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可再生能源的供暖和製冷系統市場報告(一)—系統轉型必要性

2020-12-14 科技報告與資訊

對於努力履行2015年《氣候變化巴黎協定》中的氣候承諾和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國家來說,對基於可再生能源的高效供暖和製冷服務的需求已成為一個緊迫的優先項。同時,向更清潔、更可持續的供暖和製冷解決方案過渡,有望吸引大量投資,創造數百萬個新的就業機會,並推動全球Covid-19危機後的持久經濟復甦。

供暖和製冷需求約佔全球最終能源消耗的一半。其中,近50%用於工業生產過程,另外46%用於住宅和商業建築,用於空間和水加熱,其次用於烹飪。其餘的則用於農業,不僅用於加熱溫室,還用於乾燥、土壤加熱和水產養殖。這些能源大多來自化石燃料或生物質的低效利用。因此,供暖和製冷是空氣汙染的主要來源之一,佔全球能源相關二氧化碳排放量的40%以上。

對供暖和製冷的需求將持續增長。自1990年以來,全球的製冷需求已經增加了三倍,而且隨著氣候變化增加了熱浪的數量和嚴重性,為數十億人提供空調和製冷的緊迫性增加。

能源轉型對於目前無法獲得清潔、低成本和可靠的供暖和製冷服務的人來說至關重要。僅在非洲,為家庭和小農戶提供適當的製冷技術,每年就可以防止價值40億美元的糧食變質。從化石燃料和生物質的低效利用轉向現代可再生能源,還將大大減少室內外空氣汙染,減少空氣汙染造成的呼吸道感染和可避免的死亡。

這種過渡將創造就業機會,加強生計,刺激當地生產,並創造進一步的社會經濟效益,同時加強各國的能源安全和獨立。在缺乏電網或能源供應不足的地方,基於可再生能源的解決方案可以提供重要服務,減少(主要是婦女和兒童)收集燃料的時間,並使生產性經濟活動成為可能。同樣,基於可再生能源的供暖和製冷也可以刺激經濟活動,改善人們的生活和福利。

儘管有這些好處,但迄今為止,對加快供暖和製冷向可再生能源過渡所需的政策關注還非常有限。截至2019年底,只有49個國家(大部分是歐盟國家)有可再生供暖和製冷的國家目標,而166個國家有可再生發電的目標。

此外,近年來,對可再生供暖和製冷採取監管和財政政策的國家數量變化不大,地方政府採取的政策往往比國家更加雄心勃勃。截至2019年年中,全球已有數千個城市政府通過了可再生能源目標和行動計劃,超過250個城市至少報告了一個100%可再生能源的部門目標。

為了使供暖和製冷所使用的能源脫碳,政府必須實施全面的一攬子政策,優先考慮效率和可再生能源,同時逐步淘汰化石燃料的使用。在 "Covid-19 "大流行的背景下,緊急的政策行動更為重要,因為它減少了對基於可再生能源的供暖和製冷服務的需求,削弱了家庭和小企業投資於基於可再生能源的解決方案的意願,同時使許多發展中國家的能源獲取條件更加惡化。

本報告重點介紹了一套提高可再生能源在供暖和製冷中的應用的政策組合。報告介紹了五種轉型途徑,包括基於可再生能源的電氣化、可再生氣體、可持續生物質能、直接使用太陽能熱能和地熱能,以及所需的有利基礎設施。在分析阻礙每條道路的障礙時,本報告確定並評估了可用於克服這些障礙並從轉型中獲得巨大潛在利益的政策工具。

在某一特定情況下,不同政策工具、選擇和技術的最佳組合將取決於當地的條件,如氣候條件、是否已經存在必要的基礎設施(如區域供熱網絡或燃氣網),以及是否有資源(如當地生物質或地熱供應)。所選擇的可再生能源解決方案也將根據具體的應用而有所不同,從建築物的供暖和製冷到為工業過程提供高溫熱能。

相關焦點

  • 清華大學能源轉型中心為十四五能源規劃建言獻策——可再生能源
    建議:人均一千瓦光伏裝機,所獲電量佔中國人均用電量約四分之一,這是2060年碳中和目標的一個重要裡程碑,需要設計與此因應的政策體系。需要設計相關的併網、土地資源、電力系統靈活性、電價政策、電力市場設計等諸多政策。
  • 天津新建11座可再生能源站供暖和製冷
    為讓天津的天更藍、環境更優美,天津市越來越多採用燃氣、地熱等清潔能源供熱。截至目前,天津市改燃併網燃煤鍋爐房共95座;今年天津市還開工建設11座可再生綜合能源站,實現利用地熱能為居民區、商業區、工廠冬季供熱和夏季製冷。
  • 智庫論壇 | 「十四五」時期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關鍵是體制改革與機制...
    2019年,我國可再生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為25.3%,與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系統轉型和碳中和的目標要求還有相當的距離,還存在一些影響可再生能源進一步快速發展的問題。隨著波動性風光電比重的上升,傳統上基於化石能源發電而設計的電力系統穩定運行將面臨衝擊。從能源低碳轉型的要求出發,正確的策略應該是通過提高現有電力系統的靈活性來應對風光電的波動性,而不是限制風光電的發展。
  • 能源轉型萬裡行:家用生物質鍋爐供熱系統--丹麥瑞典案例考察
    清華大學能源轉型研究中心的能源轉型萬裡行全球考察行動自去年7月底以來,已經持續了數月。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全球爆發,被迫居家辦公。正好用來將前期考察報告陸續整理。今天這份材料介紹我在丹麥和瑞典考察的兩個戶用生物質鍋爐供熱系統。
  • 民生|「江水空調」將為這裡集中供暖和製冷,冬季取暖費有望比天然...
    武漢又一片區可集中供暖了!採用的還是清潔環保的長江水做熱泵系統。10日,漢口濱江國際商務區江水源可再生能源站示範項目啟動,經2年建設後可為濱臨長江的二七商務區提供冬季供暖和夏季製冷。(圖為能源站空調輸配水管網分布圖)據了解,該項目是湖北首個江水源可再生能源項目。
  • 中德可再生能源合作中心執行主任陶光遠:如何實現2060年碳中和?
    很高興受邀在「全球智慧能源高峰論壇德國分論壇」上做報告。我的報告題目是《如何實現2060年碳中和?——德國能源轉型的實踐及其給中國的啟示》。 我所在的中德可再生能源合作中心,有兩位主任,一位是前中國國務院參事、科技部前秘書長石定寰教授,另一位是德國能源署署長庫爾曼先生。
  • ...冰雪世界製冷空調系統_2020年上海某冰雪世界製冷空調系統資料...
    (統稱中國冷博會:中國製冷博覽會、中國空調博覽會、中國熱泵博覽會)「創新創造創未來」是本屆中國冷博會的主題,也是對參展、參會企業的共同總結,圍繞這一主題,冷博會上精彩紛呈:新品展覽、新技術講座、北極熊獎創新評選、製冷新電商研討會……吸引了超過26個國家和地區,近3.8萬人次專業觀眾參觀。
  • 基於「數字孿生」的能源管理系統,「英集動力」為熱能供應鏈提供...
    近年來能源行業的轉型發展要求城市能源系統具有更強的靈活性和更高的用能效率,同時工業網際網路的發展為這一複雜系統的運維管理提供了的技術支撐條件。英集動力從城市集中供熱這一垂直領域入手,研發了基於工業網際網路的智慧供熱平臺viHeating,以數位化方式幫助供熱企業管控熱能的生產、輸配和使用全過程。
  • 非水可再生能源佔比低於全球平均水平 新能源如何「贏」在平價時代
    日前,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發布了《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報告2019》,對我國可再生能源狀況進行了全面梳理。總體來看,2019年,我國再生能源發展提速,其新增裝機容量佔比超過50%,新增發電量在總增量中佔比53.3%。
  • 上海某冰雪世界製冷空調系統_2020年上海某冰雪世界製冷空調系統...
    (統稱中國冷博會:中國製冷博覽會、中國空調博覽會、中國熱泵博覽會)「創新創造創未來」是本屆中國冷博會的主題,也是對參展、參會企業的共同總結,圍繞這一主題,冷博會上精彩紛呈:新品展覽、新技術講座、北極熊獎創新評選、製冷新電商研討會……吸引了超過26個國家和地區,近3.8萬人次專業觀眾參觀。
  • 中國可替代能源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年)
    發展可再生能源是減緩化石能源消耗、防治環境汙染、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實現低碳能源轉型、保證能源供應安全的重要舉措和必由之路。  近年來,全球許多國家加快調整能源發展戰略步伐,可再生能源產業在很多國家和地區強有力的政策支持下取得了顯著進展。
  • GE呼籲加快部署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氣發電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火力發電網訊:基於計劃退出新建燃煤發電市場和2030年實現碳中和的承諾,GE認為加速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氣發電戰略部署將對短期內應對氣候變化做出重大貢獻要點:· GE基於計劃退出新建燃煤發電市場和2030年實現碳中和的承諾發布全新能源轉型白皮書· 天然氣發電支持下的可再生能源以及正在進行的煤改氣轉型是短期內減少碳排放的最有效方式
  • 全球可再生能源產業加速發展
    國際能源署近期發布的《2020年世界能源展望》報告顯示,在全球能源需求整體下滑的背景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表現出了更大彈性,預計2020—2030年,可再生能源電力需求將增長2/3,約佔全球電力需求增量的80%。  國際能源署敦促更多國家積極制定行之有效的能源政策,加速推動能源結構轉型,助推可再生能源產業持續增長。
  • 可再生能源是未來主導能源——中科院電工研究所研究員許洪華
    當前,全球正處於能源轉型的關鍵時期。據國際可再生能源署(IRENA)《全球能源轉型:2050路線圖》報告中顯示,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給總量中的佔比達到2/3,可再生能源電力的佔比將高達85%。同時,國際能源網/光伏頭條記者了解到,丹麥、挪威、芬蘭等多個國家規劃提出2050年前實現100%可再生能源。
  • 氫:一種可再生能源視角
    《氫:一種可再生能源視角》,在此ERR能研微訊研究團隊對報告執行摘要進行了翻譯,並分享給大家,歡迎轉發擴散!過去二十年來,氫的爭論逐漸演變,人們的注意力從汽車行業的應用轉向卡車、航空、航運和供暖應用等難以脫碳的能源密集型行業。—確保低碳、清潔的氫供應至關重要。目前和未來的採購選擇包括:以化石燃料為基礎的氫氣生產(灰氫);化石燃料制氫生產與碳捕獲、利用和儲存相結合(CCUS;藍氫);和來可再生能源的氫(綠氫)。—預計在未來幾年,使用可再生電力生產的綠氫將快速增長。
  • 『CFF工作論文』關於綠色金融支持清潔供暖的報告| 2017年第4期
    推進清潔供暖,應立足於現有資源稟賦,從優化改進供暖系統、以新方式替代燃煤供暖、開發利用清潔能源等方面著手。目前,發展清潔供暖的瓶頸主要表現為清潔供暖項目的經濟性欠佳、清潔供暖技術有待完善、以及商業模式和市場機制尚不成熟等方面。
  • 齊紹洲 張振源:歐盟碳金融市場對可再生能源技術創新的影響
    基於政策情景模擬和雙重差分等方法,有研究發現碳金融市場能顯著驅動可再生能源發電規模(Bird et al.,2011)和比例(Yu et al.,2017);碳金融市場通過提高電價和可再生能源競爭力而間接促進可再生能源研發(Rogge et al.,2011);碳金融市場有利於減少風險敞口和建立良好的投資環境進而促進技術成熟的可再生能源(如風能和生物能)投資(Polzin et al,2015);許多國家碳金融市場配額拍賣收入用於可再生能源研發和項目投資
  • 《中國可再生能源展望2017》在京發布!(附全文)
    《中國可再生能源展望2017》在京發布!大會開幕式上,最受關注的《中國可再生能源展望2017》(CREO2017)正式對外發布。CREO2017是中國國家可再生能源中心(CNREC)在」可再生能源推動中國能源革命「研究項目框架下第二次發布的年度報告。CREO2017報告基於當前中國既定戰略政策和先進國家經驗,重點關注面向中國2050年低碳轉型可行化路徑以及近中期針對可再生能源發展障礙需要採取的措施行動。
  • 南方供暖如何破題?—新聞—科學網
    就這樣,一份《南方百城供暖市場:模式、潛力與影響》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近日正式出爐。為了進一步完善《報告》內容,魏楚多次邀請領域內權威專家和行業專業人士對《報告》進行研討。 「只要有需求,供暖就應當存在,問題無非是怎麼發展」「南方供暖應該考慮到選什麼技術路線、用什麼可再生能源、怎麼解決農村取暖改造問題等」「相關規劃中供暖部分考慮的都是北方集中供暖和農村的清潔取暖問題,目前南方供暖缺乏統一的政府規劃」…… 「南方供暖與北方集中供暖的確存在較大差異。」
  • 獨家翻譯 | BNEF:印度可再生能源目標可為其節省780億美元系統成本
    國際新能源網訊:近日,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最新報告顯示,如果印度能在2030年前實現其450GW清潔電力目標,可為其節省780億美元的電力系統成本,並減少28.6億噸的二氧化碳排放。據悉,該報告由BNEF與彭博慈善基金會(Bloomberg Philanthropies)合作發表,概述了印度通過採取綠色刺激措施,最大限度發揮經濟、健康和環境效益,在可持續經濟增長和清潔能源方面取得的快速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