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青年看中國:智能新時代

2021-02-26 龍為科技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第四十個年頭,40年間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亞洲青年學者眼裡的中國是什麼樣的?近期,首屆亞洲大學聯盟(Asian Universities Alliance)研究生學術論壇在清華大學舉辦。藉此契機,清華大學研究生會邀請了6位參會的亞洲青年學者,講述他們眼中的中國,並聯合俠客島推出紀錄片《亞洲青年看中國》

在論壇期間舉行的圓桌會議上,30多個國家超過40位人工智慧領域的青年學者,圍繞如何運用人工智慧等前沿科技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進行了深入探討,形成並發布了《亞洲青年人工智慧宣言——人工智慧與人類命運共同體》

他們體驗了便捷的網上約車

在長安街街頭感受北京、感受中國

他們參觀了酷炫的人工智慧成就展

與同輩青年碰撞科技的火花

「今天試騎了共享單車,我感到非常有趣。」

泰國朱拉隆功大學

Thittaporn Ganokratanaa

「中國在不斷提高技術發展水平,提高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的水平。我在這裡見識到了人工智慧的發展。」

印度尼西亞大學

Mohamad Ivan Fanany

「我希望行動支付技術可以在我的國家付諸實踐,因為用它做任何事情都很方便,你可以用它來交易、轉帳、買東西。」

沙烏地阿拉伯國王大學

Hafiz Ur Rahman

「中國食物有一種特殊的屬性,不僅僅是簡單的食物,它和傳統是連接在一起的。吃飯的形式,大家一起分享,感受愛與幸福。」

馬來西亞馬來亞大學

Faith Fatokun

「之前我學習過中文,但這是第一次來到中國。我見識了真正的古代工藝品,看到了古代的象形文字。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之行給了我勇氣和動力繼續學習中文和中國文化。」

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

Aigerim

「我欽佩中國人,他們傳承了自己的文化,也熱愛自己的文化。」

泰國朱拉隆功大學

Ei Ei Tun

在亞洲青年的小夥伴們眼裡,如今的中國在展現深厚文化底蘊的同時,以平等友善的姿態團結著亞洲夥伴,擁抱科技,擁抱變化,擁抱未來。

在以「人工智慧新時代」為主題的首屆亞洲大學聯盟(Asian Universities Alliance)研究生學術論壇中,來自亞洲各國的青年學者共同籤署了《亞洲青年人工智慧宣言》。我們相信,在未來,亞洲地區的青年們,將在人工智慧等高科技領域開展更加廣泛的合作和交流,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亞洲力量!

亞洲青年人工智慧宣言

Asian Youth AI Roundtable

人工智慧與人類命運共同體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the Shared Future of Humankind

我們是來自亞洲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青年,匯聚於清華大學,出席「亞洲青年圓桌會議」。我們共同關切人工智慧的進展與人類的前途命運,經過深入討論,形成《宣言》如下:

We, youth from more than 30 countries and regions across Asia, gathering at Tsinghua University to attend the Asian Youth AI Roundtable. We are mutually concerned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AI and the shared future of mankind. After deep discussions, we make the following declaration:

人工智慧正成為國際各界關注的焦點,它為人類社會發展提供了新動力,正在重塑全球產業布局,驅動產業變革,展現出對全球經濟、社會和日常生活越發深刻的影響。

Currently, AI is becoming a focus of attention by people from around the world. It provides a new driving for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AI is remoulding the global industrial landscape and promoting industrial change. This illustrates the profound effects that AI has on the global economy, society, and everyday life.

亞洲,人文璀璨於史,廣土眾民於世。青年,一生之關鍵,一國之希望。發展中的亞洲,成長中的青年,深刻反映了資源和機會在區域間、代際間分布的不均衡。我們呼籲亞洲青年人攜起手來,推動人工智慧在各個領域的交流合作,提升技術,完善理念,推動人工智慧應用於解決當前人類面臨的重點難題,推動人工智慧造福人類,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迎接更加美好的新時代!

Asia is a place where humanity shines. Youth, as a key stage of life, is also the hope of countries. Developing Asia and growing youth has deeply reflected the regional and generational imbalance of resources and opportunities. We call upon Asian youth to join hands to energize cooperation among every field of AI through communication, elevating technology, and improving concepts; and to push for using AI to solve important challenges facing humanity, for AI to bring prosperity to humankind, and to create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and to welcome a better new era!

2018年10月22日

October 22th, 2018

中國·北京·清華大學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China

近期,首屆亞洲大學聯盟(Asian Universities Alliance,簡稱AUA)研究生學術論壇在清華大學開幕。本次論壇是亞洲大學聯盟成立後首次由學生自發組織、學生自主參與的學術論壇。論壇以「人工智慧新時代(The New Era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為主題,經過近六個月的籌備,來自亞洲大學聯盟全部15所創始成員大學的近200名學生,以及20餘名業內領軍專家和多家企業匯聚清華大學,圍繞人工智慧的基礎研究、理論創新和產業應用等專題廣泛開展學術交流。本次論壇致力於搭建亞洲青年交流平臺,構建亞洲青年學者學術共同體。大會主席、計算機系張鈸院士,清華大學副校長楊斌,副教務長、清華大學國際教育辦主任高虹等出席開幕式。

楊斌代表清華歡迎來自亞洲大學聯盟各成員院校的研究生同學,並再次解讀了聯盟對亞洲高等教育界的交流與發展的重要意義。他指出,聯盟要讓師生多互動多合作多唱主角,而首屆論壇選擇人工智慧主題別有意義,不僅人工智慧技術本身,也包括其對社會和人類的未來的影響,越來越得到了亞洲乃至全球各國的重視。他號召參會的同學們能夠充分利用這次多校交流的寶貴機遇,從不同學科的角度暢敘人工智慧發展的核心問題與應用前景,並將本次大會的心得和收穫帶回各自的學校以助力人工智慧科學研究的發展。

計算機系張鈸院士代表大會組委會向到場的來自各高校的老師和同學們表示歡迎。他說,人工智慧的發展將對人類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與生活產生深遠的影響和新的挑戰,期望能夠有更多的青年學者積極投身到人工智慧事業中來

來自泰國朱拉隆功大學的Ei Ei Tun同學說,本次論壇為亞洲大學聯盟成員提供了一個平臺,通過共享想法,在人工智慧領域的研究之間建立網絡,使聯盟成員能夠更好地進行人工智慧開發,這正是青年學者所需要的。

清華大學電子系2014級博士生鍾致臻同學作為中國學生代表發言。以自己的研究為例,他說道:「作為一名博士生,我感到非常幸運,生活在這樣一個偉大的時代。在改變我們生活方式的很多方面,人工智慧技術已經顯示出巨大的潛力,並為解決許多長期的問題提供新的機會。」作為志願者代表,清華大學社科學院2017級博士生餘霄同學分享了本次活動的籌備情況,並期待各國青年在清華大膽務實去交流想法,結交朋友,學習新事物。

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朱軍副教授、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彭凱平教授、京東副總裁何曉冬先後就「機器學習:挑戰與進展」、「智能的標準是什麼——一個新的圖靈測試的建議」等主題進行了分享。

本次論壇為期三天,包括四場分論壇和青年圓桌會議、人工智慧成就展參觀等環節。

四場分論壇分別以「機器學習」、「學科交叉研究」、「數據挖掘」、「人工智慧應用」為主題,就人工智慧時代的熱點話題展開討論,分論壇活動由計算機系、電子系和自動化系等院系研究生分會協辦。在各分論壇上,華為諾亞實驗室計算視覺首席科學家田奇以「智能城市的十大挑戰」為題發表演講,國雙科技CTO 劉激揚(John Liu)就人工智慧在雲端大數據的應用發表演講,葫蘆軟體公司(Hulu)推薦研究組負責人馮偉分享了「機器學習在推薦系統中的應用」。針對人工智慧技術在學科交叉領域的應用,來自國立首爾大學的助理教授金沫緒(Jongmo Seo)介紹了人工智慧技術在醫療支持上的應用和挑戰,特別是在眾多倫理、人道義務和法律責任面前,如何看待未來人工智慧應用於醫學事業的未來圖景。

依託於中國近年來迅速騰飛的人工智慧技術,以「未來已來」為主題的清華大學「AI新時速」人工智慧成就展同期舉辦。展覽展示了人工智慧技術在人機互動、智能作詞作曲、無人送貨機器人、家裝設計、教育等方面的應用。參展單位包括校內10支學生創新創業團隊,10個實驗室前沿項目,5個清華校友企業以及華為、京東、百度、小i、圖瑪深維等業內龍頭企業,特邀媒體新華社也參與了此次成就展。展覽第一天,吸引超過6000名觀眾。

亞洲大學聯盟(Asian Universities Alliance,簡稱 AUA)是清華大學於 2017 年 4 月發起成立的首個以亞洲高等學府為主體的大學聯盟,涉及 「一帶一路」和亞州 14 個國家和地區的 15 所高等院校,清華大學為聯盟創始主席單位,創始成員包括朱拉隆功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印度理工學院孟買分校、沙特國王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納扎爾巴耶夫大學、北京大學、國立首爾大學、清華大學、阿聯大學、印度尼西亞大學、科倫坡大學、馬來亞大學、東京大學和仰光大學等15所亞洲頂尖高校。聯盟致力於推動成員高校間的深度合作,共同培養根植於亞洲多元文化環境的青年領袖人才,整體提升亞洲大學在全球高等教育領域的影響力和話語權。

在本次論壇籌備階段,組委會面向全體成員高校學生開展了徵稿活動,最終接收到近200名同學的稿件,全面覆蓋亞洲大學聯盟創始成員大學。

版權聲明:由「龍為科技」負責編輯整理於「清華大學」。如果您認為此文涉及侵權或標註與事實不符,請及時告知我們,我們及時修正。若需轉載此文,註明轉載來源即可。

2018第五屆中國機器人峰會

「機器人服務」榮獲央視、北京衛視「中國最佳機器人服務商「稱號

【機器人應用服務(全品類)】


北京無人機飛行基地(及大型體育場租賃)

《時代》雜誌:無人機時代及無人機應用歸總(33種)

【無人機應用服務及「AOPA」中航協無人機駕駛員培訓】

智能烹飪和智能廚房

「龍為科技 EAT.GO」

「智能烹飪系統研發團隊」榮獲「中國長城創新團體」獎

智能烹飪服務(擁有技術研發中心)


「龍為科技」受邀參加「2018第四屆全球網際網路經濟大會」

【打造智能科技體驗館(展示館)、產品商業應用(中國市場和海外市場)】


「國科大」攜「AI獨角獸」帶你走進智能新時代

龍為科技|受邀參加「中國數學大師-吳文俊先生追思會」

「龍為科技」成為「中國人工智慧產業創新聯盟」首批成員單位


《新聞聯播》習近平:推動我國新一代人工智慧健康發展


【「龍為科技」成為中國智能科學技術最高獎「吳文俊人工智慧科學技術獎」推薦單位。2018年中國人工智慧產業年會「第八屆吳文俊人工智慧科學技術獎頒獎典禮」在12月8—10日蘇州舉辦,歡迎報名參加。


賀「國科大40周年」:| 40年,40件事

中國科學院大學校友會(創業與投資聯合會成立)

中國科學院大學創新創業學院(2018新年聯誼會)

【中國科學院大學(校友會)】

"一帶一路「國際人才培育計劃

五年來(2013-2018),習近平這樣推進「一帶一路」建設

「龍為科技」參與「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北京城市宣傳片》拍攝工作

【商務部「一帶一路」國際人才(同學會)】

「龍為科技」入圍「2018全國科技創新創業(官產學研)示範基地」

《中國科學家論壇》組委會鑑於「龍為科技」在科學技術理論與應用研究及科學技術推廣普及工作中所作出的突出貢獻:「龍為科技」入圍「第十五屆中國科學家論壇組委會」評為「2018全國科技創新創業(官產學研)示範基地」;公司創始人 孫為龍 入圍「第十五屆中國科學家論壇組委會」評為「發現·致敬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科技創新領軍人物」;


「龍為科技」入圍「2018中國管理改革創新先進單位」

由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指導,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企業管理創新研究所創辦,相關部門推薦,優秀企業單位和個人入圍「第十一屆中國管理科學大會」2018「改革創新·管理典範」表彰提名獎:「龍為科技」入圍「2018中國管理改革創新先進單位」,其公司創始人 孫為龍 入圍「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管理創新功勳獎」。

合作及諮詢聯繫方式:13811201588

相關焦點

  • AUA亞洲青年聚清華 |看中國發展,論人工智慧(紀錄片及宣言發布)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第四十個年頭,40年間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亞洲青年學者眼裡的中國是什麼樣的?10月20日至22日,首屆亞洲大學聯盟(Asian Universities Alliance)研究生學術論壇在清華大學舉辦。藉此契機,清華大學研究生會邀請了6位參會的亞洲青年學者,講述他們眼中的中國,並聯合俠客島推出紀錄片《亞洲青年看中國》。
  • 「新時代·青年說」中國APP如何影響世界
    2009年聯合創立赤子城,帶領公司開拓全球移動網際網路市場,是中國網際網路出海行業的早期推動者之一。2020年3月,榮獲「山東省物聯網協會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020年7月,榮獲「新時代山東向上向善好青年」。赤子城科技是一家基於人工智慧技術的全球化信息分發平臺公司,2013年開始出海,2019年於港交所主板上市。
  • 新時代青年的使命與擔當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青年的成長成才也產生了新的歷史方位和環境條件。青年人具有知識、觀念和創新優勢,在推進新時代改革開放事業、實施「四個偉大」的過程中,必須充分發揮青年群體作為建設者的積極作用;青年人具有體能、技能和智能優勢,這一優勢為青年擔當起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任務、成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提供了必要條件。
  • 「新時代·新職業·新青年」
    「新時代,新職業,新青年」2020年新專業會議隆重舉行2020年,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與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統計局聯合向社會發布了16個新職業,其中多數職業與網際網路有關,四川新華計算機學院緊跟國家人才市場需求,為滿足新時代國家經濟發展轉型升級
  • 新時代中國青年運動的光輝指南
    講話高屋建瓴、內涵深刻、情真意切、語重心長,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青年一代的關心厚愛和對青年工作的深邃思考,是黨的青年工作的綱領性文獻,是指導和推動新時代中國青年運動蓬勃發展的光輝指南。
  • 高考作文 新時代新青年 讓夢想觸手可及
    ——2018年北京卷高考作文題(新時代新青年)作者:作家千誠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發展速度加快,社會變化天翻地覆,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國家越來越富強,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數越來越高,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了,國家的發展進入到了一個全新的階段。
  • 首次自發組織,亞洲大學聯盟14個國家和地區近200青年聚首清華共話...
    論壇以「人工智慧新時代(The New Era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為主題,經過近六個月的籌備,來自亞洲大學聯盟全部15所創始成員大學的近200名學生,以及20餘名業內領軍專家和多家企業匯聚清華大學,圍繞人工智慧的基礎研究、理論創新和產業應用等專題廣泛開展學術交流。
  • 繼承發揚五四精神 新時代中國青年這麼做
    習近平總書記寄語新時代青年強調,「新時代中國青年要繼承和發揚五四精神,堅定理想信念,站穩人民立場,練就過硬本領,投身強國偉業,始終保持艱苦奮鬥的前進姿態,同億萬人民一道,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長徵路上奮勇搏擊。」
  • 【五四青年節】 新時代 青春宣言
    貧困環境中長大的他,從小自立堅強,2012年,留學歸來的甄聖超開始自主創業,在深圳研發推出國內首臺智能體感車並大獲成功,掙到了人生第一桶金。3年後,他毅然撤出廣深市場,帶著團隊返回合肥,開始人生二次創業。沒多久,他就和團隊研發出當時在國內還是空白的智能體感助力機械手,這種智能機械手幫助用戶省時省力,同步滿足高效精準的搬運和定位安裝需求。
  • 新時代 新青年 新擔當
    身處新時代的中國青年作為國家發展的參與者、建設者,更應積極擔當、主動作為,懷揣遠大理想、牢記黨的囑託、肩負時代使命,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奮勇向前,努力肩負起新時代賦予青年的新使命。 偉大新時代,呼喚乘風破浪的弄潮兒。青春理想,青春活力,青春奮鬥,是中國力量、中國精神的重要體現。 不斷的學習讓自己「精」神堅定。
  • 新時代成就有為新青年
    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時代中國青年要繼續發揚五四精神,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不辜負黨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託,不辜負我們這個偉大時代。這是時代對新青年賦予的新定位,也是中國新青年肩上承擔的責任和擔當,弘揚的是一種新時代、新青年、新作為的初心力量和使命精神。  事實上,在過去的一年中,中國的新青年確實經歷了時代的考驗,他們表現出來的無畏和擔當,詮釋了一群有志青年與時代主題同心同向,激發出最強勁的奮鬥力量,綻放出新時代青春光芒。
  • 中青網評:讓新青年在中國夢時代彰顯生輝
    原標題:讓新青年在中國夢時代彰顯生輝 有一個群體,總能引領潮流,澎湃時代。 有一種力量,總能跨越時空,刻畫歷史。 新青年,改變了歷史的軌跡、社會的形態。 五四,帶著青年的力量,銘刻青春的印記。
  • 直播中:共話智能時代,中國日報「新時代大講堂」開講啦
    以「智能新時代:創新、賦能、生態」為主題的中國日報社「新時代大講堂」6月23日晚8:30以「雲直播」方式與觀眾見面。作為第四屆世界智能大會的重要活動之一,此次大講堂由中國日報社與天津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共同主辦,旨在促進國際智能科技領域交流合作。
  • 忠誠履職 做新時代新青年幹部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做好新時代青年幹部工作,大力發現培養選拔優秀青年幹部,「建設一支忠實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符合新時期好幹部標準,忠誠乾淨擔當,數量充足,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青年幹部隊伍」。
  • ...成為亞洲消費者的主要應用平臺 中國智慧型手機使用率達74%秒殺美國
    6月11日,Google發布消費者網絡行為報告,最新數據顯示,行動裝置成為亞洲消費者的主要應用平臺,亞洲已經成為全球移動應用領先者,並迎來移動「微時刻」時代。
  • 新時代青年如何響應時代發展呼喚
    原標題:新時代青年如何響應時代發展呼喚 新時代青年當不忘初心,不忘中國共產黨堅定不移高舉改革開放旗幟、勇於全面深化改革的創新精神;不忘中國共產黨為人民服務的奉獻精神;不忘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不斷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推向前進的奮鬥精神。
  • 叢培影:新時代下中國青年應該如何愛國
    中央團校青年發展戰略研究院教師叢培影進行現場分享 (中國網記者 王鑫攝)        在「五四運動」百年前夕,由中國網策劃的,中國網、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共同主辦的主題為「青春·愛國,報國奉獻——『青年傳習社』
  • 新時代 新青年 新作為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夢是歷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是我們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鬥中變為現實。」曾經有很多人說,「90後是垮掉的一代」。然而,17年前的非典中被全社會守護的90後,在這次抗擊疫情的鬥爭中挺身而出,充分展現了新時代中國青年的精神風貌。
  • 追夢路上做新時代新青年
    ■ 趙麗琳     5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說,青年是標誌時代的最靈敏的晴雨表,時代的責任賦予青年,時代的光榮屬於青年。    1919年,當中國在巴黎和會外交失敗的消息傳來後,北大紅樓的青年學子發動了五四愛國運動,發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振聾發聵的吶喊聲,中國革命轉折到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歷史掀開新的篇章。    此後百年來,以「愛國、進步、 民主、科學」為核心內容的五四精神薪火相傳,激勵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他們為民族的獨立和解放英勇奮鬥,為國家的繁榮和富強奮力拼搏。
  • 新時代需要青年勇於擔當
    原標題:新時代需要青年勇於擔當 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並明確提出「新時代中國青年要擔當時代責任」。祖國呼喚青年擔當,時代賦予青年重任。青年勇於擔當是五四運動留給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更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青年一代的重託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