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門診無藥房 醫藥分開邁進一步

2020-12-22 健康界

醫藥分開改革還需要一攬子推進的配套改革,否則可能會反覆出現「按下葫蘆浮起瓢」的情況。

據報導,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珠江新城院區日前取消成人門診藥房,患者可持處方到院外指定藥店取藥,以後還將取消所有門診藥房。

門診不設藥房,人們分散到社會上的藥店去取藥,無疑可以改善就醫體驗。以往,人們去大醫院看病,難逃「三長一短定律」,問診的時間很短,但掛號、等候、取藥時間很長。取消門診藥房後,可以縮短看病時間,符合2009年新醫改明確提出的醫藥分開改革方向,也是推進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的題中之義。

在今年兩會上,有關取消藥品加成的問題引起了熱議。有一位來自醫療一線的代表,建議將出廠價格直接印在藥品包裝上,或者在政府網站公示。這樣的討論,讓改革的軌跡愈加清晰。目前,我國已有1560多家城市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今年所有城市公立醫院都要取消藥品加成。這意味著醫院將再也指望不上藥品加成收入,藥房成為成本中心,不再是利潤中心。迫於運營壓力,只保留必要的急診和住院藥房,剝離門診藥房,將是大勢所趨。但剝離並不意味著就實現了醫藥分開,如果不能扭轉以藥補醫的畸形態勢,從經濟上解除醫院對藥品加成收入的依賴,就很難從根本上切斷醫藥之間的利益鏈條,剎住以藥補醫、開藥收回扣之風。

取消門診藥房只是邁了一步,指望這一舉措讓藥價馬上下降、回扣不再存在,還為時過早。從我國現實來看,真正實現醫藥分開,起碼應具備四個條件:一是患者對處方使用有選擇權,不需在醫院指定藥房買藥;二是醫院有可替代的收入渠道;三是醫生靠診斷服務獲得合理收入,服務規範,沒有收取回扣的渠道;四是藥品定價合理,尊重市場規律,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可見,醫藥分開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還需要一攬子推進各種配套改革,否則很難走出「剪不斷、理還亂」的格局,甚至可能會反覆出現「按下葫蘆浮起瓢」的情況。

從根本上講,還是要推動醫藥行業回歸自身發展規律。首先,要讓醫療服務回歸合理水平。只有先調整好醫務人員的診察、手術、護理等服務價格,充分體現其勞務技術價值,使之成為醫院收入的大頭,才能給以藥補醫機制斷奶。其次,是加強對用藥過程的規範和監管。從行業準入到藥品調配,整個醫療服務流程都要符合臨床路徑規範,不能隨意多開藥、用貴藥。醫保支付要發揮好審核作用,同時,對藥品定價實行同質等效策略,並在市場中不斷採集低價,確保價廉質優,沒有送回扣的空間。最後,要讓患者來檢驗醫藥分開的效果,包括看病費用是否降低,抗生素的使用有沒有減少,等等。

事實上,日本、韓國等國家早已頒布醫藥分業的法令,也嘗試關閉醫院門診藥房,但是經過幾十年改革,醫藥分開的效果仍不太明顯。究其原因,還是忽略了改革的協同性,配套措施沒跟上,以致效果大打折扣。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要強化改革責任擔當,看準了的事情,就要拿出政治勇氣來,堅定不移幹。國辦近日出臺的《關於進一步改革完善藥品生產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見》提出,具備條件的醫療機構可探索將門診藥房從醫療機構剝離。取消門診藥房的大潮即將來到,我們期待各地能以堅定的態度、務實的舉措穩步推進這一改革,從而讓群眾早日享受到優質合理的醫藥服務。

原標題:人民日報第一視界:門診無藥房,醫藥分開邁進一步

相關焦點

  • 六部委重啟「醫藥分開」 連鎖藥店對紅利「沒反應」
    而一些更為「敏感」的內容隨後也引發了廣泛的關注——「採取多種方式推進醫藥分開」,即「在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可探索由規模較大、質量控制嚴格、執業藥師藥事服務制度完備、誠信記錄好的零售藥店,承擔醫療機構門診藥房服務和其他專業服務的多種形式的改革」,和「逐步形成醫師負責門診診斷,患者憑處方到醫療機構或零售藥店自主購藥的新模式」。
  • 日本模式對中國醫藥零售的參照:醫藥嚴格分開,專業藥房和藥妝店...
    核心觀點如下:1.日本醫藥分開執行非常徹底,約有70%左右的處方是在醫療機構之外完成配藥的。對於正在執行「醫藥分家」的中國醫改來說,這是一個具有指導性意義的數值。2.日本醫藥零售機構分為調劑藥房和藥妝店,前者相當於從醫療機構剝離的藥房,主要售賣處方藥和醫保藥物,後者售賣非處方藥和一般商品。在醫藥分開背景下,國內醫藥零售業態也可能出現這種分野。
  • 醫藥分開綜合改革後,北京市基層門診量增了
    月,北京實施醫藥分開綜合改革,取消醫療機構藥品加成,實行零差率銷售,設立醫事服務費,取消掛號費、診療費,實施藥品陽光採購,規範調整435項醫療服務項目價格,實施改善醫療服務等綜合改革措施。醫藥分開綜合改革後,本市醫藥費用年增幅控制在8%左右。2019年6月,本市實施醫耗聯動綜合改革,取消醫用耗材加成,規範調整6621項醫療服務項目價格,開展京津冀醫用耗材聯合採購,穩妥實施國家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試點,改善醫療服務和加大醫療保障改革力度。
  • 構建社區醫院門診藥房質量管理標準體系
    門診藥房(包括下設6個社區衛生服務站),是為患者提供服務的取藥「窗口」,對樹立醫院整體形象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此,參照衛生部關於《二、三級綜合醫院藥學部門基本標準(試行)的通知》(衛醫政發[2010]99號)「以下簡稱《基本標準》」,制定《社區醫院門診藥房藥品調劑工作質量標準》簡稱《調劑標準》。
  • 藥房託管 入死局|託管入死局|藥房|託管|醫院|藥品|藥師|-健康界
    要在逐步規範財政補助方式和調整醫療服務價格的基礎上,把醫院的門診藥房改為藥品零售企業,獨立核算、照章納稅」。上述文件被認為是藥房託管產生的首個催化劑。由於醫藥分開必然涉及產權,而醫院的產權模糊,推進醫院產權改革阻力較大,在醫藥分開進退兩難時,藥房託管隨之產生。我國的藥房託管,有著三輪大起大落。第一輪藥房託管始於2001年。
  • 上海醫藥擬徹底退出華氏大藥房
    在實現集團內部醫藥零售資源的整合後,上海醫藥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公告顯示,上海醫藥旗下上海華氏大藥房有限公司擬以1400萬元的價格,將所持有的貴州華氏大藥房延安連鎖有限公司51%股權悉數出售。  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華氏大藥房對標的企業的控股可以追溯到2008年12月,彼時,上海醫藥正在為整體上市做著準備。
  • 京東挽袖子下場了,醫藥零售終端咋整?
    第一個下場的大佬前些日子,京東自營的醫藥館「京東大藥房」正式開業,而京東集團旗下藥品零售企業「青島安吉堂大藥房」也已更名「京東大藥房(青島)連鎖有限公司」。近日,青島有以「京東大藥房」命名的藥房出現在大眾視眼。京東布局線下的大棋看來又邁出了重要一步。
  • 市民不用花掛號費就可在藥房看"方便門診"
    東方網4月12日消息:民營醫院藥房與經濟大藥房展開競爭。上周四民營海江醫院開放式的醫院藥房面向街頭,市民不用花掛號費就可在藥房看「方便門診」,然後憑處方購用降價藥。  上海藥品零售市場降聲四起,然而在藥品消費量佔全市總量約80%的醫院藥房,絕大多數藥品仍緊貼著最高限價零售。
  • 兒童醫院馬場院區預約門診很方便 智能藥房更快捷
    &nbsp&nbsp&nbsp&nbsp不僅門診預約掛號節省了等候時間,馬場院區上線的智能藥房,讓門診患兒取藥也更快捷。記者在一樓門診的智能藥房看到,一排排智能發藥設備的槽道中、智能分片設備的藥盒裡整齊地擺放好了各種藥品。
  • 解讀《醫藥分開綜合改革實施方案》_政策解讀_首都之窗_北京市人民...
    一、醫藥分開  1、什麼是醫事服務費?  答:醫事服務費是北京市在醫藥分開綜合改革中用於補償醫療機構取消藥品加成及掛號費診療費後的運行成本,體現醫務人員勞動價值所設立的收費項目。  開設醫事服務費後,原掛號費和診療費取消。
  • 除了被叫停的藥房託管 藥品採購還有這八大亂象
    5月15日,上海市衛計委出臺《關於本市醫療機構進一步加強藥事管理推動藥學服務轉型發展的通知》要求「公立醫療機構在進行藥房供應鏈優化過程中,須審慎設定與醫藥企業的合作模式,不應與有關企業開展藥房『託管』或類似業務合作,防範合作可能帶來的法律和政策風險。」
  • 301醫院:門診藥房信息化讓取藥只需6-7分鐘
    點擊查看 2014年10月底,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新門診大樓正式投入使用,為滿足日益增多的門診量和處方量需求,醫院在擴大門診藥房面積、增開發藥窗口數量、整合門診藥房的同時,引進了更大型的自動發藥機設備和智能藥架,改進了叫號及窗口屏幕顯示系統,期望通過信息化技術手段最大限度提升門診藥房的工作效率
  • 國家衛建委發布意見 公立醫院藥房不得交營利性企業託管
    &nbsp&nbsp&nbsp&nbsp11月27日,國家衛建委發布《關於加快藥學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要求,堅持公立醫院藥房的公益性,公立醫院不得承包、出租藥房,不得向營利性企業託管藥房。
  • 全國人大代表、老百姓大藥房董事長謝子龍:零售藥店期待醫療信息...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黃志偉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黃志偉 發自北京「醫藥分開已經談了很多年,但是幾乎沒有動,實現路程仍很漫長。」全國人大代表、老百姓大藥房董事長謝子龍在談這個話題稍顯失落。
  • 井陘縣14家醫療機構被解除、暫停定點醫藥機構醫療服務
    近日,井陘縣醫療保障局發布《關於解除、暫停定點醫藥機構醫療服務情況的通報》。通報內容顯示,共有14家醫藥機構被解除或暫停定點醫藥機構醫療服務。自願解除醫保定點服務協議的醫療機構3家:1、井陘禮堂醫務室,自2020年7月起解除定點醫療機構服務協議。
  • 2019年度十大DTP藥房出爐 3.0模式引關注
    處方外流帶來的巨大市場預期中,諸多耳熟能詳的知名企業都在積極進行布局與佔位:醫藥工業、醫藥商業、零售藥店、DTP藥房、院邊店、醫藥電商、流轉平臺企業、技術服務企業、網際網路醫療企業等,紛紛涉足其中。加之4+7帶量採購的推行,在新的招採體系下,藥品營銷傳統的代理商、醫藥代表模式遭受重創,處方藥進院價格大幅下降。
  • 北京醫藥分開綜合改革成果顯著:一年省下醫藥費60億
    核心閱讀  北京實施醫藥分開綜合改革一年來,全市已累計節省醫藥費用60多億元,其中,藥品陽光採購節省費用超55.1億元,在整體上降低了虛高價格,減輕了患者藥費負擔。新設立醫事服務費,切斷醫院、醫生靠「開藥」賺錢的補償模式,醫療機構收入總量基本穩定。建立以分級診療為目的的醫聯體,把普通病常見病分流到基層,大醫院人滿為患的狀態得到緩解。
  • 西安調整城鎮職工醫保待遇 白內障手術門診可報銷
    17個慢性病補助最高限額上調15%  此次提高了門診慢性病補助的限額標準,將原有的17個慢性病病種補助最高限額標準整體上調了15%左右,惡性腫瘤、白血病等疾病門診就醫、購藥年最高可享受補助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