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選自鄧寶劍《臨帖指要》
為了提高書寫技巧,學書者在臨帖的過程中可以進行交替臨習。交替臨習,可以變換臨帖的方式,也可以變換臨帖的對象,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1)同種字帖變換大小進行臨習。面對一本字帖,學書者可以接近字帖的原大進行臨習,也可放大或縮小進行臨習。如果只能寫大而不能寫小,或者只能寫小而不能寫大,說明臨寫者尚執著於法帖中的細枝末節而不能變通。比如在當代,很少有人以唐人楷書的風格寫大字或榜書的,這和囿於碑刻而對唐人筆法比較陌生有關。其實,若能掌握唐人之筆法,歐、褚、顏、柳諸體,皆可寫擘窠大字,也可寫蠅頭小楷。
將原帖展大或者縮小,並不是成比例地照搬。用筆的力量、節奏,乃至結字的樣態,都會因為字形大小的變化而有所不同。比如,將小字楷書放大,用筆的節奏要更沉緩,點畫須去除纖巧之處而增強渾厚之感,結構一般情況下也要比小字更加穩重。通過變換字形大小進行臨習,可以鍛鍊自己牢固掌握先賢的手法。
王鐸《臨閣帖》
伴隨著字形大小的變化,臨作與原作的幅式也常常有所不同,我們可以將尺牘、手卷臨成中堂、條幅。這時,原作的章法也往往需要有所調整。比如,王鐸將《淳化閣帖》中的尺牘臨成高堂大軸時,無論點畫、結字還是章法,都有富於匠心的改變。
2)不同風格的字帖交替臨習。在一定的時間段之內,可以交替臨習風格差異比較大的字帖,比如,交替臨摹褚遂良的楷書與顏真卿的楷書。褚體靈巧纖勁,顏體樸拙雄渾,交替臨摹,可以鍛鍊對毛筆的掌控能力,以及加深對二人獨特風格的把握。經常進行這樣的練習,可讓自己下筆時能夠自如地變換,為創作時自由地容納各種異質造型元素打下基礎。
顏真卿楷書
3)風格相近的字帖交替臨習。這樣的練習可以鍛鍊自己對法帖的觀察與臨摹達到精緻入微。在反差極大的字帖之間進行轉換固然有相當的難度,而在差別甚微的字帖之間進行轉換更有不易之處。比如,同是歐陽詢的書法,《九成宮醴泉銘》和《皇甫誕碑》就有所不同;同是顏真卿的書法,《顏家廟碑》和《顏勤禮碑》亦有不同。如果我們能把相近似的作品的特點一一表現出來,說明臨習已經趨於深微。如同給一對孿生兄弟畫像,如果他們的母親能夠從畫像中辨認出何者為兄、何者為弟,那麼足以見出畫像者技巧的高超。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
4)不同字體交替臨習。在篆、隸、楷、行、草各體之間,多有可以相互借鑑之處,故而可以交替臨習。比如,在學習楷書時,如果配合行書的臨習,將會非常有益。楷書能夠幫助行書結構端穩,行書能夠幫助楷書筆意靈活。當我們臨摹某家的楷書時,如果配合臨習這一家的行書,會有相互參證、相得益彰之效果。
《曹全碑》
5)刻本與墨跡交替臨習。書跡刻於石上或棗木板上,總有或多或少的變形。由於刀刻、持久捶拓等原因,刻本上的字跡顯出「金石氣」、「棗木氣」等獨特趣味。發揚此種趣味固然能夠獨闢蹊徑,不過,把握書法家原初的筆法而不被碑石、棗板所障目,或是學書者應當首先致力的目標,而這一目標便是啟功先生所說的「透過刀鋒看筆鋒」。要做到不囿於「刀鋒」的「看」,不僅需要讀碑、讀帖,還需要將刻本與墨跡交替臨習的實際經驗。
-
中國書法網shufa.com唯一官方微信公眾平臺
每日與您分享有營養的書畫圖文
官方微信號:shufacom
藝術推介:13396406612
點擊左下方「閱讀原文」光臨保真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