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不適合計算機時代?錯、錯、錯!漢字或許是未來科技的瑰寶!

2020-12-11 慨文軒

當今世界各國,大都有自己的語言文字,但世界上眾多的語言文字中,漢字是最特別的一個,也是惟一一種表意文字。漢字是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在人類文明之初就發明的一種文字,並一直延續使用到今天未曾斷絕!

一、漢字的悠久歷史來源於其強大的生命力

目前有出土文物佐證的漢字是商代的甲骨文,在河南安陽殷墟出土的大量甲骨文,是一種已經非常成熟的文字了。雖然甲骨文還具有象形文字的一些特徵,但現代漢字的「六書」原則,在甲骨文中都已經有所展現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試著去解讀一下甲骨文,你會發現與現代漢字在結構和表現方法上都非常類似。

根據漢字的發展軌跡研究推測,從甲骨文的成熟程度來看,不可能是最早出現的,在甲骨文之前肯定還有一種更古老的文字。為什麼這種推測中的文字至今沒有發現考古證據呢?很有可能當初的書寫載體是某種容易腐朽的物品,比如木片、皮革等等,在時間的長河中已經湮滅了。

其實,甲骨文能夠留給我們也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我們現今發現的甲骨文都是刻在龜甲或獸骨這些不易腐朽的物品上,由於甲骨文是用來佔卜的重要文件,也會被好好收藏起來。假如這些甲骨文是寫在獸皮或紡織物上,估計我們今天還在爭論商朝是否存在呢,就像現在對於夏朝是否存在的爭論一樣。

文字是一種文明延續的重要載體,如果文字不存在了,這種文明基本上註定是要滅亡的。世界歷史上四大文明古國的古埃及文明、古巴比倫文明、古印度文明都已經煙消雲散,唯有中華文明一直勃勃興旺,長存長新。

作為中華文明的符號,漢字在近現代經歷過兩次生死考驗,一次是民國初年,大批愛國文人因國家的落後而心生憤慨,他們認為中國落後的本源是儒家學說,而儒家學說的載體是漢字,因而大聲疾呼廢除漢字,改用西方的拼音文字。

第二次漢字危機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由於改革開放使大量的中國人接觸到西方先進的科技、文化和富裕生活,大家認識到中國的落後,中西差距巨大。在當時,代表先進科技的計算機也開始進入中國,可由於沒有漢字輸入方法,很多人認為漢字是不能適應現代計算機時代的,於是,要求廢除漢字改用拼音文字的呼聲第二次產生了。

這兩次漢字危機的緣由都是因為中國落後於世界,一些人就把落後的鍋讓漢字來背,如此看來,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背鍋俠非漢字莫屬。

二、漢字的天生優勢

漢字是古老的,但漢字並不是博物館裡的收藏,而是一直在使用的活的文字。那麼漢字到底有什麼魅力,有什麼優勢讓這種文字能夠一直生存?

1.漢字是表達效率最高的文字

何為高效?用更少的文字表達清楚一件事。大家可能都知道一個聯合國的梗,在聯合國有六種工作語言分別是:英語、法語、俄語、漢語、阿拉伯語、西班牙語,聯合國的所有文件都必須以這六種文字同時存檔,而每次都是漢字文檔是最簡短的。

下面這張圖片是聯合國官網的一則小消息,分別是漢語、英語、法語和西班牙語,可以明顯看出,同樣的內容漢字最簡短,而且使用更大的字,讓人看得更清楚。在網頁的題頭文字「聯合國 健康地球上的和平、尊嚴與平等」,只有中文用一行大字就解決了,其它文本都要兩行小字。

2. 漢字信息密度大:漢字之所以能夠如此高效,在於漢字是一種高密度文字,承載了更多的信息。而每一個漢字又可以和其它漢字靈活組合成新的詞語。而拼音文字就不具備這種能力。比如:手這個字,可以和「表」,組成「手錶」,和「機」組成「手機」,和「槍」組成「手槍」等等,而手錶,手機、手槍這幾個組合詞都是新生事物,都是外國傳入中國的,我們只需要用幾個原有的漢字,就可以很輕易地表達一種新鮮事物。而拼音文字卻沒辦法這麼來,他們必須發明一個新的單詞來描繪。

漢字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只需要認識3000個,基本上絕大多數書籍都可以閱讀了,但是英語卻需要至少會60000個單詞以上,而且隨著新生事物的不斷出現,英語的詞彙量越來越龐大,學習越來越困難。

3.漢字識別效率高,速度快:我們在讀漢字文章時,可以做到概略閱讀一目十行,很多文字不必細看,大概一瞄就能讀懂了。比如下面這個例句:

「鐵路門部醒提市民,若在今年節春有外出的打算,可根據程行安排以及火車票售預安排,提前成完購票。」

其中多個詞語的順序是顛倒錯誤的,但我們大部分人卻不會發現,而且也不會影響我們的閱讀和理解,我們基本上掃一眼就明白意思了。

在現在電腦時代,中文輸入法的聯想功能、模糊功能,讓漢字的輸入效率絲毫不比英語差,甚至更高。

4.利用漢字學習更高效:由於漢字的信息密度大,能夠承載更多的內容,在利用漢字進行學習時,可以有效減輕負擔。就以數學為例,厚厚的一本美國大學出版的數學教材,翻譯成中文後,厚度就明顯變薄了。

再比如,中國兒童初學數學時必背99乘法表,在幼兒園階段大多就能掌握了,可如此強大的數學工具,用英語卻無法簡易表達,英美人中小學數學差,這也是其中原因之一吧?我們下面看看這些有趣的對比:

漢字

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一三得三,用中文讀非常簡單,每個字都是單音節。中文發音:

yi yi de yi,yi er de er,yi san de san

英文

One times one equals one,One times two equals two, One times three equalsthree。

證明樣?酸爽嗎?

再比如以下這個簡單的加法計算

328+259=587

用中文讀:

「san er ba jia er wu jiu deng yu wu ba qi」非常簡潔。

用英文讀:

Three hundred twenty eight plus twohundred fifty nine equals five hundred eighty seven.

通過簡單的對比,就能看出用中文學習更為簡單。

不說別的,一堂數學課,單純因為朗讀上消耗的時間,就比漢語多很多了吧?

5.駁斥一種觀點

總有人說漢語是最難學的語言,這種論調大多數是從歐美國家傳來的,其實也好理解,大多數歐美文字是起源於拉丁文,在語法結構和表達方式上是相似的,只是因為他們用的是拼音,由於各國語音的差異,各種語言逐漸分離。

做個不恰當的比方,歐洲各國相當於中國各省,雖然每個省都有方言,但都算一個體系之內的,所以,他們相互學習對方語言時,就非常輕鬆。而中文和他們相差甚遠,所以學起來感覺費力,同樣的中國人學習西方語言一樣不輕鬆啊。

一個中國學生從小學開始學英語,一直到大學畢業總共要學十六年,可我們的大學畢業生有多少能用英語交流的?

假如一個美國兒童,讓他按照中國人學英語的力度學習中文十六年,他會學成什麼樣?

我相信他能學得更好,因為只要他能學會3000個漢字就和一個普通中國人一樣了,而中國人要想熟練掌握英語,至少要學60000個單詞。

三、漢字在計算機時代是否落伍

1.漢字不能作為程式語言使用

前面已經說過漢字在電腦輸入方面已經找到好的方法,那麼在軟體編程時是否也能應用呢?目前,大多數攻擊漢字的人都會用程式語言都是英語作為攻擊點。

程式語言使用英文字母不是因為漢字不行,而是因為程式語言是美國人最先發明使用的,他們自然要用他們熟悉的文字。

程式語言嚴格來說是一種邏輯語言,並不是一種我們人類的通行語言,那些字符代表某種指令,來告訴計算機應該做什麼。你可以用一個英文字母做為指令符,也可以用俄語,甚至什麼語言都不是都沒問題,只要事先約定好某個符號就行。

所以,漢字並不是不能成為程式語言,只是因為現有的程式語言大多是美國人發明的。要想改變也不是不可能,但難度太大,就好像一座建築已經建了10層樓了,現在要改變大樓基礎,大概率是要把整座樓拆除的。

這樣的事是要走一步看一步,急不得,當前,國家已經在開始鼓勵自主開發電腦、手機等的操縱系統,畢竟我們是後來者,需要一步一步地改變。

2.使用英語編程會有更強的邏輯性

這種說法是相當荒謬的一種觀點。有人舉例說英文包含有多達16種的複雜的時態變化,過去時、現在時、將來時、過去進行時等等,語法非常複雜,說明英語更有邏輯性,能更清晰地區分各種差別。

其實,這完全是一種誤解,如果一件事情能更簡單地表達清楚,還需要搞得如此複雜嗎?這其實更加說明中文的強大,使用中文的中國人,在邏輯思維上一點也不必美國人差,相反中國人的編程能力是全球最強的,這一點在碼農界是有共識的。

HackerRank是一個為全世界的開發者提供各種測試的網絡社區,在HackerRank上有一份對各國程式設計師編程能力的調查表,中國程式設計師編程能力名列榜首,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分別是俄羅斯和波蘭,而使用英語的美國和英國則分列28位和29位,可見英語語法的複雜不代表邏輯能力更強,編程能力更好。

中國人能在這項美國人發明的邏輯語言中領先,恰恰說明使用漢字讓中國人具有更強的邏輯思維能力。

四、漢字或許是未來科技的瑰寶

說了漢字這麼多優點,到底意味著什麼?就是要告訴大家,不要自卑,漢字和中國人目前的地位,只是短暫的現象,在長達幾千年的歷史中,中國從來沒有落後於世界,而是一直領先的。

可是,在十五世紀,當野蠻落後的滿清入侵中原時,歐洲卻開始了啟蒙運動,開始了科學大發現和工業革命。中國往後退,歐洲向前進,經過了近三百年的反方向賽跑,西方把中國遠遠甩在身後。

現在中國人已經覺醒了,我們已經看到了差距,正在奮力追趕。恢復民族自信,以平常心看待歐美發達國家,對民族文化的瑰寶更要珍惜。

漢字就是中國人寶貴的文化瑰寶,以漢字的優越性,在未來的科技發展中或許會成為全人類的瑰寶。

相關焦點

  • 幾個「一讀就錯」的漢字,有人讀錯20年還不知道!你肯定讀不對!
    幾個「一讀就錯」的漢字,有人讀錯20年還不知道!你肯定讀不對!文/國哥觀史你了解中國嗎?你知道中國幾千年以來最具有傳統的和最富有內涵的是什麼嗎?大家都知道,漢字可以說是我們國家的代表,漢字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甚至流傳到其他國家,並受到許多國家的讚賞,顯然漢字文化是多麼的豐富有趣。
  • 中國漢字博大精深「用錯」「錯用」差別懸殊,鹿晗冤枉滕華濤更冤
    中國漢字博大精深「用錯」「錯用」意義懸殊,鹿晗冤枉滕華濤更冤最近炒得沸沸揚揚的《上海堡壘》下映時間又有了新的進展,作為豆瓣評分3.2的一部影片,無論對於演員還是導演都是一種失敗。但是在影片剛收到批評的時候,導演滕華濤就第一時間出道道歉了,言語之間的感情很真摯,網友們還是有很多對導演表示好感的,畢竟人無完人,誰都有犯錯的時候,但是對於導演的這種好感很快就被滕華濤的一番言論所敗壞了在今天接受採訪的時候,《上海堡壘》的導演滕華濤表示:從技術上來講對鹿晗沒有意見,但是自己忽略了演員類型的差別,我用錯了鹿晗,在一個不適合他的類型裡。
  • 被錯用千年的一個漢字,北宋歐陽修曾呼籲糾正,如今無可替代
    在眾多文化瑰寶中,文字獨特魅力,包羅萬象,一詞多義,一字多音已成為文化傳達的獨特形式。在文字浩海中,有這麼一個漢字被用錯千年,歷史長河中,只有一個人勇於發聲,呼籲糾正,這個字可以說在現在已無可替代。 那麼被用錯的漢字是哪個?專家又給出怎樣的解釋?
  • 他盤點了這些年用錯的漢字 面世三天就加印
    最終,這些容易寫錯、讀錯的字,繁簡轉換問題,外形稀奇古怪的字,通過四十餘篇有趣的文章,被分在「不怕你寫不錯」「你一定因為念錯被人笑話過」「那些坑人的漢字」「好玩兒的拆字遊戲」等不同欄目下。日常小事不僅引出某個漢字的造字原理,有的甚至已經超越漢字,讓人進入到了語言學範疇。   生僻字和網絡流行字不選用   《這些年我們用錯的漢字》是老程玩出來的一本書。
  • 這116個漢字一讀就錯,你能讀對多少?建議轉給孩子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有些漢字,你雖然認識,但卻經常會讀錯。比如說結束、強勁、召開、勉強、果實纍纍、自怨自艾、一葉扁舟、熾熱、耄耋之年......等等漢字,你確認你都能夠讀對嗎? 如果想確認自己發音對不對的話,就請繼續往下看吧!
  • 漢字筆順有改變讓家長犯難 教孩子寫字卻被告知錯了
    23日,記者了解到,當前小學一些漢字的筆順和之前有所不同,這令很多家長很犯難,不敢再教孩子寫字。「不對爸爸,老師說豎心旁不是這麼寫的。」竇先生的兒子說。竇先生又寫了一遍,覺得沒錯啊。「『快』字的豎心旁,應該先寫兩點再寫一豎,而不是點、豎、點這樣從左寫到右。」竇先生的兒子開始糾正起自己爸爸的錯誤。
  • 有哪些漢字容易一讀就錯?
    【有哪些漢字容易一讀就錯?】emmmmmmmmm……快轉存吧!~(轉自:@江南都市報 )
  • 中小學考試常考的116個漢字,很多孩子卻一讀就錯!快看看
    有些字,你雖然認識,但卻讀不對,對於中小學生而言,考試必然是要考到讀音的,今天為大家帶來常考的116個漢字,很多孩子一讀就錯,望老師家長為孩子收藏有些字,你雖然認識,但卻讀不對,對於中小學生而言,考試必然是要考到讀音的,今天為大家帶來常考的116個漢字,很多孩子一讀就錯,望老師家長為孩子收藏
  • 一讀就錯、一寫就錯的一百個漢字,你敢挑戰嗎?
    遼報君為小夥伴細心梳理了一百個一讀就錯、一寫就錯的常用漢字,記住它們,不再因為口誤、筆誤丟面子啦↓↓↓一讀就錯的漢字↓↓↓1,一場大戰(chǎng) (×) 一場大戰(cháng) (√)2,莘莘學子(xīng)(×) 莘莘學子(shēn)(√)3,人才濟濟(jì)(×)
  • 對漢字日漸「生疏」 一名大學生簡歷200字錯12字
    對漢字日漸「生疏」 一名大學生簡歷200字錯12字
  • 人民日報整理:一讀就錯的116個漢字
    下面這份材料,也是來自《人民日報》微博,叫做《116個一讀就錯的漢字》。看到就要認真讀完、學完哦,小編在文末設置了一份小測題,讀完以後,可以看看學得怎麼樣。
  • 魯迅曾呼籲規範使用漢字!專家:他說的沒錯
    但是魯迅曾經在他的著作裡寫過:「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第一眼看上去讓人十分震驚,漢字是中華上下五千年之內,文化傳承的載體和依據,有著不可磨滅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魯迅為什麼要這樣說呢?
  • 談資訊時代的漢字規範
    這種革命通過改變社會的通訊和傳播結構而催生出一個新時代、新社會。就在這一系列的巨大變革中,漢字成功地進入計算機,成為在網絡上直接傳播漢語信息的重要載體。一個世紀以來的漢字行廢之爭圓滿地畫了一個句號,漢字——一種六千餘年不間斷地發展至今的最典型的表意文字,今後還會在高科技的支持下長存,不但要為今日之中國走向世界發揮巨大的作用,而且要為弘揚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遺產寫出新的篇章。
  • 「一說就錯」的幾個漢字,來挑戰下,看你能讀對幾個?
    「一說就錯」的幾個漢字,來挑戰下,看你能讀對幾個?文/黃沙說歷史最近在微博上小編看到了好幾條小朋友做作業的視頻,有一個印象特別深刻的小孩子,家長教了好幾遍的拼音可就是讀不準,讓家長脾氣更加暴躁。其實不談小孩子,對於我們來說也有很多漢字容易讀錯,畢竟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小編特意整理盤點了幾個容易「一說就錯」的漢字,來挑戰下吧,看你能讀對幾個?提起浙江相信大家就會想起江南小鎮,小橋人家,比如杭州。浙江有一個很有名氣的旅遊景點——麗水。大家看到這個字的時候應該很不解吧,不就是美麗的「麗」嗎,有什麼難的?
  • 玄彬、宋慧喬其實都是錯的名字叫法?5位韓星名字漢字的寫法
    1.原本的漢字名原本的漢字名,就如同身份證上的註記,如果遇到不是那麼好記的漢字,或是中文世界不太拿來取名字用的漢字,聰明的經紀公司就會取較為好記或書寫優美的漢字替藝人正名。2.經紀公司算過命的漢字名同音可能寫成不同字,韓國也相信命理學,不管是面像或是名字等等,替藝人正名時,雖然同音,可能會選擇其他算過後,比較適合的字來代替。
  • "挖牆腳"寫成"挖牆角" 100個一寫就錯的漢字讓白領汗顏
    東方網2月27日消息:據《青年報》報導,「挖牆腳」不是「挖牆角」、「針砭」不是「針貶」、「黃粱美夢」不是「黃梁美夢」、「出其不意」不是「出奇不意」、「人情世故」不是「人情事故」、「談笑風生」不是「談笑風聲」……一篇《一寫就錯的100個漢字,你能寫對幾個?》的微博最近在網上熱傳,不少網友紛紛對照自測,結果,大多數都不禁感嘆自己錯了不少。
  • 認識但不會讀的漢字,十有八九「一讀就錯」,能讀對一半算你厲害
    認識但不會讀的漢字,十有八九「一讀就錯」,能讀對一半算你厲害作為世界上屈指可數的文明古國,我國有著幾千年璀璨的歷史,在這綿延不絕的歷史長河之中,也孕育出了燦爛而又輝煌的文明,而傳承這些文明的,除去看得見摸得著的古代建築
  • 人民日報整理:一讀就錯的116個漢字,敢不敢來挑戰一下?
    #我是小智老師,我愛記憶# ▼ 人民日報整理了一讀就錯的116個漢字,一起來挑戰一下,看你能讀對幾個呢?
  • 被錯用千年的一個漢字,只有他呼籲糾正,專家卻說:這無可替代
    漢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八千年前,雖然有「上古結繩而治」的說法,但最終從甲骨文中得出這裡才是漢字的源頭,象形文字是漢字的雛形,經過幾千年的發展與演變之後,形成不同的字體,楷書則成為了漢字文化中的主流。
  • 中國漢字往事:計算機時代,誰阻止了中國漢字「拉丁字母化」?
    01第二次漢字危機「中國人用的漢字,能適應計算機時代的發展嗎?」2020年的當下,如果誰提出這樣的問題,那麼無疑會被廣大網友們視為譁眾取寵。1965年,德國發明了電子照排技術,用陰極射線管取代了原有的光學製版,世界印刷業從此進入了計算機時代。70年代的中國,在基礎工業完成從無到有之後,各項產業都在搞技術升級,出版行業也不例外。其中瀋陽7212廠率先突破了膠印技術,並很快推廣到了北京新華印刷廠。然而,萬萬沒想到的是,印刷的效率問題解決後,整體效率的提升卻卡在了製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