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書逆襲成市場新寵

2020-12-19 人民網

原標題:童書逆襲成市場新寵

  現在的圖書市場,童書異軍突起。電商年中大促剛過去,京東圖書、噹噹圖書等平臺陸續發布6·18圖書品類戰報,童書牢牢佔據京東圖書品類榜榜首位置,成交額同比增長53%。

  實際上,從近兩年的各類圖書戰報中,我們都能讀出明顯的信號——童書銷量的增速格外迅猛。此前發布的《2019圖書閱讀報告》中,全國30多個省會、直轄市、地區,除了重慶、貴陽、拉薩三座城市排名第一的是中小學教輔、考試用書外,其餘城市無一例外,銷量奪冠的統統都是童書。

  一個5歲孩子的辣媽透露,她加入童書「剁手」大軍的原因是:「現在的童書太好玩了,立體書、推拉書,發聲書等等,連大人都很喜歡。買買買根本停不下來,兒子常常吵著要讀,童書發展創新很快,現在的孩子真的很幸福。」

  20年前童書銷量是倒數的

  在5月舉行的「少兒出版結構性調整與高質量發展」高峰論壇上,北京開卷數據針對當下童書市場帶來最新的數據解讀:「童書出版從20年前的倒數第二位如今已經發展到第一位。」

  這個逆襲是如何完成的?實際上,在整個圖書市場,童書2015年還只排名第四,2016年躍居第二。據《2017年中國圖書零售市場報告》,到了2017年童書為整個圖書銷售市場貢獻了三分之一以上的銷售額,成為銷售排名第一的圖書品類。受到讀者歡迎的童書中,兒童繪本市場異軍突起,並且呈現持續大規模擴張的態勢。

  這個時間點和2016年全面開放二孩非常吻合。是「二孩時代」的到來,刺激童書行業崛起嗎?出版業內多位人士分析,影響有,但不全是,應該說是天時、地利、人和各方麵條件促成了其全面擴張。親子閱讀、教育理念的更新,加上80後、90後紛紛成為父母,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童書行業的蓬勃上揚。另外,出於對兒童視力的保護和擔憂,很多父母自己已習慣看電子書,但給孩子的閱讀上,仍然堅持選擇紙質書,這讓童書在電子書時代,依然有了不可動搖的強大生命力。80後二孩媽媽童女士認為,要從小為孩子提供書香環境,培養閱讀興趣,擴展知識和視野。

  家庭親子閱讀越來越受重視

  今年兒童節期間,京東大數據研究院通過用戶的童書消費行為研究,聯合京東圖書共同發布了《2019京東童書消費報告》。報告顯示,2018年全國父母人均購買童書8本,人均花費超過320元。這僅是一個平臺的數據,而且中小學教輔類圖書並不算童書,沒有計算在裡面。

  過去,一提到童書,父母們的第一反應就是兒童文學。現在,童書的概念已經今非昔比,包括親子繪本、科普百科、國學文化、幼兒早教、英語啟蒙、學前教育、分級閱讀等,大都非常受歡迎。這些年傳統文化漸熱,市面上也湧現出了大量少兒國學圖書,成為童書市場的一匹黑馬,《故宮裡的大怪獸》《哇!故宮的二十四節氣》為代表的傳統文化類的百科圖書就十分暢銷。

  父母學歷、年齡,以及所在城市,對童書的購買抉擇影響非常大。大數據研究院分析,85%以上的童書購買群體學歷在大專以上,圖書用戶是消費者中的高知群體,而童書用戶又是所有圖書用戶中的頂層用戶。從數據來看,高中學歷的父母偏愛文學和國學類童書,研究生以上學歷的父母更喜歡買英語和原版卡通動漫類圖書。當很多中小城市銷量最大的還是兒童文學書籍時,現在一、二線城市熱銷童書已被英語啟蒙、少兒科普、智力開發、兒童期刊等所代替。

  科普百科、國學文化、幼兒早教、英語啟蒙、學前教育、分級閱讀……為什麼童書會蓬勃崛起,僅僅只是為了培養閱讀愛好嗎?從父母層面來看,一本本童書背後,被賦予了更多期許,某種意義上講,也折射出了家庭對教育的焦慮。

  最近網上流傳個段子:「4歲孩子,英語單詞量只有1500個,是不是太少了?」有人覺得誇張,但確實有很多家庭,通過原版閱讀的方式,對學齡前的孩子進行英文啟蒙。

  數據顯示,一線城市的童書消費,佔比最高的也是英文學習類書籍。「2018年度浙江省未成年人閱讀狀況調查主要成果」顯示,超過五分之一的浙江嬰兒在1歲前已經開始閱讀了。浙江兒童閱讀水平遠遠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的背後,是越來越多父母對家庭親子閱讀的推動。

  劉慈欣都開始寫科幻繪本了

  童書繁榮的背後,是越來越多出版社選擇進入這個領域,分一杯羹。多家出版社早已嗅到童書背後的商機,率先開啟布局,比如中信有了「小中信」,博集去年成立「小博集」,老六的讀庫也在這兩年推出了「小讀庫」。

  今年,這股勢頭越來越猛。童書出版不再是傳統少兒出版社或童書機構的「專利」,成了兵家必爭之地。上海譯文出版社、譯林出版社、浙江文藝出版社等老牌文藝社,都開啟了童書出版。譯林出版社最近推出的《發現科學》,就是從德國翻譯引進的兒童創意科普書。上海譯文兩年前就成立了童書中心。

  除了原有的兒童文學作家,傳統作家們也開始瞄準了童書。知名作家畢飛宇、蘇童、畢淑敏、張為、虹影等,都為孩子寫過書。這兩年,杭州「諜戰」作家海飛也為孩子策划起了童書,他的「海小槍槍童書館」圖書系列,目前已出爐《大偵探海啦啦》《大偵探海啦啦低幼版》《海小槍槍的作文課》《少年飛虎隊》《海啦啦太空西遊記》等。海飛說,「傳統作家轉型寫童書,一定程度上,其實會促進中國原創兒童文學的發展。」

  就連一向低調的科幻小說作家劉慈欣,最近也忍不住為孩子寫起了科幻繪本《燒火工》,這是他為孩子寫的第一部科幻童話。不同於《三體》和《流浪地球》宏大的世界觀,這個繪本用孩童式的奇想,講了一個純真而溫柔的故事。

(責編:王麗瑋、吳楠)

相關焦點

  • 繪本成童書「新寵」 原創種類趨多元化
    近年來,國內童書市場飛速發展,鑄就了新時期的「童書   數據:繪本市場呈上升趨勢   近年來,國內童書市場飛速發展,鑄就了新時期的「童書黃金十年」。其中,繪本成為繼兒童文學之後童書市場的「新寵兒」。在整體市場規模不變的前提下,原創繪本還是有很大的市場空間的」。
  • 京開研究院童書年度市場報告發布,多維度解讀童書行業
    【編者按】近日,京東圖書文娛業務部與開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成立的閱讀與產業發展聯合研究院(京開研究院)首次推出童書市場年度報告,報告一經推出就 近日,京東圖書文娛業務部與開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成立的閱讀與產業發展聯合研究院(京開研究院)首次推出童書市場年度報告
  • 從首個「問題童書」公益訴訟聽證會看治理「童書」市場亂象
    2020年12月15日下午,深圳市人民檢察院召開「問題童書」檢察公益訴訟聽證會,聽證會邀請了深圳市社會各界的代表探討如何推動「童書市場」中存在的各類亂象的解決方案。這是全國首次針對「問題童書」的公益訴訟聽證會。
  • 國貨終「逆襲」,4款面霜「碾壓」lamer!鬱美淨成外國人「新寵」
    國貨終「逆襲」,4款面霜「碾壓」lamer!鬱美淨成外國人「新寵」嗨咯!你們所熟悉的yamin上線啦!今天的美妝和護膚如期送達,關注我每天和我一起Get到更多的美妝和護膚知識吧!以前總會在護膚品裡面的熱搜榜上看到國外的大牌,但是最近總是在看見國貨也總是在上熱搜,看來國貨終於也要逆襲了,那對不國貨,小姐姐們了解的多嗎?畢竟最近兩年總是被國外大牌蠱惑,其實很多時候都忽視了國貨。所以今年小編就分享幾款國貨的面霜,這幾款能夠「碾壓」lamer,還有鬱美淨竟然成了外國人「新寵」,來看看吧。
  • 原創發力 童書市場添活力
    核心閱讀  過去10年,我國童書發展迅速,但少兒人均出版物擁有量不高,童書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還較為突出,具體表現在相同主題偏多,新作品偏少,原創力不足。中國出版協會少年兒童讀物工作委員會主任李學謙說,跟風、模仿一直是我國少兒出版的一個頑疾,導致市場上同質化圖書不少。  近年來,幼兒情緒管理圖書很受歡迎,但市場上此類選題圖書多達上千種,既有引進版也有原創版,既有繪本也有故事書,不但給家長造成選擇困難,也導致彼此之間競爭激烈。此外,童書中的公版書版本也極其繁多。
  • 人民日報人民時評:中國童書「走出去」的啟示
    文化「走出去」必須堅持市場競爭,使其中的優秀之作脫穎而出,才能具備走向海外的能力,否則是走不遠、走不快、走不穩的      不久前,由中國作家陳佳同創作的童書《白狐迪拉與月亮石》被英國《金融時報》評為「2019最佳童書」。
  • 助力親子閱讀 心喜閱童書進入點讀筆市場
    &nbsp&nbsp&nbsp&nbsp近日,由心喜閱童書自主研發的PIYO PEN AI 智能點讀筆正式登陸點讀筆市場。雖然受今年疫情的影響,心喜閱取消了原本的線下發布會計劃,但作為全國首個由專業童書出版機構自主研發的點讀筆,依然早早吸引了業界和許多用戶的關注。
  • 「文化博覽」中國童書「走出去」的啟示
    文化「走出去」必須堅持市場競爭,使其中的優秀之作脫穎而出,才能具備走向海外的能力,否則是走不遠、走不快、走不穩的。不久前,由中國作家陳佳同創作的童書《白狐迪拉與月亮石》被英國《金融時報》評為「2019最佳童書」。
  • 兒童節,請接收電商童書市場報告
    報告結合電商平臺各自的銷售大數據,呈現圖書購買力、擇書偏好和市場趨勢等方面的情況。其中,傳統文化類童書勢頭強勁,國產原創童書迅速崛起,而親子閱讀、分級閱讀成為明顯的消費趨勢。    在京東平臺紙書品類銷售中,童書是當之無愧的冠軍。京東大數據顯示,在紙書品類中,無論是下單量、下單金額、銷量還是用戶數,童書都領先其他類型圖書。從2018年圖書銷量上看,童書在所有圖書中的佔比更是超過1/4。
  • 一季度童書網店市場碼洋同比增長近20%
    「六一」兒童節即將來到,很多家長都想給孩子選些童書當禮物。市場上,究竟哪些類型的童書賣得好?哪些童書暢銷不衰?孩子們又喜歡哪些作者?京東圖書與北京開捲成立的閱讀與產業發展聯合研究院(簡稱京開研究院)近日發布線上童書消費報告。
  • 「小」市場 大視野——海外童書尋覓中國機遇
    新華社記者王婧媛 攝11月13日至15日,專注0歲至16歲童書出版及兒童內容的專業展會2020中國上海國際童書展在上海世博展覽館舉辦,吸引數百家童書出版商與兒童文化內容相關企業參與,其中包括來自美國、英國、法國、挪威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展商。這些海外企業瞄準童書這一「小」市場,希望通過童書銷售,增進文化交流,尋覓中國新機遇。
  • 警惕童書「失格」現象
    暑假是兒童閱讀厚積薄發的黃金時間,不少家長都會給孩子購買一大堆童書,作為暑期 彎道超車 的 食糧 。但近年來,童書 失格 現象卻逐漸增多,如《裝在口袋裡的爸爸》中大段 如何自殺 的描寫;如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科普童書《動物小百科》中《果子狸》一文,稱果子狸的肉可以吃(目前該圖書已下架);如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的《常見動物識別圖鑑》一書中,存在多處錯誤,金絲猴的配圖中出現松鼠猴的圖片;一本名為《小熊過生日》的兒童繪本中,動物小朋友們前往參加小熊的生日會,但吃蛋糕時卻發現有一位朋友不見了,餐桌上多了只烤雞
  • 我國童書出版成「領漲力量」
    我國童書出版年逾4萬種2015年起,中宣部出版局組織實施「優秀兒童文學出版工程」,加大對原創新作和有潛力中青年作家的扶持力度,推動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為廣大青少年提供更加豐富、更加有營養的精神食糧。2019年,中宣部出版局又啟動實施了「優秀青少年讀物出版工程」。
  • 暢銷童書被仿冒成行業痛點 出版社維權難叫苦不迭
    「這本所謂的《蝴蝶·豌豆花——中國經典童詩》已經銷售一年了,銷量一直很好。」日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兒童文學作家金波很無奈地說。金波所面對的是一本仿冒書。其實這並非孤例,在童書市場,暢銷童書不少都被仿冒,這令不少出版機構叫苦不迭。
  • 深圳對「問題童書」立案審查 讓「問題童書」遠離孩子
    深圳檢察院召開「問題童書」檢察公益訴訟聽證會  深圳對「問題童書」立案審查  隨著國內兒童閱讀需求上升,少兒閱讀市場逐漸擴大。然而,部分粗製濫造、內容失格的童書流入市場,容易對少年兒童產生不良影響,引起了家長們和社會輿論的關注。
  • 什麼樣的童書最受歡迎?報告顯示:親子閱讀備受關注 傳統童書勢頭強勁
    什麼樣的童書最受歡迎?報告顯示——親子閱讀備受關注 傳統童書勢頭強勁  每日甘肅網6月3日訊 據蘭州晚報報導 近年來,童書銷售一直領跑圖書市場。那麼,什麼樣的閱讀是孩子需要的,什麼樣的童書最受歡迎,父母該如何為孩子選擇圖書?在六一兒童節來臨之際,京東大數據研究院聯合京東圖書共同發布《2019京東童書消費報告》。報告顯示:2018年,童書銷量在所有圖書中佔比超過1/4,全國童書用戶人均購買童書超過8本;兒童文學、繪本、科普、啟蒙類圖書佔據主要地位,傳統類童書勢頭強勁,國產原創童書迅速崛起。
  • 童書仿製怎麼破
    近年來,中國童書市場以每年保持兩位數的增長率,成為出版產業最受青睞的板塊。但快速增長的數字背後,卻隱藏著一系列令人擔憂的問題,如模仿、抄襲、跟風出版等,特別是低幼段的玩具書、科普趣味書成抄襲的重災區。這些問題如何破解呢?就此,《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採訪了多位業內人士,請大家共話童書出版如何遏制仿製抄襲現象。
  • 外國人眼裡"中國好童書" 兒童閱讀市場空間廣闊
    中國上海國際童書展完成了兩天專業日的展覽,作為中國童書「出海口」,中國最優質出版機構都將本次展會視為「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臺階。那麼,外國出版社願意選擇什麼樣的中國童書在國外出版?什麼樣的童書才有能在國外出版的潛質?
  • 每個出版社都在做童書,童書出版還有幾個黃金十年?
    在圖書市場上,童書是其中表現最好的板塊,年增長率達9%左右,童書佔整個圖書市場16%左右。而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童書市場有持續增長的潛力。與此同時,全國絕大多數出版社紛紛加入童書出版市場。據2012年的統計數據,全國579家出版社中,有90%以上涉足童書出版。「我們看到了童書市場比較好的市場前景,童書每年以10%-15%的速度在增長,相比其他類產品增長快很多。」
  • 2012上半年市場同比增長4.66% 童書的選擇之惑
    在北京圖書大廈童書專區,幾乎每天都有許多家長領著小朋友前來選書,結帳的人群排成了「長龍」。然而,面對琳琅滿目的圖書,有不少家長反映為如何給孩子選書感到困惑。童書市場為何遭遇「選書難」?筆者認為,原因主要出自三個方面。  首先,市場中童書的品類、數量日漸豐富,選擇的機會多了,也增加了選書的難度。近年來,我國兒童圖書出版市場日漸火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