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閱讀很重要?有知識的人就會明白世界那麼大,有許許多多和我們不一樣的思想。
他們會具有多元觀,明白就算大家想的不一樣,也沒有對錯。
會去接納他人和自己的不同,而不是陷入固執的局限中。
他們的心靈是有彈性的,也會時時糾正自己的錯誤。
但你會發現,生活中有些人你是永遠沒法講道理的,因為無知者無畏。
同時存在兩種相反想法的人,才是智者
年輕一點的時候,也曾經覺得讀書無用。
因為我看到了學歷低的人有高成就,學歷高的人卻碌碌無為。
但隨著年齡增長,我發現事實並非如此,學歷高的人確實普遍生活水平較高,這是不爭的事實。
否則為何無論學歷高低,大部分的家長都要小孩好好念書,自己嘴上說著讀書無用,行為卻又逼著孩子,那便是因為讀書真的有用。
說讀書無用的人,他們衡量有沒有用的標準往往只有一個,就是錢賺得多不多。
然而學歷的作用不僅僅於此,他們的思維方式和邏輯能力也大不相同。
同時我也接受孩子真的讀不下去,他可以不用追求高學歷,當你逼他也無用時,不如轉個方向。
引導他找到自己的興趣,朝這方面發展,成為佼佼者,一樣有好的前途。
《大亨小傳》中有一句話:
「檢驗一流智商的標準,就是看能不能在頭腦中同時存在兩種相反的想法,而且還能保持正常行事的能力。」
這代表了一個人的認知水平,認知水平越低的人,思想越單一,一旦他們認定了一個觀念,就拒絕吸收新的想法,固執己見。
知識越貧乏的人,越喜歡堅持己見
心理學中的達克效應說:「能力越低的人,越容易產生對自己過高的評價,常常高估自己的水平。
反而是能力較高的人,更會傾向於低估自己的能力。」
教授羅翔也曾說:
「一個知識越貧乏的人,越是擁有一種莫名其妙的勇氣和自豪感。」
因為懂得少,思想不夠開闊,他們會相信自己認定的就是絕對。
他們從未真正理解過反面的想法,就像我曾經認為學歷很重要,我的家族都這麼想的。
人人都以考上大學為傲,彷佛是人生贏家,卻忽略了自己的品行。
但後來我明白了,學歷確實影響了一個人的職業選擇,你可以靠努力成功,但不可否認會更加辛苦。
能夠把握對自己幫助很大,不能把握就要靠出社會後的努力來補。
人的認知水平,大致可分為4個層次
第一: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以為自己什麼都知道,很自以為是。
喜歡把自己的觀點,強加到他人身上的人。
第二:知道自己不知道:有敬畏之心,開啟空杯心態豐富認知。
第三:知道自己知道:抓住了事情的規律,提升了自己的認知。
第四:不知道自己知道:永遠保持空杯心態,認知的最高境界
人和人之間的認知差距,最終會形成人生高度的差距。
承認自己不知道,沒什麼好丟臉的。
最丟臉的是不知道卻裝懂,還高談闊論。
如何提升認知水平?
①保持空杯心態
讓自己的心如同一個空杯,可以包容不同思想和觀點。
若新觀點和自己的觀點衝突,那麼就先保留,思考後再做結論。
這樣的人面對矛盾時,會有更大的容忍度,才能持續升級自己的認知系統。
不再只是遵循著舊軌道行進,擁有更完善的觀念。
②成為終身學習者
做人的品格,替人著想的善良都非常重要,比學問更重要。
光是教孩子考得好是不夠的,高學歷的人並不保證家庭幸福。
一個人格完善的人,才有可能得到幸福。
雖然父母學校沒教,但我們可以靠自身去學習,提升自己的認知模型。
你就不會再用指責的方式溝通,知道無效後,便會找新的方法。
遇到困難會解決,而不是逃避。
結語
想要改變命運,唯有提升認知系統。
你若不肯改變,事情只會一再重複發生。
就像你的人生劇本一樣,比如說有人總是喜歡佔人便宜,那麼他就會一直受人厭惡和排斥。
他若只是抱怨大家對他態度不好,而不去更正佔便宜的歪曲思想,一切永遠不會改變。
身邊也有到了60幾歲才明白,不該佔人便宜的長輩,開始學會對人付出。
他是個高知識分子,但他在大學畢業時,便停止了學習,靠著這學歷就得到很好的工作。
他便覺得足夠了,利用完了,便將書本拋在腦後,此後數十年不曾認真看過有意義的書。
他們把學歷看得無比重要,便是嘗到了學歷帶來好工作的甜頭,卻忘了人生想要幸福,人品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他們一個個都過得很不快樂。
當你站的角度更高時,才能看到世界的真相。
請持續提升自己,你才不會時常感到困擾。
本文重點&反思
1、太過固執的人,是因為認知單一化,無法接受反面思想。
2、智者可以接受自己同時持有正反兩種思維。
3、提升認知水平的方法是持續學習和空杯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