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姜查尊者 | 從修行中得到的了解能帶來舍離與斷除

2021-02-18 中國噶舉中心

從修行得到的了解,能帶來舍離

 

談到有關「法」的了解時,學問僧和修行僧使用的是相同的字眼,但真正從研究理論中得到的了解,和從修行中得到的,大不相同。兩者看起來好象一樣,但其中一個更深奧與深刻。

 

從修行中得到的了解能帶來舍離與斷除,直到完全舍離為止――我們在思惟中所堅持的。若貪慾與瞋怒在心中生起,我們不會漠不關心,或丟下它們不管,而是正視它們,觀察它們如何生起與從何而來。接著思惟,看看它們如何與我們對立。我們清楚地看見它們,並了解自己是藉由相信與追逐它們,因而陷入困境。這種了解,除了在自己的清淨心之中,無法從其它地方獲得。

 

就因為如此,研究理論者和修禪者才會互相誤解。通常那些強調研究者會說:「禪修的比丘只是跟隨自己的想法,缺少經教的基礎。」事實上,在某種意義上來說,研究和修行這兩種方式,完全是同一件事。它們就如手心和手背,若伸出手,手背看起來好象不見了,但它只是隱藏在下面而已。當把手翻過來時,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手心上,它哪裡也沒去,只是隱藏在下面而已。

阿姜查尊者簡介

阿姜查·波提央(Chah Phothivan,1918-1992),近代最有影響力的南傳佛教大師,泰國公認的阿羅漢成就者。9歲出家,20歲正式受戒為比丘。1946年通過最高級正規佛學課程考試後,開始託缽行腳,尋師訪道。

 

1948年,他在森林中與20世紀偉大的森林禪師阿姜曼相遇,獲得重要的啟發,改變了他的修行方法。1954年回到家鄉吳汶省巴蓬森林,追隨者日多,於是有了著名的巴蓬寺。2002年,在泰國境內與世界各地,巴蓬寺的分院共計超過兩百座。2012年在泰國烏汶的巴蓬寺安詳的離開了人間。

 

阿姜查的修行方式有兩大特色:頭陀行與禪定體驗,兩者都是延續迦葉尊者重視苦行的精神而來。他的教導方式簡明深遠,吸引了不少西方人士前來受教。其中包括傑克·康菲爾德(Jack Kornfield)、保羅·布裡特(Paul Breiter)、阿瑪洛比丘(Ajahn Amaro)等。

阿姜查的教導不強調任何特別的打坐方法,也不鼓勵人們參加速成內觀或密集禪修課程。他教人先觀出入息以調心,等心安住了,繼續觀察身心的變化。保持生活簡樸、自然的生活態度以及觀察心念是他的修行要領,以培養一種平衡的心境,既無所執著也無我。無論是靜坐或日常生活作息都是修行,只要耐心觀照,智慧與祥和便自然產生。

|中國噶舉中心|

讓我們共同搭建一個沒有邊界的精神樂園

您可能已經關注中國噶舉中心公眾號(chinakagyu)一段時間了,也可能剛剛關注我們,當您感受到了這裡日日不斷的感動!當您把我們的公眾號推薦給身邊的人,這份感動也就得到了傳遞,如此您也積累了無量的法布施的功德福報,很多人也許就因為您而受益,因為您而改變!讓我們共轉法輪、同生淨土!

淨霖有約  投稿郵箱 : gamajinglin@gmail.com    噶瑪淨霖微信:gamajiayuan

每點擊一次下方廣告,便能供養中心2毛錢,讓我們共同融入上師三寶弘法利生事業!點滴布施,從心開始!

相關焦點

  • 《阿姜查的禪修世界》
    訓練還顆心,安住於無為法中,」他宣稱,「解脫是可能的。」那些會遵循這位親愛導師教導的人,都一定願意探索他們自己的心,把結鬆開,放下執著、恐懼與我見。「如果你真的了解,則無論你過的是哪種生活,你時時刻刻都可以修行。為何不試試看呢?」阿姜查建議,「它將改變你的生命!」願阿姜查所傳達慈悲佛陀的祝福,能充實你的心靈,並利益十方一切眾生。獻上我誠摯的敬意。
  • 最簡易的修行方法,將一切法歸納為一法而修持
    首先,如果未以聞法斷除增益,則不會懂得修行。如頌云:「無聞之修行,如斷臂攀巖。」所謂的以聞法斷除增益是指不必對浩瀚無垠、種類眾多的一切所知法全部了知,於五濁惡世短暫的一生也不可能了知這一切所知法,但我們對自己所修正法的初、中、後的所有修法要無誤了知,並通過思考斷除所有的增益。
  • 尊者在桃花林中修行900天,無法證悟,佛陀開示:先要做好5件事
    尊者在桃花林中修行900天,無法證悟,佛陀開示:先要做好5件事 | 文 青衫文齋妄想和執念是修行的障礙,當修行到證得聖果,慧根顯現,一切妄想和執念便全部消失,念念不留。執念長住是不能領悟到佛學真諦的,因為,欲領悟佛學真諦,就需祛除一切假象和幻想,一如《金剛經》所說: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 《雜阿含經》中的居士修行問題
    靠勞動營生、服務社會,而不靠欺詐、佔卜、大秤入小秤出、屠宰等手段謀生。2.守護具足,謂妥善保護田產財物,「不令王、賊、水、火劫奪、漂沒、令失,不善守護者輒取,及諸災患所壞。」借貸予人,須得謹慎,了解對方,「欺誑抵突者寧乞未舉與。」
  • 阿姜查——《森林中的法語節選》
    「紅色是如此這般」,盲人能了解嗎?是的,你可以解釋得非常詳盡,但是他能從中得到幾分呢?他不能了解的原因是什麼?只是因為他的盲目,你不能歸咎於解釋。你無法給其他人這個東西。佛陀為人解說,目的是為了幫助他們自己覺悟。但是人們卻責怪佛陀,說他無知與笨拙,「好吧!如果你知道,就清楚地解釋給我聽。」這就好像盲人不停地問顏色,並且不停埋怨你解釋得不清楚,你說:「嗨!
  • 佛法修行的這些刺,總有一些刺到你,不可不防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中說:「自見己身,三十六物惡露不淨。」就是指這個。而在修行不淨觀的修行者,如果讓他天天對著潔淨無比、堪比淨土的環境的話,那他的不淨觀還真的很難修起來。四、修習慈心者以恚為刺修行慈心觀的修行者,以嗔恚憤怒為刺。這點就比較容易理解了。所謂悲能拔苦,慈能與樂。
  • [導論9]阿姜查對西方人的教導.MP3_《關於這顆心》
    編輯: 徐小黃♬ 點上方綠標可收聽音頻  有個廣泛流傳並已得到證實的故事。  在這第一位西方學生抵達後,人潮即連年和緩而持續地湧入阿姜查寺院的大門。從一開始,他就決定不給這些外國人任何特殊待遇,而是讓他們儘量適應當地的氣候、食物與文化,並進一步利用任何他們可能感到的不適,作為開發智慧與耐心的方法。智慧與耐心,是他認為修行進步的核心特質。
  • 佛法:出離輪迴不是那麼簡單,不懂借力修行,終究還是人天往返
    是不是修了任何一個法門都能出離輪迴?佛陀在《楞嚴經》中開示「淫心不除,塵不可出」。我們首先要明白《楞嚴經》中開示的是通途,也就是靠自力修行出離輪迴的。那麼你要靠自己,你就必須徹底斷淫,正淫邪淫都必須斷除,不僅淫慾的行為不能有,連淫心都不能產生。試問當下時代的眾生幾人可以做到?
  • 法華經:佛對三位尊者的成佛授記,從中你能領悟出什麼(36)
    要注意佛經中的多層級解讀。比如,凡夫如果能斷惡修善,在善地相對於惡地而言,就是除熱得清涼。又比如,阿羅漢們滅掉了生滅「有」相,證得身的空性。空相對於有來說,就是除熱得清涼。《楞嚴經》中他因意根而證圓通。他說「如我所證,諸相入非,非所非盡,旋法歸無,斯為第一。」尊者在因地修行中,以堪破種種名相入空寂而得道,故而他的佛號「名相」,是於空如來藏中見到一切名相虛幻的「名相」。他的國名「寶生」,是不空如來藏中一切法寶皆無中生有,隨念而生的「寶生」。劫名「有寶」,是空不空如來藏中照見空有無二,性相如一的「有寶」。
  • 佛教:為何女人能出家為尼,是多虧阿難尊者,佛其實是勉為其難的
    佛教:為何女人能出家為尼,是多虧阿難尊者,佛其實是勉為其難的。釋迦牟尼佛從悉達多太子放棄王位,拋棄世間榮華富貴。削髮到苦行林修行,跟隨過很多人修行。曾修到四禪八定和非想非非想處,但他認為都不是解脫之道,最後都放棄了。
  • 金剛經中,法尚應舍,何況非法。這句話所要表達的意思是什麼呢?
    法尚應舍,何況非法。」總的意思是:因為這個緣故,我經常說,你們這些比丘,知道我所講的法相,就像渡來河的船一樣。不應該執著法相,更不應該執著於空性。「法尚應舍,何況非法」,這句話的字面意思是:佛法都應該放下,不應該執著,何況是其他東西呢?
  • 盛世無雙佛牌解說:西瓦裡佛牌特別介紹,最有運氣的尊者
    【西瓦裡簡介】西瓦裡(Phra Sivali)又稱西哇裡,是泰國最著名的尊者之一,西瓦裡與舍利弗,迦葉,烏巴離尊者等等都是佛陀最出名的弟子。而在所有的弟子中,西瓦裡的福報第一,被佛陀稱為最有運氣的尊者。從來不曾缺乏任何東西,即使去到荒山野嶺,也會有人或者天神供養。他不止自己福報大,就連跟在他身邊的人,也都會「近水樓臺」。
  • 修行的最高境界——無我
    要達到去除我相,必須先要藉助佛法來修行,一步一步的前進,聲聞乘人只是斷了煩惱障,而所知障沒有斷除,雖然已破我執,但是法執未除,達到這一步只能不受輪迴之苦,而菩薩的無生法忍,尚不能理解,那種妙樂無法享受,別說佛的究竟解脫了。
  • 佛教:什麼是真正的舍?真能做到,功德不可思議
    黃檗希運禪師曾經把這種舍心分為三種,即小舍、中舍和大舍,修行人如果能明了其中深意,功德不可思議。小舍廣修眾善,但帶著有所希望的心、有所希求的心。不過在聽聞正法之後,慢慢知道了空義,於是不再執著於"舍」的相,這種舍被稱為小舍。
  • 阿底峽尊者:最好的竅訣,就是擊中你的要害
    --主題摘要阿底峽尊者的殊勝教誡這些教誡特別好!尊者親口說過:「殊勝上師為揭露罪惡,殊勝竅訣為擊中要害,殊勝助伴為正知正念,殊勝勸勉為怨魔病苦,殊勝方便為無有改造。」最好的上師,他在講課時能揭露你的過失和罪惡,天天說好話有什麼用?要揭露罪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