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環南路高架橋工地,為方便沿線居民出行,預留了車輛通行的道路,但是舜耕路與二環南路交叉路口向西,預留的路面僅有兩個車道寬,每逢上下班高峰期,這裡成了最擁堵的地方。通過此處的非機動車、行人幾乎只能在機動車和護欄之間的縫隙裡通行,險象環生。4月15日上午10時許,一名市民在騎電動車經過這一路段時,掉進路邊施工深溝摔成重傷入院。
跌入三米深施工溝市民摔傷
昨日上午11點,記者趕到了事發地,位於舜耕路與二環南路路口,領秀城社區北門西側的高架橋施工工地。按照施工公告,二環南路沒有完全封閉,在南北兩側都預留了行車道。事發地就位於北側車道邊緣。
記者注意到,在事發路段,工地預留出來的路面僅有兩個車道,其中還包含一處公交站牌。路面行車情況比較混亂,機動車、非機動車,趕公交車路人常常擠在這兩條車道裡。存在隱患的是,部分機動車駕駛人沒能顧及到行人的感受,鳴笛催促行人或者騎自行車電瓶車的市民讓路。通過此處的非機動車、行人幾乎只能在機動車和護欄之間的縫隙裡通行,險象環生。
市民跌落的施工溝就在這段路西首,施工單位沿道路邊緣開挖了一條最深處約三米的施工溝,路邊用一排黃色活動的圍擋與道路隔開,溝底下一片泥水。
路面狹窄市民稱行車遭擠
受傷的市民姓馬,今年24歲。昨日中午12點,記者在山東省警官醫院5樓外科病房見到了受傷的小馬。小馬頭上打著繃帶,嘴角和眼角紅腫充血,左眼腫的成了一條縫隙。躺在病床上的小馬顯得仍然有些驚魂未定,經家人反覆詢問,才講了事發時的大概情況。
上午10時許,小馬騎著電動車沿舜耕路與二環南路交叉路口向西順行,小馬說,當時路上的車挺多,他被擠得緊緊貼靠在路邊上,當駛到距離路口二十多米遠時,前方有幾個施工隔欄放在那裡,幾乎就是與路邊平行,而旁邊又有汽車通過,「我被擠得往邊上靠了靠,碰到了護欄上,結果就一下子掉了下去。」
目擊者李先生說,被摔蒙了的小馬緩了半天才有些清醒過來,過往的市民見狀連忙報了警,正在附近巡邏的民警接到警情後迅速趕到了現場,民警一邊與急救中心取得聯繫,一邊下到深溝裡把小馬扶坐在乾燥處,並從泥水裡撈出小馬的提包,而小馬此時身上、頭上都是血泥。急救中心趕到現場後,民警又協助把小馬扶到急救車上,送到附近的警官醫院救治。
市民陳先生告訴記者,這條道路太狹窄了,機動車一過,幾乎就沒有非機動車和行人通行的地方,被過往車輛撞到的情況不只發生過一次,「幾天前也曾發生市民墜落施工溝的情況。」不過,陳先生的說法未能得到施工方的證實。
將先安排傷者治療
工地一名負責人告訴記者,事發施工溝是14日前後才挖掘出來的一條臨時溝,施工結束後馬上回填,所以路邊沒有安裝固定圍欄,而是選用了活動圍欄,施工溝回填後再將圍欄撤除。這名負責人表示,擺放活動圍欄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醒市民遠離工地。「交警部門已經現場做了調查,我們目前還不知道責任劃分的情況,不過會優先安排傷者住院治療,其他問題以後再說。」在採訪的最後,這名負責人向家屬解釋了施工單位的處理意見。
記者了解到,目前市中區交警部門已經介入調查,稍後將對此事進行責任認定。工地方面也回饋信息表示,目前固定護欄已安裝完畢。
市民摔傷 施工單位要擔責
山東千舜律師事務所律師王偉介紹,按照相關的市政施工規定,施工方在半開放路段進行施工時,必須通過施工圍擋等設備將工地隔離出來,但是對於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安放活動護欄還是固定式護欄,還沒有如此詳盡的規定。
王偉同時還提到,施工單位有義務通過有效的防範措施,避免發生類似危害。「按照相關規定的要求,施工方有義務確保提醒標示清晰明確,隔離護欄等設備等能有效的避免行人誤進施工區,尤其是避免墜落路邊施工溝的情況。」王偉說,由於防護不到位,行人墜落路邊施工溝的情況並不是第一次發生,因此在一些特殊路段,施工單位應該採取更高標準的安全要求。
另外,王偉還表示,此事還可牽涉到相關的責任車輛。在混行車道內,非機動車和行人有優先的路權,機動車不應鳴笛催促甚至擠搶道路。( 記者 曹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