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有華人去挖丹麥生蠔「吃下去滿口大海的味道」

2020-12-11 騰訊大燕網

  法制晚報訊(實習記者 任小佳) 4月24日,丹麥駐華大使館發文「求助」稱,生蠔長滿海岸,約大家來丹麥吃生蠔。丹麥使館的「求助信」瞬間紅遍中國,中國吃貨網民們回復丹麥大使館:要吃成珍稀還是瀕危?

  原本以為這只是個網上的段子,卻沒想到真的有中國「吃貨」身體力行。日前,華人女子「飛飛」和老公驅車前往丹麥海邊挖生蠔,把段子過成了日子。

  昨天下午,《法制晚報》記者連線駐丹麥華人「飛飛」,她說這次挖生蠔沒經驗,帶了四個箱子才裝了一箱,下次一定多跑幾趟,並稱「丹麥生蠔吃下去滿口大海的清香味道」。

  事件回顧

  網友回應丹麥大使館求助

  「開通籤證五年內消滅生蠔」

  4月24日,丹麥駐華大使館官方微博發布文章《生蠔長滿海岸,丹麥人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

  文中稱,一種被稱為太平洋生蠔的物種入侵丹麥,對海岸生態環境造成極大的破壞,這種生蠔本來不屬於丹麥海域,而是來自南方海域,但經過數十年的生長,形成了巨大的規模。

  丹麥科學家和漁民已經向丹麥自然保護局投訴了很多次,但是沒有辦法解決。丹麥政府也曾經鼓勵國民去採集生蠔帶回家烹飪,但卻沒有多少人會這麼做。

  為此,丹麥貝類研究中心的主管教授還向自然保護局、環境保護局發信,丹麥有關部門還找到了當地漁民希望解決,但對此事都是束手無策。

  結果丹麥駐華大使館發布了這條微博後,瞬間火遍中國,平時轉發評論都只有兩位數的丹麥大使館微博,此條消息卻被瘋轉。

  有網友戲稱,應該讓丹麥開闢吃生蠔籤證,十年內無限次往返,估計用不了五年就消滅這些生蠔了。

  進展追蹤

  真有華人去挖生蠔吃

  「這片海在家門口該多好」

  5月6日,微博網友@Miss灰灰費安娜在網上發布稱,經過3個半小時的車程,她終於見到了刷爆國內媒體的丹麥生蠔,但卻因為戰術失誤,挖得太少。不過@Miss灰灰費安娜稱,「真是這輩子最好吃的生蠔,如果這片海就在我家門口該多好啊」。

  對於@Miss灰灰費安娜的微博,又引來了同樣一大批吃貨網友的熱議,有網友稱,如果丹麥對中國免籤,機票價格減半,一周內生蠔將成為丹麥人永遠的回憶。

  連線採訪

  驅車三個多小時奔赴現場

  「已有中國人在挖,丹麥人也有」

  今天下午,法晚記者通過微博聯繫上網友@Miss灰灰費安娜,其自稱「飛飛」,是一名駐丹麥華人女子。

  飛飛女士回憶,最初是看到丹麥駐華大使館發的消息,緊接著在丹麥的華人都在轉發這條消息,「朋友圈就爆了」。

  飛飛稱,當地時間5月5日,大概中午11點,她和老公從哥本哈根的家開車前往丹麥西部城市埃斯比約,「路程大概是三個多小時,潮汐表顯示下午3點左右開始退潮 ,到5點多是最低潮,我們看時間比較充裕,就慢慢地開。到了地方,大概三點多,剛好開始退潮了。」

  「那一片,全是海虹和生蠔,有些丹麥人也在挖。也有中國人,是我們走進淺灘看到的,但是他們好像沒有穿雨鞋,轉了轉就走了。」

  自稱沒經驗挖得太少 「下次多跑幾趟」

  飛飛和她的愛人帶著四個箱子、兩個小桶、一個小凳子,還有鑿子和鏟子,「生蠔跟海虹長在一起,很結實,徒手挖要花很大力氣,而且生蠔邊緣挺鋒利的,勁兒使大了會劃破手,一定需要用鑿子和鏟子。」

  對於挖生蠔,飛飛可謂有備而來,但她仍不斷感嘆:「還是沒有經驗啊,浪費時間了。」

  飛飛分析,她和愛人還是到早了。「應該四點半左右到,這時潮也退下去了,直接走到淺灘裡開挖。我們剛剛到的時候,潮還沒有退,生蠔少。太靠近岸邊的話,(生蠔)又比較少。要是等潮水全退了,就可以走到最裡面,遍地都是……還有,我們一次性挖得太多,最後拎著走到岸上筋疲力盡。連一個箱子也沒塞滿,我們就累成狗了。」

  「下次就多跑幾趟,一次少挖一點兒。」飛飛總結著,大概6點多,她和愛人開車返回家。

  正懷孕也不少吃生蠔 「很好吃,滿口大海的味道」

  飛飛是青島人,她在哥本哈根住了12年,經營一家餐館。從小吃海鮮長大的她如今是一個懷孕四周多的孕媽,按她的話說,「寧可沒肉也不能沒海鮮」,所以去挖生蠔的時候,特意帶了一個小凳子,「一開始潮水沒全退下去,我就坐在凳子上挖,怕太累。

  飛飛說,當時在海裡挖的時候就嘗了幾個,味道好極了,很鮮美,還很甜。」

  被問及懷孕期間會不會更注意飲食,飛飛直言:「回來做熟的生蠔我都吃了,也吃了不少。」

  帶回來的這一箱生蠔,飛飛做了蒜蓉小米椒粉絲蒸生蠔,「大蒜、小米椒這些調料哥本哈根很多地方都有賣。因為我們有個餐館,其餘的一些,我帶回去給店裡的員工做了員工餐,他們就烤著吃,還有的炒雞蛋、做湯。口感一個是新鮮,再一個就是感覺比以前吃過的其他的都甜。」

  從去挖生蠔的那天到現在已經過去將近一周時間,飛飛覺得這一箱生蠔量還是挺大的,「這一箱生蠔還有剩餘,昨晚還蒸了一些,現在放了幾天,不敢生吃了,只能熟吃了。」

  最後,飛飛告訴記者,「丹麥的生蠔很肥很好吃,吃下去滿口大海的清香味道!等天冷了,生蠔肥了,我還會去。」

  營養貼士生蠔嘌呤高 痛風患者不宜多吃

  隨後,法晚記者諮詢了首都保健營養美食學會理事、高級營養講師李園園,她表示:「吃生蠔沒有明確的禁忌,孕婦也可以吃。但作為海產品,可能嘌呤比較高,痛風、高尿酸的患者不宜吃太多。」

  營養師強調,「注意安全是根本,最可怕的就是加熱不熟就吃,生吃肉製品對處理要求很高,不建議生吃生蠔。」

相關焦點

  • 又有華人去挖丹麥生蠔 生蠔吃多了你知道後果嗎?
    上個月,丹麥駐華大使館發文,公開「求助」:生蠔長滿海岸,約大家來丹麥吃生蠔。丹麥使館的「求助信」瞬間紅遍中國,中國吃貨們回復丹麥大使館:要吃成珍惜還是瀕危?原本以為這只是個網上的段子,卻沒想到真的有中國「吃貨」身體力行。日前,華人女子「飛飛」和老公驅車前往丹麥海邊挖生蠔,把段子過成了日子。
  • 炭烤生蠔是地攤小吃的招牌,但在丹麥卻因為沒人吃而犯愁
    說到吃,還得看我們中國人,不管是天上飛的,水裡遊的還是土裡爬的,只要過了油鍋都可以吃!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信息,什麼美國鯉魚泛濫成災,澳洲野兔泛濫成災,這些也都算了!竟然還有的國家小龍蝦泛濫、大閘蟹泛濫,最可恨的是丹麥還生蠔泛濫。要知道這生蠔加啤酒不比啤酒和炸雞差,現在炭烤生蠔可是大街小巷的風味小吃,特別是在南方!這丹麥硬是把這美味的食材當成了一種負擔,你們說氣不氣?
  • 生蠔危機,其實是丹麥人的一個陰謀
    4月24日——裝可憐4月24日,丹麥大使館發布了一篇題為《生蠔長滿海岸,丹麥人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的文章,大倒苦水,大意就是:生蠔太多啦!沒轍啊!沒人管啊!喊人來吃也不吃啊!字幕來自@Mads_Mikkelsen翻譯組同一天,又發布文章《這位華人目前是丹麥最牛的學者?有多牛?》,嗯~先討好討好金主大人,這啥心態?你這樣誇我們,我們就會開心嗎?對啊,很開心啊,中國科學家好棒棒!
  • "丹麥生蠔泛濫"後 當地華人品嘗曬圖
    "丹麥生蠔泛濫"後 當地華人品嘗曬圖
  • 丹麥「生蠔泛濫成災」 中國段子手樂翻天
    你說的……是生蠔?  被譽為「海中牛奶」,  營養價值高,  味道鮮美,  口感之嫩滑的那個?  天朝的朋友們表示不淡定了……  分分鐘全部暴露吃貨本性:  @黑幫老鼠:  北歐有蠔,蠔之大,一鍋蒸不下!需要兩燒烤架,一個秘制,一個麻辣,再來瓶雪花,讓我們勇闖天涯!
  • 太平洋生蠔入侵丹麥!丹麥官微緊急求助…中國吃貨炸鍋:生蠔我包了!
    文章中提到,目前在丹麥有種生蠔叫做太平洋生蠔,原本是不屬於丹麥的海域的。現在,這種新物種入侵到丹麥這片樂土之後,簡直無法無天,對海岸的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它們在丹麥沒有天敵,在海岸邊肆意瘋長,想下水遊泳的人得穿著鞋才能跨過它們。不僅如此,原本丹麥本土的Limfjord生蠔也被它們擠兌死了。
  • 丹麥生蠔刷屏後,一份官方吃蠔指南來了,約嗎
    丹麥駐華大使館官方微博24日發布了題為《生蠔長滿海岸,丹麥人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的文章,稱丹麥海岸遭遇太平洋生蠔的物種入侵,當地人對此束手無策。這篇文章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得到了大量轉發,一時間很多人都知道了丹麥有大量生蠔吃不完。
  • 假設丹麥是個產品,生蠔事件是一個活動
    爆款內容、用戶參與度、品牌形象、商務合作、用戶轉化等等一系列完全都有涉及到。就在5月4日,丹麥首相離開了中國。對於一些國家的國事訪問,我們一般付出越來越少的關注度,他們來做了什麼,老百姓一般越來越少關心。而這次丹麥首相訪華,我們至少關注了「生蠔」。
  • 誰說中國人不懂吃生蠔,我第一個不服
    天氣一變冷,對食物的偏愛也隨之有了變化。對於小編這種吃貨來說,對年末的最大期待莫過於生蠔了。國內不少人對生蠔都存在很大的誤解,總以為生蠔就是豪門貴族酒會上會享用的奢侈品,都以為澳洲法國丹麥等地的生蠔多昂貴。
  • 我叫生蠔,出生在丹麥,現在我很後悔「偷渡」到中國!
    畢竟旅遊的好處有很多,不僅能了解到許多未曾知曉的歷史與文化,還能結識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對於吃貨來說,還能品嘗到可口的美食,可謂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了。我國是一個擁有著悠久歷史的國家,在美食上造詣算是比較深刻了,不少外國人也是讚揚我們中華美食文化的好。我們平常都會吃燒烤,而生蠔也是燒烤或是平常生活中,非常常見的一道菜,味道鮮美。
  • 生蠔在丹麥泛濫成災,進入中國後,中國吃貨只說了一句話
    前段時間,丹麥駐華大使館發布了一篇文章,文章的標題為《生蠔長滿海岸,丹麥人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文章裡說,因為外來物種的入侵,對丹麥海岸的自然生態環境帶來了巨大影響,該物種來自南方海域名為「太平洋生蠔」,因為地理位置和外國當地居民對其不感興趣,導致該物種經過數十年的生長,海岸線上已經遍地是生蠔了
  • 丹麥生蠔告急 天貓生鮮以吃貨的名義赴使館破殼破冰
    4月28日,天貓生鮮負責人鉉清飛赴丹麥駐華大使館,就近期困擾丹麥和撩動國人的生蠔問題與使館方共商大計。雙方達成共識,未來將共同落實丹麥生蠔進口事宜。此外,丹麥駐華大使館食品農業及漁業主管高天表示,除生蠔外,非常願意和天貓開展更多農產品合作。
  • 生蠔燉雞湯,味道鮮美又好吃,做法跟材料很簡單
    寒冷的冬天到了,在這個凍手凍腳的季節有什麼好吃的呢?在我的廣東老家,有一句老話說得好:秋風起,生蠔肥。秋冬季節,正是生蠔肥美的季節,這個時候生蠔當然是不可錯過的一道美味食材了。生蠔味道鮮美,營養豐富,一直被稱為「海中牛奶」,不但是現代人喜歡吃,連宋朝時的蘇東坡也一樣喜歡吃生蠔,並且還留下了一首生蠔詩。《食蠔》宋 蘇軾己卯冬至前二日,海蠻獻蠔。剖之,得數升。
  • 我們都被丹麥套路了!爛大街的太平洋生蠔在丹麥國內滯銷,才被描述成生態災難,賣給外國人…
    這篇文章精心構建了↓「生蠔作為外來物種入侵丹麥,丹麥人不會吃,束手無策」的印象,讓本就熱心的中國人不由地產生「放開那個生蠔,讓我來!」的想法。但事情沒有那麼簡單。丹麥官方有必要那麼危言聳聽嗎?所以,歐洲人本來就是愛吃生蠔的,生蠔在歐洲有悠久的養殖歷史,太平洋生蠔進入歐洲本來就是為了吃掉它的,現在吃不完,只是因為它太常見了(丹麥人更愛本土的Limfjord生蠔,按照CNN旅遊頻道前年11月的報導,在餐廳一個能賣8.85美元)。換言之,爛大街的太平洋生蠔在丹麥國內滯銷了。怎麼辦?試試賣給外國人。
  • 拿破崙說:生蠔是我徵服女人和敵人的最佳食品,西方人也吃生蠔
    拿破崙說:生蠔是我徵服女人和敵人的最佳食品,西方人也吃生蠔,為什麼還會泛濫成災呢?生蠔又叫牡蠣,其實是西方和東方共同喜歡的美食。但是在上一年丹麥牡蠣泛濫成災的新聞卻突然刮遍整個中國美食界,吃貨甚至揚言:去丹麥吃光牡蠣丹麥人從來沒有想到,他們國家遭遇的生蠔危機可能成為中國吃貨的口福。丹麥的困境或許是中國人最難以理解的,因為對於他們來說,這大批的海鮮是一種美食,而不是麻煩。
  • 日本美女吃生蠔真豪邁,一看就是性情中人,網友:看著就賊過癮
    拿破崙說過一句很有意思的話:「生蠔是徵服敵人和女人最好的武器」。生蠔不僅肉質豐盈、鮮嫩可口,還富含大量蛋白質和鐵、鋅、精氨酸等營養元素,故而又被稱為「海中牛奶」,常吃可以使我們的身體變得更加強健。冬天,正是吃生蠔的季節。
  • 英媒:丹麥生蠔引「中國舌尖」嚮往 中國人心痒痒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5月6日報導,丹麥生蠔在中國網上爆紅,牽動無數中國人心痒痒,但要抵達中國食客的舌尖之上尚有萬裡之遙。近日丹麥駐華大使館發了一條讓丹麥人頭疼的新聞:丹麥海岸遭遇太平洋生蠔入侵,但不是當地人愛吃的品種,對這個人口才570萬的國家來說,鋪滿海灘的生蠔沒有天敵,肆意瘋長,「對海岸的生態環境造成極大破壞,科學家和漁民都束手無策」。
  • 丹麥首相回應生蠔籤證:盡力讓中國公民獲旅遊籤證
    新京報快訊(記者顏穎顓)據丹麥駐華大使館消息,日前,在丹麥的議政節中,丹麥首相拉爾斯·勒克·拉斯穆森對中國網友感興趣的話題進行了回應,其中包括呼聲甚高的「生蠔籤證」。議政節是丹麥的傳統政治節日,這個政治盛會每年舉辦一次,每次為期4天。
  • BBC稱丹麥生蠔引「中國舌尖」嚮往:美食或促進貿易交流
    參考消息網5月7日報導英媒稱,丹麥生蠔在中國網上爆紅,牽動無數中國人心痒痒,但要抵達中國食客的舌尖之上尚有萬裡之遙。一時間,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上到處都是生蠔吃法和激動的對策探討。中國很多電商的鼻子也立即聞到了各式生蠔的美味,並藉此炒作一把,天貓立即派人和丹麥駐華大使館聯繫,京東甚至說立即要派團赴丹麥抓蠔,好不熱鬧。中國一些激動的食客們高呼:丹麥環境由我來守護。還有食客網上寫打油詩:「我生君未生,君生外國了。君恨無人食,我恨吃不到。」
  • 奶香、榛果、蜜瓜……居然是生蠔的味道?
    法國的吉娜朵奶香濃烈、美國的東牡蠣軟糯清新、日本的熊本牡蠣甜如糖果、中國的乳山牡蠣爽滑多汁,還有口感細膩的澳洲Tasmania生蠔、頗具熱帶風情的巴西聖卡塔琳娜生蠔……品嘗一個地區所出產的生蠔,就相當於親吻了這個地區的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