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丹麥生蠔引「中國舌尖」嚮往 中國人心痒痒

2021-01-10 環球網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5月6日報導,丹麥生蠔在中國網上爆紅,牽動無數中國人心痒痒,但要抵達中國食客的舌尖之上尚有萬裡之遙。

近日丹麥駐華大使館發了一條讓丹麥人頭疼的新聞:丹麥海岸遭遇太平洋生蠔入侵,但不是當地人愛吃的品種,對這個人口才570萬的國家來說,鋪滿海灘的生蠔沒有天敵,肆意瘋長,「對海岸的生態環境造成極大破壞,科學家和漁民都束手無策」。

報導稱,這新聞和照片一上網立刻爆紅,牽動無數中國食客的舌尖。一時間,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上到處都是生蠔吃法和激動的對策探討。

中國很多電商的鼻子也立即聞到了各式生蠔的美味,並藉此炒作一把,天貓立即派人和丹麥駐華大使館聯繫,京東甚至說立即要派團赴丹麥抓蠔,好不熱鬧。

中國一些激動的食客們高呼:丹麥環境由我來守護。還有食客網上寫打油詩:「我生君未生,君生外國了。君恨無人食,我恨吃不到。」

丹麥官員也對中國人的反應大為驚訝,立即作出北歐式慢半拍的反應:丹麥環境和食品部大臣伊斯本·倫德·拉爾森5日表示,丹麥政府已經開始研究丹麥生蠔出口中國的可行性。不過,中國海關動植物檢疫部門並沒有積極回應。

報導稱,由於近年來中國人越來越喜歡吃生蠔,中國已經成為全球主要生蠔養殖地。中國水產商立即告訴大眾:全世界生蠔養殖80%在中國,而且中國就是太平洋生蠔最大的養殖國,想吃不需要出國。

考慮到進口不易,大批網友已經詳細探討了跨過千山萬水從中國飛北歐的成本和籤證問題。正在訪問中國的丹麥首相拉斯穆森5日表示,歡迎中國遊客到丹麥品嘗生蠔。丹麥政府已經決定簡化中國個人旅行者赴丹麥籤證的程序。丹麥當地人也對中國人「生蠔遊」表示歡迎。

同時,面對可能大批攜帶蒜茸辣醬湧來的中國食客,丹麥官員不忘警告食品安全。中國的食品專家們也警告生蠔可能攜帶病菌病毒海藻汙染,不能隨便生吃。

歐洲大自然環境下培育的美食甚多,當地人不認其美味,反而視為禍害,包括英國河流裡的大閘蟹、小龍蝦、鯉魚等。但過去也沒想到這些會是中國食客的嚮往。

相關焦點

  • BBC稱丹麥生蠔引「中國舌尖」嚮往:美食或促進貿易交流
    參考消息網5月7日報導英媒稱,丹麥生蠔在中國網上爆紅,牽動無數中國人心痒痒,但要抵達中國食客的舌尖之上尚有萬裡之遙。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5月6日報導,近日丹麥駐華大使館發了一條讓丹麥人頭疼的新聞:丹麥海岸遭遇太平洋生蠔入侵,但不是當地人愛吃的品種,對這個人口才570萬的國家來說,鋪滿海灘的生蠔沒有天敵,肆意瘋長,「對海岸的生態環境造成極大破壞,科學家和漁民都束手無策」。報導稱,這新聞和照片一上網立刻爆紅,牽動無數中國食客的舌尖。
  • 丹麥「生蠔泛濫成災」 中國段子手樂翻天
    ——丹麥感慨大量生蠔入侵該國海岸,中國段子手和老餮們則想出了各種辦法「救人於水火」,中國人的熱情也著實驚到了丹麥人。有說「材料已經準備好,就差生蠔籤證」的;有說「蒜蓉粉絲已到位,就差你們家生蠔」的;還有不扯閒篇兒直接行動,把生蠔的N種做法直接發給大使館看的……在丹麥使館微博原文下的1萬多條回覆中,獲得點讚最多的一條回復是建議丹麥把中國人籤證的條件放寬,開闢吃生蠔籤證,弄個十年內無限次往返的生蠔籤證,而且每次停留時間可以長達一個月。丹麥駐華大使館對於中國人吃掉生蠔的決心多少有點始料不及。
  • 太平洋生蠔入侵丹麥!丹麥官微緊急求助…中國吃貨炸鍋:生蠔我包了!
    文章中提到,目前在丹麥有種生蠔叫做太平洋生蠔,原本是不屬於丹麥的海域的。現在,這種新物種入侵到丹麥這片樂土之後,簡直無法無天,對海岸的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它們在丹麥沒有天敵,在海岸邊肆意瘋長,想下水遊泳的人得穿著鞋才能跨過它們。不僅如此,原本丹麥本土的Limfjord生蠔也被它們擠兌死了。
  • 丹麥首相回應生蠔籤證:盡力讓中國公民獲旅遊籤證
    新京報快訊(記者顏穎顓)據丹麥駐華大使館消息,日前,在丹麥的議政節中,丹麥首相拉爾斯·勒克·拉斯穆森對中國網友感興趣的話題進行了回應,其中包括呼聲甚高的「生蠔籤證」。議政節是丹麥的傳統政治節日,這個政治盛會每年舉辦一次,每次為期4天。
  • 生蠔在丹麥泛濫成災,進入中國後,中國吃貨只說了一句話
    前段時間,丹麥駐華大使館發布了一篇文章,文章的標題為《生蠔長滿海岸,丹麥人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文章裡說,因為外來物種的入侵,對丹麥海岸的自然生態環境帶來了巨大影響,該物種來自南方海域名為「太平洋生蠔」,因為地理位置和外國當地居民對其不感興趣,導致該物種經過數十年的生長,海岸線上已經遍地是生蠔了
  • 我叫生蠔,出生在丹麥,現在我很後悔「偷渡」到中國!
    我們平常都會吃燒烤,而生蠔也是燒烤或是平常生活中,非常常見的一道菜,味道鮮美。生蠔的原名叫牡蠣,在全球性都有分布,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海洋生物資源之一。而且生蠔的營養價值非常高,許多人都喜歡時常購些生蠔,來為自己的身體補充點營養,並且肉質鮮美的生蠔,也讓吃貨們吃得停不下來。
  • 英中時報:《舌尖上的中國》引全球華人共思懷
    一幕幕習以為常的家常吃食製作情景,發生在離中國一萬公裡以外的小小島國上。常年留英的人們,用最原始的方式,儲存著中國的味道。舌尖的秘密「《舌尖上的中國》雖然不能代表中國飲食在我心中的全部印象,但貼近生活,接近勞動大眾,讓人覺得很親切,更能激發思鄉之情。」
  • 又有華人去挖丹麥生蠔 生蠔吃多了你知道後果嗎?
    上個月,丹麥駐華大使館發文,公開「求助」:生蠔長滿海岸,約大家來丹麥吃生蠔。丹麥使館的「求助信」瞬間紅遍中國,中國吃貨們回復丹麥大使館:要吃成珍惜還是瀕危?原本以為這只是個網上的段子,卻沒想到真的有中國「吃貨」身體力行。日前,華人女子「飛飛」和老公驅車前往丹麥海邊挖生蠔,把段子過成了日子。
  • 生蠔危機,其實是丹麥人的一個陰謀
    丹麥生蠔事件在網絡上持續熱議,理一下時間線,追蹤一下報導,不難發現,這其實是丹麥的一個陰謀。
  • 假設丹麥是個產品,生蠔事件是一個活動
    就在5月4日,丹麥首相離開了中國。對於一些國家的國事訪問,我們一般付出越來越少的關注度,他們來做了什麼,老百姓一般越來越少關心。而這次丹麥首相訪華,我們至少關注了「生蠔」。那麼假設丹麥是一個產品的話,「生蠔」事件是一個產品的活動,丹麥首相訪華是產品的最終目的,那麼毫無疑問,這次的活動是網際網路行業一個教科書般的活動。
  • 丹麥生蠔告急 天貓生鮮以吃貨的名義赴使館破殼破冰
    大使館方承諾,將為天貓介紹更多更好的丹麥農產品海鮮商家,以滿足中國消費者對高品質生鮮的需求。近日,丹麥駐華大使館發布一篇長篇微博《生蠔長滿海岸,丹麥人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引發中國消費者的廣泛關注。文中稱,丹麥被太平洋生蠔這一新物種入侵,它們在當地沒有天敵,在海邊肆意瘋長,想下水遊泳的人得穿著鞋才能跨過丹麥本土的Limfjord生蠔也因此陷入困境。在此次會晤中,使館相關人士表示,此次發微博絕非營銷。這只是介紹丹麥風土人情和自然環境的內容,不知道為什麼就突然火了。
  • 丹麥生蠔刷屏後,一份官方吃蠔指南來了,約嗎
    丹麥駐華大使館官方微博24日發布了題為《生蠔長滿海岸,丹麥人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的文章,稱丹麥海岸遭遇太平洋生蠔的物種入侵,當地人對此束手無策。這篇文章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得到了大量轉發,一時間很多人都知道了丹麥有大量生蠔吃不完。
  • 真有華人去挖丹麥生蠔「吃下去滿口大海的味道」
    法制晚報訊(實習記者 任小佳) 4月24日,丹麥駐華大使館發文「求助」稱,生蠔長滿海岸,約大家來丹麥吃生蠔。丹麥使館的「求助信」瞬間紅遍中國,中國吃貨網民們回復丹麥大使館:要吃成珍稀還是瀕危?  原本以為這只是個網上的段子,卻沒想到真的有中國「吃貨」身體力行。
  • 我們都被丹麥套路了!爛大街的太平洋生蠔在丹麥國內滯銷,才被描述成生態災難,賣給外國人…
    這篇文章精心構建了↓「生蠔作為外來物種入侵丹麥,丹麥人不會吃,束手無策」的印象,讓本就熱心的中國人不由地產生「放開那個生蠔,讓我來!」的想法。但事情沒有那麼簡單。丹麥官方有必要那麼危言聳聽嗎?所以,歐洲人本來就是愛吃生蠔的,生蠔在歐洲有悠久的養殖歷史,太平洋生蠔進入歐洲本來就是為了吃掉它的,現在吃不完,只是因為它太常見了(丹麥人更愛本土的Limfjord生蠔,按照CNN旅遊頻道前年11月的報導,在餐廳一個能賣8.85美元)。換言之,爛大街的太平洋生蠔在丹麥國內滯銷了。怎麼辦?試試賣給外國人。
  • 英媒:背棄中國,我們承受不起代價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英媒:背棄中國,我們承受不起代價英國《每日電訊報》6月8日文章,原題:英國承受不起背棄中國的代價 副題:我們與中國的共生互惠關係之深,遠超聒噪的批評者所願意承認的 當前,英國在對華關係問題上正進行某種認真反思
  • 2018考研英語翻譯每日一句:丹麥生蠔危機
    本期主題【丹麥生蠔危機】   Danish people would never expect that the oyster crisis confronting their country   丹麥人從來沒有想到,他們國家遭遇的生蠔危機可能成為中國吃貨的口福。丹麥的困境或許是中國人最難以理解的,因為對於他們來說,這大批大批的海鮮是一種美食,而不是麻煩。
  • 丹麥當地快被逼瘋了:為什麼你們這些物種不去入侵中國?
    要說物種入侵的事例在世界各國有很多例,而且一些國家會因為泛濫成災而愁得快瘋了,而對於中國來說,只要是能吃的,那物種泛濫就不可能存在,因為中國的吃貨會想盡法子把它做成美食,像是入侵歐洲的小龍蝦、入侵美國的風滾草。
  • 終於,英媒發現中國一個驚人消息,多國相形見絀,世界離不開中國
    後疫情時代,中國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政策,穩步推進復工復產,制定利用國內外市場雙重循環的發展戰略,成功帶動國內製造業的發展,率先實現經濟復甦,成為全球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這種情況下,英媒發現一個事實,中國已成全球經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世界已離不開中國。
  • 英媒:中國留學生渴望回國 擔憂跟不上發展速度
    她在中國東北的長春讀的高中,由於成績優異,被北京的一所有名的經貿大學提前免試錄取。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拿到商業英語學位畢業後,她開始做下一個計劃。左愛寧夢想出國留學,她申請去美國的喬治·華盛頓大學讀書。她的父親是一名會計師,母親是一名電子設備技術員。
  • 英媒:中國赴英留學人數大增 帶來巨額學費生活費
    參考消息網2月2日報導 英媒稱,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來到英國大學讀書,他們也帶來了巨額的學費。據英國《泰晤士報》網站1月31日報導,英國高等教育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大學一年級的中國學生數量一年之內增加了1萬人,達到7.6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