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醫藥分開綜合改革成果顯著:一年省下醫藥費60億

2021-01-09 央廣網

  核心閱讀

  北京實施醫藥分開綜合改革一年來,全市已累計節省醫藥費用60多億元,其中,藥品陽光採購節省費用超55.1億元,在整體上降低了虛高價格,減輕了患者藥費負擔。新設立醫事服務費,切斷醫院、醫生靠「開藥」賺錢的補償模式,醫療機構收入總量基本穩定。建立以分級診療為目的的醫聯體,把普通病常見病分流到基層,大醫院人滿為患的狀態得到緩解。

  告別以藥養醫,藥品零差率銷售,公立醫院依賴多年的舊補償機制一去不復返。從2017年4月8日起,實施醫藥分開綜合改革一年來,北京市交出這樣一份成績單:門急診量2.1億人次,出院病人390萬人,全市醫藥費用僅增長5%左右,為2000年以來費用增幅的最低期,已累計節省醫藥費用60多億元。

  個人負擔減輕了

  實施醫藥分開綜合改革,節省醫藥費,陽光採購功不可沒。數據顯示,一年來,全市藥品陽光採購金額累計624億元,節省藥品費用超55.1億元,僅藥品陽光採購一項措施就使得藥價整體下降8.8%。

  以降血脂藥阿託伐他汀鈣片為例,陽光採購後,進口產品立普妥價格下降9.76%,國產產品阿樂降價11.47%,僅這兩個藥品就節約採購費用8300萬元。心腦血管抗凝藥氫氯吡格雷片,陽光採購可節約6000萬元。

  北京市衛計委主任雷海潮說,本次醫改,北京堅持了醫療、醫藥、醫保三醫聯動,增強了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在藥品陽光採購中,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引入藥品市場價格發現機制,構建公開透明的採購環境。在整體上降低了虛高價格,不僅減輕了患者藥費負擔,也有利於規範藥品生產流通秩序。

  醫藥費用省沒省,要看個人負擔增沒增。此次醫改調整了435項醫療服務項目,除了個別國家明確規定不予報銷的,其他都納入了醫保報銷範圍。新增的55項專項護理、新生兒診療等項目,也都納入了醫保報銷範圍。北京醫改新設立醫事服務費,實行定額報銷,參保人員發生的醫事服務費按規定報銷,並且不受起付線和封頂線的限制。

  北京市人社局副巡視員徐仁忠算了一筆帳,這次改革醫保基金增加支出22.8億元。其中設立醫事服務費增加9.6億元,醫療服務項目價格的調整增加是13.2億元,減輕個人醫藥負擔6000萬元。

  最讓人暖心的是,困難群眾得到有效救助。北京市提高醫療救助標準,將社會救助對象的門診救助和住院救助比例從70%調整到80%,門診救助全年救助封頂線從4000元調整到6000元,住院救助全年救助封頂線從4萬元調整到6萬元;重大疾病救助比例從75%調整到85%,全年救助封頂線從8萬元調整到12萬元。社會救助對象門診、住院和重大疾病救助政策範圍內人均負擔均減少了30%左右,有效減輕困難群眾就醫負擔。

  徐仁忠介紹,以精神病患者為例,為了減輕負擔,由過去的按比例報銷調整為按定額報銷。三級醫院精神病患者住院個人每天最多負擔20元,二級醫院最多負擔15元,一級及以下的最多負擔10元。僅這一項去年一年醫保基金增加支出2987萬元,精神病住院患者負擔下降了54%。

  「醫改是一個利益調整的過程,工作重點應放在對改革最敏感的群體上,關注社會最薄弱的環節,提升低收入群體、困難人員對改革的耐受力。」雷海潮說,北京醫藥分開綜合改革強化社會保障機制,完善困難人員醫療救助政策,提高城鄉醫療救助報銷比例,明確嚴重精神障礙、愛滋病、結核病患者免費治療時不收取醫事服務費。民政部門加大力度,實施精準救助,發揮了兜底保障的良好作用,確保改革的平穩順暢進行。

  醫院虧空能補上

  藥品實行零差率,藥品帶不來收入,改革一年來,全市二、三級醫院藥佔比已從改革前的43%下降到34%,醫院的虧空能補齊嗎?

  破除以藥養醫,北京新設立醫事服務費,原掛號費和診療費取消。以三級醫院為例,普通門診醫事服務費50元,副主任醫師60元,主任醫師80元,知名專家100元,急診醫事服務費70元,醫事服務費的本質是切斷醫院、醫生靠「開藥」賺錢的補償模式,引導醫療機構、醫務人員通過提供更多更好的診療服務,獲得合理的補償。

  北京朝陽醫院執行院長陳勇介紹,醫藥分開綜合改革後,數據顯示,醫院總收入增加3.43%,但補償效率提高,醫院可支配收入提高10.93%,收益率持續提高。

  北京世紀壇醫院院長徐建立更喜歡用「醫療收入實現了平移」的說法。他為記者算了一筆帳:2017年4—12月,收取醫事服務費增加收入8124萬元,取消藥品加成、診療費和掛號費後,減少收入8345萬元,大型設備檢查收入減少819萬元,手術費、護理費、床位費收入增加1325萬元,醫院收入增加285萬元。

  「經歷了5年的試點檢驗,新設立的醫事服務費,在改革啟動後的第四周即可置換原來的掛號費、診療費、藥品加成收入。」雷海潮說,醫療機構收入在總量基本穩定的情況下,結構得以優化,含金量提高。與改革前相比,醫療機構可支配收入總體上趨勢良好。新的補償機制有效支持了醫療機構平穩運行,體現了對醫務技術勞動的尊重,有利於增強醫務人員的職業尊嚴感。

  從以藥養醫到以技養醫,北京市對5類435個醫療服務項目進行調整。普通床位費從28元調整為50元,二級護理從7元調整為26元,闌尾切除術從234元調整為560元,針灸從4元調整為26元。

  雷海潮說,通過規範醫療服務項目和收費,補償了服務成本,解決了一部分醫療服務項目收費顯著低於成本的問題,兒科、婦產、護理、精神心理、傳染等部分短板專業得到發展支撐。針灸、推拿服務項目收入較改革前明顯增長,中醫藥特色發揮有了更好的支撐基礎,發展後勁更足。

  「目前已調整的醫療服務價格項目佔要調整的醫療服務價格項目比重較小,尚不足1/10,醫務人員對建立動態調整醫療服務價格機制的呼聲強烈。」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新聞發言人李素芳表示,北京公立醫院舉辦主體眾多,但公共投入水平有明顯差異,這為今後價格規範和調整帶來了更大的挑戰和難度,需要各辦醫主體落實投入責任,彌合公共投入水平的差距,醫療服務價格政策調整要更加精準到位。

  百姓就醫更方便

  「患者在社區首診,開個藥沒有,檢查做不了,還得去大醫院。」陳勇道出患者在基層看病的苦衷。實行醫藥分開綜合改革後,建立以分級診療為目的的醫聯體,北京朝陽醫院放射師為社區患者出具放射診斷報告,實現了拍片在社區,診斷在三甲;信息多跑步,患者少跑路。

  醫改打通大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醫保藥品報銷範圍,原先在大醫院才能開的藥,現在在社區就能開。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可在社區獲得105種常用藥品,開出兩個月藥品長處方4萬餘張,減少了患者往返醫療機構的次數,節約了時間。全市高血壓、糖尿病等四類慢性病重點人群家庭醫生籤約服務率超過90%。

  看病難,主要是看大專家難。北京宣武醫院副院長吳英鋒介紹,改革和改善同步,提升患者就醫獲得感。由知名專家一人出診變成知名專家團隊出診,團隊出診不限號。目前醫院成立12個知名專家團隊。2017年4月到2018年3月,知名專家團隊門診量達9806人次,同比增長69.33%。轉診1287人次,同比增長59.9%。掛知名專家號不再一號難求。

  「一些普通病常見病逐步分流到基層機構,扭轉了10多年來基層診療量下降或徘徊的局面,大醫院人滿為患的狀態得到緩解。」雷海潮表示,今後北京將進一步規範和完善分級診療制度,使得一、二、三級醫療機構各歸其位。

  改革一年來,三級醫院門急診診療人次較上一年減少11.9%,二級醫院基本持平,一級醫院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門急診診療人次累計達到8000萬人次,淨增1200餘萬,增長了16.1%,部分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診療量增加25%—30%。

  李素芳介紹,今年要進一步做實醫聯體,把大醫院20%的專家號源優先留給社區作為轉診需要,也鼓勵大醫院的醫生到社區去出診。北京市已建立了58個綜合性醫聯體,還建立了8個專科醫療聯合體,實現順暢的上下轉診。

  要使更多群眾在社區就診,就必須使基層醫療機構的診療信息化技術有新的躍升。雷海潮表示,正在考慮建立會診中心、病理會診中心、影像會診中心、心電圖會診中心等,而網際網路+醫療能方便地實現上述目標,在基層檢查,在大醫院診斷,老百姓在社區基層看病更方便、更有保障。

相關焦點

  • 醫藥分開綜合改革後,北京市基層門診量增了
    月,北京實施醫藥分開綜合改革,取消醫療機構藥品加成,實行零差率銷售,設立醫事服務費,取消掛號費、診療費,實施藥品陽光採購,規範調整435項醫療服務項目價格,實施改善醫療服務等綜合改革措施。醫藥分開綜合改革後,本市醫藥費用年增幅控制在8%左右。2019年6月,本市實施醫耗聯動綜合改革,取消醫用耗材加成,規範調整6621項醫療服務項目價格,開展京津冀醫用耗材聯合採購,穩妥實施國家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試點,改善醫療服務和加大醫療保障改革力度。
  • 北京市醫藥分開綜合改革藥品專項抽驗結果公布 第一批16品種藥品...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北京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近日發布2017年第一期北京市醫藥分開綜合改革藥品專項抽驗質量安全公告。  為保證北京市醫藥分開綜合改革平穩實施,按照北京市醫藥分開綜合整體工作安排,北京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於2107年4月24日至26日組織對藥品陽光採購實施後醫療機構採購量大和藥品價格降幅較大的45個品種藥品組織了專項抽驗,經檢驗,第一批16個品種藥品全部合格。
  • 解讀《醫藥分開綜合改革實施方案》_政策解讀_首都之窗_北京市人民...
    一、醫藥分開  1、什麼是醫事服務費?  答:醫事服務費是北京市在醫藥分開綜合改革中用於補償醫療機構取消藥品加成及掛號費診療費後的運行成本,體現醫務人員勞動價值所設立的收費項目。  開設醫事服務費後,原掛號費和診療費取消。
  • 北京:醫改後藥價平均下降約兩成 每年可省28億採購費
    從本月8日起,本市將正式實施醫藥分開綜合改革,藥品陽光採購作為改革措施之一,將隨之同步實施。陽光平臺運行後,預計平臺上的藥品平均降幅可以達到8%,再加上取消藥品加成,醫改後藥品價格平均降幅預計將達到20%左右。
  • 菏澤市舉辦生物醫藥成果推介暨腫瘤防治技術培訓會
    1月14日上午,菏澤市「生物醫藥成果推介暨腫瘤防治技術培訓會」舉辦。市政府副市長曹升靈出席活動並致辭,市科技局局長杜巖主持活動,全市生物醫藥行業企業、醫專、省科學院菏澤分院、市立醫院、市食品藥品檢驗檢測研究院共60餘人參加培訓。  會議由國際華人科技工商協會理事、中國外專局國際人才開發與交流委員會常務理事夏景柱教授邀請美國聖約翰大學博士生導師陳哲生教授、楊冬華教授來菏開展生物醫藥成果推介與腫瘤防治技術培訓,並與相關生物醫藥企業開展技術交流合作。
  • 六部委重啟「醫藥分開」 連鎖藥店對紅利「沒反應」
    ]  4年之後,作為新醫改核心原則之一的「醫藥分開」被正式重啟。  9月9日,商務部、發改委、財政部、人社部、衛計委、食藥監總局等六部門聯合發布《關於落實2014年度醫改重點任務提升藥品流通服務水平和效率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正式提出「採取多種方式推進醫藥分開」。這次多部門的統一發文,也被市場一致認為是新醫改終於重新考慮「醫藥分開」原則與實施路徑的重要信號。
  • 國務院關於印發「十二五」期間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暨實施...
    「十二五」時期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攻堅階段,也是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的關鍵時期。為鞏固擴大前一階段改革成果,實現2020年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既定目標,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和《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中發〔2009〕6號),編制本規劃。
  • 人民日報:門診無藥房 醫藥分開邁進一步
    醫藥分開改革還需要一攬子推進的配套改革,否則可能會反覆出現「按下葫蘆浮起瓢」的情況。據報導,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珠江新城院區日前取消成人門診藥房,患者可持處方到院外指定藥店取藥,以後還將取消所有門診藥房。門診不設藥房,人們分散到社會上的藥店去取藥,無疑可以改善就醫體驗。
  • 高考外語為何將聽力和筆試分開?省教育廳廳長講述山東新高考平穩...
    今年是山東新高考元年,11月17日上午10點,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十三五」期間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聞發布會時指出,隨著2020年9月高考錄取圓滿結束,山東新高考改革平穩落地,且本科錄取率首次超過50%。      「現在對學生的評價不單純依靠分數,還要看綜合素質。」
  • 國務院關於印發「十三五」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的通知
    醫教協同深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改革,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制度初步建立,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加強,醫務人員積極性得到進一步調動。醫藥衛生監管持續加強,信息化建設積極推進。中醫藥發展政策機制逐步完善,作用得到更好發揮,惠民效果進一步放大。健康服務業政策環境顯著改善,社會辦醫加快發展。以省為單位實施綜合醫改試點,積累了有益經驗。
  • 普高錄取率達64%,綜合高中達11所……2019年青島教育成果顯著
    青島市教育局局長劉鵬照在頒獎典禮上,向全市教育系統工作者表示感謝,並總結回顧了2019年青島教育成果。劉鵬照介紹,一年來,全市上下學深圳、趕深圳,全面發起15個攻勢。在城市高質量發展中,青島教育勇於擔當、主動作為、率先發展,湧現出多個社會影響大、示範效應強、推廣價值高的教育品牌。
  • 暨南大學醫藥生物中心成果轉化產值超兩億
    科技成果轉化一直是高校科研的瓶頸,暨南大學醫藥生物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卻走出了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中心在從事醫藥生物技術教學的同時,承擔了國家「863」項目,「973」項目,國家自然基金重點項目、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國際合作項目、國家高技術產業示範工程等國家級項目共計10多項。在科技成果轉化中,創造了超過兩個億的產值。
  • 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群眾健康水平顯著提高
    問:「十二五」期間醫療衛生事業改革發展的總體情況是怎樣的?取得了哪些成就?  答:「十二五」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相關部門、各級黨委政府、社會各界和廣大人民群眾大力支持,全國醫療衛生工作者堅決貫徹落實中央的決策部署,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快實施,醫療衛生事業獲得長足發展,人民群眾健康水平顯著提高。
  • ...全國高校「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單位經驗交流暨成果展示會在...
    11月23日至24日,全國高校「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單位經驗交流暨成果展示會在華東師範大學舉行。來自全國各地84所高校的兩百餘名「三全育人」工作的實踐者、研究者共聚麗娃河畔。8個教育部「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區在內的23個省、市、自治區和53家「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單位參會。
  • 日本模式對中國醫藥零售的參照:醫藥嚴格分開,專業藥房和藥妝店...
    核心觀點如下:1.日本醫藥分開執行非常徹底,約有70%左右的處方是在醫療機構之外完成配藥的。對於正在執行「醫藥分家」的中國醫改來說,這是一個具有指導性意義的數值。2.日本醫藥零售機構分為調劑藥房和藥妝店,前者相當於從醫療機構剝離的藥房,主要售賣處方藥和醫保藥物,後者售賣非處方藥和一般商品。在醫藥分開背景下,國內醫藥零售業態也可能出現這種分野。
  • 國企改革「雙百行動」發布成績單 實施兩年多來綜合成效顯著提升
    「雙百企業」主動作為、綜合施策,在改革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了一系列重大進展,積累了一大批經驗成效。其間湧現出一大批經營機制靈活、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提升、黨的領導堅強有力的改革尖兵,產生了良好的引領示範帶動效應,推動了國企改革。綜合成效顯著提升。
  • 我國首輪帶量採購收官 醫藥價格下降超60%
    原標題: 我國首輪帶量採購收官 醫藥價格下降超60%  近日,甘肅省藥品集中採購平臺印發通知稱,中選甘肅藥品和部分聯盟中選藥品承諾執行聯盟中選價的共61個品規,已導入甘肅省國家集中採購中選藥品結算及監測系統。12月20日起,甘肅省正式執行國家組織藥品集中帶量採購中選結果。
  • 興國推進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紀實
    2013年,我國在311個縣啟動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興國縣被確定為全國第一批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縣。該縣率先在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啟動公立醫院改革。  隨著改革的縱深推進,興國縣兩所公立醫院的公益性得到了初步顯現。「公立醫院姓『公』,改革靠的是政府,而不僅僅是衛生部門或醫院一家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