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低燒很傷身體
曾經遇到很多例低燒患者,每個人病機各有不同,但低燒使人消瘦,銷灼人體,讓人萎靡不振,頭暈。但低溫發燒很不好辨證,這種病有的不是總在發燒,有人有規律,有人沒有規律。西醫一般都毫無辦法,西醫常說低燒的人一般有內臟炎症,但怎麼消炎好像都沒效果。
2018年4月2日,38歲的女性患者求診,主訴低燒有幾個月了,找了很多醫生也沒看好。春節期間很忙,發過一次燒,體溫比較高,吃了一些感冒藥,10多天後感覺好了,但回來上班後,總是覺得人暈乎乎的,沒什麼力氣,以為是太累了,在家休息兩天,感覺有些發燒,量了一下體溫,發現發燒38.2度,拖了幾天去醫院,也沒查出什麼,給了些藥,也沒效果,換了幾家醫院還是如此,自己很鬱悶。2個多月來,體重降了10多斤,人已經比較瘦了。胃口不好,吃東西容易脹氣,吃飯也沒什麼味道。做什麼都提不起勁來,好像也沒什麼興趣。大便稀溏,比較少,小便有時偏黃,有時很清,睡眠還可以,但有睡不夠的感覺,早上起來精神不好,口淡。月經周期30天,但自從低燒後,月經有些淋漓不盡,需要9到10天才能幹淨,顏色淡,有血塊。舌質淡、舌苔薄白、舌面水滑。脈遲細、心脈細弱、肝脈沉細、腎脈沉弱細、肺脈細滑弱、脾脈細澀滑、命脈沉弱細。判斷為整體氣虛發熱,但我心裡也沒有絕對的把握。開方5劑,讓她試試:黃芪、人參、白朮、當歸、炙甘草、柴胡、升麻、陳皮、巴戟天。
2018年4月9日,她複診,感覺精神好了不少,自述吃藥期間,有兩天不發燒,但然後又低燒,但溫度只有37度左右,停藥兩天了,昨天有點低燒,今天又沒有。精神恢復了不少,吃飯稍微有點味道,但吃了還是脹,大便依舊稀溏。睡眠沒有那種睡不夠的情況。口淡好些。我感覺方向正確,因此調整方劑:黃芪、人參、白朮、炙甘草、乾薑、當歸、柴胡、升麻、陳皮、焦三仙等。讓她感覺好就多吃幾劑。
2018年4月25日,她三診,反饋吃了差不多15劑,感覺精神基本恢復了,吃到第5劑後,就再也沒有低燒了,胃口恢復不錯,肚子基本不脹了。大便基本成型,但有點粘馬桶,小便顯清長。雖然精神恢復,但人有點懶洋洋的。舌質還有點淡和水滑。脈象還是偏遲、寸脈、尺脈好轉很多,但兩關脈依舊沉細弱。我考慮用大劑量的方子:黃芪、人參、乾薑、炙甘草、附子、白朮、肉桂、川牛膝等。
前天她約診,說月經還是不太好,希望接著調理月經。但吃了上次的方到第6劑後,出了一整天的毛毛汗,然後神清氣爽,感覺身體的病一掃而光。再也不懶洋洋了。
看更多的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bcqh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