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認為:要堅決抵制這種現象,避免重大疾病迅速傳播
1998年4月7日,大連開發區患者逄先生因心梗病先後6次入住大連市某醫院,2002年10月,逄先生在國外某醫院就醫時,經X光檢查,發現逄先生的左冠狀動脈有顯影異物,後來確診是在大連某醫院在手術中重複使用運送支架的一次性導管,導致導管的前端——鋼絲遺留在逄先生體內。
一位醫療界專家直言:「這樣的重複使用一次性醫療耗材在個別醫院中是經常現象,這裡面有醫療制度上的缺陷,更重要的是金錢在作祟,大多數患者是不知情的。」專家呼籲:要加大力度抵制這種現象發生。
現象:耗材使用藏隱患
市民張某咽喉尖銳溼疣入住某醫院,一位相熟的醫生告訴他,檢查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喉鏡耗材是不是一次性的,這位醫生說,雖然該醫院每次都會向患者收取一次性喉鏡的不菲費用,但是該醫院一直重複使用喉鏡為患者做檢查。
記者了解到,醫療一次性耗材中包括各種支架、導管和喉鏡等尖端的高科技產品,同時也包括牙託、肚臍剪刀、紗布、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手套、輸液器、心臟手術包等常見耗材,某些醫院一次性耗材的使用量佔整個醫院耗材的30%以上。「巨大的利潤是導致這些一次性醫療耗材反覆使用的根本原因。」一位醫生表示。
「我們自己是不用的,想想都噁心,因為這樣重複使用的一次性耗材不知道為多少患者看過病,萬一有病菌傳染怎麼辦?」這位醫生介紹。
調查:多數患者不知情
患者張琴(化名)介紹,他因為心臟病入住大連市某醫院,一次,他偶然發現自己的費用單上註明的某些醫療耗材是一次性的,但是醫生為他檢查時都是使用張琴上次用過的耗材,他向該醫院的醫務室反映了此事,該醫院減免了他很多的醫療費用。
記者採訪中發現,大部分的患者是不知道一次性耗材在他們身上反覆使用的,一位吳姓患者說:「誰會想到這些呀?我們對於用什麼樣的一次性醫療耗材、用多少一次性醫療耗材是沒有決定權和選擇權的,耗材到底定價多少?完全由院方一方獨立決定,我們都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更別說他們重複使用一次性醫療耗材了。」
探源:醫院收入灰色地帶
某醫院院長介紹,一次性耗材的重複收入是醫院收入的一個組成部分。他表示個別醫院存在牟取更高利潤的動機和行為,他同時承認,患者雖然是最終消費者,但是沒有幾個患者是專業的、知情的。
這位院長說,關於一次性醫療耗材的重複使用問題,已經引起國家衛生部的注意。據了解,國家衛生部已經在2005年初開展了對一些重複使用、使用量大、價格虛高嚴重、群眾反映強烈的醫用耗材的集中整治工作。
專家:醫患信息不對稱
大連理工大學管理學院公共管理系教授柳中權對此表示,這不僅是個別醫院的醫療道德問題,更是醫院被巨大利益驅動的直接反映。
柳中權說,國家《衛生法》中明確規定,一次性醫療耗材堅決不允許重複使用,因為這種行為的直接後果是某些重大疾病的迅速傳播,柳中權表示,應該通過各種信息渠道大聲呼籲、抵制這種隨意損害患者利益的行為,他還建議,醫院應該就某些一次性醫療耗材的信息隨時和患者溝通,避免造成患者的不知情而花冤枉錢、得冤枉病。記者王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