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企業被強拆,企業主應該得到什麼賠償?

2020-11-14 拆遷諮詢

對於違建,究竟是應該「寧可錯拆九十九座,也不能漏掉一座,以免有人抱著僥倖心理繼續亂搭亂建」,還是「寧可讓違建再存活兩年,也不能隨意拆掉一座,因為一旦拆錯,毀掉的可能就是一個家庭半輩子的積蓄」?在我們談到違建相關法律問題的文章下,有很多讀者朋友曾一起探討過這個問題。

其實道理很簡單,違建要嚴查,查住要嚴懲,但一切都要遵守法律程序要求,且保證處罰有度,不能在依法作出的處罰決定之外對當事人橫加更多的損害行為。俗話來說就是,拆違就拆違,不能侵犯當事人其他不屬於「違建」的財產權利。查處企業的違建廠房也是如此。

最高法:違法強拆導致建築材料受到明顯不合理、過度損毀,要賠償

在相關部門對已查證確認的違建組織實施強制拆除前,通常會向當事人發出一份「限期自行拆除違法建設通知書」,要求當事人自己動手拆除違建,如果當事人既沒有啟動複議或訴訟等法律程序主張異議,又沒有自行拆除違建,那麼相關部門就會啟動強制執行程序,對違建實施拆除。

這時候大家要嘗試理解一個有些繞彎子的概念:強制執行的對象是違建這個已經存在的建築,但構成違建的石木磚瓦,以及違建裡的其他財物,這些並不是當事人坑蒙拐騙來的,而是當事人的合法財產。對於違建要嚴格依法拆除,但對於當事人的合法財產要依法保護。

換句話說,行政機關在對違建實施強制拆除時,要在「強制」的同時保留一份「溫柔」,不能直接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暴力拆毀就完事了。

針對此類情況,最高人民法院曾有這樣一則再審判例。該案當事人的違建廠房被有關部門強制拆除了。但當事人認為案涉施工人員在實施強拆時,超出合法範圍地損壞了廠房內的一系列財產物品,於是起訴請求法院判令有關部門就廠房內的財產物品給予賠償。

最高院經審理認為,若當事人未放棄建築材料的所有權,行政機關違反法定程序及採取不適中、不正當的手段、方式強制拆除違法建設,導致建築材料受到明顯不合理、過度毀損的,則行政機關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對於損害廠房內財物的賠償問題,一般依據「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分配舉證責任,在本案中,由於相關部門原因導致當事人無法舉證的,由相關部門承擔舉證責任,當事人損失因客觀原因無法堅定的,應當結合當事人的主張和在案證據,結合生活經驗、生活常識等運用邏輯推理和生活經驗酌情確定賠償數額。

最高院最終作出再審裁定,指令本案原二審法院再審本案。

廠房被強拆,是不是違建差別很大,即使是違建也有權獲得合理賠償

廠房被強拆,通常有兩種前置情況,一種是遇到了關停拆遷,比如環保關停或土地徵收等,雙方條件沒有談妥,徵收方直接組織拆除;另一種則是廠房被認定為了違建,企業又沒有自行組織拆除,相關部門實施了強制拆違。今天咱們講的主要是後者。

當企業遇到違建查處時,一定要先弄清楚,咱們的企業到底是不是違建。有些明面上似乎屬於違建的廠房,其實並不應該被認定為違建。

比如廠房建成年代較早,當時還未出臺現行的相關城鄉規劃法律,不要求辦理現在需要的一系列審批手續;

又如有些通過招商引資投辦的企業,廠房建設時地方政府給了一些優惠政策,減免了一些審批要求;

再如雖然廠房建設時確實存在缺證少證的情況,但此前已經接受了相應的行政處罰,完成了補正程序。

這些廠房雖然表面上來看都存在一些問題,但並不屬於嚴格意義上的違建,不能直接認定為違建,也不應該一刀切式地予以拆除。不屬於違建的廠房如果被強拆了,企業有權主張全面賠償。

退一步講,如果廠房真的屬於違建,那麼就如同咱們上文講到的,廠房的建設材料,以及廠房內的設備財物,這些都屬於企業的合法財產,即使相關部門組織實施強制拆除,也要對這些財物做好登記保全並製作物品清單,交予當事人確認,以確保當事人的合法財產不因拆違受到不合理的毀損。否則,當事人有權主張合法財產部分的損害賠償。

最後,拆遷律師想提示各位企業主,近些年全國各地違建查處越來越嚴格了,咱們在查違到來前一定要先做好自我審查工作,確認一下咱們的廠房是否存在證件審批缺失的問題,積極做好補正準備。

如果有企業因廠房建成年代早,或早年享受地方政府福利政策等原因存在缺證少證的情況,一定要及時與有關部門溝通,獲取相關的證明材料,避免在拆遷或違建拆除中承擔更多損失。如果有哪些不清楚的問題,也可以及時諮詢拆遷律師,結合實際情況獲取更多維權幫助。

當然,如果咱們的廠房確屬違建,那麼對於廠房本身,在拆違中是無法獲得補償或賠償的。

如果你覺得自己的徵地拆遷補償不合理或者相關問題,可以私信我,提供免費諮詢!點擊文章尾部「了解更多」免費諮詢我們。我們將為您帶來最專業的法律幫助

相關焦點

  • 房子遭強拆,沒有證據也可能勝訴並得到賠償
    其實這個問題是很典型的,遭遇強拆,現場也沒辦法進行相關證據收集,這樣不利的情況下如何獲得行政賠償?聖運律師事務所主任王有銀律師為大家進行解讀。 【什麼情況下可以申請國家賠償那麼知道了什麼情況下可以申請國家賠償之後,今天咱們就來討論一下,在申請國家賠償的案件中,拆遷戶對具體損失沒有什麼證據,最終能否勝訴並拿到賠償款。下面我們就通過聖運律師承辦的案件,來給大家解答。
  • 房屋被違法強拆,確定房屋賠償價值需要注意什麼?
    那麼,房屋被違法強拆,房屋價值的評估時點該如何確定呢?應當包含獎勵嗎?下面我們就結合我們承辦的海南某個案例,來看看需要注意什麼事項。我們當時提出了明確的反對,涉案評估報告選取的交易實例分別是「風華海月(公寓樓)」「國基三亞旅遊公寓(綠海田園)」「昌達世紀花園(AB棟)」三個實例,這三個實例的市場價如今(2020年7月)分別是28118元、28280元、22509元,根據該評估報告「市場價值法」的計算方式,賠償單價應該是26356元。這是一個客觀的實際情況,具有相當的合理性。
  • 履正拆遷律師-房屋被強拆了應該找什麼部門
    房屋被強拆了應該找什麼部門?當身邊有人問你說自己的房子被強拆了應該找什麼部門時,大家是不是覺得非常惋惜,流離失所是大家都不想看到的,一方面他們的房子被強拆卻不知道被誰強拆,另一方面他們還寄希望於政府部門,希望相關部門能為他們做主,那麼房屋被強拆了應該找什麼部門呢?下面四川履正律師為大家詳細介紹。
  • 因城中村改造被強拆,起訴獲賠1.9億
    通過前期的調查取證召開案件分析研討會等準備工作情況,路永強律師及團隊律師認為可以直接就此強拆行為提起確認強拆之訴並提起國家賠償程序。賠償數額隨意捏造沒有依據。雙方的爭議焦點在於強拆主體、強拆是否違法及損失賠償數額。庭上律師逐一駁斥對方的觀點。
  • 高院:關於房屋被強拆後申請賠償的審判規定
    徵地拆遷中的糾紛屢禁不止,主要原因來自雙方對補償不能達成一致而引發的各種形式的糾紛,其中強拆就是最常見的形式之一,如果房屋被違法強拆,我們可以通過申請賠償替補補償問題,法律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糾紛,保證拆遷戶可以通過合理、公平、公正、迅速的救濟。
  • 凱諾律師:房子被強拆後,行政賠償的標準應如何確定?
    但是,在請求法院判決強拆違法並確認強拆行為違法後,被徵收人千萬不要認為就萬事大吉了,如果徵收方主動找你談強拆之後的賠償問題,那麼是再好不過了,相信在律師的幫助下,因強拆房屋給自己造成的損失賠償肯定是少不了,但,若是徵收方不主動找你談強拆之後賠償,那麼,還要依法提起行政賠償的訴訟,請求法院判決相關部門依法賠償強拆給自己造成的損失。本案中的何先生也是有權提起行政賠償的。
  • 房屋被強拆後,如何申請賠償?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規定,國家賠償是指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因行使職權給公民、法人及其他組織的人身權或財產權造成損害,依法應給予的賠償。國家賠償由侵權的國家機關履行賠償義務。由此,當被拆遷人的房屋被非法強拆時,有申請國家賠償的權利。下面由北京來碩律師事務所的郭律師給大家講解,房屋強拆後如何申請國家賠償?
  • 企業無手續廠房就面臨被強拆了,違建廠房被強拆就不能維權嗎?
    在實踐中,一些企業的廠房並沒有合法手續,嚴格意義上來講就是違章建築,一般情況下,沒有相關部門進行管理,企業也就一直用了下去。但如若發生拆遷行為或者違建整治工作,企業沒有合法手續的廠房就面臨被強拆了,違建廠房被強拆就不能維權嗎?
  • 被違法強拆可申請行政賠償
    ,但是大家要記住,如果自己的房屋遭遇違法強拆,是可以申請行政賠償的。房屋被合法強拆根據房屋價值的損失、被埋物品及房屋裝修的損失、搬遷、臨時安置補償等損失等方面的內容確認賠償數額。《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三十八規定,在行政賠償、補償案件中,原告應當對行政行為造成的損害提供證據。因被告的原因導致原告無法舉證的,由被告承擔舉證責任。如果被徵收人未對屋內的物品進行清點登記造冊,就應當承擔舉證不能的不利後果。3、搬遷、臨時安置補償等損失。《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第十七條規定,徵收房屋的補償除房屋價值外,還包括搬遷、臨時安置、對被徵收人的補助和獎勵等。
  • 房屋被強拆後房價上漲,賠償多少合理?
    房屋被強拆後房價上漲,賠償多少合理? 以前小編寫過不少關於違法強拆要賠償的文章,相信一直關注小編的朋友應該大體了解了,那麼小編想問一下,大家知道房屋被違法強拆後,房價翻了兩倍,此時應該怎麼賠償嗎?下面小編就此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 「勝訴案例」房屋被「強拆」,如何申請賠償?
    導讀:在國家法律法規越來越完善的今天,徵地拆遷本應該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豐厚的拆遷補償讓很多被徵收人可以過上幸福的生活。但有人歡喜有人愁,有些被拆戶當初沒有經過任何批准,便擅自搭建房屋用於居住,法律規定對於這些擅自搭建的房屋是不予補償的。
  • 房屋被強拆後如何申請行政賠償
    房屋被強拆後如何申請行政賠償!「律師您好,前段時間我家房屋被納入徵地拆遷範圍了,但是我們和徵收方一直就補償問題沒有談攏,雙方處於僵持狀態,當時我們覺得徵收方肯定要再來談這個問題的。同時,當事人之前閱讀過小編的強拆文章,在強拆發生的第一刻就打了報警電話,在證據齊全的情況下,委託律師進行維權,在確認徵收方強拆行為違法的同時,獲得了應有的國家賠償。因此根據上述案例,從申請國家賠償的角度為大家進行解析,希望大家在遭遇類似此案當事人的情形時,能夠維護自身權益。
  • 企業遭「逼拆」,錄音亮了:法院不判決我們也給強拆了
    這段話體現了兩件事:一是講話者明知涉案企業系「民營企業」,而國家近年來反覆出臺政策措施和典型裁判案例,始終堅持保護企業、企業家及其產權的原則不動搖,足可見講話者不僅法律意識不過關,政策大局意識同樣不過關。
  • 村民房屋被強拆,18戶申請賠償總額達4388萬
    ▲山東某地25戶居民房屋被強拆,2年多後中院確認拆遷方強拆行為違法。▲又過了2年,中院判決政府賠償18戶申請國家賠償的居民房屋及物品賠償總額達4388萬元。本案中,區政府在並未獲得法律、法規授予行政強制權的情況下,自行對25名原告房屋實施了強制拆除行為,違反了法律規定。這裡是一例強拆成功維權的案例。根據拆遷方在拆遷中的違法點,被拆遷人依據法律得到了合理的拆遷賠償。在拆遷過程中,強拆是可訴的。
  • 誰強拆了我的房屋?房屋被強拆了沒人承認實施的強拆應該找誰負責
    在房屋拆遷中,有不少被徵拆人在沒有籤訂拆遷安置補償協議的時候,房屋就直接被強拆了。就近幾年來說,沒有任何手續,強制拆除案件屢禁不止,近段時間以來,不少地方又掀起了狠抓『強拆』的浪潮,違法強拆給房屋所有權人和利害關係人確認強制拆除主體帶來很大的困難,同時也給司法審判帶來了不少壓力。
  • 拆遷律師答疑:房屋強拆後申請賠償,要按什麼時候標準賠償?
    問:律師你好,房子三年前被強拆,現申請國家賠償,賠償是以過去的標準還是現在的?答:若房子被違法強拆,應按照現在的市場價格進行賠償。《國家賠償法》確立的賠償原則是「填平補齊」,即獲得的賠償以受到的損失為限。因此,被徵拆遷人的房屋被違法拆除的,賠償應當保障其能再次取得相似的房屋。而房屋已經滅失,支付的賠償金數額應當能夠購買同等區位相同條件的房屋。
  • 房子被違法強拆後,是該繼續要求徵收補償還是申請國家賠償
    在實踐中,如果有的被徵收人遭遇違法強拆後,那麼我在這裡建議廣大被徵收人就不要再與徵收方協商補償了,畢竟能協商補償的條件一、什麼是國家賠償?國家機關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行使職權,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情形,造成損害的,受害人取得國家賠償的權利。也就是說,行政機關在執行公務時,對當事人的財產造成了損失,那麼當事人是可以申請國家賠償的。在這裡您可能會擔心,徵收方的主體是開發商或者是拆遷公司該怎麼辦?其實您可以放心,不管是城市拆遷還是農村拆遷或者說委託拆遷公司的拆遷工作,徵收方的主體都應該是市、縣級行政機關。
  • 提高徵收賠償數額,應該如何做呢?
    大部分強拆發生之前,當事人會收到行政機關的「暗示」,強拆很有可能要發生了,那麼就完全可以進行較為充分的準備工作。關於房子,徵收拆遷過程中的評估測量結果是一個重要的參考依據,也可以說是最低標準。對於物品而言,將屋裡屋外各種裝潢、陳設進行整體拍照、錄像,雖然沒法證明這就是強拆當天的情景,起碼可以在主張賠償時讓法庭做個參考,且結合以往案例對於室內物品和房屋價值損失在雙方舉證困難的情況下將依據有利於被徵收人的原則酌情確定。
  • 強拆不是低補償或不補償的理由,賠償判決明確「強拆按市場價賠」
    日前,北京市京鵬律師事務所楊勇律師、合伙人趙遠池律師代理的湖南李先生(化名)集體土地房屋強拆案件迎來國家賠償案件一審判決,判決賠償當地某街道辦賠償金額超100萬,該案從補償19萬多到賠償超百萬,增加補償超過80萬,結合當地的房屋市場價。可以說,該案取得重大勝利,即基本按照同類房屋市場價進行賠償,通過辦理該案,楊勇律師和趙遠池律師分享如下辦案心得。
  • 房屋強拆被判違法後,想要獲得國家賠償你還得知道這幾點
    相信大部分的被拆遷人在諮詢了律師或者已經請了律師之後,還是對違法強拆不夠了解,覺得餓證實了違法強拆後一樣彌補不了損失。可是大部分的被拆遷人遇到了違法強拆後,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去維護、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而違法強制拆遷只是維權程序中的一個,最重要的其實是國家賠償,它也是維權程序中最關鍵的,被拆遷人最關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