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新建11座可再生能源站供暖和製冷

2020-12-24 慧聰網

   【慧聰熱泵網訊】 氣溫降低,今冬供熱即將拉開帷幕。預計11月5日前,各供熱單位將完成冷態運行,11月15日零時正式啟動今冬供熱。為讓天津的天更藍、環境更優美,天津市越來越多採用燃氣、地熱等清潔能源供熱。截至目前,天津市改燃併網燃煤鍋爐房共95座;今年天津市還開工建設11座可再生綜合能源站,實現利用地熱能為居民區、商業區、工廠冬季供熱和夏季製冷。

    可再生能源:解放南路能源站明年竣工

    今年,供熱部門會同國土管理部門對全市地熱資源儲量、分布、利用現狀進行全面摸查,編制了地熱分布圖並指導新項目建設,使項目在方案階段就確定了供冷供熱方式。目前,已確定解放南路和黑牛城道兩側為可再生能源利用重點區域。

    其中,預計明年下半年竣工的解放南路能源站工程位於解放南路規劃區內。該能源站將採用兩種能源形式分別供冷、供熱,對只有供熱需求的建築採用地熱和尾水利用熱泵供熱,對同時有供熱、供冷需求的建築採用淺層地能熱泵系統(埋管地源熱泵)冬季供熱,夏季供冷。根據規劃,項目完成後供熱面積為38.6萬平方米,供冷麵積為12.2萬平方米。

    除解放南路能源站工程外,今年天津市還開工建設10座可再生綜合能源站,供熱供冷麵積將達340萬平方米。

    改燃併網:每年燃煤消耗減少85萬噸

    2012、2013年兩年,天津市累計完成52座燃煤鍋爐的改燃併網工程,實現減少用煤50萬噸。其中,和平區率先完成了供熱改燃工作,實現了無燃煤區和供熱轉換的平穩運行。

    今年,天津市將完成43座燃煤鍋爐房的改燃併網工作,其中包括33座煤改燃項目、8座熱電併網項目、2座地熱採暖項目。工程共涉及供熱面積2462萬平方米,目前已進入收尾階段,正在進行點火調試。改燃併網工程完成後,將使全市每年再減少燃煤消耗85萬噸,減排二氧化硫6800噸、氮氧化物3700噸。

    熱電聯產:武清燃氣能源站將實現「五聯供」

    昨日從天津電科院獲悉,武清燃氣能源站第二套燃氣——蒸汽聯合循環機組完成勵磁系統參數測試及建模關鍵試驗。

    據了解,武清燃氣能源站採用高效、環保的E級燃氣——蒸汽聯合循環技術,能夠利用電廠採暖供熱系統、蒸汽供熱系統、溴化鋰製冷系統實現能源的分級利用。建成後除了發電,還可向居民區、商業區等提供採暖、工業蒸汽、集中製冷、生活熱水,真正實現了發電、蒸汽、製冷、供熱和生活熱水「五聯供」。

    投產後,該能源站將有利於滿足武清地區居民冬季採暖需求,運行後每年可節省100萬噸燃煤,減排90萬噸二氧化碳、1000噸二氧化硫、1000噸氮氧化物、240噸粉塵等大氣汙染物,節水100萬噸,綜合能源利用率達到70%以上。

    數讀供熱

    今冬天津市集中供熱面積為3.66億平方米,其中燃煤供熱面積為1.92億平方米,佔比52.6%,同比降低7.7%;熱電聯產供熱面積為1.03億平方米,佔比28.2%;燃氣、地熱等其他清潔能源供熱面積為7020萬平方米,佔比達19.2%,同比提高7.6%。

責任編輯:溫曉嵐

免責聲明:凡註明來源本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歡迎轉載,註明出處。非本網作品均來自網際網路,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相關焦點

  • 民生|「江水空調」將為這裡集中供暖和製冷,冬季取暖費有望比天然...
    武漢又一片區可集中供暖了!採用的還是清潔環保的長江水做熱泵系統。10日,漢口濱江國際商務區江水源可再生能源站示範項目啟動,經2年建設後可為濱臨長江的二七商務區提供冬季供暖和夏季製冷。(圖為能源站空調輸配水管網分布圖)據了解,該項目是湖北首個江水源可再生能源項目。
  • 基於可再生能源的供暖和製冷系統市場報告(一)—系統轉型必要性
    對於努力履行2015年《氣候變化巴黎協定》中的氣候承諾和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國家來說,對基於可再生能源的高效供暖和製冷服務的需求已成為一個緊迫的優先項。在缺乏電網或能源供應不足的地方,基於可再生能源的解決方案可以提供重要服務,減少(主要是婦女和兒童)收集燃料的時間,並使生產性經濟活動成為可能。同樣,基於可再生能源的供暖和製冷也可以刺激經濟活動,改善人們的生活和福利。儘管有這些好處,但迄今為止,對加快供暖和製冷向可再生能源過渡所需的政策關注還非常有限。
  • 天津五聯供能源站投運 滿足電力供暖等需求
    通過這兩臺200MW級燃氣-蒸汽聯合循環機組,未來武清區內的電力、供暖、生活熱水、供冷、工業蒸汽五方面需求將得到更大滿足,真正實現對能源的「吃幹榨淨」。     進入該公司院內,兩座高聳的煙囪十分顯眼,氣體從管道進入機組後,分別利用天然氣燃燒產生的熱能和蒸汽推動燃氣輪機和汽輪發電機組發電。
  • 華南長沙馬欄山片區將實現「集中供暖」 智慧能源站北站主體完工
    記者今日在現場看到,馬欄山北區能源站位於濱河路北側,與瀏陽河僅一堤之隔,能源站共3層,其中地上兩層,地下一層。據介紹,項目使用汙水、瀏陽河水為能源來源的水源熱泵技術,實現水源熱泵、天然氣三聯供、電冷機及燃氣鍋爐三種能源互補供應,可為整個馬欄山園區近160萬平方米的建築提供365天24小時全覆蓋的綜合能源服務。
  • 長沙這幾大片區確定集中供暖,但濱江2個網紅盤放棄了…
    集中供暖,指集中集團式供暖的一種形式。一般都是按一個採暖季每平方(建築面積)來收費的,對北方地區來說,天氣比較冷,需要供暖時間長,應該集中供暖省錢。北方一般一個供暖季是從11月15日-3月15日,共120天,各地收費標準不一,一個平方收費三四元到二三十元不等。
  • 武漢憑啥成為南方集中供暖標杆?
    ,武漢市發改委正在編制《武漢市清潔能源集中供熱製冷規劃》,在漢口西部及漢陽地區各布局一座大型熱電聯產機組,供暖範圍可輻射東西湖區、礄口區和武漢開發區。「到2021年,武漢東西湖、礄口、武漢開發區等區居民均有望享受到集中供暖。」溫暖、實惠兼具集中供暖迎「風口」採訪中記者了解到,武漢市工業餘熱資源豐富,集中供暖多採取「政府搭臺,特許經營」供熱模式,即供暖企業利用現有熱源,發展多能互補能源站,實現政府先行規劃和企業開拓市場的結合。
  • 南方供暖如何破題?—新聞—科學網
    為了進一步完善《報告》內容,魏楚多次邀請領域內權威專家和行業專業人士對《報告》進行研討。 「只要有需求,供暖就應當存在,問題無非是怎麼發展」「南方供暖應該考慮到選什麼技術路線、用什麼可再生能源、怎麼解決農村取暖改造問題等」「相關規劃中供暖部分考慮的都是北方集中供暖和農村的清潔取暖問題,目前南方供暖缺乏統一的政府規劃」…… 「南方供暖與北方集中供暖的確存在較大差異。」
  • 濟南供暖進入倒計時 供熱企業11月1日啟爐熱調
    &nbsp&nbsp&nbsp&nbsp11月15日,是今冬正式供暖日,也是燃氣冬運開啟時。還有不到一個月將正式迎來供暖,現在供暖公司準備的怎麼樣了?閃電新聞記者去到濟南熱力集團實地了解相關準備情況。
  • 蘇州高鐵新城試點集中供暖啦!
    不過,好消息來了,位於相城區的高鐵新城首座能源站開始帶溫調試,蘇州人終於能像北方一樣回家就穿個短袖了!昨天室外溫度降到了-4℃,儘管穿著厚厚的羽絨服和秋褲,市民走在室外還是感覺冰冷刺骨。而在長三角國際研發社區會議中心一樓食堂,記者通過溫度計發現供能時室溫達到了22℃,室內暖氣融融非常舒適。沒錯,蘇州終於開始試點集中供暖了!
  • 深度觀察丨長沙,離集中供暖還有多遠?
    圖為濱江新城智慧能源中心機房巨大的進水出水管道(劍裘 攝)濱江和洋湖智慧能源中心(站)都是利用湘江水冬暖夏涼的特性,具備節能環保的優勢,為周邊兩公裡範圍內的寫字樓和小區集中供冷供暖,這比單位自建中央空調更划算
  • 南方到底要不要供暖,又如何供暖?
    他提到的清潔能源供暖模式,可以理解為一種系統的集中供能工程技術。簡單講「就是利用河水冬暖夏涼的規律,利用一些先進的實用技術和設備,實現冬天供暖夏天製冷的功能」,為民眾服務。「清潔取暖的技術,國內已日臻成熟,南方地表江河水、市政汙水,以及北方工業餘熱、淺層地熱能,都有著不錯的潛能,具有規模化利用的條件。」
  • 2019年山東省地熱能開發利用現狀與市場前景分析 地熱供暖面積居...
    截至2018年,全省地熱供暖面積逾1億平方米,居全國首位,預計2020年將達1.4億平方米,2030年達3億平方米,開發前景和空間巨大。   山東省地熱能資源儲量驚人 開發潛力巨大   2018年1月,由山東省地礦局編制完成的《山東省地熱資源綜合評價》通過中國地質調查局、國家地熱能中心、天津地熱院等相關部門專家組成的專家組的成果技術鑑定。
  • 十四種供暖製冷方案優缺點,一定要懂!
    3 水源熱泵空調系統 1)屬於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 水源熱泵是具備了利用地球水體所儲藏的太陽能資源作為冷熱源,進行能量轉換的供暖空調系統。
  • 製冷企業如何沿「一帶一路」尋覓商機?
    盾安帶了冷庫製冷系統解決方案;蘇州萬億谷展出小型螺杆機組;東莞三江展出三花製冷閥件產品;富士豪攜原裝進口螺杆壓縮機亮相;法士豪、法斯克、邢臺霜源、天津正源和新亞洲聯合研發的移動式氟滿液速凍庫格外受關注;東露陽展出了海鮮機和冷庫智能機;英華特則帶來了半封、全封、低中高溫渦旋壓縮機;觀眾對立喆舜的氣調保鮮設備也表現出濃烈的興趣;力喜的展臺擺放了主打產品——冷凍螺杆壓縮機;捷美泰展出的箱式機組;科聚亞帶來了知名冷凍油產品
  • 蘇州這個地區也要計劃集中供暖了嗎?沒有暖氣的蘇州冬天好冷
    這時候,南方的我們就很羨慕北方有供暖的地區。今天看到名城蘇州推送一條消息,蘇州相城高鐵新城也開始設計供暖了,相城區的第一座能源站已經開始調試了,是真的嗎?最近相城區發展勢頭強勁,各種動作頻現,像之前5G無人駕駛的開啟,引進47億大項目京東智谷等等。高鐵新城似乎迎來了高速發展,這裡的房價這幾年節節上揚。
  • 這20地已供暖 有熱企違規漲價
    寧夏日報10月12日的報導指出,寧夏百新熱力有限公司以「同時為銀川市區和賀蘭縣供熱,一個窗口無法收取兩種價格」為由,直接按銀川市三區價格向賀蘭縣居民收取供暖費。此外,也有人反映寧夏永寧縣的供暖費也漲價了!
  • 【喜迎十九大】可再生能源成張家口「綠色名片」
    張家口市是華北地區風能和太陽能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域內可開發風能資源儲量達4000萬千瓦以上,太陽能可開發量超過3000萬千瓦,豐富的資源條件為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礎。2015年7月,國務院批覆同意建設張家口可再生能源示範區。
  • 芬蘭治霧霾經驗:廣泛採用可再生能源 重工業搬離
    例如,工廠棄用重油,一律採用天然氣作為燃料,廣泛採用可再生能源等。在2010年的一次城市形象評比中,坦佩雷被芬蘭人評為最宜居城市,「憤怒的小鳥」主題公園和犬山樂園均已落戶於此。廣泛採用可再生能源實際上,芬蘭很多大城市在城市化和工業化過程中都經歷過和坦佩雷類似的情況。芬蘭清潔技術委員會執行董事赫爾恩貝格女士說,幾十年前,在芬蘭的大城市,雪落到地上和牆上幾小時就會變成暗灰色,如今則能夠一直保持白色。
  • 北京:如無極端天氣,11月7日啟動試供暖
    目前,全市供熱單位已基本完成各項改造和檢修,各電廠熱電機組和供熱系統也檢修完畢,進行預熱調試,確保11月1日前具備啟動供熱條件。前幾天,北京氣溫持續走低,不少市民提出疑問:今冬是否會提前供暖?事實上,按照本市供暖的相關規定和往年慣例,北京的法定供暖期為當年11月15日至次年3月15日,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氣象條件等實際情況提前供暖或延遲停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