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餐桌上,餐具的擺放自有一番定律,比如說,刀叉呈八字形擺在餐盤上,代表「還沒吃完,不要收走」;刀叉平行放在餐盤上,則是「吃完可以收拾了」……這些就是「餐桌禮儀」。
但你聽過「公筷公勺禮儀」嗎?
8月18日下午,杭州舉行了《杭州市餐飲企業公筷公勺使用指引》發布會,加快推進實施杭州版「公筷公勺禮儀」。
哪些場所應該推廣公筷公勺?當餐桌上出現了兩雙筷子,哪雙是公筷、哪雙是私筷?不同餐飲店提供的公筷公勺會有哪些不同?這些問題,在《指引》中都有提及。
發布會上,杭州市餐飲旅店行業協會會長陳瑋介紹了《指引》出臺的具體情況。該《指引》於今年7月發布,由杭州市商務局、杭州市文明辦、杭州市市場監管局、杭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杭州市餐飲旅店行業協會起草,具體內容包括公筷公勺的定義、擺放、服務、管理和宣傳引導五個方面。
「從宋代開始,中國逐漸養成了圍桌吃飯的習慣,從分餐制走向了共餐制。」浙江旅遊職業學院酒店管理系副教授張水芳說,「共餐制的一大弊病就是容易造成病菌交叉感染,大部分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病人都是在與他人共餐時感染的。」
在外吃飯時,我們往往很難獲悉同桌之人的身體情況,更易遇到健康隱患,因此《指引》明確提到,公筷公勺的適用場所為:各類餐飲服務單位、機關企事業單位食堂及其他集體用餐場所。
那麼,怎樣分辨公筷與私筷呢?
根據《指引》,兩者的長度、顏色、擺放位置都會不一樣。一般,深色為私筷、淺色為公筷;長的為公筷、短的為私筷。
擺放位置則分成「公筷公勺制」和「雙筷制」兩種情況。
張水芳說:「『公筷公勺制』是指『一菜一筷(勺)』,每個菜盤都應配置公筷公勺,放在菜盤右側或者靠近桌心的一側;『雙筷制』是『一人雙筷(勺)』,即每人分到一雙公筷、一雙私筷,在這種情況下,擺在右側的是公筷、擺在左側的是私筷。」
對於部分餐飲店,《指引》還提出了額外的要求。比如火鍋店還應準備生料專用公筷公勺,只夾生食、不碰熟食;自助餐廳還應配置擺放公筷公勺的託盤或託架等。
杭州餐飲旅店行業協會秘書長尹麗華說:「接下來,我們計劃向全市餐飲企業推廣《指引》,在餐飲行業普及《指引》的內容。此外,我們還將邀請專家學者到企業實地指導,並培育、評選出示範性的標杆企業,在全社會形成文明就餐、健康進餐之風。」
通訊員│王聰
【來源:都市快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