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尊重的理解

2020-12-22 心理江湖

心情說說

用文字歷經人性,解讀成長。 喜歡就關注我們

尊重,應該如你所是,而非如我所願。

尊重你的想法,尊重你的人。

關於尊重的這些「名句」都知道,可是只是口頭上的,沒有從內心真正的理解。

是所謂的「尊重」,而沒有真正的去懂得尊重。

我經歷的一件事情,讓我對尊重有了更深的理解。

我懷孕33周出現頻繁宮縮,當時需要做一個選擇,是吃口服藥還是住院輸液治療?根據自己當時的情況我選擇了住院,相對的就放棄了吃口服藥來保胎的可能性。

如果將來有人問我,你為什麼不吃口服藥而去住院,我想說我當時已經做了最好的選擇。

由於在醫院工作的原因,看到太多的悲歡離合及人生的不易,以前更多的體會是同情。

有時候會覺得這個病人為什麼會選擇A方案,而不選擇B方案。

曾經有一個急性腎衰的病人50多歲,明明可以做透析,他卻選擇了放棄。當時我們所有人都勸他,告訴他,針對他的病情,透析是最快最好的方案,有很大可能完全治癒。他一直在拒絕,最後說出了原委,「我就這麼大年齡了,還是給孩子留點錢吧」。

到達同一個目的地,我們每個人走的路不同,也許在你的眼裡,這條路是最近的,可是當時他所處的情況是什麼樣子的,我們卻不清楚。

只有當自己真正體驗過的時候才能做到感同身受。才有資格對別人說,我理解你,我懂你!

每一個人的選擇,都是權衡利弊,用盡了自己所能運用的資源,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做了當時最好的選擇。

當我們很好心的去指導別人,需要這樣做,應該那樣做時,我們應該考慮一下,我們有沒有能夠完完全全的站在對方的角度上,體驗到他當時的情景,當時的心理狀態。

當我們真正體驗到做一個決定,其實是很掙扎的,有很大壓力的,盡了全力的時候,我們就會知道對待每一個生命都應該是尊重的。

尊重每一個生命的每一個選擇,

尊重每一個生命當下的狀態,

尊重他們曾經的努力!

這才是尊重和平等的真正意義。

相關焦點

  • 慶兒彈彈~理解,尊重,長大
    我感受到這個時候孩子多我的尊重,另外一方面我也看到兒子內心迫切的心情。我說,是呢,我的意思是你要和老師說清楚,老師要同意,你就可以請假。兒子說他知道,這不是先和媽媽說再去和老師溝通嗎?聽到兒子早就想好了計劃,我內心真正感受到孩子做事情越來越陽光了,自己有主意,有理有節。另外我也看到我的不足,應該趁著孩子主動和我說,我還可以更好的引導到,暫時沒有把握住這個機會。
  • 大愛無聲:理解尊重!
    君不見,有媒體報導的「農夫與蛇」、「白眼狼」故事背後的真實原因也許多種多樣,但這之中不乏受贈人心理原因在作祟,也許尊重理解比什麼都重要!其實,不管任何形式,出於何種目的愛心義舉,做比不做永遠都是值得稱道的!只是怎麼做?如何做?確需「換位思考」去考慮與尊重受贈者的心理感受與意願,千萬不要「好心」辦「壞事」。
  • 說話技巧:傾聽是一種尊重和理解
    男人一直激動地講述自己大難不死的危險經歷,妻子雖然在聽但聽的不專心,對於男人的話反應很冷淡。男人死裡逃生的喜悅和被冷落的心情形成了強烈的反差,最後他以強烈的態度跟妻子離了婚。    這個悲劇的發生,原因在於妻子沒有專心傾聽自己丈夫發自內心最真摯的傾訴。
  • 尊重和理解 給老師最好的禮物
    老師需要的祝福是家長和學生的尊重、理解和信任。家長可以以此為契機引導和教育孩子從平常的小事做起,理解老師、尊重老師、支持老師。張秀芳表示,我國設立教師節的目的,是感謝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師,在全社會營造尊師重教的氛圍。尊師重教不意味著要用送禮來表達,更多的應該表現為對教師這一職業的理解和尊重,應該側重於精神和情感上的真誠致敬。而教師缺少的也並不是禮物,而是尊重、理解和支持。
  • 對於孩子來說,家長最需要做的就是尊重與理解
    我聽完後還是有點擔心,因為我和孩子媽都是近視眼,心知近視的各種不變,就拿今年來說,疫情要求戴口罩,可對於戴眼鏡的我們來說,戴上口罩後的眼鏡霧氣是最頭疼的一件事。我就問醫生,孩子目前是23點多,是現在大多數孩子都這樣,還是我們家比較突出?
  • 教育的本質就是理解和尊重
    文中主人公的父親給出他的告誡,讓他在生氣指責別人的時候要想到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對於你能夠輕而易舉做到的事情,對於別人而言卻不一定。同樣在我們的教育中也是一樣的我們也要明白和接受學生之間的不同。例如:教師應該理解和接受學生學習科目中不同的表現程度,切勿以己度人。
  • 高考滿分作文:《你,我的同桌》《包容·理解·尊重》
    對於增進同學間的友好關係,營造和諧氛圍,72%的人表示非常有信心,他們認為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遇事多為他人著想,關係就會更加融洽。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不得抄襲。
  • 教師說 | 支持幼兒對於多樣性的理解
    那麼在這種多樣性的社會環境下,為了能更好地支持幼兒對於多樣性的理解,塔莉婭夫人舉辦了一場家庭傳統展覽,並採用了一些策略,如:使用高水平的提問,不斷地激發幼兒的思考,讓幼兒通過無數次的觀察與互動,將他們對人類多樣性的理解加以應用,去確認他們的認識,或是調整他們的認識,來幫助幼兒獲得對人類多樣性和豐富性的新認知。
  • 理解和尊重讓孩子少受傷
    第2頁:尊重孩子2   大人習慣於用「平等」的標準和眼光來看待兒童,並用「好」「壞」來區分他們的行為和感情,使兒童常常因為日常生活中做了大人不滿意的事而受到責怪。  因此,父母在評判孩子「對、錯」前,先要理解和尊重孩子,要做到這點,需要學習一些策略:  策略之一:給孩子的「錯誤行為」找個正當的理由  平平是個圓圓臉的男孩子,他每天都帶好幾樣玩具去幼兒園,經常和朋友互換玩具玩,甚至還常常掉了一兩個玩具。
  • 關心尊重他人,並不是只是對於成年人的要求,孩子更需要
    關心尊重他人,並不是只是對於成年人的要求,孩子更需要! 孩子害羞的背後,或許是對於和人打交道的懷疑和遲鈍,是對自己的不自信。 孩子不分享的背後,或許正處在對物體歸屬權的認知階段,他在向他之外的人&34;來獲得力量。 尊重孩子的每一種情感表達,其實也是培養他認知情感的能力,讓他在成長的路上,通過情感的認知和管理更貼近真實的自己。
  • 懂得理解和尊重 才能與人和諧相處
    在我們的日常行為中,對於自己來說,很重要的事情,對於他人來說,也許無足輕重。所以,我們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在衡量一件事情的時候,不要總是以自己的意志,去判斷別人的是非曲直,或者把自己的主觀想法,強加在別人的身上。這樣的行為,這樣做出的判斷,往往會出現誤判,或者是讓對方難以接受。
  • 「換」醒親子關係裡的理解與尊重
    【小蝸牛專欄】「換」醒親子關係裡的理解與尊重原創作者|小蝸牛【1】很多人都聽過這個段子——聰明的家長,懂得多尊重孩子的人格與意願,多理解孩子的感受和訴求。多些陪伴關懷和身體力行的示範,少依賴「蜜糖」和「棍棒」,這些是為人父母者該有的自我修養,其前提也是多些換位思考。
  • 《三十而已》:教育的精髓是愛,而愛的前提是理解和尊重
    而最令人稱道的,則是她對於孩子的教育,不僅是她傳達給孩子的愛和智慧02 教育的精髓是愛,而愛的前提是理解和尊重父母養育孩子,不應該是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把他培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而是根據孩子的特點去培養他們,父母跟孩子相互契合、彼此成就。
  • 《小歡喜》:尊重和理解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愛
    英子和母親宋倩發生爭吵在英子精神崩潰出現心理疾病後,宋倩放下心裡「清華北大」的執念,去重新思考一直以來她對於孩子的教育方式,後來接受了英子探索天文學的夢想,做為父母的他們也意識到了一個完整的家、理解和尊重孩子想法的重要性。
  • 教師節,請給幼兒園老師多點理解和尊重!
    全社會應當尊重幼兒園教師。2020年9月10日,是中國第36個教師節。在這個特殊的節日裡,我們來談一談「尊重」這個話題。要想讓更多人正視幼師職業,尊重幼師,得先搞清楚幼師到底是一個怎樣的群體。在教師節這個感恩教育契機之下,我們應該告訴孩子,告訴更多人,關於幼師、關於教師節的這4件事:什麼是幼兒教師?
  • 從理解生命到「尊重生命」,最好的教育是教會孩子明白生命的意義
    這樣的觀念對於孩子來說是一個非常錯誤的觀點,孩子從小就在一個不充滿愛的環境裡生存,家長的寵物的生存方式都一幕幕的放在孩子的眼裡,這就影響了孩子對待寵物的方式。① 生命教育的缺失。很多孩子會有「不尊重生命」的現象,主要是因為家長對孩子沒有一個生命的教育,孩子的表現和家長有著很大的關係,家長對孩子沒有進行一個生命的教育,就會讓孩子從小對於生命沒有一個概念,對於寵物來說,沒有把寵物當作一個獨立的生命。② 唯成績論忽視人格培養。
  • 教師節,請給幼兒園老師多點理解和尊重
    在這個教師節,我們重新來談談「尊重」這個話題。為什麼要尊重幼師?所以相互尊重和理解才是最好的禮物。幼師們渴望得到的尊重和理解將以法律的形式規定下來,我們希望並且相信幼師的工作環境、工作待遇能夠越來越好。
  • 不必理解極限運動,尊重自由選擇即可
    (11月9日《北京青年報》)   極限運動是只屬於極少數人的運動,其具備超高難度、極高風險、失敗率非常大等特點,普通人往往敬而遠之,甚至看到都感覺害怕,而對於極限運動愛好者來講,則是無比刺激的挑戰,越是難度大的項目,他們挑戰的興趣越濃厚。極限運動難度係數太大,特別是部分無保護挑戰項目,一旦失手就容易給玩家造成身體傷害,輕者傷筋動骨,重者失去生命。
  • 「不被理解的愛好」衝上熱搜:尊重他人喜好,是最溫柔的品格
    尊重他人的愛好,這是一種非常溫柔的品格。所有人都精力有限,我們對於某事某物或許不理解,但切勿用不知即不存在的態度去詆毀。01近期有個話題上了熱搜:#自己喜歡但不被理解的愛好#小e翻翻評論,這些回答如約而至:追星、嗑CP、看小說、看動漫、相聲戲曲……場景過分真實。
  • 盈科事務所馬洪生律師:理解與尊重,責任與擔當
    圖為馬洪生律師 01理解與尊重「其實是深刻的理解和尊重打動了對方,並贏得了自己當事單位的認可。」馬洪生總結到,他認為一個案件能夠得到最終完滿解決,除了精熟的法律業務是基礎外,深刻的認同感及對案件背後成因的認知與深入解讀,也是不可缺少的。在馬洪生看來,無論案件大小,所有的勞動案件都有著共同需求屬性,那就是和諧解決勞動爭議,建立真正的和諧勞動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