本是東北特產野果,很多人的回憶,如今換了名字,一斤15元
    現如今的水果市場可以說是精彩紛呈,令人目不暇接,各種名字各種品種的都有,但是仔細琢磨一下就會發現,都是騙局,很多水果只是換了一個名字重新進入了這個競爭市場而已,價格還起伏波動,不得不佩服商家的腦子了,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換個名字就格調高,賣出高價格的水果,它就是菇娘。
  • 「跌下神壇」的5種網紅小吃,曾排隊購買,如今卻連名字都快忘了
    「跌下神壇」的5種網紅小吃,曾排隊購買,如今卻連名字都快忘了。現如今隨著人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出門走一走,當然他們在出門走一走的同時,也會選擇去一些比較有特色的地方旅遊,而這些地方往往也會有非常特色的小吃在等著我們,但是我們也都知道,其實小吃一直都是更新換代比較快的,尤其是現在有很多的網紅小吃,可能沒多長的時間就會重新的換上一批,那麼今天我們要來為大家分享的,就是跌下神壇的5種網紅小吃,曾經排隊購買,如今卻連名字都快忘記了。
  • 小學生因姓名103筆,在考場崩潰大哭,監考老師連他名字都不會讀
    名字對一個人而言可謂意義重大,它不僅是家長對自己美好的祝願並且還要伴隨自己的一生,因而很多父母對此都會慎重考慮以便開啟孩子的希望人生。但隨著80、90後成為父母,給孩子取名字似乎變成了一件&34;而&34;的事,新聞報導中各種&34;、標新立異的名字層出不窮。
  • 馬化騰的這些遊戲很多人都玩過,滿滿的青春回憶,如今都不在了
    QQ寵物,當初那個讓人又愛又恨的小精靈,每次一登QQ,它就會跳出來,在電腦桌面的右下角蹦蹦跳跳,一直巴不得它快點死掉的我們,現在它真的死了,騰訊公司於去年宣布QQ寵物停止運營,消息一公布瞬間登上微博熱搜,很多人80後、90後甚至00後都表示惋惜,紛紛開啟了回憶模式,回想起了當初餵養這隻小寵物的日子。
  • 日本確認恐龍新物種,命名為「日本龍神」,或棲息於沿海地區
    據新加坡亞洲新聞臺(CNA)6日報導,日本科學家通過研究一具7200萬年前的恐龍全身骨骼後得出結論,該骨骼化石為鴨嘴龍科下的一個新物種,系生存於白堊紀後期的草食類恐龍。視頻截圖據北海道大學發布的一份聲明稱,該團隊將新物種起名為「Kamuysaurus japonicus」,意為「日本龍神」(Japanese dragon god)。研究顯示該骨骼屬於年齡為9歲的成年恐龍,長達8米,重約4噸(存活時重約5.3噸),是日本國內發現的最大恐龍全身骨骼化石。
  • 老木匠:一般人真做不出來,這手藝快失傳了
    其實它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月亮門,古典又優雅。我朋友家就是中式風的裝修,他打算自己在客廳和陽臺之間做個中式的拱形門,做隔斷的同時看起來大氣上檔次。可施工時卻犯了難,究竟這種中式圓形拱門是怎麼做的呀,感覺也太難了!
  • 曾經「失傳」3000年,被人誤當成迷信,如今「專家」證實是科學
    二零零四年,貴州省荔波縣一不小心搜集了一份稿件《連木桑》。根據《連木桑》的所有者謝海潮先生的說法,該《連木桑》事實上是遺失了長期的《連山》。因為這本書在材料或別的方面缺乏古書的簡單性,因而參與研究的學者最初並不敢相信。但是,謝海超解釋說:《連木桑》一共有5本書,這本書是祖祖輩輩傳給家中的寶藏。這本書並不是真正的原著,但它是唯一的孤兒。
  • 夫妻名字都一樣,孩子該怎麼取名?看看這一對做法,民政局都佩服
    前段時間在社交平臺上看到這樣一對新婚夫妻,看著兩人曬出的結婚證,不少人以為自己出現了錯覺,因為結婚證上夫妻兩人的名字一模一樣。不只是網友看著兩人的結婚證驚嘆不已,就連結婚登記處的工作人員都表示驚嘆,因為兩人的名字不僅姓氏一樣,就連後面的名字不管是字音還是字體都是一樣的。
  • 山東人最熟悉的一種菜,很多人都吃過,可惜都不知道名字是什麼
    山東人最熟悉的一種菜,很多人都吃過,可惜都不知道名字是什麼,現在就是我們的生活條件已經越來越好了之後,我們很多人就是走向了小康社會水平,那麼美食種類也就是越來越多,就是美食的食材也是越來越多,不管就是用什麼樣的蔬菜就可以製作出很多種的菜餚,比如說什麼涼菜,熟菜都是大家必不可少的,還有就是我們招待一些客人的種類真的是非常多
  • 入侵中國的外來物種,幫助中國多次渡過難關,如今家家戶戶都種植
    提起外來物種入侵,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美國,雖然美國是屬於世界上的強國,可面對各種外來入侵的物種竟然不知所措,還需要尋找中國幫助。其實並不單單美國受到了外來物種入侵,就連中國也遭受到很多外來物種的入侵。今天要說的是入侵中國的外來物種,幫助中國多次渡過難關,如今家家戶戶都種植,你知道是什麼嗎?它就是紅薯,曾經有位陳振龍的秀才,由於某些機緣巧合之下,把這種紅薯帶入福建。這個時間段剛好是宋朝,很多百姓的生活都苦不堪言。自從帶入紅薯開始種植之後,快速受到了很高的歡迎度,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會種植,如今在中國各個地方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 「Nike」不讀「耐克」!這些品牌的名字很多人都讀錯了!
    2.ZARAZARA也是很多人很喜歡的品牌。它是西班牙品牌,所以按照西班牙語和英語讀都是對的。西班牙語:/'sɑlɑ/英語:/'zɑrɑ/「薩拉」或者「砸ra」都是對的,但是千萬不要簡單粗暴地讀成「扎ra」!
  • 這道即將失傳的東北美食很多東北人都沒吃過,因為廚師不願去做
    民以食為天,在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美食,但不知為什麼,很多地方的特色美食卻慢慢消失了,你們是否也發覺了呢?在東北就有一道很特別的美食叫雪綿豆沙,現在幾乎沒什麼人能吃到了,也就是說即將失傳,以前在飯店可以吃到,現在年輕的廚師都不會做這道美食了,可能若干年後真的就消失了!
  • 這家連名字都讀不好的店,玉子燒一口就上癮!
    作為曾經的潮人集合地,能帶寵物的地王廣場絕對是很多廣州潮人心中的回憶。 雖然如今已人氣不再,但要是仔細尋覓,還是能從中發現很多驚喜。
  • 被大多數人低估的食材,米的一百種做法,以後都不用買肉了
    然則,大米的做法在前人的智慧下,可有不下於一百種的做法哦~就比如其中非常著名的失傳菜譜之一——米百做之紅燒肉首選經過優化培育,產量極低的早秈稻。人工挑選出大小均勻,色澤潔白一致的早秈米,用山泉水淘洗乾淨後,放入容器,加入高於大米三到五釐米的水(也有說三十五釐米的水)。浸泡三到四小時之後,瀝乾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