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被罰816萬!轉供電案件定性等難題,市監人支了這幾招

2020-09-07 E小水電

為進一步降低企業用電成本,支持企業復工復產,今年國家繼續出臺了用電降價相關政策,但在一些地區,還存在轉供電加價的違法行為,而在轉供電案實際辦案中,還存在一些爭議和執法難點,比如違法所得如何計算、處罰的法律適用等,我們為大家梳理了一些基層執法人的辦案技巧和建議。


違法定性:在電價中加收費用是否就算違法?

轉供電是指電網企業無法直接供電到終端用戶,需由其他主體轉供電力的行為。如商業綜合體、產業園區、物業、寫字樓等地方,均可能存在轉供電行為。


今年6月,市場監管總局通過中國政府網答覆網民問題中,就有兩名網友反映「轉供電」加價的問題:


來自廣東深圳的網民「何先生」(手機尾號4878)說:當地供電局公布的電價是8毛多一度,但二房東企業要收1.55元一度,疫情期間也沒有任何減免,壓力實在有點太大了。


來自上海的網民「得慕」(手機尾號0941)說:疫情期間國家推出電價降低5%的優惠政策,但企業所在園區負責人明確說,依然按照1.5元/度標準收電費,一個月三四千電費,對本已困難的企業來說是不小的開支。


市場監管總局回覆:


經核實,「何先生」和「得慕」反映的未落實電價優惠政策情況屬實。「何先生」反映的問題,深圳市鵬翔盛實業有限公司已承諾及時整改,嚴格按照以原到戶電價水平的95%結算電費。「得慕」反映的問題,上海市九裡工坊工業園區已於5月向用戶退還2-4月多收電費。


目前,在轉供電案件的執法實踐中,主要的定性依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法》第四十四條規定,「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在電費中加收其他費用」。當事人如在電價中加收費用的行為,構成電力價格違法行為。


辦案爭議:處罰適用《價格法》還是《電力法》?

關於轉供電案件法律適用問題,目前在執法實踐中有一定分歧,先給大家來看兩個案例,分別來自總局和地方市監部門。


案例一:總局出手,首都機場動力能源有限公司電費加價被罰816萬元


2019年5月,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了對北京首都機場動力能源有限公司的行政處罰決定書,對北京首都機場動力能源有限公司的違規加價現象予以處罰。


經查,當事人向一般工商業戶收取電費時,以北京市目錄銷售電價和峰谷平比率測算的綜合比例電價為基礎加收25%的費用,在電價中合併收取。2018年4月至11月,當事人收取的電費中包含加收費用70625061.20元,扣除截至2018年12月19日未收電費149069705.29元中包含的加收費用29813941.06元後,實際加收費用40811120.14元。


市場監管總局認為,依據《電力法》第四十四條「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在電費中加收其他費用」的規定,當事人在電價中加收費用的行為構成電力價格違法行為。


截至2019年4月12日,當事人已全部退還或抵扣加收費用40811120.14元;對電價和用電管理服務費用實行價費分離,從2018年12月1日起降低收費標準,屬於《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七條第(一)項所列的「主動消除或者減輕違法行為危害後果的」情形,應當依法從輕或者減輕行政處罰。


2019年5月16日,市場監管總局依據《電力法》第六十六條之規定,綜合考慮當事人違法事實、情節和現行電價執行情況,對當事人給予警告,並處違法所得40811120.14元的0.2倍罰款計8162224.03元。


案例二:超市加收電費 市監擬按《價格法》予以處罰


江蘇某超市綜合體將超市街及綜合體外側獨立商鋪租賃給9戶商戶使用。經查,2020年2月至5月,該超市綜合體獲取電價成本為0.631元/度(已享受疫情期間供電優惠)。同期,該超市綜合體對承租商鋪的9戶商戶按照1元/度收取電費。


我國電力價格屬於政府制定價格事項。本案中,超市綜合體獲取電價成本為0.631元/度,是電網企業按疫情期間供電優惠結算電費,而其向承租戶轉供的電力按照1元/度收取電費,屬於《電力法》第六十六條規定的「未按照國家核准的電價……向用戶計收電費、超越權限制定電價或者在電費中加收其他費用的」情形。


因此,該超市綜合體超越權限制定電價,違反《價格法》第十二條「經營者進行價格活動,應當遵守法律、法規,執行依法制定的政府指導價、政府定價和法定的價格幹預措施、緊急措施」的規定,屬不執行政府定價的行為。


綜上,執法人員適用《價格法》第三十九條「經營者不執行政府指導價、政府定價以及法定的價格幹預措施、緊急措施的,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違法所得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可以處以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和《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第九條「經營者不執行政府指導價、政府定價,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5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較重的處50萬元以上20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十一)不執行政府指導價、政府定價的其他行為」的規定,對某超市綜合體上述違法行為予以處罰。


據了解,在基層的具體辦案實踐中,在法律適用上也存在一定爭議。有的執法人員認為《電力法》有關條款已經對電力領域的價格違法行為作出了特別規定,可直接適用;也有執法人員認為對轉供電主體加價收取電費行為應適用《價格法》、《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理由為《價格法》執行主體為價格監管部門,因此市場監管部門應優先適用。


辦案難點:轉供電違法所得難以計算

除了法律適用,轉供電案件最大的難點在於違法所得的計算。有基層辦案人員向市監沙龍透露,由於轉供電主體收取電費的文件規定模糊、電價調整頻繁及電費成本難以劃分等因素,導致轉供電主體的違法所得難以計算。


電費多次調價,時間跨度較長。以江蘇省電網銷售電價(一般工商業及其他)為例,2018年4月1日以來,歷經6次調價,加上今年疫情期間的電價優惠,共有7個階段的電價變化。轉供電主體的轉供電對象有數家甚至上百家(例如寫字樓),且在2018年4月至今的跨度期內,轉供電主體的轉供電對象由於租賃到期等原因變更頻繁,導致案件調查難度較大,轉供電主體的違法所得難以完全計算準確。


轉供電主體每月電費成本不固定。大型轉供電主體絕大多數配有專用變壓器,該設施初期投入較大,且專用變壓器達315千伏安(kVA)容量及以上後,還需每月交納基本電費。因此,雖然轉供電主體每月電力資產及基本電費攤銷成本比較固定,但是每月用電量、力調電費、峰谷電價及專用變壓器和線路損耗為非定量,以致轉供電主體每月每度電的獲取成本非固定且計算複雜,最終導致違法所得計算量大且難以算清。


轉供電電費成本難以劃分。在實踐中,國家雖然要求轉供電企業對受供單位應分表計量,但是在一些地區如商場、寫字樓等很多區域無法進行分表計量的,如商場對商戶和租賃櫃檯用戶用電,所以會造成對違法所得的認定和計算不好具體核定。也有一些轉供電的主體如一些物業企業,為了更簡便的方式收取額外的服務費和公攤費用,一般都是採用直接在成本電費中加價的方式進行,而沒有進行另外的約定。


辦案建議:熟悉轉供電費構成,第一時間掌握帳務證據

針對轉供電案例中的難點,市監沙龍整理了兩位市場監管人的辦案建議:


支招一:


一、熟悉轉供電主體供電行為及對象。執法人員在案件查辦過程中,必須熟悉轉供電主體的供電模式、供電對象以及轉供電費構成等,全面釐清各方關係。


二、熟悉電價調整政策並掌握轉供電對象信息。執法人員在案件查辦過程中,必須熟悉各項供電政策,分階段處置,全面掌握轉供電主體與對象詳細信息。


三、熟悉轉供電成本計算方式與方法。執法人員在案件查辦過程中,必須熟悉轉供電成本計算方式與方法,全面了解轉供電主體電力設施的每月資產攤銷成本、電力設施每月固定座機費以及每月電力損耗等信息,並予以正確計算。


特別提醒的是,執法人員在現場檢查時,必須查清轉供電主體的各項電力收入與支出帳目。第一時間掌握相關財務證據,是辦好轉供電價格違法行為案件的基礎。


支招二:


一、通過查詢企業帳務帳目,掌握供電局定期對轉供電企業實際結算電量和商場實際收取電費情況。


二、通過企業制定電價的會議記錄和文件,了解轉供電企業所收取電費的基本構成要素。


三、在調查取證中,通過現場抽檢部分受供企業,了解其實際繳費情況和用電情況。


四、在考慮違法所得的計算時,了解企業用電維護運行支出等情況進行綜合判定。

相關焦點

  • 最高被罰816萬!轉供電案件定性、計算違法所得的難題,市監人支了這...
    違法定性:在電價中加收費用是否就算違法?轉供電是指電網企業無法直接供電到終端用戶,需由其他主體轉供電力的行為。如商業綜合體、產業園區、物業、寫字樓等地方,均可能存在轉供電行為。案例一:總局出手,首都機場動力能源有限公司電費加價被罰816萬元2019年5月,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了對北京首都機場動力能源有限公司的行政處罰決定書,對北京首都機場動力能源有限公司的違規加價現象予以處罰。
  • 首都機場動力能源有限公司因在電價中加收費用被罰816萬元
    本報訊 市場監管總局最近公布了對首都機場動力能源有限公司的行政處罰決定書,當事人因在電價中加收費用被罰816萬元。  2018年12月,市場監管總局依法對當事人涉嫌電力價格違法行為立案調查。  根據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關於一般工商業電價平均降低10%的要求,國家發展改革委自2018年4月1日起分兩批實施了10項降價措施,其中包括要求各省(區、市)價格主管部門降低一般工商業目錄銷售電價、全面清理規範轉供電環節不合理加價等。  經查,當事人向一般工商業戶收取電費時,以北京市目錄銷售電價和峰谷平比率測算的綜合比例電價為基礎加收25%的費用,在電價中合併收取。
  • 月薪2020元,這個縣級市市監局著手解決人手不足難題
    僅需面試 解決人手不足廣東兩地市監部門 招聘政府購買服務崗人員市監沙龍注意到,這兩地的招聘工作在進行資格審查後都只有面試環節,並採取結構化面試的形式進行。但因為招聘崗位不同,對人員的學歷等要求有所不同。
  • 市局助力推廣使用轉供電費碼 進一步規範轉供電環節價格行為
    為強化轉供電環節價格監督,有效整治轉供電環節不合理加價行為,切實減輕企業負擔,近日,市市場監管局與市發展改革委員會、國網滁州供電公司聯合發布《關於推廣使用「轉供電費碼」規範轉供電環節價格行為的通知》。《通知》明確推廣使用轉供電費碼,就是要充分運用網際網路和大數據技術,積極構建轉供電環節價格行為「風險預警+精準監管+案件查處」的常態化整治閉環,優化營商環境,切實降低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等終端用戶用電成本。
  • 從一起無證食品案件談質監技術執法
    D市質監局及時組織食品、稽查、法規、檢驗等部門人員成立專案組,對案件進行討論分析,初步形成三種意見:一種意見認為該公司已經領取了生產許可證,不應當處罰;第二種意見認為對該產品是否需要領取食品生產許可證很難界定,應報告上級部門認定後再處理;第三種意見認為味淋和「其他酒」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產品,應當依法進行處罰。
  • 酒店、公寓代收電費多收35000多元 這樣轉供電違規加價行為都被...
    今年針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杭州市市場監管部門統籌疫情防控和社會發展各項決策部署,以落實一般工商業用戶電價政策為抓手,堅持數字賦能,創新監管方式紓困企業,運用全國首創「轉供電費碼」監管機制在全市部署開展轉供電環節違規加價專項整治行動。這就是整治行動中的案例之一。
  • 在電價中加收費用 | 首都機場動力能源有限公司被罰816萬元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行政處罰決定書國市監處〔2019〕10號當事人:北京首都機場動力能源有限公司一、違法事實及其相關證據根據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關於一般工商業電價平均降低10%的要求,國家發展改革委自2018年4月1日起分兩批實施了10項降價措施,其中包括要求各省(區、市)價格主管部門降低一般工商業目錄銷售電價、全面清理規範轉供電環節不合理加價等。
  • 轉供電違規加價?罰!浙江公布轉供電價格違法十大典型案例
    都市快報 為確保國家電價降價政策落實到位,把降價紅利及時傳導給終端用戶,切實減輕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負擔,今年以來,浙江省市場監管部門持續開展轉供電價格專項整治行動。今天,浙江省市場監管局公布了此次專項整治行動中查處的部分典型案件。
  • 科普|什麼是轉供電?轉供電主體跟用戶間有幾種電費結算模式?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編者按:轉供電一直是市場關注的話題,轉供電主體截留電價、違規加價行為損害了終端用戶利益,使得國家大力降電價的實施效果大打折扣。近期各地紛紛進一步清理規範轉供電環節收費行為,保證減免電費紅利能真正傳遞到終端用戶。那麼到底什麼是轉供電?
  • 花旗銀行被罰1064萬! 這是為何?
    據金投信用卡小編了解,這幾天,銀行圈;裡又熱鬧了,為啥,上海銀監局開出了個大罰單,史上最大!也是今年以來全國最大的。 開的對象是誰呢?花旗銀行中國,金額多少呢?1062萬。這個罰單大不大,相比花旗動輒在國外被罰個幾億幾十億美刀,真不大。
  • 大寅市監所查處假冒侵權「雲南白藥」牙膏案件
    檢查現場,執法人員逐一比對,在該超市查獲12支疑似假冒侵權「雲南白藥牙膏」產品。大寅市監所執法人員以此為線索,結合「春雷行動2020」暨智慧財產權保護執法行動的要求,對轄區進行排查,共查獲5家商戶銷售的7批次共計52支疑似假冒侵權「雲南白藥牙膏」產品。
  • 電費1.5元一度 濟南一商場商戶吐槽貴 記者調查發現了「轉供電」的...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售電網訊:「每月電費開支六七千元,因為價格太高了,我們經常連燈都不捨得開。」近日,濟南歷城區郭店街道東方紅家居廣場不少商戶反映,物業在轉供電環節按照1.5元/度向商戶收取電費,明顯高於國家規定電價,給商戶經營成本造成很大負擔。
  • 呼和浩特一藥店售假冒口罩被罰25萬 系當地涉疫用品最高罰單
    呼和浩特一藥店售假冒口罩被罰25萬 系當地涉疫用品最高罰單 2020-02-27 18:58:57李建 攝   (抗擊新冠肺炎)呼和浩特一藥店售假冒口罩被罰25萬 系當地涉疫用品最高罰單  中新網呼和浩特2月26日電 (記者 張林虎)27日,記者從呼和浩特市市場監管局獲悉,呼和浩特一藥店因銷售假冒口罩被開出25萬元的罰單,值得一提的是,這是呼和浩特針對防疫用品開出的最高罰單。
  • 套路貸案件辦案札記:一審階段打掉詐騙罪定性
    這段時間我一直考慮要儘快將判決結果和辯護意見撰寫成文,但因為忙於出差不得閒,總算在年前排上了,為的是給同類案件的辯護提供參考,讓被錯誤定性為套路貸、錯誤認定詐騙罪的當事人,包括他們的辯護律師,重拾希望。
  • 河南南陽加大轉供電電力價格監管力度 違反價格法律者最高處200...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售電網訊:北極星售電網獲悉,日前河南南陽市市場監管局發布疫情防控期間轉供電環節電價政策提醒告誡書,稱將進一步加大轉供電環節電力價格監管力度,依法查處價格違法行為。
  • 連雲港市發布轉供電收費政策告知書
    本報訊 (記者 周瑩 通訊員 張蘭蘭) 近日,筆者從市發改委獲悉,市發改委發布《連雲港市轉供電收費政策告知書》,明確要求各轉供電主體要將疫情期間電網企業降低的電費空間全部傳導到終端用戶,不得截留。據了解,所謂轉供電,是指電網企業無法直接供電到終端用戶,需由其他主體轉供的行為。
  • 最高檢實施案件信息公開制度 近20萬案件「曬」上網
    最高檢實施案件信息公開制度 近20萬案件「曬」上網
  • 市供電公司:跨省手拉手 提升電網供電可靠性
    福鼎新聞網訊(王麗豔 李依涵)近日,在市供電公司管陽鎮供電所,一場跨省黨員聯動活動正在開展。來自浙江省泰順縣供電公司的工作人員與該公司相關人員就「管陽10kV西陽901線沈青支線—雅陽10kV雅陽線柳峰支線」聯絡線工作事宜展開協調。
  • 物業收取高價電費加價一倍多 轉供電亂收費為何屢禁不止?
    記者深入調查後發現,這背後存在著一個物業轉供電亂收費的牟利空間,甚至影響到政策紅利的落地。□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寧寧高價轉供電費最高加價了一倍多 商家每月都要「討價還價」在平福裡小區,有20多家底商商家,他們都是轉供電終端用戶。
  • 辦理「非吸」案件的7個法律要點|轉需
    作者:李寶平,執業於陝西澤誠律師事務所轉自:法務之家 特別提示:凡本號註明「來源」或「轉自」的作品均轉載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所分享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僅供讀者學習參考,不代表本號觀點近幾年來,隨著民間投融資活動的日益頻繁,國家逐漸強化對金融市場的監管並加大對金融犯罪的打擊力度,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的案件也在這一過程中逐年遞增,下面,筆者結合自己辦理的幾起非吸案件,淺析該罪的幾個辯點,與讀者一起分享。1、是否具備「非吸」四性?