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環境大臣萊婭·韋爾梅林:丹麥和中國可推動中國水務領域可持續...

2020-12-23 中國經濟時報

丹麥環境大臣萊婭·韋爾梅林:丹麥和中國可推動中國水務領域可持續發展

中國經濟新聞網 2020-06-08 16:19:48

  中國經濟新聞網訊(記者 劉慧)為了進一步推動中丹兩國在綠色解決方案領域的對話與合作,丹麥王國駐華大使館啟動了名為「丹水在華」的全新知識共享移動端平臺。該平臺分享了丹麥在包括汙水處理、氣候變化應對方案等在內的水資源管理強項和經驗。
  
  「希望中丹兩國過去10年在水務領域的積極合作能夠持續。丹麥和中國可以共同推動中國水務領域的可持續發展,啟動這一全新的中丹水務平臺將幫助人們更方便地查找相關資訊。這一平臺還可以鞏固兩國公司間、政府機構間以及環保專家間現有良好的合作基礎。」丹麥環境大臣萊婭·韋爾梅林表示。
  
  作為全球能效解決方案供應商,丹佛斯在水務領域有著行業領先的技術和應用,在世界各地包括中丹兩國有眾多案例。為了向中國水務行業更充分地分享水務行業的技術和經驗,丹佛斯加入丹麥王國駐華大使館「丹水在華」平臺,分享了瑪爾麗斯堡汙水廠、天津津安熱電鼎發家園二次網水力平衡改造等十幾個案例。
  
  減少廢水處理中產生的能源消耗是全球性的關鍵挑戰之一。在探索水處理降耗方面,丹麥有著諸多實踐。
  
  作為世界上第一個能量水平衡系統,位於丹麥奧胡斯市的瑪爾麗斯堡汙水廠案例依靠節能和生活廢水產能運轉,在不消耗外部任何碳能源的情況下,已經實現整體水循環系統的能源中和。以2016年為例,當年產出電能為自身所需能耗的150%,產出餘熱約為2.5吉瓦時/年,總產能約為自身所需能耗的230%,供水的洩漏率下降至6%,並且水價降低9%。該項目不僅被國際能源署列為汙水處理的全球領先案例,在綜合能源服務創新發展過程中,也成為引領能源「產消者」(prosumer=producer+consumer)新業態的全球領跑者。
  
  據介紹,自2010年開始,丹佛斯與奧胡斯市合作,實現智能自動化,建立智慧模型並減少能量消耗,測試發展新技術。通過採用丹佛斯的解決方案,瑪爾麗斯堡汙水廠從汙泥等有機廢物中產生能量,轉化為沼氣,將其用作能源或燃料,並建立全天可持續的水管理模式。瑪爾麗斯堡汙水廠不僅將能耗減小到最低限度,還將其淨能源盈餘最大化。廢水處理設施通常作為能耗單位,需要用到25%-40%的城市電力消耗。而如今,這家汙水處理廠不僅減少了能耗,還能為丹麥第二大城市奧胡斯供電供暖。在該項目的支持下,奧胡斯市的碳足跡減少了35%。這家汙水處理廠已經從一個高能耗單位轉變為一個能源供應商。
  
  全球汙水處理領域專家、丹佛斯集團全球水務與廢水事業部總監MadsWarming表示:「相較於常見的汙水廠,通過使用更多的傳感器、先進的電腦控制、足量的變頻器或變速傳動裝置,可以優化流程,正如瑪爾麗斯堡汙水廠的能量消耗已被減少40%-50%。」
  
  丹麥奧胡斯市市長JacobBundsgaard曾提到,目前城市市政電費的30%-50%來自於水行業,水行業消耗了全球電力的4%,因此,降低淨水和廢水在處理過程中的能源消耗已經迫在眉睫。
  
  在中國,高度的城市化和經濟增長加速了對水資源的挑戰,水資源短缺、水環境汙染、水生態受損這三大問題日益凸顯。
  
  現如今,廣大網民可以通過手機訪問名為「丹水在華」的水知識共享網頁,來了解丹麥是如何應對水資源問題。可以看到丹麥的汙水處理廠如何生產農業化肥,哥本哈根的汙水蓄水池如何轉化為濱海浴場,瑪爾麗斯堡汙水廠如何從高能耗單位轉變為產生單位,丹麥清潔技術解決方案是怎樣為中國打造綠色宜居城市作出貢獻。
  
  

來源:中國經濟新聞網—中國經濟時報 作者:劉慧 編輯: 曹陽       

相關焦點

  • 丹麥環境與食品大臣:願與中國攜手營造可持續的生態環境
    9月19日,丹麥環境與食品大臣雅各布·埃勒曼-延森(左)在丹麥駐中國大使館接受新華網專訪。 新華網發 丹麥駐華使館供圖新華網北京9月21日電(鞏陽)「丹麥願與中方一道,共同努力,為兩國未來營造一個可持續的生態環境。」
  • 陪同丹麥環境大臣訪華 卡姆魯普助力中國降低無收益水
    丹麥環境大臣萊婭•韋爾梅林女士於 11月25日至29日訪問中國,以加強與中國在循環經濟以及可持續水資源解決方案等領域的合作。期間,大臣將訪問北京、深圳和廣州三地。   環境大臣此次訪華之行著重於兩國在水務產業的雙邊合作。在過去的十年,丹麥對華出口的環保技術份額一直在不斷增長。
  • 陳雷會見丹麥環境大臣 雙方籤署合作諒解備忘錄
    6月22日,水利部部長陳雷在京會見了來訪的丹麥環境大臣卡倫·艾勒曼女士。雙方就水資源領域的合作深入交換了意見,並籤署了合作諒解備忘錄。水利部黨組成員、辦公廳主任陳小江,水利部總規劃師、規劃計劃司司長周學文參加了會見。    陳雷對卡倫·艾勒曼率團訪問水利部表示熱烈歡迎。
  • 丹麥貿易與投資大臣:中國市場對丹麥越來越重要
    新華社哥本哈根6月12日電(記者李國榮 楊敬忠)丹麥貿易與投資大臣皮婭·奧爾森·迪赫爾12日在哥本哈根接受中國記者聯合採訪時說,迅速發展的中國市場對丹麥越來越重要,丹麥將著力發展與中國的經貿關係。    奧爾森·迪赫爾說,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之一,是丹麥第六大貿易夥伴。
  • 丹麥環境大臣:過去6年環保技術對華出口翻一番
    隨行的有丹麥環境大臣克爾斯滕·布羅斯博,氣候、能源與建築大臣拉斯穆斯·赫維格·彼得森,以及由數家丹麥企業高層和主要貿易組織代表組成的代表團。   丹麥在環境保護方面的技術處於世界領先地位。這個丹麥訪華團此行的目的在於推進丹麥與中國在能源、環保領域的合作,支持丹麥企業進一步開拓中國市場。
  • 中國與丹麥不斷深化氣候與能源領域合作
    此外,它還能夠相對減少陸上傳輸電纜和電力系統加固方面的投資。目前丹麥建立這些島嶼的計劃期限是2030年。另外,除了這個能源島「新時代」,丹麥還希望推進更多的清潔能源舉措。這些舉措將包括由政府主導的綠色能源整體投資、向綠色廢物利用部門轉型(以及推動回收利用)、嘗試確保丹麥人的"環保熱忱",以及提高綠色能源效率等。
  • 中國和丹麥慶祝建交65周年
    丹麥部長馬努·薩瑞先生和丹麥大使裴德盛先生在五月十一日的媒體見面會上(人民網姚欣雨攝) 人民網北京5月11日電(姚欣雨)5月11日,中國和丹麥迎來建交65周年紀念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嚴雋琪,丹麥兒童、性別平等、融合和社會事務大臣馬努·薩瑞,中國外交部副部長王超,國家信訪局副局長李皋,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副會長宋敬武和丹麥駐華大使裴德生等出席了慶祝晚宴。兩國還舉辦一場農業和可持續發展主題論壇,並籤署了農業及能源領域6項合作協議及備忘錄。
  • 丹麥:過去6年環保技術對中國出口翻了一番
    北極星環保網訊:9月9日至12日,丹麥首相赫勒-託寧-施密特對中國進行了為期4天的訪問。隨行的有丹麥環境大臣克爾斯滕-布羅斯博,氣候、能源與建築大臣拉斯穆斯-赫維格-彼得森,以及由數家丹麥企業高層和主要貿易組織代表組成的代表團。丹麥在環境保護方面的技術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 疫情未能阻礙丹麥與中國通商熱情 ——訪丹麥駐華大使馬磊
    丹麥駐華大使馬磊日前在接受《中國貿易報》記者採訪時說,剛剛落幕的第三屆進博會雖然處於特殊時期,但絲毫沒能阻礙丹麥與中國貿易通商的熱情。此次進博會上,丹麥企業聯合館總面積達300平方米,由丹麥貿易委員會和丹麥工業聯合會共同主辦,涵蓋23家食品及相關領域的企業,是丹麥食品企業參加進博會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
  • 丹麥首相表示希望加強與中國在新能源及環境保護
    新華網北京10月23日電(記者吳晶晶、田野)丹麥首相拉斯穆森23日在中科院出席中國科學與人文論壇發表演講時表示,兩國都面臨著全球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雙方今後應加強在新能源以及環境保護方面的合作。在談及目前的金融危機時,拉斯穆森說,各國不應該採取保守的做法,而應該開放市場,並且推動世界貿易的自由化。
  • 丹麥媒體:丹麥女王訪問中國推銷「小餅乾」
    4月2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同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舉行會談。這是會談前,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東門外廣場為瑪格麗特二世舉行歡迎儀式。新華社記者謝環馳攝參考消息網4月26日報導 外媒稱,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24日開始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時,她的行李箱裡裝滿了小餅乾、豬肉和魚油。據丹麥《北什勒斯維希報》網站4月24日報導,丹麥女王和丈夫亨裡克親王希望進一步增加丹麥產品在中國已經很高的銷量,隨同女王夫婦訪華的經濟代表團規模打破了歷史紀錄。
  • 訪談錄 | NOAH:丹麥中古環境組織
    中丹對話·專欄介紹本系列文章採取訪談報導方式,主要是它便於隨機性和個人風格,受訪人來自丹麥各行各業中與中國建立深度溝通合作的中外專家和學者。中國和丹麥產業和科研環境有許多不同之處,在這種環境中,我們的受訪人是如何看待丹麥的優勢與中國市場的結合的呢?敬請關注我們的系列專欄!
  • 英媒:丹麥生蠔引「中國舌尖」嚮往 中國人心痒痒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5月6日報導,丹麥生蠔在中國網上爆紅,牽動無數中國人心痒痒,但要抵達中國食客的舌尖之上尚有萬裡之遙。近日丹麥駐華大使館發了一條讓丹麥人頭疼的新聞:丹麥海岸遭遇太平洋生蠔入侵,但不是當地人愛吃的品種,對這個人口才570萬的國家來說,鋪滿海灘的生蠔沒有天敵,肆意瘋長,「對海岸的生態環境造成極大破壞,科學家和漁民都束手無策」。
  • 丹麥駐華大使:「生態城市」理念使國家富庶
    《21世紀》:在本屆「兩會」以及之後的中國政治進程中,丹麥最為關注的話題是什麼?裴德盛:丹麥最為關切的議題是中國未來的新政策中,可持續發展的方針會佔到多大比例;此外,中國經濟的再平衡戰略也是我們非常關注的話題。在這兩個領域,中國和丹麥都有非常廣闊的合作空間。
  • 全丹學聯舉辦首屆中國留學丹麥博士生論壇
    人民網哥本哈根8月30日電 日前,由丹麥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簡稱全丹學聯)舉辦的「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丹麥中國博士生論壇」活動在中國駐丹麥大使館成功舉行。
  • 「中國旅遊文化周」活動在丹麥成功舉辦
    駐丹麥使館文化參贊李鴻女士(右二)、中國文化中心主任張力先生(右一)和丹麥環境自然和氣候委員會主席Louise Colding女士(左二)、丹麥腓特烈堡活動中心負責人中國駐丹麥大使館文化參贊李鴻、環境和氣候委員會主席Louise Colding等各界嘉賓百餘人出席活動。開幕式上,還播放了「美麗中國」視頻,受到一致好評。
  • 微軟宣布將在丹麥開設可持續數據中心區域
    微軟今天宣布,其下一個可持續的數據中心地區將在丹麥。微軟還宣布了一項全面的技能培訓承諾,估計到2024年將有20萬丹麥人獲益。 通過這個即將在丹麥設立的數據中心區域,企業可以獲得低延遲、企業級的雲服務,並具有世界級的數據安全性和合規性。
  • 丹麥駐華大使訪問中國科學院大學
    11月23日下午,丹麥駐華大使馬磊(Thomas Østrup Møller)訪問中國科學院大學(簡稱「國科大」)。國科大學術副校長吳嶽良院士在中關村科教園區會見了來賓。國科大中丹中心主任胡正義教授、中丹學院院長趙紅教授等一同參加會見。
  • 丹麥駐華大使:《夜鶯》故事就發生在中國
    順著地磚紋路鋪設的地毯和擺設的桌椅,向每一個來訪者訴說著房間主人的嚴謹、精緻與極簡主義。談及在中國當大使的感受以及對兩國關係的看法,戴世閣給出了3個關鍵詞:童話、自行車、現代藝術。童話:《夜鶯》故事就發生在中國正如戴世閣所說,「當中國人看到丹麥、讀到丹麥、聽到丹麥的時候,他們會覺得丹麥是一個現代的『童話王國』。這正是我們所希望表達的丹麥形象。」
  • 丹麥環境專業 | 哥本哈根大學PK丹麥科技大學PK奧胡斯大學
    丹麥有著和澳大利亞,紐西蘭,加拿大一樣優美的自然環境以及遠低於美國,英國的社會犯罪率,它的首都哥本哈曾經被聯合國評為"全球最宜居的城市",也是全北歐幸福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另外,憑藉著卓越的學術成就歷史,丹麥每年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成千上萬名學生就讀於其國際認可的大學。如果想去丹麥留學,可以學什麼專業呢?這裡小編為大家推薦丹麥高校的環境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