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舉行,邀請市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鄭錦、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副主任孫輝、上海銀保監局一級巡視員李虎、上海證監局副局長吳萌介紹上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情況,還邀請了市健康促進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王彤做健康提示。
完善發熱門診長效管理機制
大力推進社區發熱哨點診室建設
市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鄭錦介紹,3月29日0—24時,通過口岸聯防聯控機制,報告6例境外輸入性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均已轉至定點醫療機構救治,已追蹤同航班的密切接觸者26人,均已落實集中隔離觀察。3月29日0—24時,無新增本地新冠肺炎確診病例。
截至3月29日24時,累計報告境外輸入性確診病例159例,治癒出院7例,在院治療152例(其中2例重症,1例危重),19例境外輸入性疑似病例正在排查中。累計報告本地確診病例339例,治癒出院327例,死亡5例,在院治療7例(其中6例危重),無新增本地疑似病例。
今天上午有4位患者出院,均為中國籍,其中3位男性、1位女性,均為輸入性病例。明確為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後,轉入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在醫護人員精心診治和護理下,經專家組評估,認為符合國家衛生健康委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解除隔離和出院標準,於今日出院。為做好出院患者的健康管理,醫療機構將對患者開展必要的隨訪。
鄭錦介紹,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的醫療救治。根據市衛生健康委部署,全市各級醫療機構進一步完善發熱門診長效管理機制,各區衛健委高度重視、大力推進社區發熱哨點診室建設,從社區源頭做好防控,強化基層發熱篩查能級,健全和完善城市發熱監測網絡,進一步落實「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的工作。
各級醫療機構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日常診療服務」,在加強院感防控的基礎上,有序開展日常醫療服務,更好滿足群眾就醫需求。
鄭錦介紹,市衛生健康委繼續做好醫療機構、集中隔離觀察場所、居民小區等各類場所疫情防控監督檢查。市市場監管局進一步加強食品、防護產品等檢查。
92%市民贊成使用公筷公勺
前段時間,市衛生健康部門向上海市民發出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議後,社會反響如何?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市健康促進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王彤介紹了該項工作目前的推進情況。
抽樣調查顯示,92%的市民贊成使用公筷公勺。發布會上還提到,在市市場監管局的支持下,市衛健委、市健康促進中心聯合市餐飲烹飪行業協會等單位,在總結各單位好做法、好經驗、好產品的基礎上,擬制定地方標準《餐飲企業公筷公勺服務規範》,從公筷公勺的供應方式、服務細則、外形設計等方面提供技術指導,提升餐飲企業使用公筷公勺的規範性和可操作性。
王彤介紹,下一步,將積極會同市有關部門,通過社會宣傳、行業推進、標準制定和加快修法等舉措,多管齊下,形成合力,早日讓使用公筷公勺成為餐飲服務的「標配」、市民家庭的自覺,讓公筷公勺成為「健康新食尚、餐飲風向標」。(詳細)
上海已延遲個人還款528.5億元
減免利息超千萬元
上海銀保監局一級巡視員李虎介紹,在鼓勵銀行減免利息方面,上海銀保監局鼓勵在滬銀行機構制定相關細則,在自身能力可承受的範圍內,為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企業和個人貸款減免一定期限的利息,從而減輕其資金成本負擔。截至3月15日,在滬銀行機構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企業減免利息金額1776.4萬元,涉及企業戶數1808戶;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個人延遲還款金額528.5億元;涉及人數270萬人。
針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外貿企業,李虎表示上海銀保監局也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支持外貿企業共度難關。一方面,指導相關銀行機構制定專項方案,提供專項信貸規模,重點滿足核心企業融資需求,推動上下遊中小微企業紓困。同時,優化信用證業務服務,覆蓋企業制單結算到貿易融資全流程,提升業務辦理效率。另一方面,支持中國信保上海分公司、商業銀行與市政策性融資擔保基金加強保單融資合作,發揮分險增信的貿易融資促進作用,將重點支持範圍從年出口500萬美元以下的企業擴大到3000萬美元(含)以下。
上海證券業支持現場
業務辦理機構數量上升到95%
上海資本市場主體復工情況如何?在今天下午舉行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上海證監局副局長吳萌介紹,經初步統計,截至目前,轄區310家上市公司中,99%已實現復工復產,其中九成公司復工率達80%,超五成公司復工率達100%;近七成公司復產率達80%,近三成公司復產率達100%。轄區證券基金期貨行業自2月3日開市以來已全面復工復產,目前轄區經營機構現場業務辦理和現場辦公已在有序恢復,以證券行業為例,支持現場業務辦理的機構數量由15%上升到95%,現場辦公率由2月份的50%上升到80%。(詳細)
相關新聞:
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市健康促進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王彤介紹,借鑑「愛國衛生運動」廣泛發動群眾參與的優良傳統,針對一些衛生健康陋習,延續疫情防控效應,著眼全體市民健康素養水平的持續提升,制定了《上海市民衛生健康公約》徵求意見稿,市健康促進中心也推出了「上海市民衛生健康公約25問」。
一個噴嚏可排放高達100萬個微粒
這份健康問答請查收
上海市健康促進中心推出了《上海市民衛生健康公約(徵求意見稿)》問答解讀。具體如下:
1、為什麼要提出《上海市民衛生健康公約》?
答:面對新冠疫情,廣大市民健康意識高漲,「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風、不扎堆」成為防疫「四大法寶」。為了把防疫經驗轉化為上海2400萬市民的健康生活方式,市有關部門借鑑愛國衛生運動的優良傳統,針對一些衛生健康陋習,延續疫情防控效應,著眼全體市民健康素養水平的持續提升,制定了《上海市民衛生健康公約》徵求意見稿,在充分聽取市民意見後,將正式推出。
2、隨地吐痰有哪些健康風險?
答:小小一口痰,細菌千千萬。病菌可隨吐痰時產生的飛沫進入空氣或在痰液中生存,從而傳播疾病。在公共場所請不要隨地吐痰,將痰液用紙巾等包裹後丟入垃圾桶。
3、為什麼倡導不留棄狗屎?
答:一些人不文明養狗。狗屎不僅汙染環境,還含有大量微生物,存在疾病傳播的風險。請文明飼養寵物,及時清理狗屎及寵物糞便,遠離「狗屎運」。
4、亂扔垃圾有哪些危害?
答:亂扔垃圾影響市容環境整潔,且容易孳生蚊蠅、蟑螂等有害生物。請按要求做好垃圾分類,不亂扔垃圾,自覺保持環境衛生。
5、為什麼說扎堆喧譁不好?
答:不喧譁可減少飛沫產生,不扎堆能降低感染呼吸道傳染病的風險;同時,遵守公共秩序,避免喧譁擁擠,也是社會文明的體現。
6、為什麼要反對吸遊煙?
答:二手菸不存在所謂「安全暴露」水平,吸菸者邊走動邊吸菸會使周圍人員暴露在二手菸環境下,從而影響健康。因此,請吸菸者尊重他人的健康權益,不要吸遊煙;也請為了自己的健康儘早戒菸。
7、不食用野味的理由是什麼?
答:野生動物身上攜帶大量病原微生物,接觸野生動物增加了感染病菌的風險;加之野生動物未經檢疫,食用的健康風險極大。2月24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相關決定,再次強調嚴禁食用野生動物。
8、過量飲酒有哪些危害?
答:過量飲酒會增加罹患肝硬化、高血壓、腦卒中等疾病的風險,經常過量飲酒嚴重危害身心健康。
9、為什麼說暴飲暴食要不得?
答:暴飲暴食會導致胃腸道負擔增加,同時多餘能量在體內堆積導致超重或肥胖,增加罹患多種慢性病的風險;請注意食不過量,保持健康體重。
10、為什麼提倡不摸眼口鼻?
答:手經常接觸各類物品,容易沾染病菌;眼口鼻是人體的黏膜部位,沒有皮膚屏障。因此,用不乾淨的手碰觸眼口鼻,會增加病菌通過黏膜進入人體引發疾病的風險。
11、為什麼要控制自己不沉溺網絡?
答:過度使用網絡會導致注意力不集中、感知力下降、記憶力減退、社交能力弱化等不良後果,還會出現腰背酸痛、視力下降、腕關節損傷等健康危害。
12、熬夜透支有哪些健康風險?
答:長期睡眠時間不足,容易出現抵抗力下降、內分泌失調、神經衰弱、視力下降等問題,同時明顯增加罹患高血壓、糖尿病、癌症等疾病的風險。建議成年人每天需保證7-8小時的睡眠時間,少年兒童要有更多睡眠時間。
13、為什麼說不信謠傳謠是一份責任?
答:當今各種健康資訊層出不窮,其中不乏健康謠言,網絡更是謠言傳播的「溫床」。在疫情中,謠言會造成社會恐慌,恐慌的危害甚至超過疫情本身。我們要保持清醒和負責任的判斷,不以訛傳訛,關注權威機構、權威專家的信息發布。
14、為什麼說清潔環境能防蟲害?
答:清潔公共環境和居家環境,清除積水及積水容器,從而破壞「四害」的棲息和孳生環境,可以降低蟲害的密度,減少疾病的發生。
15、咳嗽打噴嚏時該怎麼做?
答:一個噴嚏可向周圍空氣中排放高達100萬個微粒。因此,咳嗽或打噴嚏時,應儘量避開人群,用紙巾或彎曲的手肘儘量貼近臉部,掩住口鼻,防止飛沫四濺。
16、為什麼說戴口罩是科學防護的重要手段?
答:口罩可有效降低飛沫量和噴射距離,呼吸道傳染病高發季節和出現感冒症狀時,請佩戴口罩,關愛自己、保護他人。
17、為什麼提倡保持社交距離?
答:與他人保持一定距離,可有效降低呼吸道傳染病的傳播風險,也是社交文明的體現。在公共場所,請自覺遵守秩序,相互間保持一定距離。
18、經常開窗通風有哪些益處?
答:經常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通,能有效稀釋室內病毒和汙染物濃度。建議每日至少集中通風2次,每次30分鐘以上;使用空調時,也請定時通風。
19、為什麼要對洗手刷牙老生常談?
答:用規範的方法洗手,能有效預防接觸傳播疾病,每個人都應養成勤洗手的習慣。用正確的方法刷牙,吃東西、喝飲料後及時漱口,能保持口腔衛生,預防齲齒和牙周疾病的發生。
20、科學飲水該如何做?
答:一般情況下,成年人每日飲水量約為1500-1700毫升;要養成規律飲水的習慣,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飲水最好選擇白開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
21、為什麼說公筷公勺是利人利己的行為?
答:使用公筷公勺能有效減少唾液所攜帶病原微生物的傳播風險;無論在飯店還是在家用餐,都應使用公筷公勺,既能保護自己,也能彰顯社會責任。
22、生活中為什麼要起居有常、勞逸結合?
答:規律生活有助於增強人體免疫力,要順應四時,起居有常、勞逸結合;久坐容易增加各種疾病風險,而定期、適量的運動有助於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態。
23、心理狀態對於健康會有多重要?
答:健康不僅僅是指身體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要秉持樂觀、開朗、豁達的生活態度,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培養健康生活方式和興趣愛好。
24、為什麼倡導定期體檢接種疫苗?
答:定期體檢有助於疾病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疾病預防的重要措施;而接種疫苗能夠增強機體免疫能力,提高自身抵抗力,是預防和控制傳染病最經濟、有效的方法之一。
25、應該如何做到合理用藥?
答:應在醫生的指導下規範、合理使用藥品,以避免發生耐藥、減少不良反應,特別是慢性病患者切忌自行減量或停藥;同時要注意保健品不是藥品,不能代替藥品。
使用公筷公勺等於分餐制嗎?
吃火鍋時還需要用嗎?
「公筷公勺20問」為你解惑
公筷公勺不是新生事物,可具體怎麼用,不少市民仍有疑惑——弄混了怎麼辦?同桌人不願意怎麼辦?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特邀上海市健康促進中心專家帶來「公筷公勺20問」。
1、公筷公勺在什麼情況下需要使用?
只要是兩人及以上的合餐,為避免交叉汙染,都建議使用公筷公勺。
2、在餐廳用餐時,需要向服務人員提出索要公筷公勺,還是餐廳會主動提供?
根據本市公筷公勺倡議書中的要求,餐廳應主動在每道菜中加公筷公勺;如果餐廳沒有主動提供公筷公勺,顧客可以向餐廳主動索要。
3、吃飯吃high了的時候,很可能會忘記使用公筷公勺,有沒有什麼好辦法?
公筷公勺可在規格、色彩、材質、標識等方面有所區分,增強辨識度,起到提醒、引導的作用。
4、使用公筷公勺的時候有沒有注意事項?
使用公筷公勺應適量取菜,避免浪費;尤其要注意避免將公筷公勺入嘴。使用公筷取菜宜適量,不可將多取的菜返回盛器;使用公勺舀湯不宜太滿,並應停留片刻,待湯汁不再滴落時再移入小碗中,以免湯、羹等灑落到餐桌或其它菜點上。
5、火鍋本身就一直在煮沸,還有必要使用公筷嗎?
火鍋食材煮沸需要持續一定時間才能起到消毒的作用,所以在吃火鍋時,同樣應該使用公筷公勺。
6、在家中,使用公筷公勺時如果遇到老人的不理解,應該如何勸說?
向老人解釋合餐時的筷子可能會造成交叉汙染,許多傳染病就是因為合餐制而傳播;老年人抵抗力較弱,更容易受到感染。使用公筷公勺,對家人朋友圍桌聚餐並無影響,大家仍然可以同享美食、其樂融融。
7、如何對家中的小朋友解釋使用公筷公勺的意義?
使用公筷公勺更有利於衛生健康,既是在保護自己,也是尊重和保護別人。
8、如果家中人數不多,是否也需要每個菜配一副公筷公勺?
家中就餐也應使用公筷公勺;對於家庭日常用餐,既可以每人配備公勺公筷,也可在每道菜裡擺放一雙公筷或一把公勺。
9、對於一起吃飯的朋友,如果使用非公筷公勺熱情為你夾菜時,應該如何委婉應對?
表示感謝並婉言拒絕,向其說明使用公筷公勺的意義,同時主動使用公筷公勺為對方布菜。
10、對於餐飲企業來說,公筷公勺的管理、消毒等是否有新的指導原則?
餐具的消毒需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消毒餐(飲)具》(GB14934-2016)以及相關法律法規標準的要求;後續市衛生健康委、市健康促進中心和市餐飲烹飪行業協會將制定地方標準,對餐飲企業公筷公勺的管理提出進一步的指導意見。
11、本次疫情期間,推動使用公筷公勺可以最大限度減少多人用餐時的交叉感染,除了新冠病毒之外,公筷公勺還可以有效減少哪些疾病的發生呢?
合餐時的餐具往往會造成交叉汙染,大大增加了A肝病毒、傷寒桿菌等病原體的傳播風險,其中尤以幽門螺桿菌最為典型。
12、對於筷子、勺子等餐具,在餐飲企業和家中,分別應該多久更換一次?
餐具使用久了後會變成細菌繁殖生長的棲身之地,危害健康,筷子以3至6個月更換為宜。
13、作為餐廳服務人員,如果發現顧客沒有使用公筷公勺,是否有勸告建議使用的責任?
餐飲企業應主動提供公筷公勺,同時在大堂、餐廳醒目處張貼提倡使用公筷公勺的海報、標語等,並在餐桌上放置提示牌,以引導顧客使用公筷公勺;餐飲服務人員也應主動提醒顧客使用公筷公勺。
14、除了公筷公勺外,還有什麼可以從自身做起,減少疾病交叉傳播的好習慣?
就餐前記得用流水和洗手液認真清洗雙手,就餐過程中避免直接用手接觸食物。
15、本次上海推行「公筷公勺」,和分餐制的意思一樣嗎?兩者有什麼區別?
兩者是完全不同的,相對於分餐,使用公筷公勺仍是合餐,更有利於根據自身喜好選擇食物的種類和食量。
16、為何目前還不適合推行分餐制?
分餐制的確也能切斷疾病傳播途徑,但增加了分菜和清洗的工作量,相對缺乏可操作性;也與「團聚」的傳統文化理念存在一定衝突。因此推行使用公筷公勺,是目前最為可行的方法。
17、除了公筷公勺外,也有人在外食時會自己攜帶私筷私勺,這樣是否可以起到相同的作用呢?
自己攜帶私筷私勺,可以避免餐廳提供的餐具清洗消毒不到位的問題,但若不用公筷公勺,依舊不能在圍桌合餐時起到防止交叉感染的作用。
18、在食堂用餐時,是否還有什麼需要注意的事項?
就餐前用流水和洗手液認真清洗雙手,進餐時少閒談、不摸手機。
19、下一步,針對不配合使用公筷公勺的餐廳,本市監管部門是否會推出一些強制性手段?
目前已有約120位市政協委員聯名提案,建議加快地方修法過程,讓法製成為公序良俗和健康生活方式的推進器。
20、隨著公筷公勺倡議進一步深入人心,上海是否還會進一步推廣更多相關的健康倡議?
2019年8月,上海率先發布了全國第一個省級中長期健康行動方案——《健康上海行動(2019-2030年)》,提升市民健康素養、養成健康生活方式是其中重要的工作內容。目前,市健康促進委員會和市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正在積極策劃《上海市民衛生健康公約》,倡導全社會踐行衛生、健康、文明的行為。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原創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黃海華 黃楊子 張楊
微信編輯:泰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