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云:「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君子修身養性離不開切磋琢磨,作為教師的我們在做學問上,在專業修養上更需如此。12月3日,鹿邑縣實驗中學七八年級語文組教師齊聚教研活動室,開展了「語文教材課後習題特徵分析和處理方法」主題的教研活動,活動由七年級語文教研組長楊靜主持。
首先由牛超傑老師發言。牛老師對我們正在使用的教材課後習題的特徵進行了詳細認真深入地分析,由此我們了解了課後習題的設計意圖,明白了習題設計對語文教學的指導作用。牛超傑老師就課後習題的使用提出了一些建議,建議語文老師利用課後習題進行備課,以此來確定教學重難點,同時他提供了利用課後習題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的方法,來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接下來楊倩老師和周素民老師講述了自己處理課堂練習的方法,通過實例告訴我們,可以把對課後問題的處理靈活運用到新課的講授中,不僅不耽誤教學時間而且還能能夠提高課堂效率。為此我們兩個年級的老師做了深入的探討,達成對課後習題的共識。具體觀點如下: 第一,課後練習主要分兩個部分。首先是思考探究,該部分內容主要圍繞課文內容、情 感、主題寫法和疑難展開;其次是積累拓展,該部分以積累、品味、拓展延伸為主,與文體以外的內容建立記廣泛的聯繫。 第二發揮課後習題的作用需從三個方面著手。
一是積極利用課後習題指導學生自學, 比如在學習《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思看探究部分第一題分:別找出寫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兩部分的起止句,想一想,這兩部分是怎樣連接起來的。我們將此題作為預習任務安排給學生,學生把握住這道題,也就讀懂了文章,理清了文章的脈絡。
二是巧用課後習題優化課堂教學。我們可以藉助課後習題中的簡答、圖表等題來講解課文。此如在學習《紀念白求恩》時,為了更好地學習對比論證,我們藉助思考探究中的圖表來講解課文;通過使用該練習題.整學科教學思路清晰,內容正確,課堂效率有了很大提高。我們也可以將課後習題作為課堂討論的主要問題,對理解全文有提綱挈領的作用,可以圍繞練習題引導學生讀書與討論,靈活而巧妙地串聯起本課的教學過程。比如在學習《春》時,最關鍵在於賞析不同春日圖景,我們將思考探究都第一題作為貫穿整堂課的牽引線,將習題融合於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找出春日圖景,並對其進行賞析,通過該題的串聯,學生在理解全文的基礎上,也掌握了賞析的方法。
三是結合課後習題,提高學生能力。課後習題可用來提高學生三個方面的能力。首先是課外閱讀能力。比如學習《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推薦學生的讀《朝花夕拾》並要求學生做好讀後感和讀書等記。其次是寫作能力,比如《濟南的冬天》一文課後習題要求借鑑課文的某些寫法就你家鄉的冬天的風景寫一個片段。我們可以要求學生利用課堂時間做一個小練筆,從而達到寫作訓練的目的。最後是口語文際能力 的培養、提高。比如《秋天的懷念》課後習題五,要求分角色朗讀、我們就可在課堂上進行實際操作演練、讓學生置身情境之中體會情感、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教研活動的最後,楊靜老師做了總結。她指出了課後習題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以中考試卷為例,點明課後習題設計的精心,它對應了語文學科培養的目標,是中考課外閱讀題目設計的考查點,是語文學科教學的指導。
此次教研活動為我們處理課後習題提供了科學的方法,讓我們以新的理念重新認識語文教材,做到對教材的充分利用。教育教學問題的探討也是無止境的,希望我們的教研之路愈走愈寬,愈探愈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