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童書逆襲成市場新寵
現在的圖書市場,童書異軍突起。電商年中大促剛過去,京東圖書、噹噹圖書等平臺陸續發布6·18圖書品類戰報,童書牢牢佔據京東圖書品類榜榜首位置,成交額同比增長53%。
實際上,從近兩年的各類圖書戰報中,我們都能讀出明顯的信號——童書銷量的增速格外迅猛。此前發布的《2019圖書閱讀報告》中,全國30多個省會、直轄市、地區,除了重慶、貴陽、拉薩三座城市排名第一的是中小學教輔、考試用書外,其餘城市無一例外,銷量奪冠的統統都是童書。
一個5歲孩子的辣媽透露,她加入童書「剁手」大軍的原因是:「現在的童書太好玩了,立體書、推拉書,發聲書等等,連大人都很喜歡。買買買根本停不下來,兒子常常吵著要讀,童書發展創新很快,現在的孩子真的很幸福。」
20年前童書銷量是倒數的
在5月舉行的「少兒出版結構性調整與高質量發展」高峰論壇上,北京開卷數據針對當下童書市場帶來最新的數據解讀:「童書出版從20年前的倒數第二位如今已經發展到第一位。」
這個逆襲是如何完成的?實際上,在整個圖書市場,童書2015年還只排名第四,2016年躍居第二。據《2017年中國圖書零售市場報告》,到了2017年童書為整個圖書銷售市場貢獻了三分之一以上的銷售額,成為銷售排名第一的圖書品類。受到讀者歡迎的童書中,兒童繪本市場異軍突起,並且呈現持續大規模擴張的態勢。
這個時間點和2016年全面開放二孩非常吻合。是「二孩時代」的到來,刺激童書行業崛起嗎?出版業內多位人士分析,影響有,但不全是,應該說是天時、地利、人和各方麵條件促成了其全面擴張。親子閱讀、教育理念的更新,加上80後、90後紛紛成為父母,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童書行業的蓬勃上揚。另外,出於對兒童視力的保護和擔憂,很多父母自己已習慣看電子書,但給孩子的閱讀上,仍然堅持選擇紙質書,這讓童書在電子書時代,依然有了不可動搖的強大生命力。80後二孩媽媽童女士認為,要從小為孩子提供書香環境,培養閱讀興趣,擴展知識和視野。
家庭親子閱讀越來越受重視
今年兒童節期間,京東大數據研究院通過用戶的童書消費行為研究,聯合京東圖書共同發布了《2019京東童書消費報告》。報告顯示,2018年全國父母人均購買童書8本,人均花費超過320元。這僅是一個平臺的數據,而且中小學教輔類圖書並不算童書,沒有計算在裡面。
過去,一提到童書,父母們的第一反應就是兒童文學。現在,童書的概念已經今非昔比,包括親子繪本、科普百科、國學文化、幼兒早教、英語啟蒙、學前教育、分級閱讀等,大都非常受歡迎。這些年傳統文化漸熱,市面上也湧現出了大量少兒國學圖書,成為童書市場的一匹黑馬,《故宮裡的大怪獸》《哇!故宮的二十四節氣》為代表的傳統文化類的百科圖書就十分暢銷。
父母學歷、年齡,以及所在城市,對童書的購買抉擇影響非常大。大數據研究院分析,85%以上的童書購買群體學歷在大專以上,圖書用戶是消費者中的高知群體,而童書用戶又是所有圖書用戶中的頂層用戶。從數據來看,高中學歷的父母偏愛文學和國學類童書,研究生以上學歷的父母更喜歡買英語和原版卡通動漫類圖書。當很多中小城市銷量最大的還是兒童文學書籍時,現在一、二線城市熱銷童書已被英語啟蒙、少兒科普、智力開發、兒童期刊等所代替。
科普百科、國學文化、幼兒早教、英語啟蒙、學前教育、分級閱讀……為什麼童書會蓬勃崛起,僅僅只是為了培養閱讀愛好嗎?從父母層面來看,一本本童書背後,被賦予了更多期許,某種意義上講,也折射出了家庭對教育的焦慮。
最近網上流傳個段子:「4歲孩子,英語單詞量只有1500個,是不是太少了?」有人覺得誇張,但確實有很多家庭,通過原版閱讀的方式,對學齡前的孩子進行英文啟蒙。
數據顯示,一線城市的童書消費,佔比最高的也是英文學習類書籍。「2018年度浙江省未成年人閱讀狀況調查主要成果」顯示,超過五分之一的浙江嬰兒在1歲前已經開始閱讀了。浙江兒童閱讀水平遠遠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的背後,是越來越多父母對家庭親子閱讀的推動。
劉慈欣都開始寫科幻繪本了
童書繁榮的背後,是越來越多出版社選擇進入這個領域,分一杯羹。多家出版社早已嗅到童書背後的商機,率先開啟布局,比如中信有了「小中信」,博集去年成立「小博集」,老六的讀庫也在這兩年推出了「小讀庫」。
今年,這股勢頭越來越猛。童書出版不再是傳統少兒出版社或童書機構的「專利」,成了兵家必爭之地。上海譯文出版社、譯林出版社、浙江文藝出版社等老牌文藝社,都開啟了童書出版。譯林出版社最近推出的《發現科學》,就是從德國翻譯引進的兒童創意科普書。上海譯文兩年前就成立了童書中心。
除了原有的兒童文學作家,傳統作家們也開始瞄準了童書。知名作家畢飛宇、蘇童、畢淑敏、張為、虹影等,都為孩子寫過書。這兩年,杭州「諜戰」作家海飛也為孩子策划起了童書,他的「海小槍槍童書館」圖書系列,目前已出爐《大偵探海啦啦》《大偵探海啦啦低幼版》《海小槍槍的作文課》《少年飛虎隊》《海啦啦太空西遊記》等。海飛說,「傳統作家轉型寫童書,一定程度上,其實會促進中國原創兒童文學的發展。」
就連一向低調的科幻小說作家劉慈欣,最近也忍不住為孩子寫起了科幻繪本《燒火工》,這是他為孩子寫的第一部科幻童話。不同於《三體》和《流浪地球》宏大的世界觀,這個繪本用孩童式的奇想,講了一個純真而溫柔的故事。
(責編:王麗瑋、吳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