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體溫超37.5℃ 需隔離觀察

2020-12-22 三湘都市報

本報訊(記者 王璐)秋季開學後,長沙市陸續有中小學確診甲流病例。9月14日,長沙市教育局緊急下發《長沙市學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應急工作方案》,首次明確37.5℃為臨界體溫,即一旦學生腋下溫度超過37.5℃,或有流涕、鼻塞、咽痛、咳嗽、頭痛、肌痛、乏力、嘔吐、腹瀉等流感症狀,或為甲流病例的密切接觸者,應在第一時間採取措施,暫時隔離在校醫室或觀察室觀察,同時,要做好相應防控工作,並將情況立即報告當地疾控和教育部門。

同時,長沙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日前已啟動校園甲流疫情零報告制度,要求各學校堅持晨檢、午檢,學生1天需測2次體溫。疾控中心專家表示,學校應每周用1次84消毒液對物表進行擦拭、用醋對室內空氣燻蒸。

相關焦點

  • 學生體溫超37.5℃回家隔離 青島嚴控甲流
    針對廣東東莞一所學校爆發24例甲型H1N1流感的情況,昨天,青島市教育局又進一步採取措施加強校園內對流感的防控,學生自測體溫超過37.5℃就需要回家隔離觀察。  市教育局規定,全市中小學生每天需要自測兩次體溫,時間是每天早晨到校之前、在家吃完晚飯睡覺之前。
  • 省外返校學生需隔離14天 住校學生每日三次體溫監測
    返校學生如果出現發熱,應如何正確處理呢?日前,瀋陽市疾控中心的專家給予了解答。返校教職員工和省外學生需做核酸檢測瀋陽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應急辦主任連志勇介紹,高校復學的常態化防控工作必不可少,學校和學生應提高警惕,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在復學前,返校復學教職員工(含後勤、安保人員)應進行核酸及血清抗體檢測,健康才能上崗。
  • 非綠碼或體溫超37.3℃ 須做核酸檢測或接受14天隔離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樊雪婧高校開學會出現跨地區流動,怎麼確認返校學生身體健康狀況?返校後,又如何管理?在新聞發布會上,省教育廳高等教育處處長張水潮回答了這些熱點問題。非綠碼或體溫超37.3℃須做核酸檢測張水潮介紹,入校時,所有師生都要進行體溫檢測、查驗電子健康碼、對全身及行李物品進行消毒。凡健康碼不是綠色或體溫經多次檢測仍超過37.3℃的,須立即接受核酸檢測或接受14天隔離醫學觀察。
  • 非綠碼或體溫超37.3℃須做核酸檢測或接受14天隔離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樊雪婧高校開學會出現跨地區流動,怎麼確認返校學生身體健康狀況?返校後,又如何管理?在新聞發布會上,省教育廳高等教育處處長張水潮回答了這些熱點問題。分期錯峰開學一人一檔精準監測「高校具有在校生規模大、跨區域流動性強等特點,這對高校秋季學期順利開學是不小的挑戰。」
  • 山東發布中小學疫情處置流程:師生體溫超37.3℃立即去留觀點
    《通知》明確,在校內任何場所,一旦自感不適或檢測發現師生員工體溫≥37.3℃,應由所在場所相關工作人員,立即將異常人員帶至就近的臨時留觀點。在校師生體溫超37.3℃需去臨時留觀點《通知》明確,在校內任何場所,一旦自感不適或檢測發現師生員工體溫≥37.3℃,應由所在場所相關工作人員,立即將異常人員帶至就近的臨時留觀點,為其佩戴一次性口罩(已佩戴的確認佩戴規範),並在旁陪護安撫,同時報告學校疫情聯絡員(一般為學校校醫或分管校領導)。
  • 初三學生開學體溫檢測37.3度,卻被要求進行自費隔離14天,怎麼辦
    初三孩子在5月6日上學,體溫檢測為37.3度,不問緣由就讓120拉去自費隔離14天?我認為這樣的行為確實有點奇怪,人體正常的體溫是36.5-37.3度,而37.3度基本上屬於正常體溫的範圍,而老師卻不問緣由也不做任何檢測就讓120拉去自費隔離?
  • 37.3℃算發燒,全班同學要原地隔離!體溫升高原因只有發燒嗎?
    學校每天都會多次給學生測量體溫,體溫只要達到37.3℃,就算發燒,要全班隔離。復學的防疫工作到底是怎樣的?家長、學生、老師都要做哪些事?1藥網調查了一下浙江省杭州市的復學防疫政策,以杭州一民辦小學為例,來給大家講一講。
  • 山東境內機場口岸嚴防伊波拉病毒 體溫超37度隔離檢測
    山東檢驗檢疫局工作人員介紹:「我們現在增設了4條體溫計通道,旅客在通行地過程中,無形中已經進行了4次體溫檢測,然後根據總局對伊波拉病毒的要求,我們也將體溫檢測值由37.5度降到了37度。」  下午2點半,一架日本入境航班降落,一名旅客被發現體溫異常。工作人員快速把他引領到一旁的隔離檢測區。  據了解,這名乘客體溫37.5度。
  • 北京市教委要求:體溫超過37.2學生不得入校
    ■體溫超過37.2°C不得入校■中小學一律停止各種課間集體加餐和飲用牛奶或豆奶■寄宿學校每間宿舍不能超過15人,地下室宿舍一律停用■大學改為小班上課,每間教室學生不超過30人轉自搜狐  本報訊(記者戚海燕)昨天,市教委、市衛生局聯合發出《關於進一步做好學校衛生防病工作的通知
  • 腋下貼個「創可貼」,隔離觀察人員體溫隨時掌控
    在腋下貼個「創可貼」,連上手機,後臺就能隨時隨地掌握被隔離人員的體溫;將一臺微型設備的導線頭放置腋下,連上手機,也能隨時隨地獲取被隔離人員的體溫信息……2月14日起,海澱區29個街鎮及區級集中醫學觀察中心的隔離觀察人員,陸續佩戴上智能體溫儀、
  • 疫情下的高考:隔離考場何時啟用?體溫高於37.3℃如何研判?
    因疫情防控,考場安排、進入考場流程與往年不同,增設防疫副主考、隔離考場等。7月6日下午,記者實地探訪山西省太原市高考考點。太原市第四十八中學校考點前,警戒帶、警戒樁、遮陽棚擺放整齊;自動測溫門頂部,覆蓋著一張綠色防曬隔熱網;安全檢測、身份識別系統一應就緒;校園進行了全面消殺。
  • 體溫檢測為啥卡37.3度?預防新冠病毒為啥隔離14天?數據怎麼來的
    為什麼隔離需要14天呢?測體溫為什麼用37.3℃作為標準?人的體溫其實不是一個固定值,而且每個人的體溫也並不完全一樣,只是一個相對恆定的值,一般來說人的體溫在一天裡是有波動的,早晨6-7點的時間最低,下午4-5點的時候最高,一般波動的幅度不超過1。
  • 體溫超37.2度就報警!晉江長途汽車站……
    「嘀」的一聲,旅客進入車站經過檢測通道時,顯示屏中便可看到旅客的體溫。記者在晉江長途汽車站看到,進入車站的旅客排隊測溫後,再填寫包括出行日期、姓名、聯繫方式、身份證號碼、去向、體溫等事項的信息登記。記者以旅客身份經過檢測通道,2分鐘即可完成體溫檢測和信息登記。「通過熱成像測溫系統,實現對進站人員進行不停留、高精度的人體測溫,體溫超過37.2℃自動報警。」
  • 高三學生發燒37.5度,5名舍友全被隔離!校方家長各執一詞吵翻天
    據桂林生活網4月20日報導,4月19日晚,廣西南寧沛鴻民族中學一名高三學生突然出現發燒症狀,校方立即要求同寢室的其餘5名同學全都回家進行自我隔離,此項安排一出,立馬引起不少學生家長的不滿:如果發燒的孩子並未感染行管肺炎,那其他同學有什麼必要隔離?
  • ——學生體溫異常的處置應對方法
    答:學生昨日晚上體溫≥37.3℃,雖然今日早上已經退燒,但體溫並不穩定,有可能還會反覆發燒。這個時候家長需要帶學生去就近的發熱門診就診以明確診斷。如果排除了新冠病毒感染及其他傳染病,就可以繼續在家裡休息和治療,根據《廈門市學校及託幼機構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指南(2019年版)》規定,待體溫恢復正常48小時後才可以聯繫班主任並經學校同意後方可返校上課。
  • 北京中小學生在家需每天自測體溫
    隨著世衛組織決定將全球流感大流行的警戒級別由5級提升至6級,本市防控甲流力度也加大:本市再度擴大重點監測人群的範圍,將來自英國、澳大利亞、西班牙的入境人員納入重點監測範圍;要求中小學生在家也需每天進行自測體溫,並要求家長籤字,次日將情況返回至學校。
  • 深衛健委提醒:體溫超37.3℃且有相關症狀需注意,武漢回來市民可...
    記者從深圳市衛生健康委了解到,目前深圳全市共有49家發熱門診,如市民體溫超過37.3℃,並且有咳嗽、鼻塞、頭痛、咽喉痛、打噴嚏、乏力和全身肌肉酸痛等感冒症狀,就應該佩戴口罩去就近的發熱門診就診。
  • 上海虹橋樞紐等站點測量乘客體溫,達37.5℃臨時隔離
    每日對一線公交員工加強體溫測量,詢問健康狀況,一旦發現發燒、咳嗽等疾病症狀,立即停止工作,並安排到醫院就診。發熱乘客臨時安置點。久事公交對人流集中的公交樞紐站開展乘客體溫測量工作,並在虹橋樞紐、中運量公交71路外灘終點站等站點設立發熱乘客臨時安置點,一經發現有乘客體溫高於(含)37.5℃,及時進行臨時隔離,並立即通知所在地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或與上海市急救中心,積極配合疾控和衛生部門做好場站消毒防疫工作。
  • 北京地鐵將全路網測體溫,超37.3℃就隔離
    記者從北京地鐵公司了解到,根據北京市做好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工作的部署,北京地鐵公司高度重視,成立專項領導小組,自1月24日首班車起陸續在北京西站、北京站、首都機場航站樓等39座車站,由專人穿戴防護服對進站乘客體溫進行測試,遇體溫異常將進行隔離並及時撥打120或999送醫。
  • 人體正常體溫是多少度?37度就算發燒嗎?
    ,但是很多人對於體溫的正常範圍並不太了解,有些人以為只要超過37度就算是發燒了。那麼到底人體正常體溫是多少度呢?按照專業標準來看,體溫正常值範圍是多少?通常來說,定義的正常體溫範圍在36-37度左右,但由於測量方式以及工具的不同,這樣簡單的定義就顯得不夠用了。一般來說,腋溫在36.0-37.0度是正常範圍,≥37.5就高了;口溫在36.3-37.2度為正常,上午≥37.2、下午≥37.7就高了;肛溫在36.6-37.8正常,≥38度算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