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光南:華為與聯想這30年的發展就像「龜兔賽跑」

2020-12-14 鈦媒體APP

鈦媒體註:12月23日,在第十二屆北大光華新年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發表《科技人員與智慧財產權保護》的主題演講,倪光南呼籲保護科技人員智慧財產權,充分激發科技人員創新。在對比了聯想與華為的發展經歷,他說,華為聯想這30年來猶如龜兔賽跑。

聯想成立於1984年,成立時間比華為早三年,脫胎於北京中科院計算所,明顯比華為具有更強的先發優勢。1987年,華為在深圳南油新村的一所破舊民房裡成立。聯想、華為兩個企業,都是中國成功企業的典型代表,早期,由於兩者的發展路徑相類似,發展模式相似,也常常讓人將二者作對比。但是在過去30年的時間裡,聯想和華為卻走出了不同的兩條路。

在1988-1995第一階段,聯想的「技工貿」勝過了華為的「貿工技」,在1995年,聯想銷售額67億元,是華為的4.5倍。而從1996到現在的第二階段,華為的「技工貿」勝過了聯想的「貿工技」,2001年,華為銷售額超過聯想,截至2018年12月22日,聯想市值81億美元,而華為估值已超4000億美元,二者差距接近50倍。

今年5月份,聯想集團在5G標準中的投票迷霧,因為未全力支持華為,聯想集團被定義為「賣國賊」,一度把聯想集團推上了風口浪尖,這使聯想控股董事長柳傳志深感憤怒和挫敗。倪光南與柳傳志之間關於晶片等的路線之爭的也漸漸浮出水面。

1994年,時任聯想總工程師的倪光南與時任聯想總裁的柳傳志在研發路線上產生意見分歧。倪光南認為,聯想應該對標英特爾「晶片」技術,希望全力開展「中國芯」工程,走技術路線。而後者則認為,在當時,聯想的實力無法匹配「中國芯」工程的需求,出於工業基礎、技術儲備、資本實力等方面的欠缺,中國公司在短時間內不可能改變國際電腦行業格局。兩人最終分道揚鑣。

二人當年的路線之爭,後來被認為是代表了中國企業「技工貿」和「貿工技」兩條路線的爭鬥。

今年9月,柳傳志在接受專訪時回應當年不投晶片的原因,他認為,民營企業底蘊不夠豐富,「投了晶片若干年以後才能見到回報,而且也有可能投錯。」「當一個企業年利潤只有10億元的時候,你讓他年年用20億美元去投晶片,根本沒有底氣這樣做。」 當企業的錢足夠多,再加上風險投資的幫助,敢這麼做的人才會多起來。

在演講中,倪光南則指出,「能否保護智慧財產權是高技術企業創新能力興衰的關鍵。」他認為,我國智慧財產權對GDP的貢獻是11%,而發達國家,比如美國,智慧財產權對GDP的貢獻達到30%以上。而智慧財產權產業,對創新型國家的建設非常重要。同時,我國智慧財產權使用費逆差正在擴大,1/4的智慧財產權使用費是美國進口。他指出,這需要我國打造自己的智慧財產權。

倪光南認為,對比聯想的管理層持股與華為的員工持股,我們今後應當吸取教訓,應該儘可能加強對科技人員的激勵、保護,充分激發科技人員的創新。(鈦媒體編輯武楓葉整理)

以下為倪光南院士演講實錄:

倪光南:各位嘉賓、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大家好。

我的題目是科技人員智慧財產權保護問題,我不是搞智慧財產權的,但智慧財產權與中國創新能力很有關係,我們的視角是從創新能力來考察。

我們知道建設智慧財產權強國,發展智慧財產權企業是非常重要的。提升國家創新能力,尤其是「十三五」智慧財產權規劃,有明確的指標,比如說提出了在發明專利擁有量,PCT專利申請量,智慧財產權使用費出口等方面達到一些重要的指標。

我這裡有一些數據供給大家參考。就是我們國家智慧財產權經濟對GDP的貢獻,對就業的貢獻。可以看到,智慧財產權密集型產業在這些方面都有了相當的貢獻,但是比重比較小,而發達國家,我們看美國,相應的貢獻就大很多,我們看到美國這些產業對GDP的貢獻達到30%以上,所以智慧財產權經濟對創新型國家的建設是非常重要的,發達國家是我們的一個榜樣。

大家看到我們PCT專利申請數量在不斷的增長,現在日本和中國本差不多。但是由於我們基礎差,雖然這幾年增加比較快,總的來說差距還是比較大。智慧財產權使用費逆差很大,進口費大大超過出口費。目前來看,1/4的智慧財產權使用費是美國進口的。我們必須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大力發展自己的智慧財產權。

我們要強調一下科技成果轉化的問題。我們看到美國高校有一個趨勢,目前比較多的是從專利授權轉向創業孵化。比如說加州的創業公司,5%來自史丹福大學,可見美國高校對美國高技術產業的貢獻是很大的。中國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對中國高技術產業的貢獻,在改革開放40年以來,也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缺乏總結。

下面我講一下科技人員智慧財產權保護問題。中國一些高技術企業創新能力的興衰表明,能否保護科技人員智慧財產權是一個關鍵。改革開放開始時,鄧小平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中關村依託高校和研究院所,湧現了一大批高技術企業。正像大家說的,中關村有北大、清華,中科院等等,就像美國矽谷有斯坦福、加州大學一樣。我們中國第一批高技術企業中最有名的是四通、聯想、方正。為什麼是這三個?因為它們各自都有自己的創新產品,它們是從科技成果轉化起家的,從創新產品起家的。我們現在要探討的是,它們的創新能力後來為什麼降低了。下面以聯想作為例子。

以聯想來說,官方的說法是,它是從計算所分離出去的,是在改革開放的時候,從計算所分離出去的一部分。當時中科院推行「一院兩制」,計算所創辦計算所公司,不是簡單的創辦,而是把一個實體分離出去,是在很短的時間內投入了130餘名有經驗的科技人員,帶著上億元價值的智慧財產權,以及帶著工資、場地、設備,還有計算所的商譽和貸款擔保能力等等,計算所公司是依託這樣一個強大創新實體發展起來的,不是某個人創造出來的。這個要講清楚,聯想的前身計算所公司就是從這樣的歷史背景下發展起來的。

接下來是講聯想公司股權的變遷問題。最關鍵是2000年左右實行的股改,這是以管理人員為主,通過「職工持股會」持股35%。原來有一個協議,按這個協議,聯想公司股權分配,科學院是20%,計算機是45%,員工35%。通過這個股改,科學院變成65%,計算所變成0。

這個股改採取「職工持股會」的「MBO」(Management Buy-Outs)方式,買國家資產,這缺乏法規依據。據稱,「職工持股會」 系用未分配的歷年利潤1.5億元購得,但在股改前聯想公司的利潤也是國有資產,如何能用國有資產買到「職工持股會」的股權?另外,當時1.5億元根本買不到公司35%的股份。更成問題的是,計算所的股權歸零,說是計算所的股權歸到科學院了,但是計算所股權中包括了科技人員的智慧財產權,而歸到科學院的股權,就是「中國科學院控股有限公司」的資產,不包含任何科技人員智慧財產權。顯然,聯想股改的最大問題是將科技人員智慧財產權歸零。

聯想股改結果是高管獲得了很大股權,而投入智慧財產權的計算所科技人員沒有股權。聯想控股2018年的財報顯示,現在公司高管佔主要的股份。可見將計算所科技人員投入的智慧財產權歸零,這是聯想股改的突出問題。

我們看一下中外的高技術企業的股權變化。蘋果股權最初是,投入智慧財產權和資產的賈伯斯為45%,最後他是0.45%。華為股權最初是,投入資產的任正非為80%,現在是1.4%。計算所公司最初是,投入智慧財產權的科技人員的股權包含在計算所的股權中,但股改後,隨著計算所股權的歸零,也被歸零了。柳傳志沒投入資產和智慧財產權,最初是副總經理,是0%。股改後他的股權不斷增加,現在是15.9%。一個沒投入智慧財產權和資產的公司高管,擁有那麼多股權,這在中外高技術企業中是很特殊的。

我們看聯想股改前後的情況,股改之後投入智慧財產權的計算所科技人員股權為零,沒有話語權了,發展路線就從「技工貿」轉為「貿工技」,公司的創新能力和在行業中的地位也下降了。聯想公司利潤過去是靠創新產品,但是現在靠什麼?現在它最穩定的利潤來源是融科智地房地產,而它是靠獲取計算所6萬多平米科研用地起家的。如果房地產能帶動一些地方的發展是很好的,但是不能影響科技發展。融科拿了計算所科研用地之後,使計算所發展受到影響,中關村寸土寸金,計算所科研用地被人拿走,影響了計算所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和聯想比,我覺得華為是很成功的。華為成功有很多的原因,例如華為對科技人員的股權問題就做的比較好。改革開放之後,外部環境是一樣的,華為是堅持研發,再加上給科技人員持股做得好,所以華為的創新能力很強。所以我認為聯想股改後的問題,一個是發展路線,一個是科技人員智慧財產權保護問題。

所以我們今後吸取教訓,應該儘可能加強對科技人員的激勵、保護科技人員智慧財產權,充分激發科技人員的創新。希望在智慧財產權體現方面,政策能更加明確,保證我們的科技創新能力更快地增長。

謝謝大家。

主持人:謝謝。有請吳先生、謝謝陳玉宇教授(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應用經濟學系教授)。

陳玉宇:感謝。您剛才說的問題,一個美好中國,一個現代經濟體系裡面最核心的就是知識和技術創造。兩個小問題:第一個小問題,但是大家總是感覺中國的智慧財產權保護跟中國的經濟發展不匹配,跟世界的先進經驗差距更多,這個問題主要出在那兒?根據您的觀察。

倪光南:智慧財產權並不是保護越多越好,而是要根據各個國家的具體情況,每個國家智慧財產權有專門的法規,比如說《專利法》《著作權法》都不一樣,我們覺得有的方面可以參考歐盟,歐洲的《專利法》就和美國不一樣不太一樣,不要完全照搬美國的法規,我覺得應該根據中國的具體國情制定適合我們自己的相關的法規制度。這個很重要。最重要的問題,是要加強自己的智慧財產權的創造,當你智慧財產權量很大的時候,當你在智慧財產權擁有量、創新能力方面都很好的時候,你會覺得處理智慧財產權問題的難度要小得多。

陳玉宇:第二個小問題:科技人員的智慧財產權入股,我看到現在數字,世界發達國家的財富佔GDP(全球GDP總量)的比重,比如說農業市場的價值只佔8%,而智慧財產權比重確實很大。您今天談了一個特別重要的問題,但是這裡面有很多需要解決的問題,其中一個小問題,智慧財產權入股了、擁有股權了,科技人員不善於管理公司怎麼辦?

倪光南:根據目前來看,你可以去看看那些網際網路公司搞得比較好的,包括華為等等,我覺得本來這些科技人員只要善於學習都可以都可以變成優秀的管理者。

陳玉宇:感謝您,感謝您讓我們來關心、探討和解決這個重大問題。謝謝倪院士。

相關焦點

  • 華為與聯想為何就像龜兔賽跑 院士倪光南說出一個重要原因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12月23日,在第二十屆北大光華新年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發表《科技人員智慧財產權保護》的主題演講,呼籲保護科技人員智慧財產權,充分激發科技人員創新。倪光南指出,我國智慧財產權對GDP的貢獻是11%,而發達國家,比如美國,智慧財產權對GDP的貢獻達到30%以上,相比之下我國還有差距。而智慧財產權產業,對創新型國家的建設非常重要。與此同時,我國智慧財產權使用費逆差正在擴大,1/4的智慧財產權使用費是美國進口。他指出,這需要我國打造自己的智慧財產權。
  • 倪光南再抨擊聯想:柳傳志股份拿太多,華為聯想如龜兔賽跑
    倪光南指出,我國智慧財產權對GDP的貢獻是11%,而在美國,智慧財產權對GDP的貢獻達到30%以上。與此同時,我國智慧財產權進口費大大超過出口費,且逆差正在擴大,其中1/4的智慧財產權使用費是美國進口。「能否保護智慧財產權是高技術企業創新能力興衰的關鍵。」倪光南還比較了華為和聯想在過去30年的發展。
  • 倪光南再懟聯想:急功近利盡失機遇,聯想和華為相比如龜兔賽跑
    在12月23日舉行的第二十屆北大光華新年論壇上,曾任聯想集團總工程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演講中再次抨擊聯想的發展路線以及遠遠落後於華為的深層次原因。在講話中,倪光南比較了華為和聯想在過去30年的發展。
  • 倪光南院士稱華為聯想猶如「龜兔賽跑」,如今雙方市值相差49倍
    聯想公司成立於1984年,從時間上看,比1987年的華為早了3年。3年對於一個企業而言說長也不長,說短也不算短,如果把握好這3年,一家創業型公司基本能夠穩定下來,並開始開拓市場了。尤其是在那個年代,1個月的時間可能就足以給公司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所以相對而言,聯想比華為有著先發優勢。
  • 美國,你不懂的「龜兔賽跑」
    「烏龜總以為它們能在賽跑中擊敗兔子……但他們不可能做得到。」這是最近網上熱傳的一篇文章《美國人為何從不崇尚「龜兔賽跑」?》中引述的一句話。深讀此文多遍,我忽然恍然大悟,原來這篇文章通過列舉多個國內外小孩進行對比,目的是想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兔子比烏龜跑得快,這是不變的科學常識」,以及這個道理背後更多類似於「吾愛吾師,吾尤愛真理」的深層教育思考。
  • 最全解析倪光南重磅演講:聯想為什麼不如華為
    正像大家說的,中關村有北大、清華,中科院等等,就像美國矽谷有斯坦福、加州大學一樣。我們中國第一批高技術企業中最有名的是四通、聯想、方正。為什麼是這三個?因為它們各自都有自己的創新產品,它們是從科技成果轉化起家的,從創新產品起家的。我們現在要探討的是,它們的創新能力後來為什麼降低了。下面以聯想作為例子。
  • 新「龜兔賽跑」的四點啟示
    「龜兔賽跑龜兔賽跑第一次,兔子輸了,不服氣,要求賽第二次。賽第二次的時候,兔子吸取經驗,不睡覺,贏了。烏龜不服氣了,咱們賽第三次吧,兔子說,反正我比你快,賽吧。烏龜說,前兩次由你指定路線,這次由我來指定路線,兔子說好吧。第三次賽跑開始,兔子跑到前面,卻被河擋住了去路,烏龜遊過去了,兔子過不去,所以第三次賽跑是烏龜贏了。於是它們就商量,再賽一次。後來感到,為什麼賽個沒完沒了,咱們就優勢互補吧,合作吧。
  • 刮刮樂寓言故事票「龜兔賽跑」登陸泉城
    龜兔賽跑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著名寓言故事,這則寓言說明,自身條件再好但如果驕傲自滿也會遭遇失敗  「龜兔賽跑」彩票將這則著名的寓言故事巧妙地呈現在了票面上。無論是滿頭大汗不斷奔跑的龜,還是蹺著二郎腿做著奪冠美夢的兔,形象都非常逼真,惟妙惟肖,與森林中的跑道和金光閃閃的獎盃共同構成了一幅生動的龜兔賽跑圖。  彩票玩法與主題緊密相扣。玩法一採用「走步」玩法,不斷前進,順利到達終點便可獲獎;玩法二與賽跑主題相切合,採用「比大小」玩法,用時更短則獲獎。
  • 從龜兔賽跑,看我們需要怎樣的教育合作
    一、競爭理念下的龜兔賽跑原來的龜兔賽跑,因為兔子輕敵,中途睡了個大覺,所以兔子失敗了。兔子不服氣,強烈要求再賽一次。比賽開始了。兔子沒有給烏龜以喘息之機,很快到達終點。烏龜氣喘籲籲地來到終點,說:再比一次,我選擇路線。
  • 真實版「龜兔賽跑」 主人替兔子「作弊」
    原標題:真實版「龜兔賽跑」 主人替兔子「作弊」   廣州日報訊 「龜兔賽跑」是家喻戶曉的寓言故事,但在現實中,龜和兔誰會在賽跑中勝出呢?英國的幾位女子最近為家裡的寵物龜和兔舉辦了這樣的一場「比賽」,並將拍下來的視頻上傳到網上,引得網友紛紛「圍觀」。
  • 龜兔賽跑兒童繪本故事分享 百家號
    1.龜兔賽跑兒童繪本故事分享龜兔賽跑是一則寓言故事,故事中講述了一隻兔子和烏龜賽跑的故事,打造了一隻驕傲的兔子和一隻堅持不懈的小烏龜。2.龜兔賽跑兒童繪本故事分享點評這是一篇故事告誡我們堅持和勤奮是可以成功的。 一定要學會謙虛。 當自己比別人有優勢的時候,不能驕傲自滿。任何時候都不要低估對手的實力。小烏龜雖然比兔子跑得慢,但是不像兔子一樣驕傲,堅持才能成功。
  • 伊索寓言:龜兔賽跑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少兒英語>英語故事>正文伊索寓言:龜兔賽跑 2012-06-13 15:14 來源:大耳朵英語 作者:
  • 《煉獄》新地圖玩法多 新版龜兔賽跑登場
    如果你有留意,會發現在這張新地圖上有著無數的新玩法、小遊戲,並且多數都是與神獸有關的。 而在這個城市中,最受人歡迎、最精彩、最好玩的活動,就是被人移之為「龜兔賽跑」的大型活動。 在每周六、周日的15:00-15:30,16:00-16:30這兩個時間段,都是報名時間,所有有興趣參加「龜兔賽跑」的玩家,都可以通過能找「主跑官」來登記報名。但是每一輪活動,最多只接受50名玩家的報名,而每個角色在1天內只能參加1次。
  • 《美國人為何從不崇尚「龜兔賽跑」?》的評論
    《美國人為何從不崇尚「龜兔賽跑我從小就在中國長大,小時候無論是父母還是老師在跟我講龜兔賽跑這個故事的時候,從來沒有像本文作者講的那樣告訴我說強者必然驕傲。我記得他們都是告訴我說,即使你很強,但還是要繼續努力不能偷懶,如果天天都在睡大覺,你很快就會背比你差的人趕上並超過。這難道不是龜兔賽跑的寓意嗎?作者你是在日本上學的吧?!]]
  • 體彩頂呱刮帶您重溫兒時寓言故事「龜兔賽跑」
    我省今年推出頂呱刮新票的力度空前,最近又接連推出了幾款頂呱刮即開型體育彩票新票,其中就包括了「3倍幸運草」、「龜兔賽跑」等等,票面新奇,玩法精彩有趣。我們大家小時候都看過「龜兔賽跑」的寓言故事,其中的寓意咱在此就不贅敘了,不過在寓言中是兔子輸了烏龜贏了,驕傲的兔子自食苦果。
  • 龜兔賽跑後續及感受
    大家都知道龜兔賽跑的寓言故事。這則寓言告訴我們,驕傲必敗;堅持不懈努力才能勝利。那麼大家知道龜兔賽跑後續嗎?後續一:是說兔子和烏龜賽跑失敗後,很不服氣,心想就是自己太大意了,才輸給了烏龜。於是兔子找到了烏龜,要求再比一次 ,烏龜答應了。這次,兔子時刻記著上次的教訓,不敢怠慢,飛快不停地跑。優先到達了終點。
  • 「龜兔賽跑」你聽過,「老鼠賽跑」了解一下?
    財產可能為你服務,但也可能把你奴役——賀拉斯說起「龜兔賽跑
  • 大班語言教案:龜兔第二次賽跑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幼兒園教案>正文大班語言教案:龜兔第二次賽跑   一、目標:   1.通過聽一聽、想一想,初步了解第二次龜兔賽跑的有關情節,並展開豐富合理的想像
  • 還原龜兔賽跑中的兔子,失敗緣由不可告人,生活中很常見
    "龜兔賽跑",一個大家耳熟能詳、非常勵志的寓言故事。烏龜在與兔子的賽跑中最終獲得了勝利,然而我們大家都忽視了很重要的一點,兔子根本就沒有輸。「在很久很久以前,烏龜與兔子之間發生了爭論,它們都說自己跑得比對方快。
  • 網友安排龜兔賽跑,結果讓兔子萌翻了:真是個機靈鬼!
    文/萌寵說不停小時候最常聽媽媽講的故事要屬龜兔賽跑了,老媽總覺得自家孩子天下第一聰明,又擔心聰明反被聰明誤,所以不停地講這個故事來告訴小編:天道酬勤,你可不要學兔子,自以為聰明就偷懶呀!其實,在聽這個故事的時候,小朋友們一般都會覺得自己是那個一直不肯鬆懈的小烏龜......但是,最近有網友安排龜兔賽跑,結果卻讓兔子萌翻了:真是個機靈鬼!最近在網上看了一個特別火的視頻,笑的人鼻涕泡都要冒出來了!只見一窩兔子,外加一隻烏龜,都在遛彎。只見一隻長得很像彼得兔的小灰兔子,輕鬆跳上烏龜的背上,然後悠哉悠哉的兜起了風,看起來不要太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