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之所望,政之所向。「變」,承載著這座城市的民生溫度。
幼有所學、老有所養、民有所樂、勞有所得……2020年,花山區持續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幹,用小實事累積大民生,為走向小康生活交出了一份亮麗的民生答卷。
「幼有所育」:讓孩子在家門口就能有好教育
色彩明麗、布局合理、設施齊全……坐落在秀山新區的珍珠園幼兒園秀山分園內,孩子的歌聲、歡笑聲響徹校園。
改擴建公辦幼兒園是2020年花山區重點民生工程之一,珍珠園幼兒園秀山分園就是典型代表,資金投入近200萬元,佔地面積3638平方米,經過對消防通道、安防系統、盥洗室、餐廳的全面改造,舊園煥然蛻變成一座標準化、正規化的公辦幼兒園。園長凌玲介紹說,9月1日開園以來,在園幼兒171名。園區室內環境布置均為師生全手工製作,環保有創意,活動場地及遊戲區角設置合理,真正做到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
安糧城市廣場南面的安糧幼兒園正在加緊裝修,活潑撞色的建築體、筆直嶄新的塑膠跑道已經建成。該園建築面積3047平方米,工程造價115萬元。年前將完成內部裝修和大件玩具、桌椅電器、教具書本採購,準備來年開園工作。
百年大計,教育為先。學前教育作為終身學習的開端備受重視。花山區堅持項目規劃先行,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努力擴大增量、做大「蛋糕」。針對秀山地區學前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按照「早部署、早啟動、早完成、早受益」的要求啟動民生工程,牽頭單位區教育局成立公辦幼兒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推進,抽調業務骨幹承擔項目管理,把好原材料質量關、施工隊伍安全關、工程質量關、空氣品質關。
當前,花山區公辦幼兒園建設民生工程2020年目標任務已圓滿完成,安糧幼兒園也將在明年新學期前亮相,緩解了秀山新區幼兒入學難問題。花山區將繼續推進學前教育普惠安全優質發展,讓更多的幼兒進入公辦幼兒園,享受更充裕、更普惠、更優質的學前教育。
「智醫助理」: 讓更多百姓就醫有保障
餘皓醫生是霍裡衛生院一名基層醫生,管理病人多、病種繁雜,老年人要進行一年一次老人體檢、慢病病人需要每季度隨訪、頻繁的健康諮詢活動……往日這些工作都需要他一個個的電話通知,遇到佔線、不通的情況還要記下姓名、電話,再抽時間逐個回撥,難免應接不暇。
自從今年使用智醫助理,這樣的電話通知類工作幾乎不用他操心,慢病隨訪、體檢預約、通知宣教、兒保科隨訪、婦保科隨訪……大批量的電話幾十分鐘打完。餘皓現場演示了慢病隨訪,智醫助理開展智能化、人性化的提問問答,醫生針對特殊情況會再做個性化隨訪,減少了很多重複工作。「智醫助理系統內的智能輔診、書寫助手等給予我們很多幫助,減少醫生錯診漏診,是我們工作時的『好搭檔』。」
2020年,花山區投入400萬元專項資金全面推進「智醫助理」建設民生工程,實現基於AI大數據輔助診療系統基層醫療機構全覆蓋,促進醫療資源下沉。問診看病更精準,AI智能輔診和大數據推薦功能,幫助對方在診療時結合患者病情信息實現智能輔診,提供給基層醫生最新鮮的醫學資訊和學習醫學知識的平臺。公衛服務更高效,通過「智醫助理」外呼系統的應用,大大提升了基層醫生的隨診效率,以往幾個小時才能完成的電話隨訪、公共衛生服務通知,現在幾分鐘即可全部完成,節省了基層醫生大量工作精力,真正實現了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目前,「智醫助理」覆蓋全區7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個鄉鎮衛生院、15個村衛生室,輔診16442人次,智能外呼35820人次,遠程醫療219例,有效推動了區域內基層首診、雙向轉診、上下聯動,讓百姓就醫有保障。
「四好農村路」: 讓鄉村振興走上快車道
天氣寒冷了,馬濮路上車輛依然往來穿梭、好不熱鬧。這條全長11.6公裡的農村瀝青公路是寧馬往來的重要道路,每天起碼有200輛重載車輛經過。
從前的馬濮路,道路破損嚴重,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大面積波浪擁包、坑洞、裂縫等病害,安全隱患不小,群眾反映強烈。作為2020年「四好農村路」重要建設任務之一,花山區投資350萬元實施了馬濮路中修養護工程,並補充完善全線交通安全設施,7月底施工,9月底通車,兩個多月後道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司機們都伸出大拇指說,舊貌換新顏,舒坦又踏實,再也不用擔心路況了。
「四好農村路」的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花山區本著「以建促養、以養促管」的基本原則,探索建立「四好農村路」建、管、養一體化工作機制,全力以赴推進「四好農村路」民生工程建設。轄區共有農村公路約160公裡,縣道16公裡,鄉村道路144公裡。自實施「四好農村路」民生工程以來,共新改建農村公路裡程約40公裡,養護道路裡程約17公裡,安全生命防護工程14公裡,為加快鄉村振興發揮了重要保障作用。
近年來,花山區通過實施對標南京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管養標準,編制了《花山區農村公路網規劃》初步方案,加強跨區域公路與南京協同規劃建設,推進縣鄉公路同等標準改造提升,開展X001路域環境整治,完善連接江寧街道南山景區、西寧村、朱門社區和大廟村路網,解決寧馬路網的鄉村公路「毛細血管」堵塞問題,全面打造道路林蔭化、生態化、景觀化。同時,建立了農村公路區、鎮、村「三級」路長管理制度,通過市場化運作加強日常管理養護工作,著力打造「暢、安、舒、美」的農村公路交通環境,促進寧馬融合。
就業創業:政府搭平臺 群眾更安心
4月20日,在花山區退伍軍人事務局的精心組織下,退役軍人技能培訓班正式開班。該班針對近百名退役軍人開設了汽車駕駛員、計算機維修等專業,採取「訂單式」「定向性」培訓模式和集中授課、一對一輔導、插班教學等教學模式,確保學員們在限定時間內取得技能證書,並與花山軟體園、慈湖高新區等地企業協調,搭建好就業平臺。
退役士兵技能培訓是花山區幫助退役士兵儘快適應新角色、實現就業創業的一項民生工程、德政工程。花山區今年已培訓退役士兵152人,培訓率100%,培訓專業包括計算機應用、汽車駕駛等,培訓費用由政府承擔;培訓期間,政府部門還向受訓學員發放一定標準的生活補助,並組織退役士兵110人赴省、市、區參加退役士兵專場招聘會和大型人才招聘會,60餘人達成就業意向。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花山區積極解決困難人員就業和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問題,積極謀劃、提前部署,認真實施就業創業促進民生工程。為促進大學生及失業青年就業,花山區大力實施青年就業計劃,幫助他們積累經驗、提升技能,實現穩定就業。全區形成區人社局牽頭,就業管理服務中心負責 ,各街道(社區)平臺支持配合,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工作格局。
1-11月份,花山區新增青年見習基地22家,現有見習基地53家,開發見習崗位312個,已吸納123名有見習需求的高校畢業生和失業青年開展見習實踐,其中在機關事業單位55 名。同時,開發公益性崗位588個,完成目標任務的120%,優先安排零就業家庭成員、大齡就業困難對象以及就業困難的高校畢業生,已安置324名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
家園煥新:老舊小區「變身」 居民幸福感滿滿
跟著居民潘家祥走進今年剛完成老舊小區改造民生工程的金瑞新城三村,映入眼帘的是綠樹環繞、綠草如茵的清涼景象。寬敞平坦的道路、整齊劃一的停車位、設施全新的充電樁、粉刷一新的樓棟……繞著小區走上一圈,讓人心情舒暢。
改造後的三村一口氣建了大小15個廣場,錯落有致地分布著石桌、石凳,由於地勢開闊、有歇腳處,冬日的暖陽下,街坊鄰居們三五成群地聚著。而這裡,原來都是垃圾死角、雜樹灌木叢生。「以前天天都盼著兒子媳婦接我去家裡住住,現在我哪兒也不想去,每天在這裡打打牌、拉拉家常舒服極了。」70多歲的唐老太笑呵呵地說。
金瑞新城建於2000年左右,距離市中心較遠,主要以農民安置戶為主,擁有近7000戶人家,小區範圍較大。由於安置房建設標準並不高,未設置停車區域、居民活動區域,20年來,設施老化嚴重,雨水管道鐵鏽斑斑,晚上道路漆黑,一到雨天路面大面積積水沒法行走,小區亂堆亂放、養雞種菜隨處可見。改造前,金瑞社區集思廣益請居民「拿主意」,「了解群眾訴求後,我們積極協調,像大家普遍反映的垃圾亂丟、違建叢生、電動車亂放、道路下水不暢、綠化損壞嚴重等問題,都通過改造得到了解決。」金瑞社區黨委書記沙慧君說。
坑坑窪窪的道路換上「新裝」、光禿禿的小區披上「綠裝」,雜樹和灌木叢變成雅致的休閒廣場,電動車有了「補給站」,空中飛線不見了……在老舊小區的居民們看來,如今小區正在「脫胎換骨」,變成宜居新家園。據了解,今年花山區老舊小區改造民生工程中,18個老舊小區現已全部完工並完成驗收。改造涉及274棟居民樓,建築面積72.3萬平方米,惠及9296戶居民,工程投資額約8007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