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聊科普
隨著急救知識的日益普及化,在生活中遇到一些緊急情況時我們再也不會「坐以待斃」。卡魚刺大口吞飯喝醋、燙傷了抹牙膏……殊不知這些可都是錯誤的急救方法。不僅會延誤救援時機,還可能導致二次傷害的後果。那我們生活中有哪些常見的急救誤區呢?
燙傷後抹牙膏?
燒傷、燙傷後,很多人會在傷口上塗抹牙膏、醬油、酒精、紫藥水等,認為這樣可以減輕疼痛,消除腫脹。
1、危害
塗抹牙膏後能讓患處暫時感覺清涼,給人帶來「塗牙膏真的很有效」的錯覺,其實這僅僅是因為牙膏中含有薄荷成分。涼爽過後,帶來的有可能是細菌滋生和創面感染。
同樣的,燙傷後塗醬油、香油等,不但不能減輕傷情,還會刺激傷口,加深受傷程度,增加感染機會。
2、正確做法
普通燙傷之後,應該迅速用流動的冷水衝燙傷部位,起碼衝5分鐘,嚴重時衝20分鐘以上,直到不覺得痛,或者疼痛明顯減輕為止。
輕度燙傷,在衝水後,可用乾淨毛巾或紗布包上冰塊(用保鮮袋裝好,避免融化滴水)進行冷敷,降低受傷處的溫度,緩解疼痛、減少組織進一步熱損傷。
如果燙出了水泡或更加嚴重,不要弄破水泡,及時找醫生處理。
專家提示:很多人平常還會用牙膏祛痘、治腳氣、塗痱子等,這些做法都是錯誤的。
魚刺卡喉喝醋、吞飯糰?
吃飯時很多人都遇到被魚刺或生硬食物卡到喉嚨的情況。通常都會使勁吞咽食物,甚至大量喝醋、喝水以求緩解。
1、危害
喝醋並不能軟化魚骨頭,喝多了反而灼傷食管、胃黏膜;吞饅頭吞飯這樣的動作,則可能把魚刺越帶越深,刺破食管或者血管,風險更大。
2、正確做法
如果感覺有魚刺卡住可以用筷子或匙柄輕輕壓住舌頭,露出舌根,打手電筒照能否看到有魚刺等異物。越不舒服說明魚刺離口腔越近,有時可用手或鑷子將異物夾出。
如果實在取不出來就別勉強,趕緊去醫院,讓專業的醫生來處理。
流鼻血時仰頭、塞紙?
流鼻血最常見的解決方法就是仰頭塞紙,等過一會就會止住。其實這樣的方法也是錯的。
1、危害
頭後仰,鼻血只是不往外流了,但還是通過後鼻孔往體內流,沒有一點作用。出血量很大時,仰頭還易把血嗆入氣管及肺內,造成吸入性肺炎,甚至有引起窒息的危險。
2、正確做法
坐下來,身體稍微前傾,張開嘴巴,用嘴呼吸;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鼻翼兩側,朝後腦勺方向擠壓10分鐘,以稍有痛感為宜。如果還出血,可稍微移動一下捏的位置,直到血止住。
一般普通的流鼻血5-10分鐘就會自行停止。如果經過壓迫2次後仍止不住出血,應到醫院進一步診治。
專家提示:舉胳膊的方法也不能止住鼻血。舉起對側胳膊不會導致本側鼻孔內的神經受到刺激,也就起不到任何效果。
止血時,用力綑紮?
做飯時,一不小心切到手,鮮血直流。一般人都會用紗布或創可貼緊緊勒住傷口,有時把手指都勒紫了。
1、危害:其實,這樣會阻礙血液循環,時間一長就會導致肢體腫脹、青紫,嚴重的還會造成肢體末端壞死。
2、正確做法:讓傷者坐下或躺下,抬高受傷部位;用清水清潔汙染的傷口,出血速度快時應先止血;用消毒紗布或乾淨透氣、無黏性、吸水性好的敷料覆蓋傷口用手按壓5~10分鐘(緊急情況下,可直接用手按壓傷口止血),若血液浸溼紗布,最好也不要取掉,應往上再加敷料;止住血後,用繃帶、布條包紮傷口。
還可以用手指將傷口近心端的動脈血管壓在骨頭上,阻斷血流。此法適用於四肢,但由於影響血液供應,時間不宜超過10分鐘。
暈倒掐人中?
有人暈倒了怎麼辦?也許很多人下意識地就是掐人中。「掐人中」一直以來被奉為「急救神技」。但是這種方式在臨床上主要針對於暈厥的患者,對大多數患者不僅無效,甚至還會有生命危險。
1、危害
人在仰面倒地時,大多數氣道是開放的。而掐人中的時候,常常把患者的頭抱起來,摳住下巴的手往下使勁用力按壓。大拇指在掐人中的時候,其餘四指會自然地放到下巴處用力,這樣反而會讓傷者的嘴閉緊,口腔分泌物無法排出,造成窒息或呼吸道堵塞的嚴重後果。
2、正確的做法
對於暈倒、昏迷的人,正確的處理方法是讓患者仰臥並且抬高下巴,清理掉口鼻裡的異物,這樣能保證呼吸順暢;如果生命體徵消失,需要立即實施心肺復甦並及時撥打120急救。
野外被咬用嘴吸毒
《宮心計》中,劉三好被毒蛇咬傷,經過的皇帝發現了就立刻用嘴為其吸蛇毒。
1、危害:野外被咬時,並不提倡用這種民間方法。因為如果口中有潰瘍或存在嘴唇皮膚破損等情況時,毒液可能通過潰破處威脅到施救者。有齲齒、牙齦炎等口腔疾病的人也不能使用這種施救方法,有時候,即使有齲齒也未必能感覺到,所以還是儘量少用。
2、正確方法:被咬後,立刻原地坐下或躺下,迅速用鞋帶、褲帶等綁紮傷口近心端,並用清水或肥皂水清洗傷口,還可用冰塊、冰水等冷敷傷口周圍,以減緩毒素的擴散和吸收。呼救,由急救人員儘快將人用擔架送往醫院進一步治療。
受傷崴腳揉一揉?
頭部,四肢不小心磕碰而血腫了,或是腳踝手腕等關節扭到,很多人下意識的都會想揉一揉,覺得會減輕疼痛。
1、危害:對血腫處揉一揉不僅不能緩解傷痛,刺激了傷處,還會加速血液循環,加重出血。小血腫硬是被揉成大血腫,嚴重時還要去醫院。
腳崴了,揉一揉則可能使關節錯位。
2、正確做法:受傷後最重要的是固定和保護,冰敷可以減少腫脹,嚴格禁止扳和揉;而頭部摔傷需要格外注意,嚴重時及時到醫院檢查,防止腦震蕩的發生。
小孩發燒擦酒精、「捂汗」
經常聽到老一輩的人說,平時生病發燒了,只要捂出一身汗,體溫很快就會下降。還有很多家長會選擇擦拭酒精,幫助退燒。這些方法真的可以降溫嗎?
1、危害:發燒的時候體溫變化一般分為體溫上升、體溫達到最高值、體溫下降三個階段。一直捂汗的方法不利於身體散熱。此外,酒精具有揮發性,稀釋過的酒精擦在患兒的動脈處,可以幫助散熱。但是,孩子的皮膚嬌嫩,酒精又具有腐蝕性,很容易將孩子的皮膚灼傷或引起過敏性皮炎。若是酒精通過皮膚滲入到血液中,會造成更加嚴重的後果。
2、正確做法:孩子發燒期間不要捂,穿衣服多少要根據氣溫以及室內溫度而定,合適就好,無論發熱與否,都不要穿得過多或者過少。體溫<38.5℃,可以用冰敷、泡腳、洗熱水澡進行物理降溫。除此之外,還可以貼退熱貼。
噎到後拍背
很多小孩在吃果凍、糖果等零食時,經常會不小心將這些零食吸入氣道造成氣道異物梗阻。而多數家長下意識的反應便是拍打孩子的背部,其實這是起不到什麼作用的,甚至可以說是錯誤的。
1、危害:看到有人噎到喘不過氣時,下意識幫對方拍背順氣,這樣反而會讓卡住的東西更往下滑。
2、正確做法:應該傾斜他們的身體,安撫他們,讓他們保持冷靜,然後指導他們緩慢呼吸兩次。這樣做有助於緩解窒息,還可以慢慢破壞阻塞物,恢復呼吸。使用有效的急救措施:海姆立克急救。
溺水了,倒掛控水?
之前有過新聞報導過,很多人都會對溺水人實施倒掛搶救,而醫生表示這種方法只是在拖延搶救。
1、危害
如果有人溺水,水通過食道進入胃中,進入腸胃的水不會造成多大傷害,但是如果水大量進入氣道,短時間內就會使人出現窒息、呼吸心跳驟停,倒掛等方式也不能使水流出來,反而會耽誤黃金急救時間。
2、正確方法
先清理溺水者口中的泥沙、水草等雜物,並進行呼喊與拍打;若無反應就要立刻進行人工呼吸,捏住其鼻孔,深吸一口氣後,往其嘴裡緩緩吹氣,待其胸廓稍有抬起時,放鬆其鼻孔,以每分鐘16-20次為宜,直至恢復呼吸;
若溺水者心跳停止應立刻進行心肺復甦。右手掌平放在其胸骨下段,左手交叉放在右手背上,緩緩用力將胸骨壓下5-6釐米左右,然後鬆手腕,手不離開胸骨,以每分鐘100~120次為宜,直到心跳恢復為止;
在按壓過程中,會有部分積從溺水者嘴部流出,只需將其頭部側歪,讓水流出即可,然後繼續急救。
掌握正確的急救方法,才能不讓我們「好心辦壞事」。
出交通事故後自己覺得沒事所以不去醫院?
在急診工作十餘年,很多人出了交通事故,車壞得很嚴重,自己當時雖然有磕碰卻沒覺得有不舒服,所以選擇不去醫院檢查身體。
其實有的時候,在緊急狀況下身體會分泌大量腎上腺素,刺激機體產生應激反應,掩蓋疼痛,所以如果自己事發時有明顯的磕碰的話,最好去醫院做個檢查排除出血和骨折。
從受傷的眼睛中去除碎片?
眼睛被異物扎傷時,擅自把異物從眼睛中拿出來會使傷口惡化,甚至導致永久性損傷。這時候正確的做法是不要去碰受傷的眼睛,保護眼睛受到二次損傷,可以用膠帶把一個紙杯倒扣在上面,防止其他東西進入,然後立即到醫院去。
但是,唯一的例外是,如果眼睛是被化學物質灼傷的話,需要用清水衝洗大約15分鐘並及時送醫。
把紗布從出血的傷口上拿開再換新的?
如果傷口出血過多把紗布都浸透了,這時候不要把舊的取下來換新的,而是直接在舊的紗布上面覆蓋一個新的。
這是因為,舊紗布上面可能會有幫助止血的凝血因子,拿開舊紗布後可能會使傷口再次出血。
癲癇急救五大錯誤
錯誤搶救姿勢一:使勁掐人中
自從人們知道了「人中」這樣穴位後,無論是學過醫的還是普通人,遇到癲癇患者上來都是意識地就是掐人中。「掐人中」,一直以來是民間的「急救神技」,中暑暈倒,掐人中;
癲癇一旦發作就無法阻止,直至神經元停止異常放電,因此任何方法都無法終止病人的抽搐。掐人中不僅無法終止抽搐,還有可能帶來額外的傷害,比如壓傷等。事實上,在各國(包括咱們中國)的癲癇急救指南中,都沒有「掐人中」這個方法。所以,下次不要再掐人中了。
錯誤搶救姿勢二:往嘴裡塞東西
為了防止癲癇患者咬傷自己的舌頭,搶救者總是千方百計撬開牙齒,放入毛巾等,恨不得把嘴裡都塞滿了,把筷子等東西放到牙齒之間不讓其閉口更是常有的事。
美國急救指南關於癲癇急救的指導,美國認為沒有必要在癲癇時是防止舌咬傷,因為癲癇發作時強大的咬肌閉合有可能導致患者會咬斷塞入的東西,而斷裂物品容易引起窒息,從而非常嚴重的後果。
中國的急救指南認為需要立即塞入毛巾防止咬傷。
綜合中美兩國的急救指南:如果沒有專業的急救人員在場,請勿往患者嘴裡放任何東西,相對於可能出現的舌咬傷,窒息的後果嚴重得多。
錯誤搶救姿勢三:讓癲癇患者正躺
為了方便人們的施救,人們總是想當然的將患者正面朝上。其實正確的是將病人調整為側躺姿勢,解開其領帶、胸罩、衣扣、腰帶,保持呼吸道通暢。
頭偏向一側,這樣有助於呼吸道內的分泌物排出,避免嗆到或者引起吸入性肺炎;如果身體姿勢無法調整的話,請將病人的頭部向兩側偏轉,並及時擦去分泌物。當然有假牙的首先取下假牙,以免誤吸入呼吸道。
錯誤搶救姿勢四:按住癲癇患者
癲癇患者發作時,周圍施救的人員總會選擇按住患者的肢體,一個人有時還不夠,往往是身邊的三四個人都上,按住患者的四肢,不讓其運動,防止其撞到周圍的物體。
我們不應約束患者行動。也就是抽搐時,不要用力按壓病人肢體,以免造成骨折或扭傷。發作過後昏睡不醒,儘可能減少搬動,讓病人適當休息,可給吸氧氣。已摔倒在地的病人,應檢查有無外傷,如有外傷,應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處理。
錯誤搶救姿勢五:將患者送往醫院
遇到癲癇患者,周圍人總是出於「好心」,不管三七二十一,總是拿起手機撥打120,即使病人恢復正常,周圍人也會關心的囑咐:一定要去醫院好好檢查,好好看,萬一以後出什麼事。
• 不要掐人中;
• 不要將任何東西塞進嘴裡;
• 將患者側翻在一邊;松解過緊的衣物;
• 避免約束患者行動;
• 記錄癲癇發作時間;(如果超過一定時間就打120)在癲癇發作停止後才給予幫助。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