墾丁公園位於恆春半島南端,其得天獨厚的氣候、地理條件,造就了迥異於本島其他地區的特色,無論地質、動植物生態、海洋資源及人文風貌皆有可觀。
1984年墾丁公園正式掛牌成立,不僅是島內首座公園,也是目前為止唯一涵蓋海域的公園。
墾丁公園屬熱帶性氣候,地質以珊瑚礁為主,貓鼻頭、龍坑、鵝鑾鼻附近,皆可看到裙礁、海崖、海蝕溝等發達的珊瑚礁地形。
植物生態方面以熱帶海岸林及熱帶季雨林最為彌足珍貴。熱帶海岸林的樹種多自南洋漂洋過海而來,原本遍布恆春海岸,但在人為開發下已逐步萎縮,如今僅存於香蕉灣附近。
墾丁公園的文化資產也頗豐,如恆春古聚落、南仁山石板屋、鵝鑾鼻燈塔,以及在恆春半島上陸續發現的史前遺址,顯示出當地在歷史坐標中的多元性。
墾丁的名字據說是清朝時期,從大陸來了一批壯丁到現在這個臺灣最南部的地方開墾,這裡便被後人稱為「墾丁」。
墾丁國家公園終年氣溫和暖,熱帶植物衍生,四周海域清澈,珊瑚生長繁盛。
墾丁還被稱為是臺灣的天涯海角。這裡有鵝鑾鼻公園,貓鼻頭公園等,其中鵝鑾鼻公園有塊巨石酷似尼克森,而被當地人稱為尼克森石頭。這裡還有關山,臺灣八大景之一的「關山夕照」就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