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埃落定,這個被稱為「外星人」的男人,終於如願退休了!
今天,2019年9月10日,教師節。這也將是載入中國商業史的一天。因為,在今天,55歲的馬雲正式下線,正式辭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一職。
今晚,阿里在杭州奧體中心舉辦20周年年會,現場氣氛熱鬧非凡。這不僅阿里巴巴舉辦成立20周年年會的日子,更因為今晚馬雲正式宣布:卸任阿里集團董事局主席,將接力棒交給現任CEO張勇。
去意已決,然而,馬雲還是流淚了!
是的,馬雲哭了。告別自己一手打造的阿里巴巴,告別20年風風雨雨一路抗過來的兄弟夥。話雖然可以說「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後會有期」。但真的放下,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沒想到,等了10年的這一天來得這麼快,來得這麼美好。」
「感謝這偉大時代,感謝這個了不起的城市。」馬雲表示,「我看阿里人越來越厲害,可能很少有文藝演出搞得那個專業,我們是既要有要,不僅工作好,也要玩得好。」我們的晚會,18年了,進步這麼大,希望30年時候,給世界更多精彩。
馬雲表示,15年時候,阿里巴巴決定要活到102歲。很多人把願景當口號,當標語。阿里要相信走到102年,首先自己信。
馬雲說道,「全世界基本有兩條路,要麼交給下一代,要麼交給職業經理人。第三條路,很少有人嘗試,但我們覺得這是一條對的路,就是發現、培訓、支持新的領導團隊,用文化、用制度、用人才來保證公司的傳承。」
「為了這一天,我認真準備了10年。」馬雲稱,這不是一個心血來潮,更不是迫於壓力。網上有人傳我害怕什麼,過去20年,阿里人從沒有害怕,只是對未來的敬畏。
「今天不是馬雲的退休,而是制度傳承的開始。不是一個人的選擇,而是制度的成功。」馬雲在現場再次致謝稱,謝謝阿里的努力,讓我們有今天,謝謝大家。
「今天的世界,正在快速的發展中,各種各樣複雜的變化。這種變化不管樂不樂意,會影響每一個人。」馬雲表示,過去幾年,新技術引發的各種焦慮,環境的惡化。所有的焦慮和困惑,是新時代來臨前的陣痛。
馬雲認為,未來30年,世界將有天翻地覆的變化。這次技術革命,是人類有史以來最深刻的變革。無論是人工智慧還是大數據,還是快進入的5G、IoT時代,這個世界如果做不到可持續發展,不能普惠,不能做到讓別人更好,那世界將變得越來越亂。「不解決問題,我相信這個世界會充滿各種各樣的矛盾。」
「只有你,是否願意改變自己,所有陣痛,只能改變自己來完成。未來世界,你希望成功,那你記住,不僅要為自己著想,要為未來著想。」馬雲表示。
「過去20年,有人說馬雲你運氣真好。」馬雲否認了這一說法,稱「其實不對,阿里犯過的錯誤,不比任何一家公司少,但我們也做了很多重要選擇。每次重大決定,從來沒有從商業利益出發。20年的所有決定,都跟錢無關,我們在思考,投入和技術,是否和價值觀和願景吻合。」
「阿里人,我們選擇沒有人走過的路,又必須要走的路。因為阿里,不願意做一家只能掙錢,又平庸的公司。」馬雲表示,未來,我也不希望阿里成為只會賺錢但平庸的公司。「我們不想變為強大的公司,只希望在百姓心裡,我們是一家好公司。強大的公司不容易,好公司更難。強公司是商業能力決定,好公司是擔當、責任和善良。」
「社會把最好的人才,給了我們。我們每個人在感恩。我希望阿里人,感恩世界最好的辦法,就是用行動給社會更多的驚喜。」馬雲希望,未來20年,我們的責任是用好責任、資源和技術,讓世界更加技術、更加普惠、更加可持續發展,同時讓世界變得更加柔軟和溫暖。
阿里巴巴18羅漢中的5位來到現場,與馬雲團聚「我們最大的機會在於發展內需。中國內需發展起來,世界經濟也會起來。內需發展起來,靠的是市場經濟,不是政府手段。」馬雲表示,中國的內需做的不好,阿里有責任!中國內需做得好,和阿里沒有關係!
「人生不是你取得了什麼,而是經歷了什麼。」馬雲表示,世界很美好,我都想去體驗和嘗試。而且世界上還有那麼多不美好、不對的事情、不盡人意的地方,我自己覺得,我要去折騰折騰。
2013年,我辭去CEO的崗位,我本以為我不會那麼忙,沒想到,過去的6年,我比以前更忙。不當阿里巴巴董事長,不等於我退休,我不會停下來。
「我自己覺得我還很年輕,很多世界我都想去折騰,教育、公益和環保等,我應該花更多時間去做。」馬雲表示。
「我不當董事長,我確實相信,世界那麼好,機會那麼多,我又愛熱鬧,我怎麼捨得自己那麼年輕就離開?」馬雲稱,我希望換個江湖,青山不改,綠水長流。
馬雲演講核心觀點
1、今天不是馬雲的退休,而是一個制度傳承的開始。今天不是一個人的選擇,而是一個制度的成功。
2、未來的世界,如果你希望成功,請記住,不僅僅要為自己著想,而是要為別人著想,為世界著想,為未來著想。
3、阿里巴巴從20年前到現在,所有重要的決定都跟錢無關,都跟解決社會問題有關,跟使命願景價值觀有關。
4、二十一世紀,不管你是什麼樣的組織,什麼樣的人,不是要做大、做強,而是要做好。善良是最強大的力量。
5、我們永遠不希望變成一個只想賺錢的、平庸的公司。我們的目標從來不是為了打敗對手,而是給世界帶來更好的變化。我們只希望自己在社會上,在世界上,在老百姓和用戶心裡,是一家好公司。做好公司比做強公司更難,好公司是擔當、是責任、是善良。
6、20年的努力,社會把最好的人材、把可以開拓技術的機遇給了我們,這不是可以炫耀的資產,而是社會對我們巨大的信任。感恩的最好辦法就是用行動給社會帶來驚喜。未來20年,我們的責任是用好這些資源、人才、技術,讓世界更加綠色,普惠、可持續發展,同時更加柔軟和溫暖。
7、阿里的未來,不是賺102年的錢,而是擔當102年的責任。
8、不當阿里巴巴董事長,不等於我退休,我是不會停下來的,阿里巴巴只是我很多夢想中的一個而已。我自己覺得我還很年輕,很多地方都想去看看,都想去嘗試。很多事情,教育、公益、環保,這些我一直在做,我覺得我還可以做得更好,花更多的時間,也許這是我應該做的事情。
9、世界這麼好,機會那麼多,我這麼愛熱鬧,哪裡捨得這麼年輕就退休離場。咱們換個江湖見,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後會有期。
這些年,馬雲造過的詞在阿里巴巴的二十年間,馬雲多次創造性地提出了推動社會變革的概念,造出了很多「新詞」,正深刻影響著現代社會,滲透入普通人生活。據記載,馬雲在2002年提出了「網商」這一概念,認為認為作為在網絡上從事商業經營的人群,他們才是中國電子商務未來發展的主體。(《馬雲如是說2》,紀子義)業內普遍認為,真正讓「網商」這一概念廣為人知是在2004年。阿里巴巴集團在2004年舉辦了第一屆網商大會,開創性地評選出了「全球十大網商」。當時整個淘寶的交易額不足億元,銷售額最大的網商是每月5萬元。但在會上,馬雲說:「10年之後,你要是月銷售沒有100萬,你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網商」。在場的人並沒有把這句話當回事,因為誰也不會想到,不足十年,淘寶成交額就突破了萬億元。網商的出現,讓網際網路生活不再簡單地沉迷於聊天、遊戲、交友等娛樂活動,而是將網際網路當作生產力工具,可以做生意。2017年阿里巴巴重啟網商大會時,馬雲首次提出了「made in internet」的概念。「以前我們稱之為Made in China或者Made in印度、Made in法國,以後不會存在純美國造、中國造,可能是設計是美國的,組裝是中國的,賣向的是全世界的。原來只有大企業可以做這些東西,今天由於網際網路,每個人可能做這樣的事情。」馬雲說。這一概念後來也被馬雲用來幫助解讀「五新戰略」中的新製造,以加強外界對網際網路的重視。在2017世界物聯網無錫峰會上,馬雲稱:製造業必須要學會擁抱網際網路,未來的製造業全是在網際網路上製造。2016年雲棲大會上,馬雲創造性的提出了「五新戰略」:新零售、新製造、新金融、新技術與新能源。他還強調:「這五個新將會方方面面的對各行各業發動巨大的衝擊和影響,把握則勝。」其中,最為馬雲所重視的就是與阿里巴巴核心商業密切相關的新零售。他認為,純電商時代很快會結束,未來的十年、二十年,沒有電子商務這一說,只有新零售這一說。隨後,「新零售」之風席捲中國,並迅速引爆了一場線上線下一體化的商業革命。諸如盒馬鮮生、永輝新物種等打著新零售名號的產物相繼出現,「天貓小店」、「京東便利店」、」蘇寧小店」等聯動線上線下的業態也層出不窮。不過近幾個月,「新零售」熱度開始逐步退卻,關於「新零售走下神壇」的論斷也開始流傳。2018年的雲棲大會上,馬雲首次系統地闡述了「新製造」,並稱「新製造很快會對全中國乃至全世界的製造業帶來席捲性的威脅和席捲性的機會,所有的製造行業所面臨的痛苦將遠遠超出想像,我們必須要有充分的準備。」馬雲解釋,新製造是製造業和服務業融合,其核心是數據。「以前製造業靠電,未來的製造業靠數據。」他預言,未來成功的製造業一定是用好網際網路,一定是IoT,一定是雲計算、大數據的新型製造業企業。「新實體經濟」概念最早提出的具體時間已經無法考證,只能從《華夏時報》2015年12月的一篇報導中查到,馬雲在當年雙11的時候提到:「網絡企業不生產產品,但會與製造廠商一起利用新技術來誕生銷售奇蹟,這是一種新實體經濟、新經濟的崛起。」馬雲在2017年4月接受採訪時強調,「未來沒有商業可以離開網際網路,也沒有線上線下之分。未來不一定屬於傳統實體經濟,但一定屬於擁抱網際網路、擁抱新技術的新實體經濟。」「今天就不評論我們的同行了,因為跟馬雲私交也非常好,也是有競爭有合作,在一起共同投資的公司都有五六家了。有競爭有合作這是一種常態,所以也不必太妖魔化大家的競爭。大家都是十幾年摸爬滾打,從小小的公司一點點很努力地去競爭。包括說電子商務,阿里巴巴也是很堅強地打敗了國外的對手,贏得市場。所以說大家都是互相敬重的。」「馬雲有馬雲的性格,我感覺在任何時候,他一定要站在更高層面看問題,不願意跟你就事論事地探討。他口才很好,講話特別有激情,所有問題都要站在一個最高的高點,從人類、國家、社會。我們和阿里巴巴不可避免有一定競爭,但是二者建立的商業模式是完全不一樣的。」「如果是比拼哪家公司能夠活一百年,我相信我的商業模式絕對可以存活一百年,馬雲一定會逐步學我們,一定是的。」「他很多事情我都不爽,也不是很看得慣,但我能夠依然對他保持最初的尊敬和佩服。我知道他身上也有他的弱點,但是對於他的格局觀和他的悟性,還有一些判斷,還有一些他身上的魅力,還是令我很欣賞,發自內心的。」「我覺得馬雲是個非常有遠見的人,他總是考慮得很長遠,同時他也非常在乎別人,我們一直肩並肩工作,在性格上我們也非常互補。他給了我很多創意的想法,這其中蘊含著很多機會,很值得深思熟慮。我們更像是朋友,互相分享想法,有時和生意有關,有時和生意無關。」「中國應該珍惜,整個社會應該珍惜有馬雲這樣的一個人,他的電子商務真的改變了很多,儘管我也同意是時勢造英雄,但千萬不要忽略一個英雄對時勢的影響。」「我跟任正非之間不知道差了多少個馬雲,跟馬雲中間也不知道差多少個任正非,這倆都是我膜拜的對象,人家可以把公司管得很強,對我來說我缺乏這種管理的能力,我的強項在於創造力和想法,歷史上證明,我也有很多好業務,像路由器和兒童手錶。如果比懂技術、懂產品,可能馬雲不如我;但是他比我更懂領導力和人性,所以馬雲可以駕馭更大的事業。」「馬雲他有幾個特質,他看問題可以比較快地抓住非常實質的、非常核心的問題;另外一個看問題很有格局,能夠看到很關鍵的核心問題。很多人覺得他眼光非常好,看問題非常遠,這是他能成功的重要原因,也是我們作為朋友、同行最欽佩的地方。」「到了2008年,搜狐好像處在一個鼎盛時期,實際上那個時候我的管理模式是有問題的,對產品技術不夠重視,或者我本人不夠勤奮,我就飄飄然地享受自己的名聲。我有時候在酒吧唱歌玩,那時候馬雲也在北京,我叫馬雲出來玩,他到12點才過來,待半個小時就走了,那時候他在拼命地幹活。」「我最崇拜的企業家就是馬雲,因為要做的事情很像。馬雲是把中小製造業者帶入網際網路,我是把規模更小但總量巨大的本地生活服務業者帶入網際網路。」「馬雲是網際網路的大佬,不需要風口,而是自己造風。我與馬總有著共同的理念:認真做夢,踏實做事,最終成為造風者。」「馬雲強大得不得了,是我們中國新一代企業家裡面最成功的了。阿里巴巴上市的那一天,我相信整個中國企業界、無數的企業家在通宵達旦地看阿里上市的全過程,我覺得作為一個中國人還是無比驕傲的。馬雲在美國那樣的市場裡面,一個中國人創造了IPO的奇蹟。」「談願景、談未來,怎麼激勵員工熱情?如果自己都沒有熱情,怎麼把別人的激情激發出來?在這方面我是非常佩服馬雲的,他自己有非常遠大的志向,而且能夠描述清楚那個未來,真的讓人相信。」「馬雲是中國企業家裡最有格局的,這個格局來源於他的視野,這個視野和他的英語有關係。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的一句話,英語不是他的語言而是他的眼界。他是中國最早因為英語好可以去全世界交流的企業家。」「馬雲本身是值得交的好朋友,沒坑過朋友,你就縱觀他這十幾年,他沒坑過朋友的錢。他在商業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對馬雲還真是非常佩服,馬雲應該講是一個企業戰略家,我比他歲數要差20歲,公司資歷也比他老,但是確實眼看著他說的一些事情真的做到了,而且甚至超前做到了。這時的我不得不認真去研究他憑什麼有這個底氣說話,說完之後他是怎麼做事的。另外,他在應對不可確定的各方面因素,(這方面)我覺得他做得挺漂亮。」「馬雲長得蠻弱小的,其實氣場超大,他為什麼把阿里巴巴建成這麼偉大的公司,很重要的問題,我覺得他的管理永遠不是在管事,而是在管好人。我覺得馬雲最大的欣賞點就是遠見,馬雲跟你談的事都是十年之後的事,他在跟你聊這件事的時候,你總是覺得這事情不靠譜,但是他幹著幹著就把這事幹靠譜了。」「他很會學習,到處看、到處走、到處溝通。發覺對他的企業有幫助的,那麼他會去做;對他不夠有幫助,那麼他也會去了解,這就奠定了他的知識面。他成為了中國乃至全球的網際網路營銷大家,我覺得跟他的知識積累、勇於創新和他的個性是分不開的。」「之前沒打過交道,以為他在空談;後來打過交道之後發現,以為他空談的那些東西,最後他都實現了,那就說明他不是空談。馬雲看人應該是比較準的。」「馬雲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我感覺這個聰明並不是按照成績。其實在整個社會當中,一個人去實現自己的潛能,最重要的可能還是情商,或者是情商和智商結合。當然還要在對的時候、對的行業、站在一個對的方向上面。今天我相信阿里巴巴會很快變成最大市值的一家網際網路公司,這背後很重要的就是馬雲這個創業者,這個創始人,他的布局。他在下一盤很大的棋,或者說前瞻性,大膽的想像力。馬雲有一些自己非常執著的想法,也能夠堅持下來,尤其是別人不太看好自己的事,馬雲看好 他自己。」「我覺得馬雲這個哥們就是不怎麼裝,他也講很多道理,但是你覺得這個道理是真是發自內心地講。我覺得他非常之坦誠,非常之直率。他是講他自己認為正確的,甚至是說可能你不喜歡,但他覺得對你有幫助。按照古代人說,這叫諍友。」「他的心態很年輕,你從他的公司企業文化來看,你就可以感覺得出來。他這個公司,永遠是一個年輕狀態的公司,整個阿里集團的業務也是這樣的。團隊協同的精神也非常強,你看阿里整個集團裡面,從上到下只要目標明確了,像打仗似的,所有人都會衝上去。」「馬雲一開始就想著如何做出一件更大的事情,他是一種特別喜歡驚天動地的個性,不像我這種小富即安。馬雲在美國嘗試網際網路獲取信息的時候,他想到了中國黃頁,想到了網際網路、電子商務,為中國的中小企業把產品賣到全世界做服務,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從格局上來講,馬雲是一個真正的大商人的格局,我是小商人的氣魄。」「他是一個只知道工作,平時裝著會生活、基本是以裝為主的人。以買藝術品為例,我印象非常深刻,我如果去拍賣會去買了一幅畫,我一定會一回家就拆開掛上。而馬雲呢,一年以後,還包著呢。」「他在雙十一能做一個這樣的秀,很難想到一個中國首富都能做這樣一個秀。但是馬雲也是努力不做首富的,因為他一方面創造很多錢,第二方面他也捐錢蠻快的。他拿出阿里一定的股份捐到慈善行業。一百年以後,我們回頭看馬雲,會看到他在公開場合承擔了這個責任。」「我有一次作為人大代表視察阿里巴巴的時候,他那個時候經常說顛覆,我就說你不要一天到晚說顛覆,你把誰顛覆掉,你也被顛覆了。所以我們之間也沒有矛盾,他搞他的網際網路也好,我搞我的實體經濟也好,各自走各自的路。我們也會合作搞促銷活動,他實際上也想增加零售店的交易。」「你讓馬雲來做玻璃,我相信他做不起來,你錢多沒有用,不能買的。很多人說我花錢去買品牌,我說品牌不能買,這個是一個文化的沉澱,需要一個很漫長的過程。我是死心塌地搞製造業,就是實實在在做才換回來的,他們去賺快錢賺大錢,我不喜歡賺那個。」「我曾經跟馬雲說過,脫離了實業,網際網路什麼都不是,他表示贊同。不能沒有馬雲,但不能有太多馬雲。至於董明珠嘛,越多越好。」「馬雲先生年輕有為。對我們民族來說,最重要是代代有傑出企業家,能夠投資社會,推動社會進步。見到成功的中國企業家,我內心只會為他們鼓掌打氣。就如朋友打高球時又遠又準,我們也會高叫一句『好球﹗』」「我認為,馬雲很值得我們學習,但是我們希望從源頭創新上比阿里做得還要好。」「馬雲現在是大神級的人物了,外界對他的看法評價有了一些神化了的感覺。我跟馬雲接觸時間比較長,我曾寫過《我的價值觀》一書,序就是馬雲寫的,內容很直接,不是耍技巧,基本上想什麼說什麼。」「我們是非常好的夥伴,也是好朋友,馬雲一直指導著公司團隊,仍將發揮重要作用,幫助管理層,不管什麼時候他們需要建議時,他都會挺身而出。但是長久以來,他的風格就是讓他下面的年輕人儘快地成長,他可以更好地思考理論層面方向性的問題。」「七八年前,我遇到馬雲,一起吃飯,他是一個了不起的商人。我可以意識這個,但我不了解他的業務來判斷是不是買入。毫無疑問,他把阿里巴巴經營得非同尋常。」「他投身慈善事業後,我相信會在過程中有很多新的收穫,也會更加理解中國背景下的慈善事業。我希望他能把鑄就阿里巴巴成功的新思維、新能量帶到慈善行業中來。」馬雲雖然正式退休,但留給阿里團隊的挑戰一點也不少。過去10多年,京東擎肘了淘寶、天貓的發展,逼得阿里巴巴不得不和蘇寧聯盟,以蘇寧對抗京東。更讓馬雲意外的是,2016年拼多多強勢崛起,成立3年時間,成長速度就超過傳統電商10年發展的積累,證明了其商業模式的成功,目前阿里巴巴還沒有找到有效克制拼多多的策略。目前,阿里巴巴依然是中國市值最高的網際網路公司,但毛利率則從剛上市的約80%,一路跌到現在的50%,跌幅37.5%,淨利率從超過50%,跌倒現在的25%左右,跌幅高達50%。兩大關鍵經營指標的一路走低,或許可以解釋,為何同為世界級電商,雖然阿里的利潤高過亞馬遜,但亞馬遜的市值接近萬億美元,是阿里巴巴的兩倍。阿里巴巴目前的營收支柱仍然是電商平臺,營收貢獻率達60——70%;
兩大基本盤淘寶、天貓面臨用戶觸頂壓力,同時拼多多強勢崛起,和淘寶構成正面競爭;
多元化布局的攤子還產生不了利潤,餓了麼、菜鳥、Lazada以及以盒馬鮮生為代表的新零售業務全部虧損,整個集團的利潤依賴傳統業務淘寶和天貓,多元化業務何時成為產生利潤的管道,目前沒有明確答案;
重要資產螞蟻金服2018年為拓展海外市場,下大力氣補貼用戶,強勢擴張之下由盈轉虧,而競爭對手微信緊跟不放,致使螞蟻金服補貼用戶的行為難以停止,如何止虧壓力不小;
9月10日起,馬雲雖然退休了,但阿里團隊仍然重任在肩,阿里巴巴徵程遠未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