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肚子咕嚕響,排氣困難,亂扭哭鬧睡不好,有可能是腸脹氣

2020-12-19 小C媽報到

作者 / 小C媽媽

分享0~3歲育兒知識和早教心得,都是乾貨。

如果你家寶寶肚子經常咕咕地叫,莫明其妙的哼哼唧唧,或者面色漲紅,亂扭亂蹬,煩躁不安,又或者是睡著後不久就突然醒了,大哭,不是餓了,也不是尿了拉了,怎麼都哄不好......那就要考慮是不是這個原因:腸脹氣。

腸脹氣是新生寶寶常見的現象,小C當初也經歷過。月子裡小C完全就是個天使寶寶,不用抱睡哄睡,睡完吃、吃完睡,簡直不要太省心,讓我一度認為這麼好養的娃根本不用請月嫂,我一個人就能搞得定嘛。

滿月後,娃開始了無端哭鬧。餵完奶放下去睡了沒多久就開始哭,我以為是沒吃飽,抱起來繼續喂,娃吃了幾口就不吃了,放下去繼續哭;那是不是困了?那就再餵奶哄睡吧,於是又抱起來喂,這下娃哭的更厲害了,邊哭邊扭,很痛苦的樣子,如此反反覆覆我也累的不行,關鍵是找不到原因啊。

當這種狀態持續了幾天後,我開始覺得肯定有別的原因,於是去查資料,發現了這個名詞:腸脹氣。而且還知道,寶寶脹氣哭鬧時不能餵奶,大哭已經讓寶寶吸入了大量空氣,再餵奶下去,只會加重脹氣,何況娃根本就不是因為餓才哭啊,沒有對到症的方法當然沒用。

找到原因後,我採取了相應措施,娃的狀態果然好多了。

後來了解到,很多小月齡寶寶睡不好、哭鬧,最常見的一個原因就是腸脹氣。腸脹氣一般到3、4個月左右就會緩解,大家不用擔心,但腸脹氣會讓寶寶不舒服,不舒服就會特別鬧騰,一鬧騰媽媽就容易焦慮,擔心是不是什麼地方沒照顧好寶寶,所以腸脹氣得想辦法解決。

今天小C媽把自己了解的知識和實踐經驗和大家分享一下。

先說說腸脹氣的原因

新生寶寶胃腸發育還不成熟,腸道蠕動不協調,有時候會消化不良,腸道因糞便堆積,使產氣的壞菌增生,就容易產生大量的氣體。

另外寶寶在吃奶的時候很容易吸進空氣,也會導致腸脹氣。

了解了寶寶脹氣的原因,我們就可以在餵養上注意這些問題。

餵養方面的注意事項:

衝泡奶粉時,別使勁搖晃,如果裡面搖出氣泡了,要把奶瓶先放一放,等氣泡消掉後再給寶寶喝。

奶瓶餵奶時,要讓奶水充滿整個奶嘴,要不然是很容易吸入空氣的;另外奶嘴孔大小也要合適,否則空氣會通過奶嘴的縫隙被寶寶吸進體內;

如果是母乳餵養,要讓寶寶含住大部分的乳暈,可以減少吸入空氣。

另外,如果媽媽的奶水多,出奶速度快,寶寶會本能的加快速度,吃奶太快不但容易嗆到,也容易引起脹氣。如果是這種情況,媽媽可以先擠一點點出來,讓奶水不要那麼衝後再餵寶寶。

不要讓寶寶餓得太久後才餵奶,餓的時間太長,寶寶吸吮時就會很著急,容易吞入大量的空氣。

當然了,就算你預防措施做的很好了,寶寶還是可能會腸脹氣,因為娃自己體內也會產生氣體呀,而且他們也不知道該怎麼排出這些氣體,只能亂扭亂蹬大哭大鬧,那我們就來幫助寶寶排氣吧。

幫助寶寶排氣比較有用的方法:

給寶寶做排氣操

1、輕輕抓住寶寶的兩個小腿,讓寶寶的膝蓋彎曲;

2、慢慢推壓膝蓋抵住寶寶的小腹;

3、抵住腹部後停頓1、2秒鐘(一定要停頓,這個動作會幫助寶寶排氣);

4、伸直寶寶雙腿,再重複多次。

上面這個是雙腿同時彎曲的,也可以做蹬自行車的動作,雙腿交換著慢慢蹬,同樣是在膝蓋彎曲的時候停頓1、2秒,一旦放出屁來,寶寶可是舒服的很呢。

要注意排氣操不要剛吃完奶做,容易吐奶。

拍嗝

每次餵完奶後,可以讓寶寶在懷裡斜躺幾分鐘,然後豎抱起寶寶拍嗝。3個月內的寶寶頸部力量弱,豎抱的時候一定要主要支撐頭頸部。

拍嗝的手法是五指併攏,使掌心內凹成一個中空結構,輕輕的從下往上拍寶寶後背。

多趴著

寶寶多趴沒壞處,關於趴著的重要性可以看這篇文章,想讓寶寶早點會站會走,更聰明更強壯?先做好這件事情

在喝完奶半小時後可以讓寶寶趴一會,平時也可以讓寶寶多趴,相當於腹部按摩,幫助氣體排出,同時也能鍛鍊寶寶全身的肌肉,促進大運動的發展。

但是爸媽們一定要注意:不會翻身的寶寶只能在清醒的情況下趴著,不要趴著睡覺,以防窒息。

用西甲矽油

西甲矽油是一種「消泡劑」,可以把腸道內的大泡泡變成小泡泡,然後拍出體外。

西甲矽油是比較安全的,沒有全身副作用,但C媽個人覺得,能不用藥就儘量不用藥,上面說的排氣操、趴著都是很有效的方式,爸媽們可以先試試看。除非寶寶腸脹氣嚴重,各種方法都沒什麼效果,可以嘗試使用西甲矽油,用法用量嚴格按說明書。

小C媽媽嘮叨時間:

對了,腸脹氣和腸絞痛不是完全一樣的,腸脹氣只要幫助寶寶把氣排出來,寶寶就會舒服很多,而腸絞痛往往找不到好的應對措施。關於腸絞痛,改天小C媽再單獨寫一篇文章吧。

如果你家寶寶也有腸脹氣,試試C媽今天說的方法,說不定會有意外的收穫,那就是寶寶一連串的「好屁」,哈哈。關注公-號: 小C媽報到回復關鍵字查看更多小C媽的育兒文章

【新生兒】嬰兒撫觸是非常好的早教,多圖解析寶寶撫觸

【早教】早教班到底值不值的去?過來人說說自己的看法

【遊戲】越玩越聰明系列—適合1~6個月寶寶玩的遊戲

【玩具】小C的玩具箱—0~1歲靠譜實用的玩具分享

【母乳】母乳該如何儲存與解凍,你做對了嗎?【曲線】寶寶發育的好不好,看生長曲線就知道

小C媽,本是學經濟的文科女,卻在當媽後熱愛上了與育兒相關的一切,從此找到了人生的正確方向。一邊全職帶娃一邊專研各類育兒知識,現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研究生在讀,力爭在育兒的路上邊走邊學。

相關焦點

  • 寶寶經常肚子鼓、哭鬧,可能是有脹氣,5招「排氣操」輕鬆搞定
    若是家長沒有這方面嘗試、糾正方法不正確,嚴重點的寶寶每天會到了晚上哭鬧、睡不好,不僅孩子遭罪,也折騰大人,這是讓不少家長頭疼一個育兒問題。如果寶寶肚子有脹氣,可能會有這些表現:肚子圓鼓鼓的,還經常發出「咕嚕「聲,經常放屁;有時看上去全身都在使勁兒的蹬腿,小臉都能漲的紅紅的;每天傍晚到晚上,固定時間點出現情緒煩躁,甚至哭鬧,拒絕吃奶等情況。
  • 寶寶肚子脹氣哭鬧,媽媽做到以下這幾點,寶寶不再腸脹氣
    後來在朋友的介紹下,找到了兒科專家,告訴小敏,寶寶沒什麼大問題,這是寶寶腸脹氣了;教給小敏一些飲食注意事項及治療寶寶腸脹氣的方法,經過一個星期,寶寶果然不再哭鬧了。腸脹氣的表現相信每個新手父母對於嬰兒肚子脹氣都會記憶深刻,小寶鼓鼓的肚子,不停的哭鬧,每天都要哭上1-2小時,讓新手爸媽心疼無比、手足無措,雖然這不是嚴重健康問題,但是卻讓新手爸媽無所適從。
  • 張醫生說,給寶寶做腸脹氣排氣操,應關注髖關節的問題
    有經驗的奶爸奶媽都知道,當看到寶寶吭哧吭哧四肢亂蹬,漲得小臉通紅的時候,往往提示腸子脹氣了,脹氣會讓寶寶哭鬧不止,嚴重的情況下還會引發腸絞痛。腸脹氣的主要原因有:新生兒胃腸道消化系統發育不成熟,是導致寶寶脹氣最主要的原因;進食太急或者餵養方式不當導致吞氣過多;如果寶寶在吃奶後30分鐘~2個小時之間,會出現腹脹腹痛、肚子咕嚕咕嚕響、拉肚子等表現,而且大便次數很多,甚至達到每天十多次,大便稀、泡沫多、有奶瓣,就很可能是&34;在作祟。
  • 新生兒排氣操,輕鬆又有效地解決寶寶脹氣、腹痛哭鬧,快學起來吧
    寶寶二十多天,最近經常會莫名奇妙得哼哼唧唧,面色漲紅,然後經常哭鬧,特別是在吃奶之後。這很有可能是寶寶腸脹氣了,導致了寶寶不舒服、哭鬧。如何判斷寶寶脹氣了?0~3 個月的寶寶如果出現肚子脹得圓滾滾,總是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還經常亂蹬亂踹、使勁用力,把小臉漲得通紅,好像拉便便又拉不出來的樣子,哭鬧不安很可能就是脹氣了。脹氣的寶寶往往有頻繁、劇烈的哭鬧,尤其是夜裡,抱、哄、餵奶都沒用,要一直哭到沒力氣、排氣或排便才停止。
  • 腸脹氣居然會變成腸絞痛,說說我怎麼處理的吧!
    我家男寶 月子裡很乖(月子裡的孩子好像都很乖巧)也不哭鬧 就是20幾天的時候開始晚上睡覺哼唧 大概半小時一次 而且吃奶也不乖了 動不動就扯奶頭!(其實這就已經是前兆了!)當時月嫂在 我沒當回事 心想有什麼問題月嫂會告訴我的 平時月嫂讓我寶寶趴睡 經常會放屁 說是這樣去脹氣 有時候一直哼哼我就問她是不是哪裡不舒服 她說這是長身體是正常的!我相信很多人都會這麼說!其實根本就不能一概而論!
  • 哄睡難的娃也有苦衷,寶寶睡不安穩、腸脹氣,可不是「屁大點事」
    嬰兒脹氣,是引起自身肚子痛的常見原因之一。編 輯:柔山很多父母會有這樣的體會,寶寶明明剛吃飽了,也不想尿尿和便便,可還是會沒有緣由的哭鬧,身體也在左扭又扭,小臉蛋也憋得通紅,入睡變得異常困難。其實這些「哄睡難」的娃也有自己的苦衷,結合寶媽們發的私信內容,讓我們一起來解開寶寶難哄睡的真正原因。
  • 寶寶腸脹氣,如何排氣?
    在門診經常會遇到因為腸脹氣來就診的孩子,大夫,幫忙給看看吧,孩子肚子敲起來蹦蹦的,是不是氣太多了,怎麼讓它排出去啊。要不就是孩子有積食了,不愛吃東西,幫忙給看看吧,那麼腸脹氣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又該如何處理呢?今天給大家科普一下兒童腸脹氣。
  • 寶寶腸脹氣,如何排氣?
    在門診經常會遇到因為腸脹氣來就診的孩子,大夫,幫忙給看看吧,孩子肚子敲起來蹦蹦的,是不是氣太多了,怎麼讓它排出去啊。要不就是孩子又積食了,不愛吃東西,幫忙給看看吧,那麼腸脹氣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又該如何處理呢?今天給大家科普一下兒童腸脹氣。
  • 1個月寶寶肚子咕嚕咕嚕響,這是怎麼啦?看了這7點終於找到原因了
    小雅家的寶寶剛滿月,最近發現肚子一直咕嚕咕嚕,屁放很多,而且很大聲,然後一直睡不好覺,不知這是怎麼了?我家寶寶一兩個月的時候也是這樣,吃奶的時候肚子就咕嚕咕嚕地響,好像有水流過一樣。很多媽媽為了哄寶寶開心,就會給寶寶餵奶,寶寶的哭聲就止住了,但是這種情況餵奶會吸入大量空氣,導致腸脹氣。
  • 為什麼有的寶寶「放屁」很多?他可能是得了腸脹氣,寶媽別不知道
    如果媽媽們不了解,寶寶身體不適又說不出口,可是非常難受的。寶寶經常放屁,很有可能是腸脹氣了據我所知,有許多媽媽都會有一個這樣的發現,自家的娃有時候放起屁來,簡直沒完沒了,能響上一整天。如果是這種情況,可不要覺得,這還是寶寶的正常表現,這是屬於典型的放屁多。一般來說,造成寶寶的屁多的原因,主要還是因為「腸脹氣」。
  • 為什麼有的寶寶「放屁」很多?他可能是得了腸脹氣,寶媽別不知道
    寶寶經常放屁,很有可能是腸脹氣了據我所知,有許多媽媽都會有一個這樣的發現,自家的娃有時候放起屁來,簡直沒完沒了,能響上一整天。如果是這種情況,可不要覺得,這還是寶寶的正常表現,這是屬於典型的放屁多。做為寶寶的親人,必須要幫他們解決問題,所以,學會分辨是否是腸脹氣,是很重要的。當發生腸脹氣的時候,寶寶一定是非常難受的,在就放屁的同時,他們的肚子可能也會不停的咕嚕響。
  • 當寶寶肚子脹得圓鼓鼓,亂蹬亂踹,小臉漲得通紅,有可能腸脹氣
    當寶寶肚子脹得圓鼓鼓,總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同時經常出現使勁用力,亂蹬亂踹,小臉漲得通紅,並且前半夜或後半夜經常哭鬧不止,說明您的寶寶有可能腸脹氣了,相信很多新手媽媽都遇到過這個問題,感覺手足無措,憂心忡忡。
  • 孩子晚上總哭鬧,喝奶脹氣還吐?這幾種辦法輕鬆排出腸脹氣
    相信很多寶寶在未滿月前都經歷了這樣的情況,一到傍晚的時候就開始亂扭、使勁掙、哭鬧,肚子鼓鼓的,覺也睡不好。這是腸脹氣。通常情況下,小寶寶的肚子肯定會比成年人要大一些,看起來總是鼓鼓脹脹的,產生這個現象的原因就是寶寶的魚腹壁肌肉尚未發育成熟,但是孩子現在也要容納和成人同樣多的內臟器官造成的。
  • 寶寶腸脹氣,別只會做排氣操了!這5個方法也超有效
    當過月嫂的姐妹們都知道,「腸脹氣寶寶」這個詞的殺傷力有多大。正常的小寶貝都是吃吃睡睡,最多餓醒了哭一會。可寶寶一旦出現腸脹氣,你的日子一下子就不得安生了。「腸脹氣寶寶」在吃、睡、抱、躺等等所有事情上,都有著琢磨不透、難以安撫、近乎苛刻的訴求。他們沒事兒的時候就各種抻、各種扭,憋得滿臉通紅,一副便秘痛苦的樣子。
  • 寶寶腸脹氣了我們該怎麼辦
    之前我的寶寶脹氣,哭鬧不止,難以安撫,只能抱著睡一會,自從解決了脹氣之後,寶寶睡眠好了,也不哭鬧了,瞬間成為了天使寶寶。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經驗給大家腸脹氣是由於各種原因使胃腸道壓力增高,導致腹部出現飽脹及壓迫:1、餵養姿勢不正確2、沒有及時拍嗝3、寶寶大哭吸入大量空氣
  • 寶寶腸胃不適哭鬧不止,脹氣or腸絞痛?區別在於三點,輕鬆區分
    「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娃哭鬧不停的時候,也是寶媽最為揪心的時候。小傢伙嗷嗷大哭,聲如洪鐘,還怎麼哄都哄不好,可真是傷腦筋。很多新手寶媽以為寶寶哭鬧是心情不好,像這種哄不好的哭鬧,很有可能是因為寶寶身體不舒服。
  • 寶寶腸脹氣可不只是「屁大點事」,教你幾招
    作者:寶寶知道 真圓寶寶腸脹氣可不只是「屁大點事」,教你幾招寶寶明明吃飽了,不拉不尿,卻莫名其妙的哭鬧,身體還扭來就去,小臉有時候還憋通紅,有時候身體用力還會翹起雙腿,難道是生病不舒服了?初為人母,總會對寶寶的一點小表現緊張不已。如果你家寶寶也有上面的表現,那他多半是腸脹氣引起腸絞痛。
  • 長沙市婦幼保健院:寶寶肚子脹氣?試試給腸胃做個保健操
    紅網時刻7月6日訊(通訊員 張蓓)新手爸媽們,您有沒有發現寶寶小肚子脹得鼓鼓的,還會哭鬧不止?您的寶寶很可能是出現腸脹氣或腸絞痛了,新手爸媽們趕緊一起來補補課吧。如何判斷寶寶腸脹氣?寶寶肚子總是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還經常亂蹬亂踹、使勁用力,把小臉漲得通紅,好像拉便便又拉不出來的樣子,哭鬧不安很可能就是脹氣了。脹氣的寶寶往往有頻繁、劇烈的哭鬧,尤其是夜裡,抱、哄、餵奶都沒用,要一直哭到沒力氣、排氣或排便才停止。如何判斷寶寶腸絞痛?
  • 寶寶肚子一直咕嚕響,家長應該怎麼辦?
    important}在照顧寶寶時,家長有時會聽到寶寶肚子發出腸鳴聲(咕嚕咕嚕響),擔心寶寶出現了消化不良。一般情況下,一分鐘響3次,家長不用過於擔心;若連續響或響的次數比較多,就說明寶寶脹氣了。嬰兒肚子不舒服的主要表現還包括哭鬧、不愛吃奶、溢奶、嘔吐、雙腿蜷曲。今天為大家帶來嬰兒消化不良的相關知識。
  • 寶寶肚子圓鼓鼓是病嗎?肚子咕嚕咕嚕叫是餓了嗎?
    寶寶的肚子看起來總是圓鼓鼓的,隨便吃點東西,似乎就變得更大了,是寶寶吃太多?那寶寶小肚子有時還會咕嚕咕嚕的響,這是寶寶沒吃飽、餓了,還是有腸脹氣呢?部分寶寶肚子圓鼓鼓的可能是脹氣了由於寶寶消化吸收功能發育不完善,如果寶寶進食不當,吸吮太急促;或是寶寶在吃奶的時候過度哭鬧;人工餵養的寶寶奶瓶的奶嘴孔不合適等;另外有部分母乳餵養的寶媽澱粉類食物攝入過多或者有部分寶寶因為乳糖不耐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