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是無法講道理的,或許因為無知者無畏

2020-12-15 同根築夢

為什麼說閱讀很重要?有知識的人就會明白世界那麼大,有許許多多和我們不一樣的思想。

他們會具有多元觀,明白就算大家想的不一樣,也沒有對錯。

會去接納他人和自己的不同,而不是陷入固執的局限中。

他們的心靈是有彈性的,也會時時糾正自己的錯誤。

但你會發現,生活中有些人你是永遠沒法講道理的,因為無知者無畏。

同時存在兩種相反想法的人,才是智者

年輕一點的時候,也曾經覺得讀書無用。

因為我看到了學歷低的人有高成就,學歷高的人卻碌碌無為。

但隨著年齡增長,我發現事實並非如此,學歷高的人確實普遍生活水平較高,這是不爭的事實。

否則為何無論學歷高低,大部分的家長都要小孩好好念書,自己嘴上說著讀書無用,行為卻又逼著孩子,那便是因為讀書真的有用。

說讀書無用的人,他們衡量有沒有用的標準往往只有一個,就是錢賺得多不多。

然而學歷的作用不僅僅於此,他們的思維方式和邏輯能力也大不相同。

同時我也接受孩子真的讀不下去,他可以不用追求高學歷,當你逼他也無用時,不如轉個方向。

引導他找到自己的興趣,朝這方面發展,成為佼佼者,一樣有好的前途。

《大亨小傳》中有一句話:

檢驗一流智商的標準,就是看能不能在頭腦中同時存在兩種相反的想法,而且還能保持正常行事的能力。」

這代表了一個人的認知水平認知水平越低的人,思想越單一,一旦他們認定了一個觀念,就拒絕吸收新的想法,固執己見。

知識越貧乏的人,越喜歡堅持己見

心理學中的達克效應說:「能力越低的人,越容易產生對自己過高的評價,常常高估自己的水平。

反而是能力較高的人,更會傾向於低估自己的能力。」

教授羅翔也曾說:

「一個知識越貧乏的人,越是擁有一種莫名其妙的勇氣和自豪感。」

因為懂得少,思想不夠開闊,他們會相信自己認定的就是絕對。

他們從未真正理解過反面的想法,就像我曾經認為學歷很重要,我的家族都這麼想的。

人人都以考上大學為傲,彷佛是人生贏家,卻忽略了自己的品行。

但後來我明白了,學歷確實影響了一個人的職業選擇,你可以靠努力成功,但不可否認會更加辛苦。

能夠把握對自己幫助很大,不能把握就要靠出社會後的努力來補。

人的認知水平,大致可分為4個層次

第一: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以為自己什麼都知道,很自以為是。

喜歡把自己的觀點,強加到他人身上的人。

第二:知道自己不知道:有敬畏之心,開啟空杯心態豐富認知。

第三:知道自己知道:抓住了事情的規律,提升了自己的認知。

第四:不知道自己知道:永遠保持空杯心態,認知的最高境界

人和人之間的認知差距,最終會形成人生高度的差距。

承認自己不知道,沒什麼好丟臉的。

最丟臉的是不知道卻裝懂,還高談闊論。

如何提升認知水平?

①保持空杯心態

讓自己的心如同一個空杯,可以包容不同思想和觀點。

若新觀點和自己的觀點衝突,那麼就先保留,思考後再做結論。

這樣的人面對矛盾時,會有更大的容忍度,才能持續升級自己的認知系統。

不再只是遵循著舊軌道行進,擁有更完善的觀念。

②成為終身學習者

做人的品格,替人著想的善良都非常重要,比學問更重要。

光是教孩子考得好是不夠的,高學歷的人並不保證家庭幸福。

一個人格完善的人,才有可能得到幸福。

雖然父母學校沒教,但我們可以靠自身去學習,提升自己的認知模型。

你就不會再用指責的方式溝通,知道無效後,便會找新的方法。

遇到困難會解決,而不是逃避。

結語

想要改變命運,唯有提升認知系統。

你若不肯改變,事情只會一再重複發生。

就像你的人生劇本一樣,比如說有人總是喜歡佔人便宜,那麼他就會一直受人厭惡和排斥。

他若只是抱怨大家對他態度不好,而不去更正佔便宜的歪曲思想,一切永遠不會改變。

身邊也有到了60幾歲才明白,不該佔人便宜的長輩,開始學會對人付出。

他是個高知識分子,但他在大學畢業時,便停止了學習,靠著這學歷就得到很好的工作。

他便覺得足夠了,利用完了,便將書本拋在腦後,此後數十年不曾認真看過有意義的書。

他們把學歷看得無比重要,便是嘗到了學歷帶來好工作的甜頭,卻忘了人生想要幸福,人品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他們一個個都過得很不快樂。

當你站的角度更高時,才能看到世界的真相。

請持續提升自己,你才不會時常感到困擾。

本文重點&反思

1、太過固執的人,是因為認知單一化,無法接受反面思想。

2、智者可以接受自己同時持有正反兩種思維。

3、提升認知水平的方法是持續學習和空杯心態。

相關焦點

  • 「無知」者無畏
    在廣袤無限的宇宙中,每個人的知識、視野、能力都是有限的,也是「無知」的,但宇宙和世界卻是無限的、豐富的。    「天下之水,莫大於海: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而不盈;尾閭洩之,不知何時已而不虛;春秋不變,水旱不知。」大海不會因為河川歸流而滿溢,不會因為海水洩漏而容量減少,更不會因為時令的變化而有所動搖,「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這就是大海的浩瀚和博大。
  • 無知者無畏,但無知者不代表無罪——《告白》(上)
    無知者無畏,無知者無罪。在這個世界上,以「善」和「無知」的名義進行「惡」的人太多,處於兒童和成人界限的青少年是其中的「最強者」。這個人性的惡,呼籲必須接受。《告白》是控訴孩子們的「罪惡」的控訴。過於完美的人,要麼是技巧高超的騙子,要麼是怪物,修哉兩者兼有。物理教授的得力助手,被寄予希望的年輕研究員,和一個平庸的男人結婚,生下修哉,這是所有悲劇的開始。不甘平庸的女人拋棄丈夫和年幼的修哉,將修哉徹底地放在自己人生的背後。失去母親的修哉,將小時候受到的創傷隱藏在皮膚下,認真地模仿著堅信母親愛著自己的兒子的樣子。
  • 無知者可以無畏 可怕的是無知者無所謂
    社會上不少人認為,「80後」是「垮掉的一代」。  《一個老師的自責、道歉與思考》引發大學生,老師,以及所有與教育有關的人無盡的反省。  老師一封自責帖人們心中千層浪  《一個老師的自責、道歉與思考》摘登  在昨天晚上的選修課上,我把3個學生禮貌、友好地請出了教室。
  • 《天道》無知者無畏,真正強者都有一個自由的心
    每個人都有不順遂的時候,你的情緒會影響事情的走向。所以,積極一點,樂觀一點,嘴邊的笑容或許能在無形中幫你達到美好的結果。自由就像佛家講的放下,一定要犧牲一點東西,捨棄一點東西,才能獲得內心的寧靜。風霜夜霧深,漂泊不歸人。一杯酒乾落去敬著浮華的年紀。一支煙點過去沉輪歲月的滋味。一條路行落去坎坷旅途的孤兒。
  • 拒補兒童票還投訴高鐵超速超載,無知者無畏?
    是啊,但凡有點生活經歷的人,恐怕都不至於說出這樣令人笑掉大牙的荒唐之語。高鐵的最高運行速度是限定,而且整個運行過程受電腦控制,該男子所言火車超速這種操國內還實現不了,如果想體驗這種感覺,不妨到國外看看,畢竟世界那麼大,奇葩事挺多,或許能找到這種感覺。
  • 90後文案,無知者無畏,無欲者無求,反過來就是你的機會
    如果恰巧有那麼一批人,非常喜歡文案這個職位,也願意花心思去學習相關的知識,更願意沉下心來讓自己變得更加的優秀。按道理來說,現如今正是90後大放異彩的時候,可是我們是否聽說過有哪個90後成為知名的文案寫手呢?國內那些文案大師們,無不是四五十的大叔,眼底疲累,身材臃腫,滿面滄桑中透著機靈。這是怎麼回事呢?
  • 讀書是為了明事理,為什麼有些人讀書越多,卻反而越扭曲無知?
    今年可真是不尋常一年,想必諸君也看到各路「妖魔鬼怪」的悉數登場,妖言鬼語層出不窮,叫活著的人不但見了他們的樣子覺得面目可憎,聽了他們的叫囂更覺得驚悚。過去有一句話講「無知者無畏」,好像越是一個無知的人越容易發表錯誤的、偏激的言論,但那些自詡為知識精英、高等教育學子的「洞察者」們發表的言論可能證明了另一種事實。
  • 勇敢邁出第一步,敢去做就很簡單,無知者才能無畏
    我相信有許多人都有過類似的經歷。就是在開始做某件事情時,我們總是會猶豫不決,瞻前顧後,生怕自己做不好。因為擔心,遲遲不敢下手。而往往越是有這樣的心理,就越做不好事情。但是,一旦我們勇敢地邁出了第一步,接下來的路就好走多了。所以,大膽地邁出第一步很是重要。
  • 無知者無畏,沒讀書讓她更有本事?王熙鳳的學名就是王熙鳳
    王熙鳳是學名,學名可以簡單地理解為上學時用的名字,區別於小名,乳名,過去一般只有男子才有學名,王熙鳳有學名是因為自幼充當男兒教養,在家庭教育中是以男子為標進行教育的,令人費解的她竟然沒念書識字,作為四大家族之一的王家是有條件對其進行培養的,金陵十二釵中還有一個也是充當男兒來養的,那便是林黛玉,她的父親林如海就專門為其聘請過家庭教師,賈雨村便是其中之一,即使這樣
  • 一個人身上,中了這四條的,十有八九是一個「無知」又「自負」人
    所以也有很多人會因為別人生活的喜愛而混淆了自己的生活,也有不少人,喜歡把自己的觀念,強加入別人的生活,以證明自己的聰明和智慧。一個人身上,中了四條以上,十有八九是一個無知且自負人。生活中,真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越是見識的少的人,越容易勇氣可嘉;越是懂得少,越是自我感覺良好。無知者無畏,真的不是一件好事,人生有一種可悲是:被「無知者無畏」的假象矇騙,把無知當成無畏的人,才是真的可笑。
  • 道理怎麼講都有理?你陷入「無意識的偏見和茫然的無知」裡了嗎?
    生活中你是否經常碰到不講道理的人呢?在網絡回帖時你是否遇到過胡攪蠻纏的網友呢?你有沒有過和別人辯論時,明知對方沒有道理卻被對方的歪理給忽悠的經歷呢?碰到不講理的人你是不是只能避而遠之?你自己是否陷入不講道理的泥淖裡而不自知呢?
  • 為什麼越是無知的人 越迷之自信呢?
    網絡互噴當今是非常常見的現象,而每個人都對自己的觀點都確信無疑。為什麼很多人對一知半解的問題總能言之鑿鑿呢?非常自信地和別人爭吵呢?其實就是因為不自知,越知識貧乏的人,越是擁有無知的勇氣,所謂無知者無畏說的就是整個道理。說得好聽點叫初生牛犢不怕虎。而且越無知的越相信的東西就越絕對。
  • 專欄丨王和「和你讀」:無知者無畏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源風險》的作者試圖告訴人們,風險往往源於人們的無知,這種無知,固然有傳統意義上的解釋,更有「無知的無知」,因此,人們總是「自以為是」,甚至是「狂妄自大」地認為自己了解了風險,並有足夠的能力駕馭風險,殊不知,這恰恰就是風險。
  • 達克效應,為什麼越無知的人越自以為是
    在生活中,我們是否有遇到過這樣一類人:他們很自信,往往對自己有很高的評價,一味覺得自己是對的,無法聽進去別人的意見;認為自己比他人更優秀,熱愛指點江山,好為人師,並且相信陰謀論,凡是做成的事,都是因為自己能力強;凡是失敗的事情都是因為運氣差,或者是別人使壞。
  • 為什麼現在對孩子講道理不管用了?因為所有的道理都有其適用範圍
    現在大多數家長和老師都面臨著同樣的尷尬:對孩子們講的道理好像越來越不管用了。這是為什麼呢?作為一名有著26年教齡的老教師兼有一個在讀大學的女兒的學生家長,對於這個問題我確實深入思考過,今天看到QQ空間的每日打卡名言——「世界上許多人需要的其實不是實用的忠告,而是充滿暖意的附和。
  • 這個世界上最沒用的就是道理,因為這世界是不講道理的
    這個世界上最沒用的就是道理,因為這世界是不講道理的1:大多數人做事沒有成功,根本的原因是缺少做的魄力,缺少奮力拼搏的勇氣。魄力,沉睡的人體內,一旦被喚醒,會做出許多神奇的事情來。你不要受自築藩籬或禁閉的思想影響,而放棄追尋理想的魄力。
  • 無知者無畏!蛤蜊妹留學生活之初的一把辛酸淚!
    但蛤蜊妹內向的性格決定了,在與人溝通交流方面,有著明顯的不足,這一點面試老師也指出需要多下功夫。留學之初,我們設想過蛤蜊妹會遇到語言困難,但我們天真地以為,到了美國那個環境之下,語言進步應該是很快的。我們告訴自己,給蛤蜊妹半年的時間,她的語言會跟上;我們也告訴蛤蜊妹,語言的差距在異國是最容易彌補的。
  • 為什麼越無知的人越自信?
    在幽默感、文字能力和邏輯能力上最欠缺的那部分人總是高估自己:當他們實際得分只有12%時,卻認為自己的得分在60%以上!「達克效應」是一種認知偏差現象,指的是非理性的人在自己「欠考慮的決定」的基礎上得出錯誤的結論,但是無法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也無法辨別錯誤行為。隨著閱歷的增長,我們越懂得這樣一個道理——不要和腦殘爭論。
  • 心理學家:越無知的人,越覺得自己聰明
    這就是典型的「無知而不自知的人」,真正的高手能夠通過幾個公式在幾分鐘內,處理完100多張表格。而初學者只能靠複製粘貼,花幾天時間才搞得定。無知不可怕,可怕的是「無知還不自知」所謂「無知者無畏」,原本是一個褒義詞,但是太過的話就是一種貶義了。
  • 為什麼有些孩子可以講道理,有些孩子卻不聽話?
    「 知乎上有個非常熱門的問題:在從未受過體罰的前提下,為什麼父母和孩子講道理,有些孩子聽得進去,有些卻不行?「聽話」的孩子總是少數,這是為什麼?除去孩子先天的稟賦和性格差異,有一個核心的原因很多家長卻往往不太重視或者不願意承認:我們有沒有做好孩子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