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管理之父」泰羅在《科學管理原理》一書中提出:「標準化是企業管理的基礎」。醫院標準化管理是為患者提供同質化醫療服務的有效途徑[1]。2015年,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下達第二批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綜合標準化,實施「上海市閔行區衛生服務綜合標準化試點(國家級)」。古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一個以信息化為支撐,具有現代醫院管理理念、擁有創新管理機制的新型標準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面承擔著社區居民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等防治工作[2]。門診藥房(包括下設6個社區衛生服務站),是為患者提供服務的取藥「窗口」,對樹立醫院整體形象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此,參照衛生部關於《二、三級綜合醫院藥學部門基本標準(試行)的通知》(衛醫政發[2010]99號)「以下簡稱《基本標準》」,制定《社區醫院門診藥房藥品調劑工作質量標準》簡稱《調劑標準》。制定標準有利於規範行為,實現科學管理;有利於改善服務質量,提升綜合競爭力;有利於降低成本,提高管理學效率;有利於引領服務業的健康發展、可持續發展。
1 社區醫院門診藥房質量管理標準體系構建
參照衛生部下發的《基本標準》就分區布局、人員、房屋、設備與設施及規章制度等要求構建了門診藥房質量管理標準體系。以崗位質量責任制為目標,將人員管理、設施與設備管理,藥品質量管理,處方適宜性審核、處方調配以及安全用藥指導,效期管理、不合格藥品管理以及貴重、高危和特殊藥品管理等全部納入制度管理和崗位監測之列,使所有在崗人員處於制度規範中,確保了各項制度得以全面實施和監管。
1.1 落實領用藥品及藥品定點定位制度
門診及服務站點藥房人員以滿足患者用藥需求為前提,根據用量情況,通過計算機系統的「藥品申領模塊」向藥庫領取所需藥品,核查品種、數量和申領單是否相符並籤字確認。同時,落實藥品定點定位制度,做到科學合理擺放、儲存藥品;內服藥、外用藥、易串味藥品及高危藥品按規定分開擺放;「遠效期在裡,近效期在外」[3],檢查確保無錯位、混放情況。如A、B藥櫃分別放置降血壓藥、降血糖藥,C藥櫃放入常用中成藥,並將定點定位信息輸入電腦,以供查詢。
1.2 執行發藥核對與推行「唱名」發藥制度
當藥師「零距離」面對患者時,應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用法,告知「警示、警告」的具體內容、用法用量、注意事項、禁用慎用和相互作用,尤其是對特殊人群用藥交代。當患者主述體徵時,應敏銳地關聯到與不良反應的相關性,利用藥學專業知識和溝通技巧,做到有問必答。藥師應進行用藥前宣傳教育,交代用藥中注意事項,告知用藥後可能的預期反應,從而使患者掌握科學的服藥方法,同時增強對藥物治療的依從性。作為藥品調劑操作人員,應加強責任心,尤其是在患者取藥尖峰時段,嚴格遵守崗位操作規程,做到「四查十對」;在工作中樹立高度的風險責任意識,嚴格把關,推行「唱名」發藥制度,把正確的藥品提供給患者並交代正確的用藥方法,才能預防調劑差錯發生,保證醫療服務質量。為此制定《審方、調配和用藥交代規定》,見圖1。
圖1 審方、調配和用藥交代規定
1.3 構建家庭醫生制度與配髮長處方藥品制度
為了緩解或解決社區慢性病患者「配不到藥」的現象,參照2015年度上海市滬衛計藥政〔2015〕7 號文件《關於本市促進基本藥物配備使用 加強社區藥品供應保障的通知》和滬人社醫監〔2015〕318 號文件《關於在全市開展醫保慢性病長處方工作的通知》以及上海市新一輪社區衛生服務綜合改革配套文件,構建家庭醫生制度「1+1+1」籤約機制(即居民自願與1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家區級醫院、1家市級醫院籤約),和家庭醫生為基礎的分級診療制度。社區家庭醫生應遵循「合理、安全、有效」的原則,對籤約並且納入社區慢病管理的「診斷明確、病情穩定、需要長期服用治療性藥物」的參保患者,適當放開慢性病藥品配備範圍,其用藥可以延長至4周,以此促進長處方政策的不斷深化,切實緩解參保患者「配藥難」的問題。與此同時,藥房調劑藥品除分別以類別、用途、用法、劑型等科學分類放置外,對外包裝極為近似的藥品應分處擺放;其次,當藥架上的藥品存量不足時,藥劑人員也一定要仔細核對,確保藥品填充準確,這也是預防調劑差錯的重要環節之一。目前列入長處方用藥品種共60個,在實際調配時發現有些藥品需拆零。為此制定《最小包裝藥品拆零調配管理規定》,見圖2。
圖2 最小包裝藥品拆零調配管理規定
2 門診藥房調劑崗位要求
藥房的藥品調配處於整個醫療服務鏈的最後環節,其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醫院的聲譽和患者生命。因此,防止發藥差錯是藥師義不容辭的責任[4]。為此依據《基本標準》應注重人員資質、人員配備,確保藥師完成工作任務。
2.1 職責
目前,社區門診以中老年就診取藥居多,藥師的調劑工作包括確認患者用藥信息並準確配發藥品[5]。職責如下:(1)審核處方;(2)調配藥品;(3)書寫藥袋;(4)用藥交待;(5)核對紙質處方;(6)查對籤署《知情同意書》的專用病歷;(7)指導用藥;(8)提醒不合理用藥和用藥錯誤;(9)檢查處方前記、正文和後記;(10)應在處方上簽名或加蓋專用籤章;(11)編制麻醉藥品和第一類精神藥品處方順序號;(12)保管處方;(13)發出藥品無質量原因時,不得退換。
2.2 權限
依據《處方管理辦法》規定:向患者交付藥品時,需進行用藥交代與指導。權限如下:(1)有權拒絕調劑不規範處方;(2)有權提出處方的合法性;(3)有權拒配開具有效期超過3天的處方;(4)有權阻止麻醉藥品、精神藥品及兒科藥品外購;(5)有權指出錯誤處方;(6)有權提出處方用藥的修改建議;(7)有權限制每張處方不得超過5種藥品。
2.3 任職資格
2.3.1 基本要求 (1)應有藥學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2)掌握門診藥品作業系統計算機的應用;(3)藥師負責審核、評估、核對、發藥、安全用藥指導;(4)藥士從事處方調配工作;(5)應取得麻醉藥品和第一類精神藥品調劑資格;(6)身體健康;(7)從事直接接觸藥品者不得有傳染病;(8)具有溝通交流和答疑解惑的能力;(9)熟悉不同藥品的擺放和儲存。
2.3.2 用藥指導思維要求 科學的用藥思維方法和良好的思維習慣是用藥指導的前提。通過思維分析處方用藥是否與指徵相符,判斷是否「對症下藥」,除了依據藥品說明書,應具體考慮以下3方面:(1)疾病特點。通過了解醫師工作站採用的國際疾病分類ICD(ICD,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2010年第10版,熟悉各種疾病的名稱,綜合分析處方中的「臨床診斷」是哪種疾病;(2)患者特點。包括患者的年齡、性別、職業,既往罹患何種疾病,有無藥物過敏史,伴隨用藥史,患者的人文背景等,若是女性需要了解是否妊娠或哺乳;(3)藥物特點。即藥物如何分類、作用機制、藥效學、藥動學、不良反應、相互作用等。
2.4 調劑工作質量標準
當前,門診藥房實施開放式窗口發藥,藥師必須認真審查和核對藥品。熟悉藥物作用、適應症、常見不良反應、特殊劑型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等,了解疾病治療要求和特點,判斷處方用藥的合理性,還要對臨床醫師進行新藥介紹,加強與醫師之間藥物知識交流。具體內容見圖3。
圖3 門診藥房藥品調劑工作質量標準
3 質量管理持續改進
3.1 標化工作量及質量考核
質量管理能夠在一定範圍內實現最佳工作秩序,而標準更強調一致性、約束性和共同遵守性。為此,綜合門診藥房工作過程中的人力、技能、時間、風險等因素,將不同服務項目折算成一個標準的服務量指標。針對執行標準過程中的不達標、不落實的問題,通過考核、分析原因,採取有效措施規範操作,以杜絕差錯。門診調劑藥品人員標化工作量與質量考核見表1。
表1 門診調劑藥品人員標化工作量與質量考核
3.2 開發延處方用藥智能化管理系統
在探索「1+1+1」自願籤約分級診療機制,賦予家庭醫生管理籤約權力和責任的同時,使家庭醫生成為居民健康與衛生費用的「守門人」。籤約居民享有慢性病長處方延續上級醫院處方(簡稱「延處方」)的特權,藥品企業負責配送「延處方」藥品給患者。目前「延處方」藥品目錄共有491個品種,屬於二、三級醫院的常規用藥,藉助社區醫院信息平臺,開發「延處方」用藥智能化管理系統,可以使醫師和藥師了解和掌握這些藥品的重要內容,促進合理用藥,參照各廠家更新版藥品說明書,建立知識庫,利用該信息平臺,對社區「延處方」患者,提供用藥前、中、後相關管理,促使家庭醫生熟練掌握藥物治療原則。通過開發具有攔截功能的系統,在醫師開具處方時,做到事前攔截不符合用藥的患者。依據藥品說明書提取重要信息,確定各個藥品的「警示」內容(不可用、不宜用、避免用、慎用等),從而建立監控不符合用藥「反指徵」警示知識庫。根據藥品說明書的用法用量「每日劑量」、「每日分服次數」等相關規定,智能化提示「不正確」、「不相符」、「注意……」等給開處方醫生。
4 結語
質量標準的制定旨在通過「最佳秩序」來追求「最佳社會效益」[6]。在日常工作中,門診患者由於就診時間有限和缺乏醫學知識,特別需要藥師的用藥指導。而藥師也應及時發現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並加以改善,保障患者的用藥安全、有效、合理[7]。《處方管理辦法》明確了藥師在處方審核中的責任與義務[8],加強了監督監控的程序和措施,提高了對醫師、藥學人員崗位工作的責任和要求。通過建立《社區醫院門診藥房藥品調劑工作質量標準》,明確「事、做、時、地和人」,使得每項工作有人落實,有標準可依,有完成時限,可操作性,可追溯,易管理,全程可監控[9],使患者滿意度達到95%以上,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總之,實現社區醫院門診藥房工作質量標準及質量管理,在提供給患者質量可靠藥品的同時,更重要的是提高藥物治療質量及藥學服務質量[10]。但隨著藥房的發展、條件的改變,《標準》也應該不斷完善,不斷用實踐去檢驗新標準的優劣,對成功的經驗加以肯定並標準化,對失敗的教訓加以總結繼續優化,只有建立質量管理長效機制[11],才能促進醫院藥房質量管理水平的持續提高。
參考文獻
[1] 劉蘭輝.標準化是管理的基礎[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16,23(1):8.
[2] 佚名.藉助信息手段完善服務體制探索健康管理提高服務水平--閔行區古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介紹[J]. 上海醫藥,2012,33(10):1-2.
[3] 吳海燕,李連新. 門診藥房藥品盤點誤差分析及對策[J]. 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13,20(5):89-90.
[4] 孫秀傑,郇姍姍,韓玉芳. 全過程質量管理規範口服用藥[J]. 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15,22(5):43-45.
[5] 陳小玲. 基層部隊醫院門診處方點評與分析[J]. 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16,23(2):47-48+52.
[6] 上海市標準化研究院,中國標準化協會,上海信星認證培訓中心.標準化實用教程[M].第一版.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3.2.
[7] 陳美玲,尚丹婷,關焯梅,等. 我院門診藥房藥學服務現狀調查及建議[J]. 中國藥房,2015,26(18):2465-2467.
[8] 何光照,白 宏,巢金花,等. 128張門診疑問處方審核實踐[J]. 中國藥房,2015,26(14):1982-1984.
[9] 楊大鎖,吳曉明. 基於ISO9001標準持續改進醫院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性[J]. 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14,21(3):52-55.
[10]楊耀芳. 對執行中成藥臨床應用指導原則重要性的探討[J]. 中國臨床藥理學雜誌,2012,28(8):618-620.
[11]李佳勳,孫秀麗,慄克清. 管理工具在醫院質量持續改進中的應用[J]. 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16,23(2):1-3.
通信作者:
楊耀芳:上海市閔行區古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藥師
原標題:社區醫院門診藥房工作質量標準與持續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