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盤點了這些年用錯的漢字 面世三天就加印

2021-02-08 人民網

原標題:他盤點了這些年用錯的漢字

  程玉合是海澱區一位中學語文老師,三尺講臺前耕耘了二十多年。這些天,「老程出書了」的消息,在他的學生、同學、同事間不脛而走,大家紛紛翻看他的新書《這些年我們用錯的漢字》。他多年前的學生給了老師一個最高評語:「老程還是那個老程!」

  中學語文老師寫了一本有趣的語言文字的書,盤點這些年用錯的漢字,在如今顯得如此稀有、另類,耐人尋味。

  這些字都從生活裡「淘」來

  「兒子哎,幫媽wǎ勺米來?」老程給出了答案:「搲,舀的意思。」「媽,我袖口開了,你給我敹幾針?」老程諄諄教導說,「敹,liáo,縫綴的意思。」

  老程的這本書不足10萬字,講了我們讀錯、寫錯、認錯漢字方面的故事,但和那些正兒八經的漢字書不同,這些漢字出現的場景特別接地氣,很多都是大家熟悉的生活場景,讀來往往會心一笑。

  老程不惜自黑,把自己讀錯、寫錯過的公之於眾。十年前,班裡一個小女生神秘發問:「程老師,『冒』怎麼寫?」「上面一個『日』,下面一個『目』啊!」小女生露出了勝利微笑,「老師您錯了。」老程趕緊查字典,慚愧地發現是自己錯了。還有「媒妁之言」,人家小程讀了多年「媒妁(yuē)之言」,直到上大學和同學發生了激烈爭論,最後才悲哀地發現是自己錯了。

  多年來,那些親戚嘴裡聽來、路上聽來和看到的錯字、錯音,統統被老程用心記了下來。到侄女家裡,侄女錯把電餅鐺(chēng)叫電餅鐺(dǎng)。擠地鐵,旁邊人高談闊論,錯把「混淆(xiáo)」說成了「混淆(yáo)」。還有繁體字不能亂用、濫用,比如:「醜」和「醜」,繁體字裡,前者表示醜陋,後者是十二地支之一。如果寫成「子醜寅卯」就會很尷尬。

  對漢字格外關心,和老程的專業背景有關,他是北京師範大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研究生畢業的;更與他對文字有極高的探究熱情有關,「我為漢字狂」用在老程身上很貼切。有一天,他胡亂翻看《現代漢語詞典》,居然翻到特別好玩兒的東西。「北京人說人身體特好,很壯,一般說,這人很zhuǎng。可這字怎麼寫,真沒注意過。」偶然中,老程翻到了「答案」,就像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迫不及待地與同事分享:「zhuǎng,原來是唐玄奘的『奘』字!」還操著山東德州口音普通話,一板一眼地念了起來,「奘,zhuǎnɡ,方言,形容粗而大:身高腰奘|這棵樹很奘。」

  最終,這些容易寫錯、讀錯的字,繁簡轉換問題,外形稀奇古怪的字,通過四十餘篇有趣的文章,被分在「不怕你寫不錯」「你一定因為念錯被人笑話過」「那些坑人的漢字」「好玩兒的拆字遊戲」等不同欄目下。日常小事不僅引出某個漢字的造字原理,有的甚至已經超越漢字,讓人進入到了語言學範疇。

  生僻字和網絡流行字不選用

  《這些年我們用錯的漢字》是老程玩出來的一本書。「別太當回事,就是一本小破書,我只是想提醒讀者重視漢字,增加對漢字的興趣。」其實,老程最初曾大膽建議:在推薦語裡寫上「讀兩三個小時就能讀完這本書」,誰知引來編輯部的「恐慌」。大家說,千萬別說這個,有的人書店看看,就不買書了。

  早在兩年前,該書責任編輯胡香玉看到他的師兄程老師常在其個人微信公號「老程語文茶館」裡風趣俏皮地發些文字,就與老程說起了中華書局正在策劃的漢字書,結果倆人聊得頗為投緣。再後來,程老師幾十年的積累厚積薄發,一天一篇,連寫70天,這本書的雛形誕生了。

  老程文字風趣,和他的網上活躍史有關。2006年開始,他就在網上論壇發表東西,並以寫足球起家。當年他還寫過《網絡聊天的秘密》,但掛在網上很快就沉下去了。他立馬兒把題目改成了《其實裸聊也沒啥》,點擊率成功升至70萬。老程由此頓悟——網上發文得研究大眾閱讀的心理,「我在網上混的時間長,對題目、風格是有自己獨特感覺的。」

  但事實是,老程寫完全部70篇文章後,胡編輯竟然刪掉了一半。那些過於油滑、不利於讀者閱讀的,或者文字找不到出處的,都被無情砍掉了。「書稿交給編輯的時候,看起來很放肆,有點像是販賣自己的東西。」事到如今,老程認真做了自我檢討,

  其實老程還是很講原則的,不是什麼字都選。比如那些特別生僻、沒有意義的,比如四個字摞一起的,三個摞一起的,根本不常用的,他就沒選。「文字畢竟是交際用的,那些字專家都不認識,寫給讀者,有那個必要嗎?」此刻,老程才拿出了語文老師的腔調。而且胡香玉也補充道,一些外形更特立獨行、更花哨華麗的網絡流行漢字,「我們也都狠心地棄之如敝屣了。」

  最終,這本書選字是以現行的《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中能找到、有實際讀音、有準確意義的為標準,確定了目前書中這上千個字詞。那些找不到出處的,全都沒要。

  成中華書局歷史上直播第一人

  老程說這是他有生以來出的第一本書,是他的第二個孩子。而對外界而言,大家誰也沒想到中學老師寫的漢字小書,竟然意外走紅了。

  《這些年我們用錯的漢字》首印一萬冊,誰知三天後又加印一萬冊。有一家圖書館原本說只要30本,看了書立馬兒追加到550本。不能不提的是,老程還是中華書局歷史上第一個進行新書直播的作者。前幾天,網上直播「現場」有8000人在線,他好些平時不見的學生都冒了出來,讓老程感動得快要哭了。

  老同學聽說老程出書,都來湊熱鬧。濟南七中老師李美瑛說,對於漢字,老程有著宗教般的狂熱,「他說漢字是他的孩子,我更覺得漢字是他熱戀中的情人,因為他下筆總是活力四射、充滿激情。」老同學肖峰旭也說,老程的書乾貨不少,有著縱橫之姿,「縱者,基於漢字演變、形體特徵等,把漢字的歷史底色演繹得淋漓盡致。橫者,旁及文學、民俗、藝術等,把漢字的價值背景等渲染得惟妙惟肖。」

  那些遠在大洋彼岸的學生們聽說老師出書了,也為他點讚。美國佛羅裡達州立大學神經學博士張佳婧說:「十年前,我們那個不太正經的語文老師怎麼這麼多年一點都沒變。」英國倫敦大學政治經濟學院研究生李元貞說,我們家的飯桌文化要講講老程的漢字故事了,或許就從「鱻(xiān) 毳(cuì)皛(xiǎo)」開始。

  老程的老師、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岑運強滿意地露出了微笑,「我覺得這本書在形式上和我的第一本著作《趣味實用語言學講話》有異曲同工之妙。」

  48歲的老程對外界響動倒是看得很淡,嘆息一聲,「語文老師出書本不新鮮,但被升學率牽著鼻子走的老師很少有心思寫書寫文、耕種自留地了,這是語文老師的悲哀。」他話鋒一轉,「我是個例外,我不是個太正經的語文老師。」

(責編:鄒菁、蔣波)

相關焦點

  • 漢字書成日本上半年最暢銷書 加印22次
    漢字書成日本上半年最暢銷書 加印22次 由日本兩大圖書中盤商之一東販評出的除《看似會讀實則不會讀的易錯漢字》搶佔頭把交椅外,小說《告白》和另一本「健腦書」《只做對腦有益的事》也力壓《歐巴馬演說集》,在排行榜上出盡了風頭。要讀對日語中的漢字並不容易,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在公開場合頻頻讀錯字,使得不少日本人從首相身上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漢字書藉此風行日本。截至5月14日,《看似會讀實則不會讀的易錯漢字》已加印22次,累計銷量達104萬冊,成為日本上半年頭號暢銷書。
  • 作為中國人,為什麼感覺漢字沒有英文印在衣服上好看?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因為我們生活中漢字太常見了,以至於我們看到的時候首先想到是是這些漢字背後的意義,而不是把他當成一種裝飾性的符號。這導致了我們看到漢字T恤的時候會覺得有一種廉價感,而究其根本其實是一種羞澀感。
  • 漢語盤點2016:「規」當選年度漢字
    由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商務印書館、人民網主辦的「漢語盤點2016」12月20日揭曉,最終「規」、「小目標」、「變」、「一帶一路」分別當選年度國內字、國內詞、國際字、國際詞。2016年度十大流行語、十大新詞語、十大網絡用語同時發布。
  • 被錯用千年的一個漢字,只有他呼籲糾正,專家卻說:這無可替代
    漢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八千年前,雖然有「上古結繩而治」的說法,但最終從甲骨文中得出這裡才是漢字的源頭,象形文字是漢字的雛形,經過幾千年的發展與演變之後,形成不同的字體,楷書則成為了漢字文化中的主流。
  • 中國漢字博大精深「用錯」「錯用」差別懸殊,鹿晗冤枉滕華濤更冤
    中國漢字博大精深「用錯」「錯用」意義懸殊,鹿晗冤枉滕華濤更冤最近炒得沸沸揚揚的《上海堡壘》下映時間又有了新的進展,作為豆瓣評分3.2的一部影片,無論對於演員還是導演都是一種失敗。但是在影片剛收到批評的時候,導演滕華濤就第一時間出道道歉了,言語之間的感情很真摯,網友們還是有很多對導演表示好感的,畢竟人無完人,誰都有犯錯的時候,但是對於導演的這種好感很快就被滕華濤的一番言論所敗壞了在今天接受採訪的時候,《上海堡壘》的導演滕華濤表示:從技術上來講對鹿晗沒有意見,但是自己忽略了演員類型的差別,我用錯了鹿晗,在一個不適合他的類型裡。
  • 魯迅曾呼籲規範使用漢字!專家:他說的沒錯
    但是魯迅曾經在他的著作裡寫過:「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第一眼看上去讓人十分震驚,漢字是中華上下五千年之內,文化傳承的載體和依據,有著不可磨滅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魯迅為什麼要這樣說呢?
  • 他是中文翻譯《共產黨宣言》第一人,書名被印錯,國內僅存11本
    陳望道,1889年出生,浙江義烏人,1915年留學日本期間,努力鑽研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1919年5月他回國後在浙江第一師範任教,1920年12月起,負責《新青年》的編輯工作。1920年5月,他與陳獨秀等在上海成立馬克思主義研究會,並參與社會主義青年團籌建工作,1922年任中共上海地方委員會第一任書記。
  • 專家談"漢語盤點":是娛樂活動 但要有學術眼光
    興起  從「首秀」到「泛濫」  多年前,商務印書館副總編輯周洪波就已經留意到周邊國家進行的年度漢字評選活動。這類活動最早興起於日本,自1995年開始,日本漢字能力檢定協會每年面向全日本,徵集一個代表性漢字,用以體現當年的世態民情。
  • 他最大的心願,就是在漢字發源地構築漢字文明高地
    李運富曾長期供職於北京師範大學,於2014年獲評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016年,他作為特聘教授來到鄭州大學,踏上圓夢之旅。四年來,他收穫累累,先後被評為河南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年度人物、優秀共產黨員、文明教師、社科優秀學者,2020年入選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最有影響力學者排行榜。
  • 《共產黨宣言》有「姐妹本」:曾因排版疏忽錯印
    《共產黨宣言》有「姐妹本」:曾因排版疏忽錯印 發表時間:2011-09-14   來源:兩本小冊子,加起來不過百頁有餘,卻承載著共產主義信仰的無窮力量。  《共產黨宣言》由馬克思、恩格斯合作完成,1848年2月在倫敦出版。先進的中國人在學習西方的過程中,儘管早在20世紀末就開始零星地介紹馬克思及其學說,但是卻一直未能完成《宣言》全本的翻譯。
  • 三過:漢字筆畫多、成本、傳播等原因導致球衣難印中文名
    虎撲10月25日訊 今天,德轉管理員朱藝發布了一則關於中超下賽季球衣上將印名字的微博。晚間,中國足球研究院負責人「三過」在微博中詳解了關於「為何不是中文名」的問題,他表示主要有漢字筆畫多遠處不易識別,漢字字庫成本高以及為更好傳播這三個原因。另外,媒體人張強在微博中表示,足協內部人士透露,此事還未正式敲定。
  • 魔鬼文字「繩結語」,為何只有印加帝國的人才懂?
    語言是一門藝術,文字亦然,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經歷了甲骨文(象形文字),篆書,草書……最後傳承到我們現在每個人都熟悉的白話文漢字,可見,語言與文字的魅力,而世界上有這樣一種語言,它被稱作是一種神奇的語言文字,因為它既沒有成熟的體系,也沒有具體的形象,而且最重要的是這種文字的含義只有印加帝國的人才能通曉
  • 漢語和漢字曾是世界上多國通用,貨幣上都印,為何後來慢慢被取消
    該券印有「戶曹兌換券」為內容的漢字(戶曹是朝鮮六曹之一,負責掌管戶籍、賦稅徵收、國家與各單位郡縣的會計預算等),還印有「此券以通用正貨交換也」和面額「XX兩」等內容的漢字。從1967年至今,新加坡紙幣上均印有漢字,但內容僅為國名「新加坡」,紙幣面額均用英語表示。
  • 盤點最易寫錯漢字:"冒"字上面部分下不封口
    原標題:盤點最易寫錯漢字:"冒"字上面部分下不封口   世界上最怕的是「認真」二字。《咬文嚼字》常常挑出語文差錯,這不是吹毛求疵,而是對中國語言文字的尊重和敬畏,是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發揚和傳承。正是從這個角度說,「2013十大語文差錯」是堂精美的語文課。「2013十大語文差錯」是堂精美的語文課,其實也是一堂常識課。
  • 世上很貧窮的國家:建國16年貨幣仍印漢字,至今不允日本人入境
    一個非常貧窮的國家:建國16年後,它的貨幣仍然印著漢字,日本人仍然不被允許進入隨著中國人花的錢越來越多,他們越來越有興趣花時間環遊世界,發現世界的多樣性和神秘。幾年前,中國人喜歡到發達國家旅遊,看更豐富的物質生活,體驗更現代和高科技的生活方式。
  • 這些真的不是亂碼,是漢字!
    文丨安迪斯晨風 如果你用過手寫輸入法,就會發現很多奇奇怪怪的字,他們看上去明明就是亂碼或者某種神秘符號,但是字典不會說謊,它們千真萬確,真的就是漢字!
  • 理察:「漢字叔叔」和他的漢字情緣
    2011年,年逾花甲的理察和他的網站偶然被中國網友發現,並引發了微博熱議。意識到有這麼多的中國人開始關注自己和自己的網站,理察做了他生命中又一個重大抉擇——搬到中國。天津、北京、上海、黃山……這些年,儘管在中國的棲身地換了又換,但理察對漢字的執著勁兒從未消減。在他的漢字字源網上,如今已解析超過8000個漢字,收錄近10萬個古漢字字形。
  • 被錯用千年的一個漢字,北宋歐陽修曾呼籲糾正,如今無可替代
    ——《周易》 一起事件,可以衍生百種觀點,這種因人而異的事件評論來自於漢字的多元魅力,不同於英語字節,一個字用多種語氣就可以表達數種含義,這也是為何漢語考級年年難倒數位外國友人,讓國外同志直呼崩潰的重要原因。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歷史沉澱源遠流長,古人用五千年的智慧傳承為後世留下經典不衰的文化。
  • 「奮」當選2018年中國國內字 你的年度漢字是什麼?
    原標題:「奮」當選2018年中國國內字,你的年度漢字是什麼?  由中國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商務印書館等主辦的「漢語盤點2018」20日在北京揭曉。「奮」與「改革開放四十年」分別當選年度國內字和國內詞。  當選2018年度的國內字為「奮」,國內詞是「改革開放四十年」。
  • 漢字設計何時去尷尬?漢字用得少或用拼音替代
    最近,這個服裝品牌加緊在市場圈地,計劃3年內,在上海的專賣店總數將超過20家。同時將進軍長三角,併到廣州、北京、大連等省會城市開店。 2013年則計劃把店開到港澳地區、日本和東南亞。  一家土生土長的品牌,卻為何取個洋名?據業界人士透露,本土品牌取洋名,一方面可以顯得更國際化,另一方面是在品牌設計時,英文字母的設計比起漢字設計顯得更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