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報融媒體】(張藝偉 高笑天)8月20日,二九一農場三管理區第10作業站劉步軍僱用人工給有機水稻拿大草。今年,二九一農場加強管理提高農業標準化水平。擴大特色、綠色、有機面積,增加雜糧和特色品種,提高產品附加值,控成本增效益,實現精特作物綠色種植。
農場以農作物綠色增產模式攻關和農業標準化提升「兩大活動」為載體,構建綠色食品產業體系,依託首個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優勢及綠色有機認證基地,農場秉承「綠色、有機、營養、健康」的農業發展理念,大力實施大米品質提升工程,嚴格按照綠色、有機水稻的生產技術操作規程,引導並鼓勵職工進行綠色、有機水稻種植。農場以「綠色智慧廚房」為牽引,新發展理念為引領,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突出綠色、優質、安全導向,充分發揮企業組織化、規模化生產優勢,實施農業標準化戰略,加快推動質量興農、品牌強場、促進農業發展提質增效。農場把提高土地產出率、增加產品附加值作為種植結構調整的原則,堅持市場導向和消費導向,圍繞打「綠色牌」、走「特色路」這條主線,著重在減肥、減藥、減殺蟲劑上做功課,引導種植戶選用緩釋肥料、生物菌肥、生物殺蟲、人工除草等方法,實現精特作物綠色種植。農場建立高效特色種植基地,採取聯戶合作經營、統一管理、訂單銷售的方式,實施優勢特色農業提質增效行動計劃,擴大糯稻、有機稻、綠色稻等雜糧的特色種植面積。在做好傳統水稻種植的基礎上,積極引導並鼓勵職工進行綠色、有機水稻的種植。適時打造優勢產品品牌,應對市場需求趨勢,塑造具有良好品質和市場信譽的品牌。
經過不斷的探索,種植有機水稻已經形成「種—管—收—加—銷」的完整模式,具備了「以銷得好帶動種得好」的雛形,通過網際網路+銷售,實現了「由種得好向賣得好」的方向轉變。今年除了採用六合生物固氮菌肥提高產量以外,試驗了「功倍」生物菌肥抑制草芽,減少了人工除草費用。目前,農場水稻生產機械正在向科技含量高、節能增效顯著的方向快速發展,為今後擴大綠色有機優質米生產規模,實現管理局制定的優質米戰略提供了借鑑。
(來源:二九一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