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他盤點了這些年用錯的漢字
程玉合是海澱區一位中學語文老師,三尺講臺前耕耘了二十多年。這些天,「老程出書了」的消息,在他的學生、同學、同事間不脛而走,大家紛紛翻看他的新書《這些年我們用錯的漢字》。他多年前的學生給了老師一個最高評語:「老程還是那個老程!」
中學語文老師寫了一本有趣的語言文字的書,盤點這些年用錯的漢字,在如今顯得如此稀有、另類,耐人尋味。
這些字都從生活裡「淘」來
「兒子哎,幫媽wǎ勺米來?」老程給出了答案:「搲,舀的意思。」「媽,我袖口開了,你給我敹幾針?」老程諄諄教導說,「敹,liáo,縫綴的意思。」
老程的這本書不足10萬字,講了我們讀錯、寫錯、認錯漢字方面的故事,但和那些正兒八經的漢字書不同,這些漢字出現的場景特別接地氣,很多都是大家熟悉的生活場景,讀來往往會心一笑。
老程不惜自黑,把自己讀錯、寫錯過的公之於眾。十年前,班裡一個小女生神秘發問:「程老師,『冒』怎麼寫?」「上面一個『日』,下面一個『目』啊!」小女生露出了勝利微笑,「老師您錯了。」老程趕緊查字典,慚愧地發現是自己錯了。還有「媒妁之言」,人家小程讀了多年「媒妁(yuē)之言」,直到上大學和同學發生了激烈爭論,最後才悲哀地發現是自己錯了。
多年來,那些親戚嘴裡聽來、路上聽來和看到的錯字、錯音,統統被老程用心記了下來。到侄女家裡,侄女錯把電餅鐺(chēng)叫電餅鐺(dǎng)。擠地鐵,旁邊人高談闊論,錯把「混淆(xiáo)」說成了「混淆(yáo)」。還有繁體字不能亂用、濫用,比如:「醜」和「醜」,繁體字裡,前者表示醜陋,後者是十二地支之一。如果寫成「子醜寅卯」就會很尷尬。
對漢字格外關心,和老程的專業背景有關,他是北京師範大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研究生畢業的;更與他對文字有極高的探究熱情有關,「我為漢字狂」用在老程身上很貼切。有一天,他胡亂翻看《現代漢語詞典》,居然翻到特別好玩兒的東西。「北京人說人身體特好,很壯,一般說,這人很zhuǎng。可這字怎麼寫,真沒注意過。」偶然中,老程翻到了「答案」,就像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迫不及待地與同事分享:「zhuǎng,原來是唐玄奘的『奘』字!」還操著山東德州口音普通話,一板一眼地念了起來,「奘,zhuǎnɡ,方言,形容粗而大:身高腰奘|這棵樹很奘。」
最終,這些容易寫錯、讀錯的字,繁簡轉換問題,外形稀奇古怪的字,通過四十餘篇有趣的文章,被分在「不怕你寫不錯」「你一定因為念錯被人笑話過」「那些坑人的漢字」「好玩兒的拆字遊戲」等不同欄目下。日常小事不僅引出某個漢字的造字原理,有的甚至已經超越漢字,讓人進入到了語言學範疇。
生僻字和網絡流行字不選用
《這些年我們用錯的漢字》是老程玩出來的一本書。「別太當回事,就是一本小破書,我只是想提醒讀者重視漢字,增加對漢字的興趣。」其實,老程最初曾大膽建議:在推薦語裡寫上「讀兩三個小時就能讀完這本書」,誰知引來編輯部的「恐慌」。大家說,千萬別說這個,有的人書店看看,就不買書了。
早在兩年前,該書責任編輯胡香玉看到他的師兄程老師常在其個人微信公號「老程語文茶館」裡風趣俏皮地發些文字,就與老程說起了中華書局正在策劃的漢字書,結果倆人聊得頗為投緣。再後來,程老師幾十年的積累厚積薄發,一天一篇,連寫70天,這本書的雛形誕生了。
老程文字風趣,和他的網上活躍史有關。2006年開始,他就在網上論壇發表東西,並以寫足球起家。當年他還寫過《網絡聊天的秘密》,但掛在網上很快就沉下去了。他立馬兒把題目改成了《其實裸聊也沒啥》,點擊率成功升至70萬。老程由此頓悟——網上發文得研究大眾閱讀的心理,「我在網上混的時間長,對題目、風格是有自己獨特感覺的。」
但事實是,老程寫完全部70篇文章後,胡編輯竟然刪掉了一半。那些過於油滑、不利於讀者閱讀的,或者文字找不到出處的,都被無情砍掉了。「書稿交給編輯的時候,看起來很放肆,有點像是販賣自己的東西。」事到如今,老程認真做了自我檢討,
其實老程還是很講原則的,不是什麼字都選。比如那些特別生僻、沒有意義的,比如四個字摞一起的,三個摞一起的,根本不常用的,他就沒選。「文字畢竟是交際用的,那些字專家都不認識,寫給讀者,有那個必要嗎?」此刻,老程才拿出了語文老師的腔調。而且胡香玉也補充道,一些外形更特立獨行、更花哨華麗的網絡流行漢字,「我們也都狠心地棄之如敝屣了。」
最終,這本書選字是以現行的《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中能找到、有實際讀音、有準確意義的為標準,確定了目前書中這上千個字詞。那些找不到出處的,全都沒要。
成中華書局歷史上直播第一人
老程說這是他有生以來出的第一本書,是他的第二個孩子。而對外界而言,大家誰也沒想到中學老師寫的漢字小書,竟然意外走紅了。
《這些年我們用錯的漢字》首印一萬冊,誰知三天後又加印一萬冊。有一家圖書館原本說只要30本,看了書立馬兒追加到550本。不能不提的是,老程還是中華書局歷史上第一個進行新書直播的作者。前幾天,網上直播「現場」有8000人在線,他好些平時不見的學生都冒了出來,讓老程感動得快要哭了。
老同學聽說老程出書,都來湊熱鬧。濟南七中老師李美瑛說,對於漢字,老程有著宗教般的狂熱,「他說漢字是他的孩子,我更覺得漢字是他熱戀中的情人,因為他下筆總是活力四射、充滿激情。」老同學肖峰旭也說,老程的書乾貨不少,有著縱橫之姿,「縱者,基於漢字演變、形體特徵等,把漢字的歷史底色演繹得淋漓盡致。橫者,旁及文學、民俗、藝術等,把漢字的價值背景等渲染得惟妙惟肖。」
那些遠在大洋彼岸的學生們聽說老師出書了,也為他點讚。美國佛羅裡達州立大學神經學博士張佳婧說:「十年前,我們那個不太正經的語文老師怎麼這麼多年一點都沒變。」英國倫敦大學政治經濟學院研究生李元貞說,我們家的飯桌文化要講講老程的漢字故事了,或許就從「鱻(xiān) 毳(cuì)皛(xiǎo)」開始。
老程的老師、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岑運強滿意地露出了微笑,「我覺得這本書在形式上和我的第一本著作《趣味實用語言學講話》有異曲同工之妙。」
48歲的老程對外界響動倒是看得很淡,嘆息一聲,「語文老師出書本不新鮮,但被升學率牽著鼻子走的老師很少有心思寫書寫文、耕種自留地了,這是語文老師的悲哀。」他話鋒一轉,「我是個例外,我不是個太正經的語文老師。」
(責編:鄒菁、蔣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