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編按】如今,科普圖書已成為童書市場的主力軍,市場上的科普圖書種類十分豐富,上到天文,下到地理,再到生活日常。從繪本,到小說,各種形式,無一不有。如何從科普圖書的市場競爭中殺出重圍?江蘇鳳凰少年兒童出版社用「牆書」做了一個漂亮的回答。
《牆書——坐著火車去拉薩》
點擊圖書封面可直接購買
出版社:江蘇鳳凰少年兒童出版社
作者:宋壯壯,鄧天成,朱巖
出版時間:2018年12月
《牆書 坐著火車去拉薩:西藏民主改革60年特別版》
點擊圖書封面可直接購買
出版社:江蘇鳳凰少年兒童出版社
作者:鄧天成 朱 巖,文
出版時間:2019年12月
《時間圖譜百科全書:中國通史牆書(附放大鏡) 》
點擊圖書封面可直接購買
出版社:江蘇鳳凰少年兒童出版社
作者:綠茶,楊早 著,林欣 繪
出版時間:2019年04月
《牆書:中國服飾通史》
點擊圖書封面可直接購買
出版社:江蘇鳳凰少年兒童出版社
作者:劉永華 著
出版時間:2020年05月
「牆書」是什麼?乍一聽,讀者可能會一愣。牆書英文名為wallbooks,意為可以掛在牆上的書。牆書也可放在桌上,輕輕攤開,進行細讀。牆書通常由很長的畫卷組成,裡面常常以時間或者地理為線,為讀者們以平面的方式,展示內容。
江蘇鳳凰少年兒童出版社(以下簡稱蘇少社)出版了多本「牆書」,《坐著火車去拉薩》《坐著火車去拉薩:西藏民主改革60年特別版》《中國通史》,再至最近的《中國服飾通史》,蘇少社以牆書為陣,在少兒科普圖書市場展現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坐著火車去拉薩:西藏民主改革60年特別版》曾入選2019年中宣部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選題,《中國通史》好評如潮……蘇少社的「牆書」系列叫好又叫座。百道網專訪江蘇鳳凰少年兒童出版社低幼讀物出版中心主任陳豔梅,探尋蘇少社做「牆書」背後的秘密。
以「牆書」形式做科普圖書,來源於蘇少社對當下孩子們學習方式的思考。在多年做少兒圖書的過程中,蘇少社發現在如今的教育模式和體系下,孩子們要學習的知識往往被切割成語文、歷史、生物、地理等學科,每個學科成塊狀,一塊一塊的,不同科目的知識看起來毫無關係。
這導致了兩個後果:一是扼殺了學生最重要的學習內驅力,即好奇心,孩子們不得不持續、被動地接受已經安排好的知識進度,而非以興趣去推動;二是不能將不同領域的知識聯繫起來,並且除了自己熟悉的領域外,缺少其他領域的常識。因此,蘇少社認為,需要從根本上改變人們的教育方式和學習方式,讓人們認識到學習成績並不是評判人才的唯一標準,跨學科的通識知識比獨立的分科知識更有價值。
「牆書」系列作為通識教育的科普百科圖書,打破了學科壁壘,讓所有的知識、事件、人物等,在精心設計的時間線的框架下,講述自己的故事,並且都與其他事件和人物相互關聯。蘇少社希望,用這樣的時間圖譜式的「牆書」,培養孩子們的創新精神、自學能力、通識與思辨力、跨界溝通能力,為孩子們開啟一場學習革命。
那麼,「牆書」是如何創新科普圖書的知識呈現方式,為讀者提供全新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方法的呢?
「牆書」,顧名思義,是「牆上看的書」,「牆書」一般長達2-3米,讀者鋪開來可謂眼花繚亂。據陳豔梅介紹,蘇少社正是借用這巨大的畫幅為讀者們,用「時間線圖譜」講故事:「牆書」以類似於思維導圖的方式,通過時空軸,將眾多的歷史、自然、人物、科技等知識串聯起來,所含的知識與信息量巨大。「牆書」系列的每一本都有成百上千的知識點和插圖,整本書就像一張巨大的藏寶圖,講述著關於自然和人類的歷史、政治、生物、科技、文化等領域的大事件,可以說,一本「牆書」就是一座小型的圖書館。
《坐著火車去拉薩》拉頁
如《坐著火車去拉薩》,全書以地理為線,通過一個時空軸,建立起思維導圖串聯起了北京到拉薩的地理知識。這是如何建立的呢?陳豔梅表示,「牆書」是在主體拉頁的上下兩端各標註了一條橫軸,表示從起點北京西站到終點拉薩站全程列車行進的時空變化:上端的橫軸共擷取了22個時間點進行沿途「實時報導」,下端的橫軸標註了列車途經的每一個站點。同時,拉頁的右端還有一條縱軸,表示鐵路線的海拔高度變化(海拔落差超過5000米)。
結合三個軸線進行閱讀,不僅可以使讀者清晰地建立起列車何時到達何地、海拔高度等概念,而且還能讓他們對沿線的4大地形區域、6座大型山脈、6條河流水系、100多座火車站、9個主要少數民族、60多個自然物種等300多個知識點,留下直觀的印象。這些知識點其中任何一小部分都可以經過拓展,延伸出一本厚厚的書的內容。
可以說,「牆書」的內容,比起為孩子們提供固定知識點,更像是給予孩子們一個圓心,讓他們從該圓點開始,朝外進行自由探索。「牆書」系列的每一本都是一部時間和歷史的大劇,擁有不同的主線知識,蘊含巨量細節,且從每個關鍵事件又能探索延伸出無限可能。當孩子在觀看這些大劇的時候,可以從這漫長的歷史演變過程中,以開放性思維,從更加宏觀的層面去思考,發現自己感興趣的起點,建構屬於自己的知識架構。
除了知識的海量和構架體系的特點,為了顧及孩子們的閱讀趣味,「牆書」還具備其他的特色。
春秋戰國時期
在內容上,如書裡的每個知識點都很有趣,好玩,像近日出版的《中國服飾通史》裡面的知識點:春秋戰國以前的人,無論男女,都穿合襠褲。
精緻的衣服
漢代就可以做出薄如蟬翼,重49克的衣服……這些知識點新鮮有趣,跟嚴肅歷史相比,往往更接地氣。每個知識點都配了精美、直觀的插圖,服飾、妝容、髮飾、配飾、鞋履、冠帽、軍戎服飾等百分百還原當時的歷史。
牆書鐵路報
西藏特別報導時報圖
在形式上,每本「牆書」都精心設計了一份牆書時報,以報紙的版式呈現古代服飾發展史上趣味性強且具有裡程碑式的事件。如《坐著火車去拉薩:西藏民主改革60年特別版》藉助「牆書鐵路報」,以新聞報導的形式,呈現民主改革後的新西藏和拉頁中的相關知識點,趣味性、互動性強。這種精心的趣味設計,與以往那種層層疊疊,多頁覆蓋知識的枯燥科普圖書區隔開來。
在陳豔梅看來,這樣密集的知識點與有趣的形式內容,能讓孩子們形成開放性思維、全局觀,與自主學習、對角度思考和選擇的能力。
「牆書」以大拉頁的形式展現知識,進行科普,圖文並茂,因此在設計上,蘇少社可謂下足了功夫。由於知識點密集,插圖眾多,為了確保知識點的正確,編輯們查閱了大量的工具書和資料,進行仔細核對。
由於本書主要是以拉頁的形式呈現,這就使得出版社不僅要保證知識點準確,還要讓這些人物、事件等要出現在它們應該出現的時間點上,以免錯亂,同時還得保持歷史脈絡清晰,閱讀美觀。因此在版式上,「牆書」也進行了精心策劃。比如在《中國通史》這本書中,編輯們將拉頁的橫軸設計為時間軸,從古至今,中國發生的事件,沿著時間軸可以看得一清二楚。縱軸設計為空間軸,讓長城、長江橫貫整個長卷,不僅方便讀者定位各個歷史事件發生的實際地理位置,而且能呈現長城、長江這些重要地標因素對於歷史的影響。
正是這樣的精心製作,使得蘇少社原創「牆書」在科普圖書市場上,既叫好又叫座,而且能夠「走出去」,輸出到尼泊爾、印度和埃及等國家。這無疑為中國原創科普圖書的版權輸出積累了寶貴經驗。
服飾考古時報
在蘇少社看來,原創「牆書」之所以能走出去,是因為其系列根植中國歷史和文化,形式創新,具有濃濃的「中國味」,因此才贏得了國外出版商們的青睞。
陳豔梅透露,未來,在原創「牆書」方面,蘇少社還將繼續圍繞中國傳統文化,聚焦主題出版,進一步做大原創「牆書」系列,將其打造成通識教育的圖書品牌。蘇少社透露,目前絲綢之路、長江等其他線性文化遺產的牆書選題也在緊密策劃當中。除了傳統的紙質圖書,出版社還將在牆書衍生產品、跨界策展,以及線上課程等方面進行拓展,打造牆書IP。另外,蘇少社還將圍繞中國傳統文化,關注立體互動類的科普圖書的開發,進一步增加科普圖書的趣味性和互動性。
(本文編輯:肖歌;編助: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