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術育人,初心不改

2021-01-11 騰訊網

第一次踏入青奧馬術俱樂部,正趕上俱樂部裡的小騎手們為即將來臨的中國馬協盛裝舞步初二、初三級考試做提前模擬,冬日午後陽光透光窗戶,照射在孩子們的臉上,他們一遍遍地反覆策馬練習著考試動作,單是盛裝舞步結尾的敬禮就練習了很多遍,直到可以把動作做的乾淨利落,形成肌肉記憶為止。

「青奧馬術不同於別的俱樂部的地方就在這裡,我們講求的是一種精神,一種發自內心的敬畏,雖然孩子們暫時還不能理解敬禮裡面所內涵的文化和精神,但是他們會慢慢理解的。」青奧馬術的創始人趙春明老師這樣對記者說。

增強青少年體能教育迫在眉睫

提到中國孩子們目前的身體素質情況,趙老師不由得搖頭感嘆:「雖然現在的孩子們物質生活提高了,營養和醫療都跟上了,可在我看來,孩子們各項身體素質實際上是在退步的。」中國孩子體質下滑早已成為一個長期問題了。在2014年,就有人大代表引用相關數據,結果發現中國青少年體能25年間持續下降,力量、速度、爆發力、耐力等指標全部下坡。據2019年《柳葉刀·兒童與青少年健康》發表的一篇關於中國7到18歲青少年身體素質的研究報告顯示,從1985年到2014年,近150萬中國青少年的體測數據(肺活量、立定跳遠、仰臥起坐、肌肉力量、50米跑和耐力跑),得出結論:以1985年調查結果為基準,將中國兒童和青少年身體質量指標值設定為0的話,此後三十多年裡,僅1995年有所提高,達到1.2,此後開始降低,對比來看的話,從1995年到2014年,中國兒童和青少年身體素質情況下降了167%。2020年兩會期間,有政協委員提到,中國青少年兒童體質下降同時,已經出現了33%的不同程度隱患,小眼鏡、小胖墩、小糖人情況突出。

「孩子們的體育普惠時間太少了!不說別的,就拿我們自己成長的經歷來講,體育課作為副課安排的課程時間本就不多,還經常會被主課老師佔用。」在採訪的過程中,趙老師又強調。為了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增強體育強國建設,2020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和《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其中強調,要開齊、開足上好體育課;要加強體育課程和教材體系建設;要推廣中華傳統體育項目;要強化學校體育教學訓練。

「面對中國目前青少年體能素質滑坡、中國國民近視率接近70%,大學畢業生近視率接近95%的情況,青奧作為一個以體育教育為本的馬術俱樂部,為中國實現體育強國貢獻力量的一份子,也在積極做出自己的努力。」趙老師表示。

體教結合措施的積極落地

「首先我們強調對體能的強化。」趙老師說。每一位來到青奧學習的孩子,在這裡能夠學到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體能教育。青奧馬術俱樂部坐落於北京體育大學,因此北體大400米的田徑場就成為了青奧學員們鍛鍊體能的運動場,在這裡經常能看到孩子們的身影。除了孩子們,為了以身作則,青奧的教職工們也會每周準時出現在田徑跑道上。「我們每一位員工身體力行,進行軍事化訓練,目的就是告訴孩子們,體能素質強化對體育運動的重要性。」

在青奧馬術俱樂部休息區的大廳,隨處可見跳繩、蹦床、仰臥起坐墊、騎馬機等運動器材。在記者參觀休息區的時候,有兩對父子走了進來,開始進行跳繩、蹦床等體育娛樂活動。在青奧營造的環境下,每一位參與其中的人都不由自主地沉浸在運動的魅力之中。

除此之外,趙老師還告訴記者,青奧馬術目前正針對近視的矯正與控制進行專項研究,目前已經有兩項國內的專利。通過調整營養方式、運動量、運動的周期時間以及一些輔助方案,以青奧獨有的運動與馬術相結合的方式,來實現孩子視力的恢復。「我們把這個方法叫做運動處方,就像醫院醫生給你開藥方一樣。」趙老師笑著說。

最後,為了成系統的實現體教結合理念的落地,青奧開設了與之對應的系列服務——「馬上有愛、馬上有美、馬上有禮、馬上有樂。」讓孩子們發現愛,愛馬、愛動物、愛家庭、愛大自然;馬術是一項很美的運動,孩子們通過自己動腦思考、認真努力,向觀眾展現自己獨特的美;馬術是注重禮儀規範的一項運動,從馬術的著裝規則、禮儀規則、競賽規則,再到馬術的觀賽規則,青奧希望通過學習馬術禮儀,引導孩子懂得更多社會禮儀的道理;關於快樂,這裡所指的不單是體育運動帶來的快樂,還有運動項目帶來的成就感以及對自信心的營造。

由此我們也能看到,體教結合的理念,不僅僅是強化體能、輔助青少年生理健康成長,還包括對孩子們的心理教育,這也是未來體教結合理念能夠實現發展和普及的重中之重。

思想的扭轉是潛移默化的過程

「做事其實不難,難在思想的扭轉。中國從古代到現代的發展過程中,對體育的重視程度,我認為都是不足的。」青奧馬術的對外宣傳負責人,常奪老師對記者說。「包括專業的體育運動員對體育的理解,都是有偏差的。就像學習馬術,我們的目的不僅僅是跳過1.50m、1.60m,我們學習馬術其實學習的是一種禮儀、一種文化、一種精神。」

除了馬術教學課,青奧還推出了馬房管理課,相關的微信公眾號還會推送很多關於馬種、馬匹進化歷史等知識,這些都與青奧馬術本身的教學理念息息相關。「剛推出課程的時候確實有很多學員家長不理解。對於馬術運動相關的理念、知識,大家都不在意。」常老師說,「因此我們也開設了很多青奧公益講堂,包括給每一位來青奧諮詢的家長做一對一的講解,向大家推廣我們體教結合的育人理念。」

引水方知開源不易。作為國內最早推行體教結合理念的馬術俱樂部,青奧正通過自己的努力,一點一點改變著中國家長對於體育教育的認知。「這兩年,能明顯感覺到不一樣了,家長們都是主動讓孩子們來上青奧的馬房管理課,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青奧馬術骨幹,已經是兩個孩子的母親,柳莉清老師在接受採訪時說。

柳老師從2015年進入青奧馬術工作,她經手的學員已有300多個。她的兒子從5歲起,即開始學習馬術,馬術運動對青少年的影響究竟有多深,她最有發言權。她給記者講了三位青奧學員的故事,鑑於孩子和家長們的隱私,文中不方面透露姓名。

第一位孩子在出生時因某些原因,產生了先天性協調障礙,為了讓孩子得到治療,父母煞費苦心,然而效果緩慢。後來通過青奧進行的馬術治療,結合專業的軍事教官教學,出現了比專業醫院還明顯的治療效果,因而孩子父母對青奧馬術很是感激。

第二位孩子性格非常內向,已經有了些自閉症的傾向。據柳老師回憶,在青奧上課的兩年內,她和孩子的對話屈指可數。但學習馬術的第三年,通過與馬這種動物的互動以及馬術學習過程中的溝通交流,她親眼見證了孩子身上發生的變化。她變得越來越開朗,每每見到自己都會主動打招呼。而今年,她也終於可以去參加馬術相關的資格考試了,這也讓孩子的父母非常欣慰。

第三位孩子在體態方面問題很大,駝背非常厲害,柳老師回憶說,「那孩子與我的兒子年齡相仿,但是走路姿勢差別很大。為了幫助孩子矯正體態,重拾自信,家長給他報名了青奧馬術學習課程。在學習的過程中,周圍人都清楚地看到了孩子外貌正在發生變化。才上了20多節課的時候,家長就跟我反饋,孩子確實不一樣了。」

體育精神和獨立精神的欠缺

擁有8年教齡,畢業於武漢商學院的蘇志濤教練,對於馬術教學有一套自己的理論。「每一位青奧學員家長的訴求都不一樣,我們會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給每一個學員制定不同的學習計劃,幫助每一位學員達到自己的目標。」蘇教練強調,「體教結合理念在落地的過程中,需要教練對每一位學員的情況非常了解,然後因材施教。過去我們經常把體育和教育割裂來看,現在俱樂部和家長都在漸漸改觀。」「我們想要教會孩子的不僅僅是騎馬,而是與馬相關的各個方面的能力,以我目前的教學經驗來看,學習馬術,其實學習的是一種思想,一種獨立思考的能力。」

青奧的宋文教練是在美國接受的馬術學習,提到體教結合在中國目前的發展以及與國外的對比,宋教練不無感慨。「國內目前的馬術教學環境還是很不錯的,我之前一直在美國紐約接受馬術學習,在美國能夠接觸到馬術的基本上都是白種人,而國內就相對廣一些,很多中產階級的孩子們也能接觸到馬術,感受其中的魅力。」「不過,我們也有自己的問題,中國的孩子們獨立性和自主性都相對較差。」宋教練擔憂地說。「馬術這項運動可以很好地培養孩子們的獨立思考、判斷能力,這也是我們體教結合培養的一個重點,因為騎馬這項運動它需要你去獨立思考,如果你不能自主決定,馬會不聽你的,你會駕馭不了馬匹。」

「西方國家的職業運動員很多都是從業餘運動員優中選優形成的職業化,他們的教學體系更尊重人的全面發展。這些都值得我們去學習和借鑑。」趙老師也在對比中看到了差距,「之前在體育方面,大家都更看重贏得比賽、取得成就,而忽視了更重要的東西,那是一種精神。其實體育精神,也可以上升為一種國家精神。」

「青奧馬術,不過分強調要跳的多高,跑得多快。我們強調的是一種體育與教育的融合。青奧要實現的是教育目標,而不是馬術目標,我們的教育是為了人的全面發展和整體成就。青奧很小,我也很渺小,力量也很有限,但是這是我的堅持,這是我投身到這個行業一直不變的初心。」(文章選自《馬術》雜誌2020年12月刊 文/門景鈺 圖/常奪、門景鈺)

相關焦點

  • 馬術進校園:從「貴族運動」到成為一種育人方式
    馬術進校園 從「貴族運動」到育人方式  從「貴族運動」到培養孩子氣質與品質的一種教育方式,隨著中國馬術運動水平的不斷提高和家長理念的轉變,越來越多的家長希望讓孩子從小學習馬術運動,培養孩子關愛、堅韌、尊崇自然等品質。與此同時,學校的教育者們也開始關注到馬術教育的作用,嘗試通過多種形式引入馬術教育。
  • 不忘育人初心,恪守育人使命
    紅網時刻株洲9月16日訊(通訊員 陳雅)他紮根基層,在17年的學生管理工作生涯中,始終不忘育人初心,恪守育人使命,忠於黨的教育事業,愛崗敬業,無私奉獻,不斷學習,用自己的努力讓學生管理工作取得明顯的成效。
  • 初心不改,靜待花開丨聆聽張靜文老師的主題教育故事
    今年高二學考,我們每個人的初心就是不拋棄不放棄每一位孩子,爭取讓每一位學生九科全過,順利拿到畢業證!面對第一次模擬考試成績不太理想的現實,我們老師們如坐針氈,現實很殘酷,但是初心不能動搖。於是,我們年級組建立起科學的競爭機制,班級內部學生與學生之間競爭合作,你追我趕;班級與班級之間競爭共贏;學科與學科之間有序競爭,通過每一次階段性考試對比通過率。
  • 名師匯 | 劉雪峰:不忘教育初心,牢記育人使命
    名師匯 | 劉雪峰:不忘教育初心,牢記育人使命 2020-05-18 02: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學期 教學研討不忘為師初心 新常態 精神補鈣牢記育人使命
    為了確保新學期學校工作的紮實有序的開展,快速連結全體教師的從教狀態,縱深推進新課改的實踐成果,全面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和專業素養,朔州市第四小學於8月25日開展了「新學期 新常態 新課改」教學研討課暨「不忘為師初心 牢記育人使命」主題講座。
  • 這個教師節,我們初心不改
    全區從鼓舞士氣、踐行初心、廉潔從教、無私奉獻等6個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前鋒教師的職業風採與魅力,激勵全區教職員工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共創前鋒教育新輝煌。重教育,鼓士氣。「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前鋒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親自率隊走訪慰問教師。
  •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湖南一師:堅持邊學邊查邊改
    湖南第一師範學院黨委舉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第三次專題集中學習研討會。紅網時刻11月11日訊(記者 許敏 通訊員 趙小群)近日,湖南第一師範學院黨委舉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第三次專題集中學習研討會。該校全體黨政領導班子成員參加了學習研討。會議由湖南第一師範學院黨委書記彭小奇主持。湖南第一師範學院黨委委員、副校長劉宇、副校長江正雲、組織部部長彭曉輝做了「改作風、勇擔當,帶頭真抓實幹」主題發言。
  • 不忘教育初心 方得育人始終
    時代在變,教育的方式和風格也在不斷改變,但教師的初心卻不能變。  教師的初心是什麼?新時代下教育的使命又是什麼?「今天的學生就是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主力軍,廣大教師就是打造這支中華民族『夢之隊』的築夢人。」對教師,黨和人民滿含敬重,更懷有殷殷期望。
  • 東華理工大學:核軍工精神鑄魂育人 查改貫通助推發展
    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東華理工大學弘揚核軍工精神,切實增強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不斷豐富教育形式,以獨特的校園文化彰顯育人特色,推動主題教育有特色、入人心、得實效。
  • 初心不改,鬢毛泛白
    「初心不改,鬢毛泛白」,這樣的形容詞可能有人會覺得誇張。
  • 不忘從教初心 牢記育人使命
    林海武詳細了解大家的工作情況,對大家潛心治學、教書育人取得的成績表示祝賀,鼓勵大家不忘從教初心,牢記育人使命,紮根基層,言傳身教。他指出,必須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建設,努力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知識、有仁愛之心的好教師隊伍。他要求,每個校長都要加強校園管理,充分調動老師的積極性,確保老師有激情、有方法;每個老師都要狠抓教學質量,安教、樂教、善教,全力以赴培養、教育、引導學生。
  • 不忘育人初心,牢記服務使命——深扎學生公寓一線著力推進思政育人工作
    題記「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應當堅守育人初心、牢記服務使命,並且始終堅信,教育是美麗的,它美在心靈、美在機智,美在躬身實踐、美在無私奉獻。教師,應在一次次與學生的交流中,以思想點燃思想,以自由呼喚自由,以寬容培養寬容,以博愛成就博愛。
  • 石家莊鐵道大學「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堅持把「改」字...
    長城網訊(見習記者 李夢穎)在「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石家莊鐵道大學堅持把「改」字貫穿始終。學校領導班子在深入調研基礎上,開門納諫廣泛收集問題,認真梳理檢視問題,「奔著師生關切去 盯著育人難題改」,著力解決實際問題,明晰了「三個聚焦」:一是聚焦「專項行動」抓整改。印發了《關於開展侵害學生利益專項整治行動的方案》,在全校開展侵害學生利益專項整治行動,把各類學生獎助學金的評定與執行作為重要整治內容。
  • 首屆中小學校際馬術聯賽啟動
    5層多功能廳,進行首屆中小學校際馬術聯賽啟動儀式。因為和素質教育深度相關,馬術與教育的融合話題引起各方關注。據主辦方介紹,馬術相關活動在中國時間短,要求高,費用投入大,具備馬術教學、組隊比賽的學校很少,和國際相比差距很大。但馬術相關活動,因為專業高雅、戶外、馬匹參與等特點,對中小學生的學習能力、體育鍛鍊、應急應變、關懷體貼、共情關係等多種能力培養幫助很大。
  • 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什麼,怎麼改
    國務院印發《關於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什麼,怎麼改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新華社發《指導意見》對新時代普通高中推進育人方式的改革內涵做了明確呈現,為新時代普通高中教育改革改什麼、如何改提出了清晰目標、原則、任務。《指導意見》提出了1個總體目標和6個具體目標。1個總體目標是:到2022年,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育人體系進一步完善,立德樹人落實機制進一步健全。
  • 株洲市三中:追尋紅色初心,爭做育人先鋒
    株洲新聞網9月11日訊(通訊員 柳湘君)9月4日、5日,市三中全體黨員在校黨委的組織下赴革命老區炎陵、茶陵開展「追尋紅色初心,爭做育人先鋒」紅色教育學習活動。在工農兵政府會議中心,校黨委特邀茶陵縣文史專家彭東明老師為全體黨員上了一堂主題為《茶陵紅色政權的建立和共產黨人的初心》的黨課。黨員們認真聆聽,回想著工農兵政府紀念館中那痕跡斑駁的廂房,那幽暗的燈光,再想到此刻正坐在如此敞亮、舒適的會議廳裡學習,如果沒有當時紅軍的奮力抗敵,哪會有如今的中國,哪會有現在如此美好的生活。
  • 初心不改,使命常在
    「不忘初心」這個詞語儼然已經成為當下中國最時髦的充滿正能量的詞語之一。習主席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其實,不僅僅是中國共產黨在成立之初立下了初心和使命,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顆初心的種子,都應當尋找初心、牢記初心、保持初心。想想自己當初棄醫從法的初心是什麼呢?
  • 不忘教育初心牢記育人使命 王安德到部分學校走訪慰問
    王安德教師節前走訪部分學校 寄語全市廣大教師不忘教育初心 牢記育人使命 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培養棟梁之才9月8日上午,在第36個教師節到來之際,市委書記王安德到我市部分學校走訪慰問,代表市委他指出,教師是崇高而神聖的職業,不僅要教學,更要育人,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希望廣大教師要不忘教育初心,牢記育人使命,爭做人民滿意的教師,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培養棟梁之才。王安德強調,區域之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教育的競爭。
  • 學校開展不忘教育初心,承擔育人使命主題教育活動,分享匯報材料
    本文字數2587字,閱讀需要5分鐘,匯報需要15分鐘購買專欄後可以獲得本專欄全部word電子文檔下載權利,下載方式在文章末尾根據上級要求,我支部認真開展了「不忘教育初心,承擔育人使命下面具體匯報:一、準確把握內涵,契合育人使命開展這次主題教育,我們組織全體黨員教師認真學習、全面把握「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的總要求,堅持抓思想認識到位、抓檢視問題到位、抓整改落實到位、抓組織領導到位,統籌推進學習教育、調查研究、檢視問題、整改落實四項重點措施,把學習成效體現到增強黨性、提高能力、改進作風、推動工作上來
  • 福建師範大學黨委書記李寶銀: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使命
    福建師範大學主題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校黨委書記李寶銀告訴記者,「福建師大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使命,緊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字當頭,把解決問題貫穿主題教育始終,以實幹實效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